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共产党宣言》看新时代的“伟大斗争”

2021-01-16韦国煜尹维杰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斗争

韦国煜 , 尹维杰

(中共长兴县委党校, 浙江 长兴 313105)

任何传世巨著都有其赖以存在的时代之基。《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一部科学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之作,为共产党人在内外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斗争提供了锐利的精神武器。《宣言》在开篇中就用“共产主义的幽灵”来形象地描述、表达早期的“共产主义”的真实处境,阐释共产党人敢于直面革命现实的斗争勇气。历史地看,《宣言》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极为深远。从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到十九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都能在《宣言》中找到理论出处。在《宣言》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逐步由无序转为有序,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并相继赢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期,特别是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各种突如其来的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宣言》为我们党有效应对重大考验、抵御重大风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宣言》的理解和运用,反复强调要进行伟大斗争,并将《宣言》的文本视域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视域有机结合,提出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的重大时代命题。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如何灵活运用《宣言》的斗争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回答的时代之问。

一、《宣言》文本中的斗争精神

《宣言》是共产党人的斗争之作。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宣言》为共产党人赢得内外斗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源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精神品格,是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标志。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蓝本,《宣言》为共产党人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形势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阐释了共产党人敢于直面斗争的理论。

(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斗争策略

《宣言》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范。从《宣言》的序言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保持先进性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始终密切关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标准,包括《宣言》对于波兰工业发展和意大利革命形势的关注,这些关注深深地折射出与时俱进的斗争策略。其中,在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马恩认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宣言》深刻阐明,任何所谓的原理、权威都不是封尘不变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是随着历史条件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以《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拥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属性,能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学习、理论创新。《宣言》只有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才有生命力。《宣言》对于资本主义及其生产方式的地位分析也表明,与时俱进是改造社会、推进社会的科学指引。即便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于推翻资本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比资本主义要优越的多的社会主义,但《宣言》也并未贬低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宣言》认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宣言》在面对斗争时的辩证思维启示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与时俱进斗争品格,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放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加以考察,根据现实情况来认识、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坚定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愿景的斗争原则

《宣言》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文本,借助唯物史观的科学视野,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进行深刻剖析,得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大潮;同时也直面交代了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理性愿景不是一日而成的。正如马恩在《宣言》中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事业不同于以往人类历史中的社会运动,它彻底肃清了历史上仅仅追求极个别群体利益的历史惯性,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革命事业的斗争诉求。无产阶级夺得政权,致力于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原有的政治权力的压迫、奴役和剥削。无产阶级政党成为统治阶级,会不断消灭原有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并创造消灭自己作为统治阶级的条件,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如马恩在《宣言》中所强调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是国际事业,是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消灭社会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宣言》都为共产党人提供了实现有力斗争的精神武器,成为了共产党人前行道路上“安身立命之根本”,不以共产主义理想之远大而产生虚无缥缈、海市蜃楼的思想惰性,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添加了政治上的清醒剂。

(三)科学辩明社会进展和发展前途的斗争态度

《宣言》在分析大量二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对无产阶级革命形势进行科学研判。马恩在《宣言》中认为,“至今一切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演进提供了直接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矛盾的,始终无法改变“生产社会化发展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力越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灭亡越会提前到来。基本矛盾的不停运动,必然会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甚至因此而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宣言》强调,“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资本家进行“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最为先进、最为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的特殊性就在于把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重大任务。马克思主义的成长史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走向强大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言》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中的理论作用,对中青年干部提出“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要求,强调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充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判斗争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保持对共产主义发展的制度自信,并对发展过程中的低潮保持充分认知。

二、《宣言》与“伟大斗争”的逻辑指引及精神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更是革命党。”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翻开一部党史,“伟大斗争”的逻辑演变就是一个以历史轴线为时间,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为现实主线的发展过程。正是凭借不同历史阶段“伟大斗争”的精神在民族救亡图存过程中开辟道路,才使得中华民族相继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并在不久的将来彻底解决“挨骂”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斗争,充分解决不同时代的课题。

