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套语的英译策略

2021-01-14陈彩云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南岭契约走廊

陈彩云

(贺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一、前 言

南岭走廊民间契约是一种珍贵的民间文献,其数量众多、形式各异、语言丰富、内容真实,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民俗研究价值。南岭走廊民间契约主要是指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原与华南五座山岭之间”发现的契约文书[1]4,是南岭走廊独特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南岭走廊民间契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南岭走廊民间契约文书的收集和整理研究。贺州学院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研究团队是南岭走廊民间契约文书收集和整理研究的代表,共收集整理民间契约大约1万份,在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馆内展出150份。在这150份馆藏契约中,卖田契的数量较多,约占契约总数的30%。南岭走廊民间契约的收集整理研究日益获得学界关注。二是南岭走廊民间契约文书的语言本体研究。例如,对南岭走廊中段民间契约文书中的一些俗字进行词源和意义的考察[2]42。南岭走廊民间契约的翻译研究目前较为稀少,导致南岭走廊民间契约的译介成果非常缺乏。因此,南岭走廊民间契约的翻译研究有助于保护和开发南岭走廊珍贵的历史文献,拓展南岭走廊的研究范围,促进南岭走廊民间文化的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

二、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的套语体系

根据契约的内容,南岭走廊民间契约可以分为卖田契、卖房契、卖身契等。卖田契是南岭走廊民间契约的典型代表。卖田契是生活在南岭走廊地区的人们之间土地和稻田买卖的一种契约文书,拥有其独特的语言格式,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契约套语体系。从形式上看,套语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格式固定、重复使用。“套语句式是指相同或相近结构、固定位置上字词反复使用的句子。”[3]35但是,从更深层次来说,套语与特定时期特定事项的语言规范有关。它不仅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语言,还是社会活动的反映。基于此,契约套语可定义为:“特定历史阶段立契活动中使用的具有固定格式的语言句式。”

(一)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套语的类型

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套语的类型既指同一份契约中的不同结构要素所构成的特定套语格式,又指不同契约中相同结构要素所形成的特定套语格式。现摘抄一份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

立写断卖补文约人钟珍德玉德。今因无钱使用,自将家农田出卖。坐落土名社乡田,连祖底田、土牛骨洞田、路上路底田一工半,一共十三坵,粮米一升六合五勺正,自愿出卖。先问本村亲人,后问四邻叔侄,人无承受。后来自请中人托到石角新寨黎奇成代允从承受。当中临田路看四至水路明白回家。当中三面言定,时值价钱九千一百文正。即日立契,钱约两交明白。卖主当中亲手收领足回家支用,并无转拆等情,其田即交受主耕种管业、输纳粮差。如造之年,受主日后不得卖主叔侄阻抗生端异言。如有此情,将约赴公。自耳不便,天理良心。恐后无凭,立写断卖补文约一纸付与受主收执为据。[4]

这份卖田契涵盖了清末民初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的所有话语构成要素,包括前言、田地出卖意愿、标的物内容、交易形成过程、钱物交易方式、出让标的物责任担保、反悔处罚约定、交易意愿表现、契约交付,等等。每一个话语构成要素中都有明显的契约套语句式。以此份契约为例,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的套语类型和套语句式如下所示。

前言套语:“立写断卖田契人XXX”。

出卖意愿套语:“今因无钱使用,自将农田坐落土名XXX出卖”。

出卖过程套语:“先问亲房,后问四邻,人无承受。后来自请中人托到XXX允从承受”。

交易形成过程套语:“当中临田踏看明白回家,三面言定,时值价钱XXX整”。

钱物交割套语:“即日立契,钱约两交明白,卖主当中亲手领足回家支用,其田即交受主耕种管业”。

出让标的责任担保套语:“如有上述来历不明,不干受主之事,卖主中人一力全当”。

交易意愿套语:“二比情愿,两无勒逼”。

反悔处罚决定套语:“日后不得兄弟异言。如有阻抗,将约明正”。

契约交付套语:“恐后无凭。立写断卖一纸付交买主收执为据”。

(二)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套语中的立约意识

上述套语在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如前言套语“立写断卖田契人XXX”,几乎出现在每一份卖田契中。另外,这些套语句式较固定。除了以上两个特点,契约套语最重要的特点是涵盖丰富的立约意识。“尽管契约文本经过严格的修饰、润色,已经格式化为几乎千篇一律的语言了,且格式化的语言掩盖了契约活动中个体的有意识或者下意识的活动。”[5]150契约套语由于能高度反映契约参与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往往不能换成其他语句,占据着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地位。这与“占统治的‘意识形态话语构成’”(ideological discursive formation)有高度的语义重合性。“社会机构包含不同的意识形态话语构成,通常有一种意识形态语结构占统治地位。每一种意识形态语结构是有着自身话语规范的‘语言社区’,而且在语言规范中,又嵌入自身的‘意识形态规范’。”[5]30

