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话语标记“这/那个”的功能

2021-01-14王宴宗马国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话语口语功能

王宴宗,马国彦

(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 200062)

引言

代词依据其共有的标示、替代功能而聚合成类,因此,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代词的虚实功能很容易发生改变,指示代词“这/ 那个”即是其中的代表,学界对于“这/那个”的功能多有论述。

吕叔湘(1980)[1]、张伯江、方梅(1996)[2]、曹秀玲(2000)[3]等学者从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等视角对“这/那个”的功能、组合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描写,不过上述学者的研究多采用书面性语料,对于口语语料关注不够。从陶红印(1999)[4]开始,方梅(2000)[5]、梁敬美(2002)[6]等学者从自然会话的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这/ 那个”的功能,而Zhao、Jurafsky(2005)[7]等海外学者则从停顿填充的视角考察“这/那个”的在口语中的功用,此类研究视角新颖,只是对于“这/那个”功能的分析略显单薄,对于“这/那个”主次功能关注不够。

综上所述,学界对于这/那个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话语标记“这/那个”的功能分析还存在不足,基于此,本文将从口语语篇出发,界定话语标记“这/那个”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构话语标记“这/那个”功能体系。

本文所用语料均为现代汉语口语材料,文中一一注明出处。

一、话语标记“这/那个”的辨析

“这/那个”除具有回指功能外,还有两种下指用法,这两种下指用法与话语标记用法较为类似,下文将通过对三者的区分,来进一步界定话语标记“这/那个”的特征。

(一)典型下指

典型性下指是一种中介型的用法,请看下例:

(1)H(H 指主指人,下同):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最令人胆颤心寒的是这个:[这栋别墅私家花园的地底下已经完全被掏空,现在能看到分为上下两层巨大面积的地下室,就像是一处“豪华会所”,而这个地下室顶部,足有一个网球场大小的面积。]难以想象,当这栋别墅违章改建之后,将是怎样一种“富丽堂皇”的场景。(《第一时间》)

典型下指倾向使用“这个”,在例(2)中,“这个”具有中介功能。首先,“这个”充当“是”的宾语,同时“这个”与括号内成分形成同位复指关系,因此,通过“这个”,“是”实现对于括号内实际宾语成分的间接管领。典型下指常见于解释说明中,由于动词宾语冗长,于是使用“这个”作为宾语从句标记。

(二)占位下指

在口语中,指示代词可同时拥有占位和下指两种功能:

(2)H:为什么不让她去你家呢?

G(G 指嘉宾,下同):我觉得,当时要是让她们上家里去吧,我们那家又特小,就一间房,住着两代,三代人,我觉得也太那个了,太不好意思了,我也没打算让她们上家里去,然后她就很高兴地跟我握手,两个人,她就走了,我觉得这些问题还是好处理的。(《鲁豫有约》)

占位下指倾向使用“那个”,例2“那个”具有双重功能,第一,“那个”作为代词向下指代“不好意思”,第二,“那个”多用于话语构造困难的语境,起到临时占据句法位置的作用。“那个”前后分别受到“太”和“了”的修饰,于是形成一种封闭的句法环境,删除“那个”将使得话语失去中心语,影响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完整性。

(三)话语标记“这/ 那个”

话语标记“这/那个”与典型下指、占位下指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话语标记“那个”与“这个”可以自由替换:

(3)H:但是你自己觉得,会不会就是说像你说的中国形象,到哪都意识到自己的中国形象,这次也有人说,中国人会不会有点太那个,太紧张了,就是太把这些当回事儿了,显得比如说跟英国人相比,有那么一份不轻松,不幽默,就好像你有这种感觉吗?(《鲁豫有约》)

(3)’……中国人会不会有点太这个,太紧张了,就是太把这些当回事儿了,显得比如说跟英国人相比,有那么一份不轻松,不幽默,就好像你有这种感觉吗?(《鲁豫有约》)

话语标记“这个”与“那个”的互换对于话语表达并没有产生影响。而典型下指和占位下指则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典型下指倾向使用“这个”,占位下指倾向使用“那个”),这也从侧面说明,话语标记“这个/那个”虚化程度更高,指称对象的距离不再是“这/那个”选用的首要标准。

第二,话语标记“这/那个”删除后对于语义和句法没有影响。典型下指的“那个”与其他语法结构关系密切,自然不可删除。我们主要对比“那个”占位下指与话语标记的区别,对比例(2)和例(3),我们可以发现,“那个”占位下指用法只比话语标记用法多了一个“了”,“那个”后“了”的消失使得“那个”摆脱了封闭的句法环境的限制,为其成为话语标记提供了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话语标记“这/那个”具有以下特点:(1)语音上:语音弱化,形成独立语调单位,前后多伴有拖音和停顿。(2)语法上:句法关系独立,可出现在任何一个需要填充的位置。(3)语义上:不增加所在语句命题内容,也不影响其真值条件。(4)语用上:多用于口语交际,主要功能是调节和监控信息输出。

