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价值观生成与培育

2021-01-15廖飞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培育革命

廖飞凤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1],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艰苦奋斗精神,他明确提出要在党内倡导和弘扬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育的政治品质,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勤劳俭朴、清正廉洁和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新时代弘扬和培育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继承党的革命传统和精神血脉,而且有利于防治当前贪污腐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现象。

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根源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初蕴含着“勤劳”“节约”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后来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艰苦”是状态,“奋斗”是实质,大道至简,实干兴邦,唯有奋斗才能成就事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铸造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奋斗史,从革命年代的销烟战场,到建设时期的广阔舞台,艰苦奋斗价值观始终激荡着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奋斗。广大共产党人在奋斗中成就历史伟业,实现自我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具体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品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内忧外患,艰苦奋斗价值观表现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内物资匮乏,广大党员带领群众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美德,发挥实干苦干、奋发图强的干劲,进一步发展艰苦奋斗价值观;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艰苦奋斗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共产党人真抓实干,带领人民致富奔小康,艰苦奋斗价值观主要表现为效率至上的经济意识,创业致富的思想。

新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艰苦奋斗价值观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为廉洁精神和实干品质。一是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廉洁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党员干部脱离了生活上的贫困,却滋生了党内的腐败与奢靡之风。2015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明确提出,广大党员要“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2]。这不仅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行为标准,更是新时代对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价值要求。要求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守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廉政红线,坚决抵制铺张浪费、奢靡享受的不良作风。二是不图虚功、脚踏实地的实干品质。实践是实现理想目标的根本途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特性。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出来的,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3]广大党员要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攻坚克难、决战决胜。新时代坚持艰苦奋斗价值观,要求共产党人坚持脚踏实地、实干兴邦的革命传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真干实干、大干苦干,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价值观的生成逻辑

艰苦奋斗价值观作为党的一种指导思想,根源于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是党的历届领导人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要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的视角,深刻把握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理论逻辑: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升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人歌颂传承的优秀品质,传统文化中关于节俭、勤劳和自强的相关论述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价值观形成的文化来源:一是勤劳的品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劳的人民最伟大,勤劳奋斗成就事业;二是节俭的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种美德,关系个人善恶;“节俭则昌,淫秩则亡”,节俭关乎国风,影响国家兴衰;三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真正的君子刚毅坚卓、奋发图强。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中蕴含的实践观念和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价值观形成的理论来源。马克思认为,“至今一切阶级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4],恩格斯从劳动发展史中寻找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斗争”和“劳动”就是奋斗,奋斗是人类历史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列宁也特别强调党员干部的务实品质,他在党建理论中提出,工作人员应该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树立公仆意识。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奠定了艰苦奋斗价值观的精神根基:井冈山时期,面临饮食、打仗和医疗各方面的困难,共产党人坚守革命理想、迎难而上,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过程中,面对国民党的疯狂围剿,共产党人四渡赤水、强渡大运河、爬雪山过草地,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延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轰炸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共产党人战胜艰难险阻,催生了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不畏困难、奋勇拼搏,练就了大庆精神;邓稼先等留学归国的科学家,埋头苦干,为科学事业奉献终生,铸造了两弹一星精神;雷锋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成了雷锋精神。革命精神的实质就是奋斗精神,伟大的革命精神直接孕育了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二)历史逻辑: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沉淀

艰苦奋斗价值观作为党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为实现历史使命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共产党人的使命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面对国民党的屠杀和围剿、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穷困的经济和军事条件,共产党人在艰难的环境中自立自强,在同旧势力斗争中越战越勇,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从初创时期只有五十余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到1949年的全国执政党,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钢铁意志,谱写了党的艰苦创业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一穷二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勤俭建国”的治国方针指导下,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主动要求缩减工资,身体力行勤俭节约的美德。全党范围内开展“两个务必”的革命精神教育、“三反五反”的拒腐防变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的艰苦朴素意识和清正廉洁观念,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全国人民响应中央号召,生活中艰苦朴素,工作上勤劳苦干,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崇尚劳动、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风尚。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混乱,共产党人坚持艰苦奋斗的思想指导,带领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纪之交,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换制,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谷,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难探索,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艰苦斗争,站稳了共产主义方向。新时代共产党人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加,他们既坚持初心,反对贪污腐败和骄奢淫逸之风,又不忘使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艰苦奋斗再创业。

