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策略

2021-01-15沈胜林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主体活动

沈胜林

(黄冈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质的变革,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快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要认真总结党建工作引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以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把“两个大计”转化为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提升学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

党建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重要工作,也是引领新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可靠保障。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一)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方面的根本主线,对改进教育工作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了重要部署,同时也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与新观点,系统回答了一系列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了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1]。该论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把教育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应该说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开展新时代所有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2019年5月教育部课题组出版《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书,进一步明确了以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思路与行动路径。

(二)党建引领为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方向和指南 首先,随着党和国家对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要求,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学校加强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和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需要。随着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对新时代学校党建也提出了更为切实的诉求。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建设,迫切需要强化学校党建的引领地位。

其次,学校党建在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系到学校办学目标以至我国教育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只有理清学校治理现代化与党建工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处理好党建与学校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前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还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困惑,必须强化党建对学校工作的引领作用,为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和科学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三)学校教育治理体系的复杂性需要党建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学校教育治理目标的确立需要以党建作为支撑。治理目标是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它决定着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治理目标的确立必须具有先导性和科学性。学校教育治理目标的确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治理目标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还要结合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际。因此,必须通过党建对学校的引领作用,促进学校科学决策,统筹多元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理目标,以保证学校治理活动在最优化的轨道上运行。

其次,学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需要加强党建统筹作用。当前学校治理活动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不只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是学校治理的主体,其他如一般教职工、家长、社会企业行业、社区等主体也是学校治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要将这些多元化的治理主体统一起来,朝向共同的学校治理目标,就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切实统筹这些多元主体的治理行动,共同促进学校发展。

再次,学校教育治理的方法与手段需要结合党建工作予以优化。传统的学校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管理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不利于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在新时代,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等方法的运用,学校教育治理应结合新时代党建对学校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贯穿新发展理念,充分运用数据和技术的方法,更为客观和准确地确立学校治理中的指标体系和效度。

二、当前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

当前,学校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包括党建对学校治理目标的引领作用不够充分、党建对学校治理主体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的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党建引领学校治理的效果不够突出等方面。

(一)党建对学校治理目标的引领作用不够充分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我国到 2035 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学校治理现代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发挥党建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当前学校发展的现状来看,党建引领学校治理主要体现在一种理念呼吁层面,并没有上升到学校的实质决策中来[2]。分析其原因,一是对党建作用的认识不够充分。党建引领作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长期贯彻,这导致我们并不能在短期内看到其直接的作用效果,因此一般学校并没有主动把党建工作与学校治理工作结合起来,还存在“两张皮”现象。

二是学校未能有效地把党建和学校治理目标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盲目性。学校教育治理应该是促进学校往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法方向发展的一种治校活动,这种活动与党建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因为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设有具体的方案和目标,而学校党建则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固定化的政治活动,双方在关键性认识上还存在差异,难以简单地找到彼此契合点,因此也不能充分发挥党建对学校治理的引领作用。

(二)党建对学校治理主体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

首先,在学校治理过程中,应该发挥党建活动对学校治理主体的激励作用。然而由于学校治理主体存在多元化,不同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党建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通常人们认为党建在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处于一种思想性地位,其面向的主体主要是学校领导和教职工。随着优化学校办学和促进学校“提质”的根本需要,通过党建活动规范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行为,激励他们积极参加治校行动则显得尤为欠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治理的进程。

其次,党建活动中缺乏对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的活动设计。党建活动既有一定的理论活动,也有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还应该充分地设计多元主体参与的环节,而这也是当前党建活动中比较欠缺的内容。因为缺乏活动参与的设计,多元主体通常无法参与到学校治理的具体活动中来,其对学校教育治理常常保持一种观望态度,这难以激发他们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校治理的效果。

(三)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的手段和方式尚显单一 首先,当前党建对学校治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制约上,手段和方式呈现单一化,结果是学校的管理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也未能凸显党建活动的引领地位,自然也不能有效推动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学校教育治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以党建推动学校治理必须运用多样化的治理手段和方式,以切实提升治理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缺乏顶层设计,这也是导致党建的引领作用欠缺的另一个原因。党建工作应该从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层面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而当前党建工作往往偏重理论,缺乏实地调查,在党建理论与学校实践衔接上考虑不够,也没有设计如何以党建品牌带动学校教育治理创新的方式方法。

(四)党建引领学校治理的效果不够突出 一是党建的引领性不够和引领力不足导致效果不突出。要使当前党建引领学校治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充分地发挥广大师生参与党建活动的热情,扩大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师生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而这正是当前党建工作中比较欠缺的方面。

二是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的评价方式不完善导致效果不突出。当前以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的效果并没有纳入学校党建考核的基本范围,党建考核评价仍然更多地停留在检查和文件学习方面,缺乏有效的创新性和实践层面的考核。总体来看,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也导致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的效果难以达成。

三、以党建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我国教育领域实现综合改革的根本目标和追求就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党建引领,切实促进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化,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认识,明确学校党建引领的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国际和国内的教育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革,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必须深化认识,明确党建引领教育治理的重要意义。