二、话语标记“这/那个”核心功能分析

目前学界对于“这/ 那个”功能的研究偏重于静态分析,对多种语用功能的主次之分研究还不够。“这/那个”几乎囊括了所有语用功能,甚至可以表达完全相反的两种意义,但是从逻辑上来看,话语标记不能同时拥有两种意义完全相反的基础功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区分了“这/那个”核心功能和引申功能。

我们认为“这/ 那个”的核心功能是标记话语的延迟,进行话语搜索,协助说话人完成话语的构思和表达。“这/那”具有定指性,表明说话人想要指称的对象是确定的,只是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为某个位置提供一个拥有具体内容的话语,于是临时采用“这/那个”占据位置,然后再通过其他方式将话语补充完整。话语标记“这/ 那个”的其他功能,都是在核心功能的基础上类推产生的。

我们将首先描写“这/那个”的核心功能。“这/那个”话语的搜索可以朝着两个方向进行。第一是向后搜寻,其主要功能是推进话语。第二是向前搜寻,其主要功能是修正话语。

(一)向后搜寻话语:话语推进

根据“这/那个”所提取的话语单位的大小,我们将“这/那个”的功能分为词汇提取,短语提取,句子(小句)提取,篇章提取四个层级,本节我们主要以“那个”为例进行说明。

1.词汇提取

“那个”分布于句内,主要实现对于词汇的提取。

(4)我原来工作是在中学,在N 幺六四中,幺,六,四,一百六十四,在,就,就这儿不远,朝,那个,[朝阳门里],朝阳门里,一百六十四中。(1982 年北京口语调查资料)

(5)G:升级了,我因为听那个,就是[中央美院的院长],这个潘院长他跟我说,他原来不是杭州人吗?他说,你说杭州人盖房子,就农民有了钱以后盖房子是什么?(《鲁豫有约》)

例(4)、例(5)所要提取的成分分别是“阳门里”、“中央美院的院长”。在成分提取的过程中,说话人为了加强前后话语之间的联系,会有意识使用一些连贯的手段,如例(4)“那个”所提取内容为“朝阳门里”,由于“朝”字为已提及信息,“那个”实际提取内容为“阳门里”,但是我们发现,如果只提取“阳门里”将导致话语表达失效:

*(4)’我原来工作是在中学,在N 幺六四中,幺,六,四,一百六十四,在,就,就这儿不远,朝,那个,[阳门里],一百六十四中。(1982 年北京口语调查资料)

我们将类似于“朝”的成分称之为回指性成分,一般来说,是否强制性回指遵循“成分规则”[8,9],因为话语总是以最小的、能够独立使用的成分——词来进行组织,如果将完整的词语一分为二,就必须使用复指的手段使断裂关系得到修复。

2.短语提取

“那个”位于词汇外围,句子内部,提取对象为短语。

(6)G:最吃亏是茅盾,茅盾在1921 年七一之前,就已经参加了陈望道主持的那个,[筹备这个中共的委员会]。(《铿锵三人行》)

例(6)“那个”位于动语和宾语之间,所要提取的成分是“主持”之后的定中结构“筹备这个中共的委员会”。

3.句子(小句)提取

“那个”位于句子或小句起首的位置,所提取的成分为完整的句子(小句)。

(7)H:你介绍,黄渤你介绍。

G:对,我先等等,先过来,那个,[这是我妈]。

H:徐老师你好,你好徐老师。(《鲁豫有约》)

嘉宾略显紧张,于是用“那个”进行临时的填充,待理清话语思路后,进行完整话语输出,例(7)“那个”所提取成分为“这是我妈”。

4.篇章提取

“那个”分布于句子或小句起首位置,所提取的成分为多重句子或多重小句。

(8)G:因为我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我们家庭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家庭,那个,[这个事情不是由我个人向她来做的,是由我母亲来做的,]我们家里头有一个仪式,就是母亲,我的母亲说要,我们要结婚了,要给,要给我的老婆呢,送那个叫什么礼啊,就是一个,就是给她一个零花钱的那样一个东西,一个小红包。(《鲁豫有约》)