契约套语实质上就是契约语言社区中“占统治的意识形态语”,是立约意识形态规范化、自然化的结果,具备被人们当成常识而广泛接受的能力。此处所谓的“意识形态”并非基于传统的阶级斗争层面,“意识形态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变得脱离社会基础和产生它们的特定利益集团”,而是指广义上的“人与人之间权力关系建立、保持、展现和转换的过程因素”以及“看事情的方式”[6]37。费尔克劳夫的“意识形态”实质上可视为普通的“意识”。契约套语往往就是契约“意识语”。例如,为了表明卖主和卖主各自履行了自己义务的意识,套语“即日立契,钱约两交明白,卖主当中亲手领足回家支用,其田即交受主耕种管业”成了南岭走廊民间契约使用频率很高的语言形式。出卖原因套语“今因无钱使用,自将农田坐落土名XXX出卖”,体现了契约人意图邀请别人购买自己田地的要约意识。其他的卖田契套语也类似地蕴含或体现契约当事人的各种意识。

三、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套语的翻译

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主要由套语组成,套语的翻译构成了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约英译的主要内容。民间契约文献的外宣翻译以向国际交流提供媒介为主要目的,译者的欣赏和理解至关重要。“能让译文读者读懂且接受的译文,才实现了传播效果,达到了外宣翻译的预定目的。”[7]124因此,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套语的外宣翻译不能拘囿于字词的对等,而是将外国读者能欣赏和正确理解译文作为首要任务,以功能对等为目标。因为功能对等关注译文读者的理解,能更好地帮助外宣译作成功走出去。

“让译文读者理解译文和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方式相同是功能对等的最基本要求。”[8]87功能对等原则受各种因素影响,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特定翻译技巧,而是追求语言在“实体、活动、特点和语言之外的关系四个方面的同形”[8]90。中文契约套语字面意义的英译反而可能无助于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因为同一立约意识可能利用不同的中英语言表达。因此译者应该寻求相关文本工具,分析中文契约套语中的立约意识,构建中文契约套语在文本实体、契约活动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具有同形意义的英语表达。因为意识不仅存在于文本中,意识与社会、文本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我将话语看成是三个因素的综合体: 社会实践、话语实践(文本生产、分布、消费)和文本。意识形态浸透在文本生产和解释的各个要素中,这些要素在话语秩序的表达方式中,以及话语秩序对话语事件的重新表达中。”[6]59契约套语的意识分析其实就是对占主导地位的意识语“去自然化”的过程,分析社会参与者潜意识中的社会决定和话语影响,从习以为常的固定化语言中挖掘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三个层次的关系。

具体而言,“文本分析是形式和意义的分析。话语实践分析与文本生产和阐释的社会认知方面有关。话语实践分析主要是对参与者如何生产和解释文本、话语实践和话语秩序的关系,采用了哪种话语实践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社会实践分析是从政治方面分析权力关系和支配关系之间的话语事件”[6]94。从这三个维度对南岭走廊卖田契套语进行分析,其实也是对套语的立约意识进行描述,实施“文本—话语者—社会”三维立体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构建具体的套语功能对等翻译技巧,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契约文本的意义和内涵。

1. 前言套语翻译

原文:立写断卖田契人……

译文:This irredeemable land contract is written by ……

分析:费尔克劳夫意识形态分析中的文本分析工具是韩礼德(Halliday)的功能语法。功能语法将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分成了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等六个过程。从文本层面上来看,该前言套语描述了动作者为了特定目标(断卖田契)而发生的特定动作(立定),但该套语的结构依次为动作(立写)、目标(断卖田契)和动作者。在现代汉语表达的正常结构秩序中,动作者应该位于动作和目标之前,而此处将动作和目标前置,显然意在突出契约性质的重要性。从社会实践方面来看,该套语语言中的动作和目标前置同中国古代民间契约性质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密切相关。民间契约“仅土地买卖的交易方式就包括租佃、抵 押、典、活卖、绝卖等多种形式”[9]7。南岭走廊卖田契主要有典契、当契和断卖契之分。断卖契为不可赎回的卖田契,为死契的一种。不同契约的性质对契约各方的义务和责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该套语的英译将卖田契的性质“断卖田契”翻译成“This irredeemable land contract”,并将之放在句首,作为被动语态的主位。“使用被动语态允许说话者将主动语态中的宾语作为句子的主位。被动语态将宾语前置,给宾语前瞻性,凸显宾语的重要性”[10]134。

