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学校数控车工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2021-01-16周小娜
周小娜
(江苏省邳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邳州 221300)
数控车工训练是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技能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如何正确调试数控车床,学会常见典型零件的加工操作方法,让学生熟悉数控车加工典型零件的工艺编制、零件加工操作过程及零件质量的控制方法。为提升数控车工训练质量,训练时把微课运用到了各个教学环节中。由于微课是短时间内通过视频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信息化资源,能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要点,指导学生运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彰显了突出训练重点、交互性强的教学特点,也给学生提供了网络化学习新体验。
一、中职学校数控车工训练的教学现状
1.学生理解加工程序能力弱,主动训练积极性不高
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中考成绩偏低,这部分学生学习理论内容的能力差,理解数控车工加工程序能力弱,并且不能主动参与训练活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在短时间内保持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由于数控车工训练设备不足,部分学生被安排编写加工程序时不能主动参与小组探究,延缓了训练环节的节奏,最终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
2.专业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训练任务针对性不强
中职学校培养数控车工专业学生就是满足机械加工企业的用工需求,提升加工企业一线工人的岗位素质,保障产业转型发展中的人才储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承担数控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来源于三种途径:一是数控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二是本校机械类专业教师转岗,三是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三类教师全部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参与企业生产的工作经历,不了解企业生产的智能制造,设计的数控车工训练任务只是满足了学生训练需要,不能把现代企业的先进加工技术引入训练课堂。
3.数控车工训练信息化手段少,训练环节情境创设不多
课堂教学已迈入信息化教学时代,但在中职学校数控车工训练时,很多学校依然使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教师评”的传统方式,指导教师在黑板上讲零件图,学生听零件的加工工序,学生在数控车床上加工零件,很少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的训练活动多是教师演示的简单重复,更谈不上创设有效的训练情境。学生训练更多地是为了完成教师安排的训练任务,很少与同学交流如何优化加工工艺,整个训练目标围绕着数控车工技能资格鉴定标准,鉴定标准考什么项目,学生就训练什么项目。学生即使能操作数控车床完成零件的加工,但在如何把控零件质量、安全操作等方面却认识不够,更不理解企业产品中的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标准等判断准则。
4.学生训练评价项目简单,综合评价内容少
指导教师为了检查学生的训练结果,训练前根据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制定了评价项目,虽然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但制定的同一评价项目是考核全班学生的,对于动手训练能力差的学生是很难达标的,训练评价项目不能成为引导训练每一位学生的指挥棒,起不到激励全班学生完成训练任务的目的。由于评价项目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训练结果,重于检查学生的加工零件尺寸、精度等,没有考查学生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及安全文明生产等内容,缺少了对学生的训练过程评价,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感到难以完成,从此可能失去参与训练活动的主动性。
二、微课在数控车工训练中的优势分析
微课是短时间内通过视频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信息化资源,能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要点,指导学生运用数控车床去加工零件,彰显了突出训练重点、交互性强的教学特点,也给学生提供了网络化学习新体验。
1.微课能仿真呈现加工过程,降低训练操作难度
一节微课只为学生呈现一个训练知识点,训练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与指引性,让学生能够在训练中紧跟知识点而不再思考无关的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热情全都集中在训练任务中。微课视频还能把训练过程进行动画模拟展示,让学生直观看到数控车床的调试过程,仿真呈现零件的加工过程,帮助学生合理选择数控车床主轴速度与车刀进给量,降低了学生训练操作的难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过程也可以通过系列化微课来呈现,保证学生在8分钟内学会某一个加工项目,激励学生为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而努力。微课始终为学生训练目标的确立提供参考,为学生自主完成训练任务提供向上的动力[1]。
2.微课能创设技能训练情境,提升自主训练兴趣
