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城市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21-01-15孔佳利
孔佳利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人才培养是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纽带,直接体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于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业化进程,关乎到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我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
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高[2015]7号)》文件中指出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向增强学生创业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驱动等方面的能力。《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2020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聚焦“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走出一条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实施必然会导致人才的紧缺,德州市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地方产业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问题,如何实现德州市本科应用教育人员供给地方性服务机构也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的速度和侧重点不同,对专业人才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就需要根据当前的产业结构设置课程及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业结构调整又会反作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适应和接受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明确人才需求定位,仔细探讨人才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并考虑内外部因素,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相吻合。
2 新型工业化城市背景下德州市产业结构现状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德州市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2018年在德州市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大会上,德州市确定了“6+6”产业体系,提出改造提升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六大传统产业,实施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六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以“四新”促“四化”。到2028年,德州市将基本实现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目前,德州市正在编制《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文件,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打造最具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努力推动工业振兴、高质量发展。
3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师资队伍建设不平衡
3.1.1 高学历教师所占比重较低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更需要一大批高水平专任教师。但是,当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暂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和学校发展。
3.1.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较低,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3.2 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3.2.1 课程设置脱离市场需求
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脱离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开设的实践课程较少,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和内涵,理论与实践课程衔接性不高,学生实践能力较弱。课程设置缺乏严格管控和组织,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较低。
3.2.2 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专业素质不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完善,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失调,教授的课程内容脱离生产实际要求且不具备前瞻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生产需要,学生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特色不明显,未体现出地方性、应用性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出的人才竞争力不强。
3.2.3 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但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仍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主动探究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部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学生缺乏竞争力,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
4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对策
4.1 构建以够用、实用、应用为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
在设计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综合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应根据市场需要与学生个性化特点,围绕该专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计相对独立的各种模块课程。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以够用、实用、应用为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
4.2 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
建设综合性的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型教学实践基地,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满足学生实践需要,应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职业化训练,做好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之间的衔接。同时,建立大学生各级各类竞赛训练基地,制定相应奖励机制,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抓好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及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