(一)沿着革命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斗争,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我们党为此展开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的伟大斗争,这正是回应了马恩在《宣言》中所阐明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视为革命年代的最大夙愿。其实,早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就表示,《宣言》在引导自己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毛泽东在回忆录中的说法,《宣言》带给他最大的启发在于其“阶级理论”。当时,我国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复杂的社会阶级关系。毛泽东把《宣言》中有关阶级斗争的原理与我国革命的特点有机结合,运用阶级划分的方法,对我国社会各阶级的状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判断,从而科学研判了当时的同盟军、领导权、农村道路等问题,尤其是对资产阶级和农民的科学分析和深刻把握,由此形成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理论,构造了符合中国特点的农村革命道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我们党最终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争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1]36-37。这场斗争的重大意义在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两千年封建帝制到人民民主的飞跃,最终得以挺起腰杆站了起来。

(二)沿着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斗争,中华民族富起来了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年代,为有效应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为此开展了以“渐进性改革”为主要手段的伟大斗争。在具体的方法论上采用改革与开放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探索实践、再总结经验、最后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这一伟大斗争的成功践行离不开我们党对《宣言》的落实实施、充分应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把《宣言》的基本原理灵活应用于改革开放的全领域,大胆探索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浅尝辄止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实践构想,把社会主义计划手段与资本主义市场调节充分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强调改革开放是新的、和平时期的革命,是全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次自我革命、自我更新,最终要服从、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并实施了包括“菜篮子工程”等在内的一系列民生工程。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个很大的实验,是书本上没有的[2]71-72。基于此,我们党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任务,高度重视对《宣言》的科学理解运用。比如,高度吸收、借鉴《宣言》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应该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办法去增加生产力总量,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这场伟大斗争的重大意义在于: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比较贫穷到相对富裕的飞跃。

(三)沿着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伟大斗争”,中华民族要强起来了

新时代,为有效应对和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伟大斗争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致力于小康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克服一切可能阻碍人的个性化需求的发展短板,充分满足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人的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的个性需求的提升,义无反顾地同各种束缚人身自由的现象作斗争,抑或防止把“人类从一种劳动转移到另一种劳动”带来的劳动异化问题。在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中,全面小康落脚点的关键在于“全面”,即更加关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发展需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及历史归宿。这就是《宣言》中所倡导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崇高理想,全面构建起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消除各种束缚人身自由的压迫、剥削。特别是,要促进人类能力的提升,甚至是“人类全部力量的发展”,才可以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形态,否则就可能沦为“粗糙的共产主义”,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进行伟大斗争的根系所在。这场“伟大斗争”的深刻意义在于:科学阐明了发展的人的全面性,从而让中华民族迎来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三、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内涵实质在于它的具体特点,表现为一种实际行动、基本手段、精神品质,既反映了伟大斗争的复杂特点,也表明斗争的内容、形式是多元化的。这种内涵体系丰富的伟大斗争,为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性质及任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坚守“底线”,伟大斗争是具有现实指向性的行为举措

西方政治发展史上,卢梭早就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这表明,底线思维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人们应该不断适应日益变迁的社会秩序。黑格尔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恩格斯进一步认为,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也就越大[3]130-13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底线思维就是在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时,以最低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成效,充分体现斗争工作的优越性。共产党人的底线思维不仅有对西方敌对势力的严防抵御,更有对党内腐败势力、腐败分子的零容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规矩意识,必须做到心存敬畏、充分准备、善于斗争[4]第15版。“底线思维”要求共产党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厘正“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的关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同一切错综复杂的现象、问题进行理直气壮的斗争。特别是,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节点,能不能守住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风险挑战,“举旗走路”成为了事关我们党生死攸关的抉择。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哲学应转向考察民众的现实生活,应该求得体系的圆满。在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共产党人要厘清“底线思维”的特点,不讳言斗争、敢于斗争,才能最终取得斗争结果的“帕累托最优”。

