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师范背景下小学教师课程理解力调查研究

2021-01-15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理解力师范小学教师

何 江

(成都师范学院,成都 611130)

随着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统一考试的实施,大量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进入中小学任教。非师范背景的小学教师虽然通过考试取得了教师资格,但是与师范院校毕业并进入小学任教的教师具有很大区别:非师范背景的小学教师缺乏系统的师范专业课程学习,教育教学能力、认识理解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教学提炼能力都与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研究非师范背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其在教师职业中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教师职后培训和提升的具体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提升非师范背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应建立系统化的教师培养和提升机制,为学校及社会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1 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课程理解力调查研究的意义

基础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其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针对基础教育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理解程度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具有一定深度,但是专门对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素质情况的研究和调查不多。在小学教育领域,师范专业毕业教师与非师范毕业教师在职业素养及个人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别。研究通过对S省的小学教师展开具体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进而对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述,得出较为准确的理论数据和结论,与参与调查的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使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进一步跟踪研究和反馈,促进教师的发展,为非师范专业背景小学教师提供能力提升策略。

2 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课程理解力调查设计

2.1 通过相关文献提出理论基础

对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展开调查,可采用文献研究法,整理与之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人员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开展检索,就以下内容进行初步研究:课程理论、师范生课程素养、师范与非师范教师知识结构差异、师范与非师范教师课程实施等。有关课程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深刻,可根据相关著作、学术论文、会议报告等寻找适合本研究的理论观点,课程素养特别是课程理解能力则可以从对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理解等方面进行整理,文献搜索时应注意文献的时效性。

2.2 通过设计问卷整理具体数据

通过编制问卷的形式收集被调查者的相关信息。研究人员对本次研究内容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设计分类,问卷内容可分为“教师基本信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两大内容。其中,应详细设置“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这一板块,包括对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理解等维度,具体可以从课程组织结构、单元内容与整合、扩展性课程资源、教学理念方法策略、版书的形式和内容、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设计调查问卷时要采用匿名调查的形式,并引入对照组,匿名问卷调查能够保证数据和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引入对照组则会使数据和材料更加鲜明,便于后期的理论总结。

2.3 通过观察和访谈总结提升

观察法是研究者确立相应的研究目的,事先制定好观察提纲或者观察量表,在活动现场运用感官或其他辅助工作对被研究对象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观察,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本次课题研究采用直接观察的形式,对非师范专业背景小学教师的课程理解力进行教学实践跟踪。研究人员在被研究对象的课堂中进行旁听,将被研究对象的课程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及对课堂的整体把控进行记录。在观察和访谈中,研究人员应全程负责,避免中途更换研究人员,由专门小组进行观察和访谈有利于得到较为统一的资料。

3 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课程理解力存在的问题

3.1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深入,普遍表现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这两门学科具有内容形式相对单一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文化素养和人文社科素养。教材内容主要以课文和课例讨论为主,形式上十分有限,对于授课教师的拓展能力有很高要求。非师范专业背景的小学教师尽管在专业知识领域与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在人文社科类相关知识的授课中表现出对课程的外延缺乏理解,许多非师范背景的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仅停留在课文本身。比如,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将本节课程要求掌握的生字和生词讲授完毕后,未扩充其他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仅介绍教材上的相关案例,没有深入地就社会现象进行论述。

3.2 缺少必要的教师备课环节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到,大多数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必要的备课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忽视课程教学内容,未意识到课程理解程度对授课教学的重要影响。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习惯于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大致浏览,就开始进行课堂授课。教师凭借记忆力进行教学,很容易对知识点产生遗忘,并无法进行知识拓展。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突发问题而中断,也无法及时回到课堂的授课状态。

3.3 对课堂的预判及调控能力不足

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是处在较为活跃年龄阶段的儿童,因此不稳定因素导致的突发情况也较多,其中既涉及教学内容,也涉及学生个体的其他要素。对于非师范专业背景的小学教师来说,若在课堂中遇到某些突发情况,教师会很难进行把控。比如,进行课堂提问等互动中没有学生应答,非师范背景的教师会不知所措,无法正常进行下一项内容;某些学生无视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打闹,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和其他学生的学习,部分非师范背景的教师采取的行为不够科学,无法有效调整授课方法,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

3.4 缺乏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课堂融入

非师范背景的教师对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足,运用方式不够得当。教师无法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制作和整理电子课件的能力不足。许多教师对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认识不足,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得当,部分教师甚至将用于教学的多媒体设备作为学生娱乐和放松的工具,用于视听娱乐上的频率明显高于课程教学。

4 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课程理解力提升策略

4.1 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建立终身学习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管是否为通过专业师范背景学习的人员,进入教师岗位就必须按照教师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学问,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技能。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根据自身教学工作实际,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教师岗位上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终身学习观是新时代必备的个人素养,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领域相比,更具终身学习的意义。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终身学习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非师范专业背景小学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4.2 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制度

当前的中小学校非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应通过入职后长期培养提升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制度,对非师范背景的教师在入职后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课堂知识和经验,还应包括相关的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内容,加强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通过开展校内培训,使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的能力和素养达到师范专业毕业生应有的水平,使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人员达到职业要求的层级和水平。

4.3 加强对教师能力的考核和评价

除了教师自身要能够自觉学习和进行自我提升外,学校还应加入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有效监督。为了达到科学和人性化的效果,学校可以单独制定对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的考核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价策略。充分考虑到非师范背景教师的实际情况,并建立针对其个人职业发展的晋升机制,从客观上起到对教师的督促作用。在开展有效评价后,通过结果进行反馈,使教师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为评价双方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渠道,通过评价达到提升和激励的作用。

5 结语

通过对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课程理解力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当下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对于课程普遍缺乏有效的理解力,与师范专业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除了专业教学能力不足外,对于教材的理解与解读以及课堂的把控都有明显的不足。为此,学校需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与考核等形式,提高非师范背景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此提升其对课程的理解力。

猜你喜欢

理解力师范小学教师
教师作品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刘辉
我的理解力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