2. 出卖意愿套语翻译

原文:今因无钱使用,自将农田坐落土名XXX将来出卖。

译文:Being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I wished to offer the sales of farmland with the local name of ……

分析:从文本来看,该契约套语是一个带原因状语的情态描写,情态动词为“将……出卖”。从话语实践来看,卖主用“将……出卖”表面上是阐述自己的田地出卖意向,实际上反映出卖方意图进行在签订卖田契之前所进行的社会实践,即“要约”(offer)。“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契约的表示。要约总是和客观展示买卖一方的意愿有关”[11]6。从南岭走廊民间契约可以看出,在契约订立之前需要进行卖方要约和买方承诺这两个社会实践活动。这与现代合同的签订类似。“当事人订立合同,采用要约与承诺的方式”[11]32,“要约”和下文即将探讨的“承诺”在签订民间契约之前常常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凭证的契约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第一,土地买卖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示。”[12]39因此,在英译中,译者将把“将……出卖”翻译成“wished to offer the sales of......”,将立契人的隐含的要约意识翻译出来,达到形异而意同的效果。

3. 出卖过程套语翻译

原文:先问亲房,后问四邻,人无承受。后来自请中人托到XXX允从承受。

译文:The offer was addressed first to relatives and then to neighbors of mine with no acceptance. Later it was further addressed by an entrusted middleman to......,who agreed to accept it.

分析:在话语实践方面,卖方通过该套语中的先“问”后“托”阐述立契活动从卖方的要约到买方承诺的具体过程,也反映出要约活动的“由亲到疏”的社会结构特征。“‘亲房’有优先承买权的‘乡规习俗’。亲房不买,则亲及疏、遍问本家族人,本家族人不买,则找承典人或承租人或其他承买人”[13]81。在文本方面,该套语描述了两个物质过程。“物质过程并不一定是具体的物理事件,他们可能是抽象的做和发生。”[14]111这里的“问”和“托”并非指具体意义上的询问,而暗藏了立契人的要约意识,真正的意思是向别人提出要约。因此译文将“问”和“托”翻译成“was addressed(被提出)”。

4. 交易形成套语翻译

原文:当中临田路看四至水路明白回家,三面言定,时值价钱XXX正。

译文:The three parties,after examining the farmland,entered into a contract that stated the value of these pieces of farmlands at .......

分析:在文本方面,该套语描述了两个物质过程。在第二个物质过程中,“三面言定”表面上描写了定价的物质过程,实则表达了契约当事人正式成交和缔结契约的意识。因为定价可视为田地契约缔结的标志。“买卖成交时……三面议定田地价格。”[15]26因此译文将“三面言定”直接翻译成“The three parties entered into a contract ”(三方缔结了契约),将契约当事人缔结契约的意识翻译出来。

5. 钱物交易方式套语翻译

原文:即日立契,钱约两交明白。卖主当中亲手收领足回家支用,其田亦交受主耕种管业。

译文:The contract was made on the very day and both the money and contract have been delivered to the correspondent party clearly,with the money to the seller in person and the land to the buyer to work and manage.

分析:在该套语中,卖方在描述钱和契约交割的物质过程,从社会实践来看,钱约两交的过程也是买卖双方义务的履行过程。“通过记载卖方‘亲手领用’,证明买方的义务已经履行完毕,买方即应按照双方合意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16]111。同样,卖方的义务通过交割田地也得到实现。该套语第一句中“立契”,侧重契约的“立”;“钱约两交明白”是个被动的物质过程,“钱约”作为逻辑主语和主位得到侧重。因此译文将“即日立契,钱约两交明白”翻译成“The contract was made on the very day and both the money and contract have been delivered to the correspondent party clearly”,凸显“立”这一动作和“钱约”这一目标。第二句是交割过程的具体化,因此译文将之处理成第一句的伴随状语。

6. 交易意愿套语翻译

原文:二比情愿,两无勒逼。

译文:The two parties hereto are bounded on their free will without any coercion.

