APP下载

“两山”理念引领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2021-01-16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于 佳 秋

(中共长兴县委党校 科研室, 浙江 长兴 313105)

经过15年的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1]20-25。“两山”理念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味地索取资源,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是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阶段则是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102。党的十八大以后,“两山”理念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3]87-92。2015年,“两山”理念被写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7年,“两山”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我党的执政理念之一;2018年,生态文明被写入宪法,“两山论”作为原则之一,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2020年3月,时隔15年,习近平再次考察安吉余村,指出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现实,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要坚持走下去。

一、“两山”理念的思想来源

习近平在论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时多次提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生产力理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顺应了时代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1.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两山”理念则正是习近平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通俗表达。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述,强调人的实践作用,坚持“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协调统一。从“两山”理念来看,“金山银山”可以看成是“人的尺度”,而“绿水青山”则可以看成是“物的尺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在人与自然和平相处中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相比于马克思的自然观,恩格斯更侧重于对现实问题进行讨论。习近平在阐述“两山”理念时,曾多次引用恩格斯的观点,指出“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

2.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智慧的汲取和创新 绿色发展思想源于周朝时期“天人合一”的古代智慧。《易经》强调,人是自然的产物,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变化,才能在自然中寻求发展。道家强调“道法自然”,人生于自然,自然界没有人与万物之分,因此要敬畏自然、感恩自然。这也正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荀子强调“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习近平在“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会上,曾多次引用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2)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议时引用,2017年1月18日。这句话。“两山”理念的提出,就是强调发展和保护要统一,要从之前战胜自然的理念回归到尊重自然的理念[4]55-63。

3.对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借鉴和拓展 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号召人民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邓小平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并指出,植绿护绿是伟大事业,要一百年、一千年地坚持下去。邓小平坚持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江泽民为了使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强调统筹兼顾。胡锦涛强调,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两山”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与发展,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更加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两山”理念的发展历程

“两山”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丰富深远的实践与理论基础。习近平从任职正定,再到福建,后到浙江,一直都非常重视生态保护。在首次考察安吉余村时,他高度肯定余村人关停矿山之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3月,习总书记再次到访安吉余村,强调绿色发展的路子要坚持走下去。

1.“两山”理念的萌芽期(1985-2004年) 早在1985年,习近平在任职正定县委书记时就强调要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拟定和颁布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1988年,习近平调任福建宁德,在当地带领群众开展立体种植,兴建“绿色工程”,并指出“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5]13-17。2003年,习近平任职浙江省委书记,在《浙江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由此可见,“两山”理念在此时已经萌芽。

2.“两山”理念的产生期(2005-2011年) 2005年8月,习近平到安吉余村考察,对安吉关停矿山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并第一次公开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后,习近平还发表评论,表示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的优势,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06年,习近平在《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中进一步阐释“两山”理念,指出:“这‘两座山’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6]第1版在主政浙江时期,习近平对浙江省面临的“成长的烦恼”进行反思,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

3.“两山”理念的发展期(2012-2016年) 2012年底,习近平仍然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在“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江西代表团、黑龙江代表团等审议时,都强调“两山”理念。习近平不仅在讲话中多次阐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而且将具体国情与抽象理论结合起来论证,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一时期,“两山”理念逐渐上升至国家治理层面,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4.“两山”理念的完善期(2017年至今) 2017年,党的十九大宣布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同年,增强“两山”意识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第八次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两山”理念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2020年3月,习近平调研浙江,并再次来到安吉余村。在对余村的考察过程中,习近平与村民亲切交谈,了解余村践行“两山”理念的主要做法,并对美丽乡村建设作出肯定。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两山”理念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

三、“两山”理念引领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浙江通过转变理念、创新制度、经济转型、试点先行、乡村治理等一系列抓手,护住了绿水青山,捧回了金山银山,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

1.转变理念,打造绿色浙江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全省经济综合实力迅速上升。但是,“不计代价追求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却成为了浙江新时期发展的桎梏。2002年11月,代省长习近平在审议《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时强调,“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标准怎么定都应该,花再大代价也值得”。在习近平的推动下,浙江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试点省,“绿色浙江”成为“八八战略”在生态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7]40-41。2005年,习近平赴安吉余村调研,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为余村指明了方向,也为浙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两山”理念成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生态文明理念由此深入人心。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浙江在经费保障上不遗余力,仅2013-2017年的五年间,省级财政的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就达767.42亿元,年均增长24.31%,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幅。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浙江全省水、土、气、林等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连续多年居于全国前列,2017年劣V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高达90%。