(三)实践逻辑:历届领导人建党治国经验的总结

党的几代领导人在治国理政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培育广大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毛泽东特别重视党的艰苦奋斗传统,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5],将艰苦奋斗价值观从一种思想认识落实到对共产党人的工作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吸取“大跃进”的教训,总结中国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勤俭建国”方针,艰苦奋斗几十年。他立足于国家发展的大局,明确了培育艰苦奋斗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回答了共产党人为什么艰苦奋斗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后,国内经济政治发展受到严重挫折,邓小平提出全党同志必须要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要认清国情,脚踏实地搞好建设,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后来党内出现贪污腐化现象,邓小平总结:“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6]他在全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意识,筑牢全体党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世纪之交,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江泽民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他指出:“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7]胡锦涛教育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奋斗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了艰苦奋斗的价值指向,回答了共产党人要为谁艰苦奋斗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代领导人建党治国的经验,进一步弘扬和培育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他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中华文化,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办一切事情。”[8]为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实干苦干,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保持自律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价值观教育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培育艰苦奋斗价值观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价值观的当代培育

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源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生成于近百年的中共党史,是当代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哪一种奋斗不需要百炼成钢的磨砺,没有哪一份成果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得。新时期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弘扬和培育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从思想启发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全体党员艰苦奋斗的思想觉悟。

(一)培育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9]艰苦奋斗是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存亡、政党生死的重大问题,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是党员在艰难困苦中愈挫愈勇的精神支柱,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发展的重要法宝。

新时期弘扬和培育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和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条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培育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是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手段,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凝聚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艰苦奋斗思想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共产党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培育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思想文化水平。

(二)培育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价值观的现实路径

1.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价值观的实质就是一种思想认识,要培育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必须从根本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夯实艰苦奋斗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全体党员,引导他们认清历史使命和身肩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责任和担当。开展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引导共产党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崇廉拒奢的政治意识。只有认清了党的宗旨和使命,才能进一步明确为谁艰苦奋斗、怎样艰苦奋斗等基本问题,从政治思想的高度自觉树立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二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传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党的百年奋斗历史遗留了众多的革命故事、革命传统和革命战绩地,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通过历史复原和影像展播等方式让党史活起来。在史学教育中渗透艰苦奋斗价值观的教育,通过讲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和伟大的革命创举,开展革命精神教育。通过组织党员前往革命战绩地和革命纪念馆、陈列馆等参观学习,在专业人员的现场讲解中还原历史场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和国史密不可分,国情是共产党人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国情国史教育,明确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引导共产党人从民族复兴的历史占位中弘扬和培育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2.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

党内法规制度是管党治党的利器,培育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价值观,不仅需要思想理论教育,更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一要健全党内教育培训制度,推动艰苦奋斗价值观教育制度化和常态化。明确规定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定期开设艰苦奋斗价值观教育课程,各支部组织党员代表参与教育培训,培训人员在单位内开展进一步学习交流,从而提高全体党员的艰苦奋斗意识。落实党内艰苦奋斗价值观教育的具体途径,在主题党日、支部活动和民主生活会等党组织活动进行艰苦奋斗专题教育,在下乡支农、基层锻炼等实践活动开展艰苦奋斗体验教育。二要完善党员干部的选聘、任用、考核、晋升等各项制度,将艰苦奋斗价值观纳入党员考评升迁范围。艰苦奋斗价值观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推选和推优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内在的思想认识,艰苦奋斗价值观可以外显为人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在具体考察工作中,要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纳入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范围,将克勤克俭的工作作风纳入党员干部的考核标准。完善评价奖励机制,大力倡导艰苦朴素、辛勤劳动的传统美德,评选党员中的自强之星、劳动楷模并进行嘉奖,发挥奖励的导向性作用,激励党员践行艰苦奋斗的价值理念,在全党范围内形成一个学习先进,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良好风气。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培育革命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中国的出行革命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