(二)捍卫“红线”,伟大斗争是我们党解决各种复杂矛盾问题的基本手段

共产党人要有“红线”意识,只有明确红线意识,才能心存敬畏,常怀戒心。有人把共产党员看成是一种特殊材料,并认为这种“特殊材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铭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惧放弃个人生命。在我们党所经历的近百年风雨征程中,白色恐怖和革命战争年代荷枪实弹的敌人较易识别和战胜。然而,今天所面对的则是各种综合利益的复杂考量,最大的敌人恰恰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即能不能继续坚守党内的廉政作风。在这般纷繁多变的现实情境中,倘若没有红线意识就会轻而易举地倒塌在利益熏心的云雾里面,掉入“塔西佗陷阱”,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唯有红线在前,方可抵挡诱惑,经受考验,从而成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忠实传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守住共产党人的清廉之风。只有具备红线思维,才能永葆“仆心”。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身为人民的公仆,通过民主革命带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为人民搭建“小康之家”。这也证明,严纪律、讲奉献是确保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根本保证[5]107-108。我们党应该坚决把纪律和规矩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抓手,从源头上杜绝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应该坚决要求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把为民谋福祉作为廉政勤政的初心。

(三)永做“红军”,伟大斗争是敦促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前行的精神品质

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20世纪70年代,我们党在前无先师的困难面前,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搞建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振奋了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信心、决心。与此同时,新的问题、风险、挑战也一个个接踵而至,不少领导干部缺乏斗争勇气,遇事不敢斗争、不善斗争,在关键时刻站不出来,豁不出去。因此,即便身处和平建设年代,全党仍需复兴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尚武精神”,重振党的革命传统和斗争精神,在新时代赋予伟大斗争以新的骨骼、气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一样,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6]第1版。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非典肆虐,2008年的雪灾暴击,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段段斗争历程给予我们的启示:越是面临风险挑战,越要敢于斗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路上,我们仍然有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要走。面对新时代更为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我们党要继续保持斗争的作风,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当前,“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已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问卷,能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做出回答[7]49-50。

四、当前和今后我们党“伟大斗争”的主要内容

当今,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伟大斗争”不是要重拾群众运动时期的斗争思维,更不是要回到“政治斗争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而是我们党针对自身的现实问题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变革。在新时代,全党上下应该充分认识到这场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挑战性,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我们进行“伟大斗争”,说到底还是为了全面提升党的执政本领,同错误思潮、固化利益、腐败现象、分裂势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行伟大斗争,进而充分赢得一个个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一)克服不良习气,坚决同错误思想作斗争

勇于同各种歪风邪气、邪恶思想作斗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品格。从早期马恩与青年黑格尔派在哲学上的论争,到与魏特林和格律恩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上的论争,再到后来同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等的一次次论争,说明不讳言斗争、敢于斗争,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开始在国内抬头,在国内思想界、学术界四处弥漫。他们借助或假扮重建文明、学术等幌子,挥舞“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等旗帜主张,歪曲和否认中华民族5 000多年的历史,歪曲和否认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革命史,歪曲和否认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歪曲和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8]。他们主张用“现代范式”取代“革命范式”,乞求搭乘洋人的“顺风船”,认为这样会比现在要繁盛强大的多,企图在思想领域给我们党造成一定的袭扰,借此来迷惑人民大众。这表明,在和平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潜存着不少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在改革的时代节点,他们企图把负面舆论化身为“救世主张”,阻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潮流,让蓬勃向上的社会主义事业止步不前。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只有练好“内功”,有理有利有节地同各种错误思想开展斗争,才能够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局势中赢得比较优势。

(二)破除利益藩篱机制,坚决同固化利益作斗争

就唯物史观视野而言,当“物质需要”成为人的需要的第一个根本前提,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或者财产关系便需要进行改革,由此才能均衡社会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民生活获得大幅提升的同时,利益固化现象也广泛分布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群体之中。这就使得社会主义改革必然会触碰一部分人的“奶酪”,使当下的改革涉浅滩、步入深水区,甚至于改革事业带有了“刀刃内向”的性质。从古至今,不管社会制度的差别,也无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利益都最能牵动人心。古人早有“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鲜明提法,宋代王安石、明代张居正就曾借助皇权进行社会改革,但终因封建时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士大夫阶层的保守性,导致政亡人息。西方学者罗尔斯也曾在《正义论》中表达了对“民族性危机国际化”“穷人现象全球化”等不正义现象的担忧[9]22-23。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人民之忧,时刻把满足人民群众在不同阶段的利益需求摆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位置。《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此,全党仍需保持一种革命者姿态,以高昂的革命斗志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10]97-98只有不断处理好“增加增量、减少存量改革”的辩证关系,全党才能在这场破除利益藩篱的“伟大斗争”中行稳致远。

