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角下我国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2021-01-16

林区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活动数学知识

周 屏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

引言

收稿日期:2020-07-15

基金项目: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渗透性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17B193)

作者简介:周屏(1978—),女,湖南常德人,从事数学教育研究。

念和概念的湍流通过这个窗口注入孩子的心田。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游戏成为幼儿园各种活动的主要形式。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和课程理解的深化,把“数学课程”向“数学活动”转化,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开展数学认知的教学。在幼儿园实施数学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也就落实了幼儿教育系列文件中所提到的“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游戏和生活中”的教育理念。在游戏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数学活动实现游戏化。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现状分析

通过知网对安吉幼儿园、 利津幼儿园开展文献研究,对湖南幼专附属幼儿园、常德市第一幼儿园、桃源畬田幼儿园、三叉港幼儿园开展实地调研,并于2019年以网络在线的形式参加“安吉·真游戏”国际研讨会等方式开展调研,发现目前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主要呈现以下三种现象。

(一)呈现严重的小学化倾向,缺乏游戏的数学活动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影响下,家长和教师尤其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现象已经影响到幼儿园阶段。部分幼儿园数学活动出现小学化倾向,例如,超前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套用小学教学模式,每天做小学数学题等。这种现象在被调研的个别幼儿园比较普遍。

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家长认为数学知识很重要,数学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等观念。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能更好地为小学学习做铺垫,一年级数学内容“二十以内的加减运算”成为幼儿园大班主要数学教学内容。其次,幼小衔接制度的不完善。在部分名校入学考试的影响下,奥数、珠心算已被编排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最后,由于幼儿园教师没有决断能力,只能迎合家长和培训机构的想法,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

(二)出现缺乏游戏精神的假游戏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化倾向的教育教学已不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应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目前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虽然加入了大量游戏,但是有些教师是为了导入新课程内容或练习数学题而设计的不符合幼儿心理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是形式主义的假游戏,幼儿不喜欢,也不感兴趣。在调研的一些幼儿园就存在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假游戏是缺乏游戏精神的。“所谓游戏精神,就是一个人自主地创造和愉快地体验生命的能力、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幸福的积极精神。”[1]

在数学教学中出现假游戏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本身。首先,幼儿教师会有知识重于游戏的观念和游戏是为所教知识服务的意识。其次,教师设计游戏时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没有基于幼儿的想法去思考和设计游戏。最后,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多干预导致游戏失真,使幼儿无法发表自己的想法,不喜欢游戏过程。

(三)具有游戏精神的真游戏

真游戏是指遵循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程雪琴在2019年“安吉·真游戏”国际研讨会上说:“真游戏是每一个儿童的权利,真游戏就是真学习,它让儿童回归天性。成人在真游戏中发现儿童,儿童在真游戏中发现世界。”[2]安吉幼儿园、利津幼儿园里的游戏就是具有游戏精神的真游戏。随着安吉、利津游戏的推广,深受幼儿喜欢的真游戏走进幼儿园,也走进数学教学活动中。

二、实施数学活动游戏化策略

(一)改变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

在数学活动中要开展具有游戏精神的真游戏,首先,需要让幼儿教师和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数学经验、思维比知识更重要。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除了教幼儿分类、比较、对应、识数等数学知识外,还应注重幼儿数学经验的积累、对图形的认知、对数运用的经验等。还要注重发展幼儿归类、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保护幼儿探究兴趣、初步发展探究能力。在幼儿的数学教育中数学经验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精神的保护比学习数学知识重要得多。只有幼儿教师和家长意识到数学能力比数学知识更重要,才能确保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其次,需要让幼儿教师和家长意识到幼儿学习兴趣比数学知识更重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美,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只有认识到数学能力培养比数学知识学习更重要,才能采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育形式。幼儿数学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幼儿在教室折纸、剪纸、摆弄数字卡片、搭积木、玩数学教具等是数学教育,幼儿在区域玩饮料吧、商店等游戏是数学教育,幼儿在户外玩沙、玩水、捉迷藏等也是数学教育。只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培养各种数学思维,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才能培养幼儿数学能力。

(二)在游戏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策略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涌现出众多游戏——数学绘本游戏、数学区域活动、数学户外游戏,这些游戏都能生成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

1. 数学绘本游戏

绘本是一种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是一种符合幼儿心理认知水平、接近幼儿最近发展区,并深受幼儿喜爱的书籍。利用绘本游戏可以丰富幼儿数学教育资源,利用绘本中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情节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把幼儿引入数学学习中,让幼儿在情境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从而喜欢数学。幼儿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情节导入新课内容,利用绘本里的故事开展角色游戏,贯穿整节课。例如,在大班学习自然测量时,根据图画书《一寸虫》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绘本中探究怎样自然测量、哪些可以测量、哪些不能测量等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这些问题。又如,在大班的数学活动《7的分解和组合》中,自创图画书《背土豆》开展本次数学活动[3]。根据绘本内容依次开展三个角色游戏:第一个数数游戏,幼儿扮演老鼠贝特,数土豆;第二个掉土豆、捡土豆游戏,一组幼儿扮演老鼠贝特掉土豆,另一组幼儿扮演小兔子米菲捡土豆;第三个分土豆游戏,妈妈把煮好的7个土豆分别分给老鼠贝特和小白兔米菲吃。幼儿在玩游戏中完成7的分解和组合的练习,理解7的分解和组合的含义,为一年级学习加、减法奠定坚实基础。