(9)G:对对对。那个,[接下来再介绍一位美女,也是各位朋友都非常熟悉了,也是我的女儿,潘阳]。潘阳在这部戏里头扮演一个外来的农民工打工妹,不演我女儿了,管我叫叔,特别别扭。(《鲁豫有约》)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例(8)和例(9)所提取的成分大于一个分句,但是因为“那个”语义虚化程度较高,对其提取边界的确定比较困难,我们主要依据廖秋忠(1987)所提到的确定篇章管界的11 种手段来进行判定,其中包括语义和谐、主语更迭等[10]。例(8)第三个分句的主语由“这个事情”变更为“我们家里头”,于是我们倾向于认为例(8)“那个”提取边界为“是由我母亲来做的”。同理,例(9)主语(潘阳)的重现带来管界的更迭,所以“那个”缓冲边界为“也是我的女儿,潘阳”。

“这/ 那个”提取成分的扩大带来“这/ 那个”的虚化程度的提高,其语篇功能也逐渐得到强化。“这/那个”的隐现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从频率来看,话语使用频率越低、抽象程度越高,越需要“这/ 那个”等话语标记辅助说话人完成话语提取。第二,从言语计划来看,计划越艰难,“这/那个”等话语标记发生的概率就越高。根据现有研究,言语规划最困难的是开头位置,在这里,说话人认知负荷最为沉重,他必须规划表达内容,确定语法关系及整体韵律,所以“这/那个”在开头位置出现频率最高,在句尾的出现频率最低。

(二)向前搜寻话语:话语修正

如言者使用“那个”向前搜寻话语,其主要功能是修正话语。话语修正既包括语误修补,也包括话语调整。

1.语误修补

语误修补是指说话人对话语表达过程中出现的明显错误进行修正。

(10)这往这么去,这到广,那个那个,广渠门那个那个,不是广渠门儿,那个,早以那叫沙huor门儿呀,就过那么去了,那东西以后直接就通那么去了,就是就是都是臭沟,都是明沟,都是明沟。(1982 年北京口语调查资料)

(11)因为我们刚刚讲的那个,注意我们刚刚讲的情况,其实是分不同层次的。有的就是大病,重病,他没办法负担,城市中产阶级都没办法负担。(《鲁豫有约》)

例(10)三处“那个”对应于“那个”向前搜索和向后搜索两种功能,第一处“那个那个”的作用是话语推进,具体来说是完成词汇的提取,由于“广”只是“广渠门”中的一个语素,所以必须采用重复话语的方式完成话语的推进。第二处和第三处的“那个”的作用是进行话语的修补,具体来说是语误的修补,其中第二处“那个”所引导话语首先否定了“广渠门”,但是并没有最终完成语误的修复,第三处“那个”在第二处“那个”否定“广渠门”的基础上,将“广渠门”改为“沙huor 门”。

例(11)“那个”作用是标记话语由“因为”到“注意”的修补,需要注意的是,本例存在延迟修补的情况,本例本需修补的位置是“因为”,但是说话人在说完“我们刚刚讲的”才意识到需要修补,于是不得不返回语误处进行更正。

2.话语调整

话语调整是指说话人为了使自我言语表达更加完整、准确和符合预期而进行的修补,话语调整也是说话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修补方式。

(12)G:他一是一个特别喜欢跳舞的孩子,……最后边我猜他爸就是说让我撒个谎,说今天成人大课取消了,他这时候才哭着走了,哭着含着眼泪,我就觉得特别那个,他对舞蹈特别执着。(《鲁豫有约》)

(13)G:那个西装嘛,我当时前面系两个扣子,要不就会被,被那个,有时候路过的人不知道,一滑就会掉下来,所以这个扣子一直系的,他就不知道。(《鲁豫有约》)

例(12)既有话语的推进又有话语的调整,这就说明说话人有能力同时进行两个方向的话语搜索与激活。说话人在说出“特别”后,意识到有关“特别”的表述缺乏主语,于是在“那个”后,重新补充主语,同时还将“特别”所限定的对象向前推进并表述完整。例(13)说话人在说出“被”之后意识到人们导致她扣子滑掉,并不是故意的,用“被”可能让听话人产生误解,于是用“那个”作为标志,启动修正,彻底放弃了之前的表达,转而使用一种易于让人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

三、“这/那个”的引申功能

“这/那个”核心功能是延迟与搜索,在此基础上,“这/那个”还衍生出丰富的引申功能。这些功能隐含于核心功能中,依靠具体的情境来激活。

(一)激发听者兴趣

“这/ 那个”可以辅助听者扣住言者语言阻碍点,激发听者对语阻内容的关注,并同言者一道进入话语搜寻与思考,以便在激活阶段与言者话语进行比较,听者还可根据说话人当前信息状态做出选择,如等待、插话或给予补充,从而促进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14)张璐嘻嘻笑:“你怎么认识的她?”“我是通过跟你同姓的那个……”

“张燕生?”“对,就是他。嗒,搞得挺熟,名字都知道了。”“不熟。”(王朔《橡皮人》)

(15)袁老板:老陶 来来来,高一点,高一点……(布景出现一个空白)

袁老板:赶快叫那个,那个……

老 陶:小林!