2.创新制度,完善制度保障 践行绿色发展,完善制度保障是关键。浙江在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方面不断创新,在全国率先编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并首创项目、总量、空间“三位一体”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为提高水资源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浙江在全国首创区域间水权交易。2000年11月,缺水的义乌市与水资源丰富的东阳市签订水权转让协议,义乌出资2亿元购买东阳横锦水库每年5 000万方水的永久使用权;2002年,绍兴与慈溪签订每年7 300万方的水权转让协议。后来,浙江水权转让的成功经验在全国逐渐推广。2002年,嘉兴秀洲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经多年摸索,嘉兴建立了全国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此后,浙江省政府相继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09〕47号,2009年8月12日)《浙江省排污权交易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暂行办法》(浙政办发〔2010〕132号,2010年10月9日)。这两个文件标志着浙江省工业企业彻底告别向自然界随意排污的历史,浙江省成为国内首个将排污权交易制度纳入省环境管理体系的省份。在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浙江也一直走在前列,如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就是全国第一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样本。

3.经济转型,促进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个理念问题,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必须从经济发展方式上找根源。(1)以“一锤一锤钉钉子”的做法,推进“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等专项行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如浦江县,以“五水共治”为契机,于2015年捧回浙江省“五水共治”先进县的“大禹鼎”。(2)政府强势参与推进整治“低小散”,优化产业布局。如长兴县,因行业粗放式发展被戴上了“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的帽子。长兴人痛定思痛,力推经济转型升级。再如“中国皮都”温州平阳,通过整治53条垃圾河和41条黑臭河,拆违850多万平方米,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绿色发展之路。(3)盘活生态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4年,开化县争取到国家公园的试点,被列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从此,开化县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建设公园,真正走上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子。从2016年开始,开化县的旅游收入达到年均50多亿元,真正实现了山水资源变为山水银行。

4.试点先行,推动点面结合 “千万工程”是“两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部署谋划“千万工程”,并做出“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2008年,安吉县率先在全国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安吉鲁家村从落后的小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明星村,成为浙江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实施“千万工程”的成功范例。同时,浙江省是国家确定的10个“绿色GDP核算试点”省市之一。2005年3月,浙江正式启动试点。虽然试点对象仅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但浙江的有效样本单位是全国最多的,占试点总样本单位的21.5%。2014年,浙江省湖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标志着湖州践行“两山”理念进入了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3月,湖州市试点绿色审计。2018年,国家正式建立“绿色审计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开阶段,这对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在“两山”理念引领下,浙江率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从2005年提出“两山”理念到2012年推动“四边三化工程”,再到2014年推动“五水共治”,浙江农村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如安吉县鲁家村,通过发布全国首部乡村治理地方标准,推进“五改一化”工程等一系列乡村环境整治行动,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转变;再如金华市,创新推出“二次四分”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从源头上探索出一条农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治理新路。十多年来,浙江美丽乡村以户、村、道路为对象,创建“一户一处景”的美丽庭院43万户,培育“一村一幅画”特色精品村2 000多个,打造“一路线即一风景”美丽乡村风景线300多条,培育出特色精品村300多个,农家乐经营户1.45万户,拥有各类休闲农庄2 000多个。浙江省的水质好转,河流变清,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一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环境更加优越,老百姓的生态意识也越来越强。

四、“两山”理念引领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1.理念转变是最大动能 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伴随着发展理念的变革和升华,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上的历史性飞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最大动能和关键所在。纵观浙江的实践经验,重中之重就是:通过深入学习和宣传教育,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持一张“绿图”绘到底,让绿色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这启迪我们:要切实打赢环境整治、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仗,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环境整治”上,而是要立足全局,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为增加群众收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奠定基础,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制度建设是强力保障 制度创新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制胜法宝。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老百姓“富口袋”的同时又有安居乐业的获得感,必须依靠体制、机制的保障。浙江创新了考核评价制度,并发挥其引导作用。各地实际情况不同,衡量政绩的侧重点也应不一样。为此,浙江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且具有浙江特色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把生态环境指标纳入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浙江的另一个制度创新在于“三位一体”和“两评结合”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这个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有效的调控作用,切实推进了经济布局和生产技术的优化升级,实现了从源头上防控环境污染。此外,浙江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和创新,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由此,浙江明确了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的责任定位,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了协同治理。

3.转型升级是内生动力 绿色发展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必须从发展方式上找到根源,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浙江是最先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并在实践中解决冲突的先行者。在“两山”理念指导下,推动“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依托绿水青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遍布浙江大地的生动实践。十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加大对传统产业、重化工业的改造,走清洁化、循环化道路,以此带动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集聚区的生态化建设,实现环境治理从点源治理向集中治理转变。“敢于放弃GDP,敢于牺牲GDP”“不要躺在垃圾堆上数钱”已经成为浙江人民的共识。

4.先行先试是实践创新 浙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的省份,在大部分兄弟省份还未涉足生态文明建设时,浙江省已有了阶段性成果。这得益于浙江省因地制宜推行试点,坚持试点先行,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并加以提升和推广,使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浙江省并没有因为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而忽视借鉴学习,而是积极同其他省份交流合作,并主动向外推广试点经验。这样一来,既带动了全省薄弱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发展,又向外推广了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展示了自身的生态形象,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绿水青山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