微课是通过多种媒体展示训练内容的信息化资源,给学生营造一种网络化学习新体验,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学习可以看作围绕学生一个人展开的,数控车工训练任务的选择、训练进度的快慢等全由学生自己控制,满足了学生训练的自主性,再加上微课视频展示的企业生产场景、企业师傅的经验分享,都为学生创造了训练情境,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训练过程,让学生仿佛沉浸在企业岗位中,感受到真实的自我体验,并自主思考和表达训练体验。训练过程中遇到难点时,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询问指导教师和同学,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训练问题[2]。微课把“任务式”训练变成“自主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训练的各个环节,改变了传统训练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按照统一的训练节奏参与训练进程,训练环节中学生可以自我定位、自我引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超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微课能监控学生的训练过程,营造协作训练氛围
微课教学时间相对较短,但其教学环节是完整的,某一节微课给学生呈现了数控车工训练前的工具、量具准备、加工步骤、零件检测与常见问题探究与解析,始终监控着学生的训练过程,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训练步骤向前实施。微课教学时也关注学生的训练互动,微课信息化资源提供的多元、互动学习方式,决定了学生不是自己独自完成训练任务,而是训练中可以向指导教师面对面询问难点,也可以与同学探讨加工零件中遇到的困难,利用网络学习群随时与教师、同学探究问题,学生融入在协作训练的氛围之中,实现了整个班级的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和共同激励。
三、数控车工训练实施微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1.重构数控车工训练任务,降低学生操作难度
中职学校数控车工技能训练是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与维护保养知识,并能按照零件图加工如轴套类零件、孔轴类零件及螺纹,会正确使用工、量具测量加工零件,取得数控车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当运用微课组织学生训练时,指导教师必须重新整合教材中的训练任务,把原来需要几课时完成的训练任务进行恰当分解,重构为适合微课教学特点的模块化任务,形成系列化数控车工训练的小任务,并把数控车床的面板操作、程序输入与编辑、对刀及设置参数、程序调试与运行四个环节融合在任务中,让学生能在微课指导下完成训练任务。以FANUC数控车床为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重构出十项数控车工训练任务(见表1)。
表1 数控车工训练任务安排表
2.创设情景化训练氛围,激发学生训练兴趣
实施微课教学后,数控车工训练的组织方式也要相应改进,打破原来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模式,结合企业生产模式,把训练任务设置岗位化、实训场所布置企业化,指导教师成为车间主管,并把控训练的整个过程。训练任务设置岗位化,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每组4人左右的不同组别,每个小组组员被命名为相应岗位,比如数控编程岗、数控加工工艺岗、刀具修复岗、量具维护岗,每个小组长成为领班,负责本小组任务分配与组员管理。与企业岗位的相对接,转换了学生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训练兴趣。实训场所布置企业化,就是给学生创设企业化训练场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熟悉企业数控加工车间的布置。例如,把数控车工实训车间划分为训练任务讨论区、加工作品展示区、休息区,并在各个布置区提供记录本,随时记录相应的讨论问题与解决方案,为下一步修改微课教学设计提供帮助。
3.序列化设计微课教学环节,保障学生训练规范
数控加工训练是以操作为主的课程,但学生要高质量完成一个训练任务,也要熟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安全要求,重构后的数控车工训练任务就把理论内容与操作要领相融合,形成了满足训练需要的技能微课,给学生提供“一体化”训练平台,引导学生按照规范的操作顺序完成任务,把训练过程设计成序列化微课教学环节[3](如表2以2课时的台阶轴零件加工为例)。
表2 台阶轴零件加工的微课教学序列化设计
4.多元评价学生训练成效,把握学生训练起点
为了解学生的训练成效,应采取有效评价方式来检测学生的训练,不仅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也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还应评价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可通过阶段任务评价和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阶段任务评价按照每一个训练任务实施考评,主要采取动手操作为主;综合能力考核采取资格鉴定的“应知与应会”方式,一般安排在学期末,以资格鉴定试题为评价主体;过程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方式实施,让学生总结出个人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与体会。多元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指导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训练情况,给学生指出正确的训练起点。
四、数控车工训练中微课教学的思考
多数指导教师在微课制作时都十分重视训练内容的呈现,对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策略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微课教学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设计,设计思路多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内容整合,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微课的许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数控车工训练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