把绘本游戏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受幼儿和教师的欢迎,数学绘本游戏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喜欢的教学资源。

2. 数学区域游戏

数学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室内活动室的一定空间,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经验,提供充足的数学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此空间内开放、自由、自在地活动[2]。幼儿可以在很多区域中通过自主的选择、操作、实践和探索获得数学方面的启蒙。基于此理念,蒙氏教育研究机构推出蒙氏数学学具,得到幼儿园教师的青睐和幼儿的喜欢。随着区域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发现蒙氏数学学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幼儿教师开始学习研究和创设幼儿更喜欢的区域活动,尤其是安吉幼儿园和利津幼儿园开设了很多有趣、新颖的数学区域游戏。在开展数学区域活动中笔者总结了“准备—操作—汇报—反思”教学模式。以大班开展“商店零售”区域活动为例介绍这种教学模式。在开展此项活动之前要先选出本次活动的商店区域负责人。

第一,准备阶段。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环境。首先,布置商店零售区域。在教师的帮助下摆好收银台、货架,确定收银员所站位置等。其次,投放操作材料。幼儿学习如何摆放商品、如何进行分类等数学知识。最后,小组商议确定商品价格。

第二,幼儿自主操作。在负责人的组织和安排下开展模拟销售过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习销售物品的数量和收回“钱”的数量,在“收钱”和“找钱”的过程中学习加减运算。

第三,幼儿汇报。区域活动结束后由本组幼儿向其他同学、教师汇报本次活动中喜欢的项目、取得的成果以及出现的一些失误等情况。

第四,教师反思。本次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和出现危险时能够给予帮助。教师用手机记录孩子们的精彩瞬间,有些方面可以作为开展集体数学活动的教学资料。通过幼儿自身参加的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在户外游戏中渗透数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户外游戏能让幼儿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开展数学活动,初步形成数学思维。户外游戏根据目标是否明确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无目标的游戏中无意识地培养数学思维。例如,在“枪战”“野战”等游戏中学习空间方位;在“沙池”“水池”游戏中初步感知量的守恒,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在“搭积木”游戏中认识大小、粗细、长短;在“跷跷板”游戏中,初步感知平衡等。在玩这些游戏时,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另一种是幼儿教师有目的地开展数学活动。这类游戏主要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开展。例如,在结构区探究可以用哪些积木做小车轮胎;其中哪种能让小车走得更快;在游戏结束后收纳整理过程中,学习按颜色、大小分类的知识;在分组玩游戏中讨论可以怎样分最公平的问题,初步学习数的分解与组合,认识平均分最公平;在玩“丢手绢”游戏制定游戏策略中,学习按大小排序等。让幼儿带着项目任务参与活动,逐步形成“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让幼儿在开放的户外,带着愉快的心情玩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

除了上面介绍的绘本游戏、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能生成数学教育的教学资源外,幼儿所接触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游戏都可以成为数学教育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喝水找杯子、吃饭分碗筷等一日生活中开展一一对应的数学教学活动。

(三)提高幼教工作者实施数学教学的能力

增强教师教学理念与能力,不搞形式主义的假游戏,认真研究适合幼儿的真游戏。例如,在中班角色游戏《老虎的遭遇》中有这样一个游戏环节:一名幼儿扮演老虎,一名幼儿扮演青蛙,在老虎与青蛙比赛“谁跳得远”过程中,青蛙咬住老虎的尾巴,一起跳起来,幼儿在判断谁跳得远中发生分歧,有人认为一样远,有人认为老虎的脚在前,老虎远些,争持不出结论时,教师突然插上一句:“演到哪了?下面该到谁讲话呢?我们接着演。”由于教师的介入,这个游戏变成了假游戏。在这个时候教师如果换一种说法:“到底谁跳得远呢?说说理由?”这时,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继续进行,如此这个游戏就变成了真游戏。开展真游戏的关键不在于游戏而在于教师本身,在于教师怎样组织、怎样引导。

通过反思,教师需加强科研水平,提升教学能力。数学活动游戏化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新的教学理念,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数学活动游戏化的重任。目前,教师应提升以下三种能力。

第一,培养观察能力。在幼儿开展游戏时,教师要学会观察,并记录幼儿玩游戏时的状态和情况。安吉、利津幼儿园要求新入职教师至少开展为期半年的学习观察幼儿的活动,并提出“睁大眼、竖起耳朵、管住嘴、管住手”[4]的要求。

第二,解读幼儿能力,赏析幼儿游戏。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观察幼儿,解读幼儿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幼儿是在思考解决策略,还是准备放弃游戏?这样教师会慢慢了解幼儿的想法,知道幼儿何时需要帮助。站在幼儿的角度欣赏幼儿游戏,感受幼儿的成就感,分享幼儿成功的喜悦。

第三,挖掘新游戏。根据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知识点,开发新游戏,保持幼儿学习的热情。

三、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意义

为把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华东师范大学王振宇教授提出“追逐游戏精神,实现游戏课程化”[1]的主张。把数学教学活动融入游戏中,让幼儿愉快地学习,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开展数学教学,不仅让幼儿学到数学知识,丰富幼儿数学经验,更多的是发展幼儿数学思维,激发幼儿探究热情,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

结束语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虽已融入了大量的游戏,但是有很多游戏并不适合幼儿。适合幼儿的数学游戏应该是能引起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的游戏。幼儿在数学游戏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活动数学知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