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的爱心在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长期跟踪引导中作用及实践

2021-01-16何素清

公关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贫困生辅导员

何素清

摘要:高职院校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心理上相对其他同学来说更为敏感和脆弱,特别是一些家庭突发变故导致家庭经济迅速下滑的学生,突如其来的经济变故导致生活发生较大变化,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影响学业。高校辅导员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帮扶和关注,用爱心去温暖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和长期跟踪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追求上进的良好精神风貌。

关键词:辅导员 贫困生 心理疏导 长期跟踪

伴随着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持续发展和不断改革,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不一样,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开,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随着大学生招生数量的增加也有了相应的增长。高职院校贫困生由于经济方面的压力,在心理上有着一定的弱势,平时的学习、生活,甚至将来的就业承受的压力比同龄人更多、也更大,日积月累会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造成心理困惑。高职院校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对学生的了解也最为深入,可以用自己的爱心不断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和长期跟踪引导,通过与这部分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建立对辅导员老师的信任和情感,打开自己的心门,把现阶段的困难和烦恼倾诉给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在倾诉的过程中,压抑的情绪得以发泄,避免因为长期的情绪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和实施职责,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注,多谈心、多交流,走近学生,温暖学生,化解学生心里的烦恼。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特点及表现形式,从辅导员爱心角度出发,通过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用爱心帮扶学生、营造和谐的班级和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充实日常生活,构建健康的人格,培养阳光的心理,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国家发展的顶梁柱和接班人。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就作者所辖班级的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贫困生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一、贫困生在校的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家的资助政策得到体现

建档立卡、低保、孤兒等困难类型的贫困生入学以来都获得了贫困资助,其他类别的贫困生也获得过贫困资助,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都得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定,贫困生享有了应得的资助政策,关系到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创建[ 1 ]。

2.贫困生在生活方面表现十分节俭

平均月生活费大多数在一千元以内,迫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贫困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用都需要精打细算,尽量精简支出,一日三餐也是尽可能地节俭,平时没有额外的物质追求和开支,只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个别贫困生甚至不知道下个月的生活费在哪里,只能通过业余时间去做兼职解决生活费。

3.贫困生中学习成绩突出的不多,大部分处在中等水平

由于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主要成员患重大疾病、兄弟姐妹较多、家中遇到突发经济变故等因素的影响,贫困生的学习成绩突出的相对较少,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平时的学习状态较易受到影响。一部分贫困生甚至会对未来的就业产生焦虑感,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

二、辅导员的爱心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和长期跟踪引导的具体措施

1.落实国家的贫困资助政策,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高职院校贫困生为家庭在经济方面较为困难的学生群体,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贫困生资助政策,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学校层面也制定了校级综合奖学金等资助政策,目的在于帮助贫困生解决基本的学习和生活费用,顺利完成大学三年的学业。首先,作为辅导员老师,自己需要十分了解相关的政策和评选程序,严格执行资助政策的相关条款,严谨、负责地收集贫困生的认定和佐证材料,公平、公开、公正地按照评定奖助学金的方法,评选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其次,辅导员老师在奖助学金发放到位时,要引导和教育获得资助的贫困生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奖助学金。奖助学金不同等级,金额也不同,对于贫困生来说是一笔较大的资金,辅导员老师应及时提醒贫困生将资助的费用用于解决学习和生活支出,不得铺张浪费、追求名牌和享受等;辅导员应密切关注评定奖助学金的相关要求,关注生活中勤俭节约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申请国家奖助学金,以缓解在经济上的压力。再次,辅导员老师可以指导贫困生在校内申请勤工助学的岗位,也可以指导学生用安全、科学的方式在校园附近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不影响学习的兼职,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实际感受,从而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最后,对于以上几个方面还不能解决全部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申请助学贷款,指导贫困生按规定和要求准确、如实地填写申请资料,通过助学贷款来缴纳学费,避免因为费用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毕业。

2.用辅导员的爱心对贫困生进行帮助和关心

对于离家外出求学的贫困生来说,除了经济窘迫带来的拮据感之外,周围人们的冷漠和不尊重,也会造成心理伤害。辅导员老师应引导班级同学友爱地对待班级中的贫困生,辅导员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关心贫困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贫困生更多、更细的关爱和关注。学生离开家人来到大学校园,跟自己的辅导员老师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辅导员老师除了为贫困生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外,还可以用春风化雨般的爱心去呵护贫困生,多去班级中的贫困生所在的宿舍走访,深入了解贫困生具体的家庭情况,掌握贫困生在学校是否适应校园生活,在人际交往、心理状态、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等方面所存在的困惑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通过真心的付出获得学生的依赖和信任,鼓励学生打开心扉,把困难及时告诉自己的辅导员老师,熟悉了就容易信任,信任了便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做起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就更容易取得成效。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复一日、循环反复地去做,这就需要辅导员对班级的贫困生有强烈的爱心,不断进行心理疏导,并长时间地进行跟踪引导。

3.建设和谐的班级和校园氛围,帮助学生充实日常生活

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受到自信心和自身性格的影响,人际交往更容易遇到障碍。辅导员老师可联合班团干部队伍,倾心打造和谐、融洽的班级和校园文化氛围,可在班级开展英语角、讀书共享会、学习兴趣小组等特色活动,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可以加强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活动和和谐的校园生活能够帮助贫困生保持阳光的情绪,贫困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班级和校园充实的活动中后,可以缓解来自于经济、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同学之间的深入沟通和交流互动可以帮助贫困生尽快地融入到班级当中来,从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来自于辅导员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珍贵感情。辅导员老师在组织班级开展活动时,应结合贫困生敏感、脆弱的特点,细致地捕捉贫困生在参加集体活动中的亮点和突出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助贫困生建立自信心,从而逐渐实现自我肯定和认可,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4.辅导员老师定期对贫困生进行单独访谈,做过细的心理疏导工作

在心理问卷调查、心理班会等活动中,了解到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十分渴望得到辅导员老师的关注和开导,但碍于办公室、教室、宿舍等场地人员较多,一些内心深处的困扰不便于倾诉。辅导员老师可以定期地对自己所管理的班级中的贫困生进行单独的访谈,可以提前约学生到宽阔的操场、校园中安静的凉亭等方便单独交流的场所,对贫困生进行交谈,耐心倾听贫困生的内心声音,掌握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交友、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和困难,一对一地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心理压力较大的贫困生,辅导员老师需要多次、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疏导,长期对这一部分贫困生进行跟踪和引导,建立贫困生个人档案,真正急贫困生之所急,想贫困生之所想,做贫困生忠实的倾听者和信赖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相对更加敏感和脆弱,需要辅导员老师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需要对贫困生不断地、耐心地进行疏导和长期跟踪,引导学生不管出身于什么经济环境的家庭,成长过程中碰到过多少经济方面的悬殊,不用跟周围的同学和同龄人去比家庭经济条件,更多的是去比学习态度、学习成效和自强不息的大学生奋斗精神风貌。作为与高校贫困大学生朝夕相处、关系最为紧密的高校辅导员老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和责任,高校辅导员要扮演好这个角色[ 2 ],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学生的育人职责,多琢磨、多思考,积极探索高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不断创新开展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坚持思想引领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导高校贫困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建立阳光、健康、乐观的心态,在大学这个美好的大家庭里,找到归属感,成为有温度、有情怀、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责任编辑:姜秀靓)

参考文献:

[1]曾蔷,陈超.浅谈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关怀[J].经营管理者,2013(10).

[2]孟丽娜.浅谈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心理疏导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4(18):256-257.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贫困生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