其一,在意识形态上必须加强党建的思想引领作用。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聚焦的前沿阵地,学校领导思想认识与治校理念影响、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程度,都会影响到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学校党建工作,以党建来推动教育治理。通过党建工作,能促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进一步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提升教育治理意识和治理水平,从而促进他们加强思想建设,提升大局观意识,使学校治理在正确的法制轨道上运行。而且,社会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对学校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或多或少可能产生影响,因此也要加强党建对于学校教职工的引领作用,保证全体成员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保持前进步伐。

其二,教育治理的复杂性需要以党建引领作为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积累转化的过程,就当前的教育发展状况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知道,治理是多元主体之间的一种协调互动关系,教育治理意味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教育治理过程,并且采取一种协调互动的方式,最终实现治理行动目标。因此,学校党建理念应该更加旗帜鲜明,发挥引领作用,凝聚多元力量,使党建能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

其三,以党建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环境创设。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党建引领,能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通过加强学校党建工作,促进学校立足于治理现代化这一中心环节,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为学校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行动,促进学校党建与治理现代化结合 学校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就是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主要途径在于通过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式管理方式,重塑学校治理中的基本治校体系和育人体系。因此,要以党建来推动学校治理方式的创新,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党建引领,促进学校领导、一般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等主体在学校治理中的参与度,明确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治理的途径和范围,提升其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学校治理中多元主体的有效有行动能力。此外,加强党建在学校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也有助于推进学校合理配置行政权与学术权,有助于发挥全体成员参与治校的积极性,最终通过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行动,共同推动并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以党建推动学校治理方式的创新。学校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本质要求就是要重构学校教育事务管理中的话语体系和权力体系,促进学校的科学治理和内涵式发展。因此,要通过加强党建活动创新,进一步理顺学校各级行政部门与学术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行政权与学术权。另外,要创新党建活动方式,以此促进学校加强章程的制订与修订,促进学校进一步有效坚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效能,全面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

第三,将党建与学校治理现代化有机串联起来。党建是学校加强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前提之一,必须将传统的党建模式与深化学校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有机结合,以提升学校自身发展中的治理能力。从具体做法来看,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治理体系的全面分析,包括对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已有条件的分析,以促进学校内部治理决策的优化,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治校参与,激励师生通过不同的参与方式,为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付出积极行动。另一方面是优化党建活动内容,将党建活动与学校管理活动有效对接,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职责,推动学校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通过党建活动,进一步全面落实党对教育事业的坚强领导,有力促进学校主动适应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积极整合各项教育力量与办学资源,提升学校的整体效能。

第四,以信息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以更好地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进程。具体来说,要丰富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党建在学校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给学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但是也带来了变革和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继续坚持传统高校党建的“教条式”灌输教育,完全不吸收现有的科技教育方式,那就完全不能满足和适应新时代广大师生员工的新要求,也不利于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3]。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促进学校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建创新,以党建思想统筹指导学校的宏观发展和行动落实,同时把党建工作引领学校发展的具体责任要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到位,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责任意识,确保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有力阵地,全面推进学校立德树人体系建设。

(三)注重实践锻炼,促进学校党建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党建工作中应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实践,切实提升学校广大师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对党建思想的学习领悟。全体教职工要自觉加强思想觉悟,主动学习和灵活运用党的理论知识,让党建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具体来说,一是要在学校开展实践性的党性教育,促进广大教职工对当前最新党建思想的充分吸收,进而提高他们深入学习先进教育思想的能力。学校可定期开展一些教师党员民主生活会活动,还可以开展党建实践活动,促进教师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工作能力。也可开展一些学生党员的党建活动,让学生作为学校治理的一个主体,在学校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多的参与作用。

二是要树立一批先进的教师和学生典范,让他们在学校党建活动中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党建活动的示范,可以促进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凝聚共识,明确学校治理应采取的行动路线,积极推广有效的实践行动的方法,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服务。通过示范作用,也可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与学校教师、学生的契合度,切实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和育人实践能力,也促进学生提升思想认识,推动他们在学习和实践方面更加全面地发展。

三是党建活动要围绕服务学校教师和学生来展开,切实解决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党建活动不要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而产生“两张皮”现象,要将党建工作与学校师生的思想需要、工作需要和生活需要结合起来,明确“教师之所想,学生之所需”,切实以党建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校治理活动,推动学校各部门积极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党建活动才能彰显其意义和价值,也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另外,党建活动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可以选取学校发展的某一关键问题,结合党建活动开展探讨式的学习的活动。党建活动中的有效学习和探讨活动,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学校治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让学校在党建的引领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优化以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日益成为学校治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以党建推动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科学合理的学校治理目标 党和国家提出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学校治理能力,这更进一步推进了学校治理的新进程。学校治理目标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首要环节,决定着学校治理的方向和预期效果,要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实现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首先确定科学合理的治理目标。具体来说,一是要有教育现代化的学校治理理念。学校治理涉及到多个复杂的要素,涉及到多元主体,各主体之间存在交错而复杂的关系。党建引领下学校治理必须强化理念共识,促进教育管理者、教职工、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以现代化的学校治理目标来规范治理参与行为,以共同的理念推动学校在各层面的综合治理。二是在治理目标的选取上要适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治理目标不宜太大也不宜过小,应该是在“可望还可及”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调动学校治理中多元主体的积极性。