袁老板:小林,对!小林!(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例(14)“那个”成功激起了听者的兴趣,当听者意识到言者信息搜索遇到阻碍,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成功提取后,听者会根据说话人已有话语,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要求说话人判定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与例(14)相似,在例(15)中,听话人在等待后,说话人似乎还没有想到确定的答案,于是听话人根据说话人已有表述做出合理猜测:“小林”,“小林”的补出使得交际可以继续顺利进行。

(二)传达超预期的信息

沈家煊(1999)在讨论对于请求的回应时提出,“接受”是无标记行为,所以直接利落,“拒绝”是有标记行为,所以应答前会出现停顿[11]。话语标记“那个”前后伴有拖音和停顿,是有标记行为,所以在“请求——应答”的模式中,答案有可能是拒绝。

(16)记者:给我一个你们的负责老师的电话,手机号码。

接电话人:这个,我好像不方便(《新闻纵横》)。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解答,所以对于问话人来说,听话人解答疑问是预期的结果,但是在例(16)中接电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拒绝了记者的请求,其中“这个”是拒绝请求的标志词。

(三)有意隐含信息

如果说话人对于问题不知道,本可以直截了当回答,“这个”的加入则传递出言者有意隐含信息的内涵。

(17)朱盈盈接道:“白玉仙移情别恋,喜欢上了什么人?”肖月寒道:“这个,我不知道了。”(卧龙生《飞花逐月》)

例(17)肖月寒本知道问题的答案,只是他并不愿意回答,于是在思考后说“我不知道了”,“这个”传达出说话人内心对于是否要回答的犹豫。

(四)减轻断言程度

面对一个熟知的问题,说话人可以直接回答,而面对一个自己不是很熟悉的问题时,说话人需要思考之后再进行回答,并且相对来说,答案可能没有那么准确。所以“这/那个”的出现会导致所引出的答案可信度下降。

(18)H:你骑的是飞鸽的还是永久的?

G:那个,应该是飞鸽的吧,那么后来应该说拿到这个通知书呢,确实是。(《鲁豫有约》)

在例(18),由于相隔时间较远,嘉宾对于“你骑的是飞鸽的还是永久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明确的把握,所以在进行思索之后,给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飞鸽”,其中“应该”、“吧”又再次减轻了断言的程度。

(五)开启交际

“这/那个”可出现在首话轮起始位置,标示交际活动的开启。与熟人交际相比,我们在与社会距离较为疏远的人群开启交流活动时,存在诸多困难,如紧张、不知如何称呼合适、对于所要交流的内容不确定等,此时“这/ 那个”可以起到开启交流,并吸引对方关注的作用,其功能类似于“Excuse me”。

(19)顾客:那个,帮我拿一个汉堡和一个冰淇淋。

店员:好的,请稍等。(笔者收集)

如例(19),顾客与店员首次接触,二人并不熟悉,于是顾客使用“那个”作为开启交际的标志。需要注意的是,“这/ 那个”不是开启交际的最佳选择,在汉语语境下,用“这/ 那个”称呼他人并不礼貌,“这/那个”完全可以用代词(你、您)、敬词(大师)、职务词(张局长、赵主任)等更为礼貌的表达方式来替换。

结论

话语标记“这/ 那个”不同于典型下指与占位下指,其特征包括:语音弱化,形成独立语调单位,前后多伴有拖音和停顿;句法关系独立,可出现在任何一个需要填充的位置;不增加所在语句命题内容,也不影响其真值条件;多用于口语交际,主要功能是调节和监控信息输出。话语标记“这/那个”的核心功能是标记话语的延迟启动,进行话语搜索与提取,在此基础上,“这/ 那个”还产生了丰富的引申功能,如传达超预期的信息、说话人有意隐含信息、减轻断言程度、引起听话人的关注、激发听话人的兴趣、提示听话人根据说话人当前信息状态做出选择等。事实上,在多国语言中,指示代词都可用作填充式话语标记,如M.Hayashi,KE.Yoon(2006)调查发现,指示词在芬兰语、日语中同样会被用作填充式话语标记,起到缓冲的功能[12]。这到底是一种偶然现象还是有其发生必然性?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话语口语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