(三)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共产党人同腐败现象格格不入。马克思主义政党把腐败现象看成是长在躯体上的毒瘤,古巴共产党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曾把腐败问题视为反革命的苗头,认为腐败会葬送共产党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腐败未侵蚀身体前就要把毒瘤切除掉。纵观我们党的反腐败历史,从中央党政要员到地方乡村书记的反腐败斗争始终坚持全网打尽。这印证了同腐败现象斗争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亦是无产阶级政党革命传统中的固有基因。正如马恩在《宣言》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1]26-2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即将迎来全国执政之时,针对民主派人士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这一治乱循环,毛泽东自信地答道: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只要人人都肩负责任,就不会产生历史上政亡人息的王朝更替现象。正所谓作风一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1949年,我们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与各种腐败问题、现象展开殊死斗争: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党内、工商界等在内的“三反五反”运动,从中央到地方,在党内进行事无巨细的反腐败斗争,及时修正各种错误,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

(四)塑正民族国家,坚决同分裂势力作斗争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凝聚人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坚持的立场。一直以来,分裂势力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危及国家核心利益,必须毫不动摇地打赢反分裂斗争这场硬仗。比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党报的旗帜作用,把党报打造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阵地,坚决同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分子作斗争,以文化感召力“守根铸魂”,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认同感,积极培育健康纯正的民族文化心理,同“三股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分裂势力采用的不单单是暴力手段,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社会领域的渗透极为明显,在军事手段失败后,他们企图在思想领域打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台独”“港独”“藏独”等势力轮番上阵,不断煽动境内外敌对分子,企图分裂来之不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让我们党99年来努力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功亏一篑,让中华民族再次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仍是我们认识处理各种风险挑战,洞察国内外种种纷争的理论武器。通过阶级分析法厘清不同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同“台独”“藏独”等分裂势力以及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很有必要,努力在经济、政治、国防、外交等领域加强与各种极端分裂势力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很有必要。

(五)捍守社会主义信心,坚决同霸权主义作斗争

西方国家在争夺国际霸权的同时必然夹杂着若干恃强凌弱的野蛮掠夺行径,借此充分扩大其社会资本在全球的版图格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国家并未抛弃冷战思维,而是把地区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向全球蔓延、扩张,意在构建新一轮资本主义势力范围。二战之后,局部动荡、地区冲突不断,其身后,隐藏着西方霸权主义的民族国家利益角逐。我国南海争端的频频出现,事实上也是由于某些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在背后的指手画脚。正如马恩在《宣言》中所指出的:“它(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12]32-33他们不会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显示出的巨大制度优势而选择向社会主义靠拢。苏东剧变后,尽管世界大战的风险明显减弱,但各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却成为冷战之后全球安定的最大隐患,成为阻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近年来,西方媒体不断涌现“中国强硬论”“中国搭便车论”“中国崩溃论”等负面报道,特别是国外敌对势力无端造谣生事,制造混乱。我国历来以爱好和平自处于世,不好战,但我们绝不惧战。面对一些霸权主义国家毫不收敛的丑恶面孔,我们党仍需毫不懈怠,一如既往地同西方霸权主义进行各领域的斗争,主动赢得国际地位的主动权。

五、结 语

实现伟大目标离不开伟大思想的指引。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长期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人民饱受欺凌。《宣言》一经传入,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有了革命方向、性质、任务上的思想指导。正因为如此,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华民族的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光荣使命。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工作会议上作报告时曾对共产党人的工作和斗争做出形象说明:“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的历程,《宣言》为我们党进行纷繁复杂的各种斗争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富矿,让中华民族相继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它的彻底的斗争精神赋予了我们党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3]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使命将更光荣、工作将更伟大,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党所面临的挑战更严峻、风险更复杂。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更是革命党,对于全党来说,以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全党仍需继续传承好《宣言》这一共产党人的致胜文本,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从而谱写好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致胜密码。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斗争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节选)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柔软宣言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