(二)科学合理地配置治校权责 党建引领下学校治理要注重权责配置这一关键要素。具体来说,一是要合理配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发展中的两种权力包括行政权和学术权,关于这两种权力的争论由来已久。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都是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力量,必须要让两种权力协同并进,这样才能促进其在学校治理中发挥最好的效果。为有效协调学校治理中的权力配置问题,可以通过党建工作将两者统一起来,使二者在促进学校教育治理问题上得以融合和达成共识。在具体做法上,可以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强化法人治理理念和法治思维,促进学校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理念[4]。

二是要注重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多元化及其互动模式。要使学校党建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就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其中既包括学校领导、教职工,也包括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主体。因此,党建工作中要考虑到主体的多元性,有效设计各个主体参与学校党建活动的途径与举措,切实营造多元主体参与学校党建的活动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多元主体可以通过沟通和协调,推动学校形成面向治理现代化的良好局面。当然,学校治理中涉及多元利益相关者,要促进这些多元主体真正参与学校治理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其实际发展的需要,促进多元主体在责、权、利上有合理的分配,这也是优化学校办学和提升治理行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推动学校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氛围

学校治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要使学校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就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治理氛围。具体来说,一是从学校层面要营造和谐的治理氛围,让治理这一活动深入教师和学生心中,还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等渠道向其他主体进行宣传,积极促进其他主体深入到学校治理这一事项中来。对于社会行业和企业单位,可以结合他们的行业需求,积极推动校外主体为学校治理工作献计献策,提升党建活动实效。

二是要注重形成一定的协调机制。多方利益主体参与学校治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要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来理顺,其参与学校治理活动的状况也影响到党建工作的实效。因此,要在学校党建工作中通过协调,吸收不同主体的工作意见,增强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党建活动的工作机制,并且要注重保持常态化和制度化,最终形成良好的治理氛围,在学校治理中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四)以党建制度规范学校治理活动 加强学校党建制度建设是保证党建引领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一,要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让学校党建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有据可依。传统的科层制制约了学校治理的积极性,使得学校治理活动效果不突出。因此,要通过学校党建工作,促进其在学校治理过程中发挥整合作用和协调作用,同时致力于理顺治理中的权、责、利关系,保障党建活动的规范性和学校治理体系的合理化。当然,如果能形成相应的法规制度,通过制度体系来推进学校的治理活动,其效果将更为突出。

其二,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学校党建工作需要考虑和设计活动的细节,在党建工作中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注重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推动学校积极反思与审视自身的教育活动与管理活动,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对于不符合学校党建要求的行为,要根据制度要求坚决进行规范与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学校治理工作沿着既定目标前进。

其三,加强学校章程建设。章程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与治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学校开展办学治校的行动准则。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章程建设,认真制订符合教育发展需要与学校发展实际的学校章程,这是教育现代化对学校治理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体系的根本路径。因此,学校党建活动可以从顶层设计出发,通过党建活动助推学校制订科学合理的章程,并且在党建检查过程中有意设计对章程执行度的检查,切实促进以章程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五)提升党建活动中主体参与治校的能力 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通过党建活动进一步促进多元主体提升参与治校的能力。

一是要提升学校领导的治理能力。学校领导是学校决策的制订者,领导的治理理念和决策思维极大地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党建活动中要切实发挥学校领导的治理能力和领导力,有效促进学校领导在治校过程中树立大局观意识,切实促进学校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要提升学校教职工的治理能力。学校的教职工处在教学和管理活动的第一线,掌握了第一手教育教学信息,他们对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最有发言权。因此,学校党建活动可以考虑设计教职工参与的环节,提升教职工在治校过程中的治理参与能力[5]。当然,就能力范围来看,除了教学能力之外,还应该包括管理能力,以及学校教育治理所涉及的协调、沟通与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是要提升家长参与治理的能力。家长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支持者,也是学校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家长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关注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和发展状况,这对学校治理来说是有利的方面。因此,在学校党建活动中,应该设计家长参与活动的途径,促进家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有意愿、有能力参与到学校治理过程中,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出谋划策,并以积极的治理行动,共同提高学校教育治理的科学性。

四是要提升社区和其他社会机构参与学校治理的能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离不开社区的友好支持,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加强和社区的治理合作。通过加强党建活动,可促进学校和社区加强协调互动,提升社区参与学校治理的能力,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另外,企业行业等社会机构也应该提升治理能力,促进其积极与学校互动,在学校治理过程中提升参与能力。企业行业等社会机构在加强治理参与,共同促进学校提升治理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其对人才资源利用,提升自身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双赢。

猜你喜欢

现代化主体活动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六小”活动
论碳审计主体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何谓“主体间性”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