分析:在文本方面,该套语字面上的意思为“契约双方是情愿的”,描述了一个关系过程。关系过程的句子结构常为“载体+是+属性”,表示关系过程的句子一般对载体的特点、性质等方面进行界定。“关系过程就是那些定性和识别的过程”[14]119,在语言实践方面,该套语对契约双方在形成契约关系时的意愿进行界定,即双方的合意是“情愿”的。但从社会实践而言,双方的“情愿”是有前提的,双方或多方在形成契约关系时必须以平等互利为前提条件,必须遵循自觉自愿的原则[17]28。换言之,“情愿”并非是无条件的,在潜意识中,隐含了平等互利等前提的约束。因此译文将“二比情愿”译成“The two parties hereto are bounded on their free will”。“are bounded”意为“被约束”,将契约双方“情愿”关系中约束力的潜意识翻译出来。

7. 出让标的责任担保套语翻译

原文:如有上述来历不明,不干受主之事,卖主中人一力全当。

译文:In the event of any aforesaid equivocal matters,the seller and the middleman,not the buyer,ar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settling it.

分析:该套语又描述了一个关系过程,对违约的责任方进行识别和鉴定。立契者意图将卖主和中人界定为契约的主要违约责任方。此处,中人的作用再次得到彰显。清末民初,与其他地方的契约类似,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中人的作用贯穿在整个契约的缔结和执行过程中,从卖方的要约、买方的承诺、三方丈量土地、田地定价到纠纷的调节和仲裁,都需要中人的负责任的平衡各方。英译将“卖主中人一力全当”翻译成“the seller and the middleman ar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settling it”,用对应的关系过程将该套语翻译出来,将原文意图明确界定中人和卖主应该担保责任的意识翻译出来。

8. 契约反悔规定套语翻译

原文:日后不得兄弟异言。如有阬阻,将约明正,自知不便。

译文:No dispute should arise from brothers of the seller in the future. Should any prohibition occur,the buyer shall be entitled to submit the contract for arbitration against the seller,who is sure to know the inconvenience caused to him.

分析:该套语的现代含义为“契约不得出现异议。如果有阻抗契约的行为,买方可以将契约交公仲裁,卖方自己知道因此带来的不便”。显然,契约卖方希望通过该套语对买方强调契约的法治意义。“契约文书是抽象信用观念的载体,契约关系有了信用理念支撑而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效力。”[12]41在文本方面,第一句为否定句,否定词“不得”前置。立契者意图向买方展示自己坚定的信用观念。因此,英译也将“No”放在句首,体现卖方自觉守信的坚决。第二句为卖方提议的情态描写,心理主语为买方,侧重买方诉讼的权利,因此译文把“将”翻译成“the buyer shall be entitled to”,将买方的诉讼权利和卖方提议的情态翻译出来。

9. 契约递交套语翻译:

原文:今恐无凭,立写断卖一纸付交买主收执为据。

译文:For fear of lacking proof in the future,this piece of the irredeemable contract is written and handed to the buyer to retain as proof.

分析:该套语往往位于契约的最后一句,描述的是一个物质过程,省略了施动者,突出了四个动作:“恐”“立写”“付交”“收执”和动作对象(断卖一纸)。“恐”字的使用,从反向说明人们守信程度的逐渐下降,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程度,商品经济的逐渐发达,暗含“二主”之间及对他人对抗效力的担心[18]37。该套语体现了文本生产对失信问题的预防意识。因此,英译按照原文的顺序,将“今恐无凭”翻译成“For fear of lacking proof in the future”,并同样置在句首,赋予它句子主位的重要性。另外,译文将“立写断卖一纸付交买主收执为据”翻译成一个被动的物质过程:“this piece of the irredeemable contract is written and handed to the buyer to retain as proof”,将“立写”“付交”“收执”三个动作全部翻译出来,凸显三个动作的预防性作用和立契者的预防意识。

结语

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的外宣英译研究是打破目前南岭走廊珍贵历史文献研究中单体性研究局限,拓展南岭走廊珍贵历史文献研究国际视野,使南岭走廊珍贵历史文献研究获得国际关注和认可的重要方法。契约套语在南岭走廊卖田契语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契约套语的英译构成了南岭走廊卖田契英译的重点和难点。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常见的套语有九种,从九个不同角度勾勒出了契约文本、契约当事人和契约活动所处的特定历史社会的立约意识。这一特点要求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套语的英译,要从文本、话语者、社会三个维度出发,运用“文本—话语者—社会”三维立体翻译策略,对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翻译出契约套语字里行间隐含的立约意识,也就是翻译出契约套语的字面意义、深层文化内涵和社会活动意义。唯有如此,才能呈现南岭走廊民间卖田契套语翻译的最佳效果,更好地调动外国读者的语言共情能力,从而有利于南岭走廊民间契约珍贵文献的对外宣传和交流。

猜你喜欢

南岭契约走廊
神奇的走廊
“生前契约”话语研究 “生前契约”消费之多声对话——北京6位老年签约者访谈分析
走廊上的时光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寒露
走廊上
胡明华、张南岭数字插画作品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