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畲族盘瓠神话研究述评

2021-01-14邱开玉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畲族神话民族

邱开玉

(丽水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一、研究缘起

盘瓠(又作“槃瓠”)神话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族源类神话。在中国历史上,盘瓠神话首见于汉代史籍《风俗通义》,之后在东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以及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有了更为详细的记载,而后频见于各类史籍。盘瓠神话影响深远,施联朱先生曾指出,“在国内信奉盘瓠传说的有瑶族及部分苗、壮、傣、黎、高山族泰雅人等;在世界各民族中,以盘瓠为图腾崇拜的有十几个民族”[1]21。在盘瓠文化区内,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独特的生活场域,导致该文化的流变进程与结局不尽相同,既表现出该文化共性,又使之产生不同的个性,畲族的盘瓠信仰亦如此。

有学者指出,如果把史书记载和这些民族的实际情况加以印证,不难发现,在所有流传盘瓠神话的民族中,其信奉程度首推畲族为最[2]79。因此,对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不仅可以抓住盘瓠神话研究的重要面相,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畲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缘于盘瓠神话之于畲族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民族学界对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由来已久,且慎之又慎。盘瓠神话也成为畲族文化研究者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议题之一。诚如蓝炯熹教授所言:“盘瓠传说在畲民家族信仰和家族文化中的能量是巨大的,盘瓠传说与畲族的发展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族的镇族之宝——畲族祖图、祖杖与史诗《高皇歌》都与盘瓠传说息息相关,几乎畲族重要的家族行动多有盘瓠信仰的痕迹。在畲族传统文化中,盘瓠传说是抹杀不了的。”[3]1291在阵痛与反思之后,民族学界对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逐渐复苏,不断出现优秀的研究成果,推动着畲族盘瓠神话研究走向深入。

基于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06年之后学界有关畲族盘瓠神话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从性质剖析、文本分析、演绎方式和文化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简要评述,冀望能为畲族盘瓠神话的深入研究提供历史线索与文献积累。

二、畲族盘瓠神话研究现状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整理,可以发现,国内民族学界关于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主要围绕性质剖析、文本分析、演绎方式以及文化功能四个方面展开。

(一)畲族盘瓠神话的性质剖析

在神话学中,早期的图腾崇拜往往与民族的起源密不可分。因此,图腾崇拜与民族起源是畲族盘瓠神话研究中不可割裂的两个面相。在畲族盘瓠神话的图腾崇拜研究中,主要是从图腾理论的视角出发,将盘瓠作为畲族的图腾崇拜物,对其形象进行具体阐释与分析。学界有犬原型、范蠡之后[4]4、昆仑神话[5]60、葫芦[6]19、“水獭”原型[7]21以及星宿崇拜[8]12等说法。其中,“犬原型”流传最广,也最具争议性与敏感性。其他原型的提法,具有一定的学理性,却未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与此相关联的是,将盘瓠神话作为畲族“族源”探索的重要依据。关于畲族来源有五种较具代表性结论,即武陵蛮说、东夷(徐夷)说、河南夷说、浙闽世居后裔说和客家福佬转变说,其中武陵蛮说与东夷(徐夷)说的提法与盘瓠神话及图腾崇拜直接相关。武陵蛮说的基本逻辑是通过追溯畲、瑶、苗三族的历史渊源,论述三者之间是同源共祖关系,并且均存在盘瓠信仰,从而得出畲族可能来源于武陵地区的结论。东夷(徐夷)说则建立在《高皇歌》等广泛流传于民间口述文学和凤凰图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畲族起源于高辛氏所在的东夷部落的观点。关于畲族盘瓠神话性质以及衍生出的图腾崇拜等研究,来源久远且呈现不断多元、不断深入的时代特点,其中较为完整呈现或论述上述观点的有较早时期蒋炳钊教授的《畲族史稿》《畲族简史》以及较近时期郭志超教授的《畲族文化述论》。

在早期的研究中,由于历史与认知的局限,部分研究者出现将盘瓠神话“历史化”的不当倾向,将盘瓠神话与“史实”等同起来,甚至将其作为“史据”连篇累牍地加以引用。一直以来,就有畲族学者在学理上对此问题提出批评。例如,雷阵鸣、雷银才等人提出,要本着史学研究的科学态度,还原畲族历史发展的真面目,认为“以盘瓠的‘影子’寻畲族的踪迹行不通”[9]75。他们的主要依据是,“武陵蛮”存在地域差异,畲族先民活动的“蛮”并未在长沙武陵蛮之内,且将畲族的《高皇歌》视为“史诗”,甚至把它作为畲族的“史实”和“史据”,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巨大争议[9]75。蓝炯熹教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论述,提出“盘瓠传说是远古传说,是神话,是原始初民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绝不可能是一人一时的凭空捏造,而只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精神产品,该产品的生产者是特定时空中的特定人群,生产的过程是特定环境中的人们以口耳相传方式的集体创造,是不容轻易更改的家族记忆”[3]1291。在此,蓝炯熹先生对盘瓠神话的性质进行了厘定,认为盘瓠是“神话”而不是“史实”,是由历史长时段的集体创作而形成的不可忽略的“家族记忆”。从后续的相关研究来看,蓝炯熹等学者对畲族盘瓠神话性质的判断以及研究态度,基本可以代表民族学界对畲族盘瓠神话研究的态度,影响着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态势。

(二)畲族盘瓠神话的文本分析

此类研究将盘瓠神话视为民间文学文本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分析,一直是畲族盘瓠神话研究的重要主体,其研究成果十分丰富。

1.畲族盘瓠神话的类型归纳

雷金松根据畲族中流传的盘瓠神话的内容,将畲族盘瓠神话分为“有功型”和“起源型”两个具有差异的系统。“有功型”图腾神话,主要内容是描述畲族始祖的来历及丰功伟绩,称颂始祖不慕功名利禄,征服自然以及最后以身殉族的精神。流传的神话主要有《高辛与龙王》《盘瓤杖》《三公主的凤冠》以及神话史诗《高皇歌》。畲族盘瓠神话的另一类型是鸟与犬二合一的图腾神话。与瑶族相比较后,他认为,“起源型”盘瓠神话系畲族特有,而“有功型”盘瓠神话则为两族所共有。畲瑶之间的盘瓠神话在出生与形体、神性、神格、赐封与子系、结局、人格化程度等6个方面存在差异。这种相异则是由异流发展及文化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造成的[10]83。郭颖从耳虫化生说与身体化生说切入,对盘瓠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提出,畲族原始的盘瓠传说带有强烈的稻作文化元素,而且这种神话元素在中国大陆汉族文化圈中极其少见,但在台湾地区、日本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区却较为常见。因此,对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要在整个稻作文化视阈之下进行考察,而不能局限于中国[11]38。

2.畲族盘瓠神话的文书记载

盘瓠神话在各区域、各民族的具体传播过程中,被不断加入本土化元素,衍生出各种文本。畲族的盘瓠神话也不例外。目前,学界主要存在“三个文本说”“五个文本说”。“三个文本说”,是指福建省福鼎市甘棠镇田螺园畲族村的《冯翊雷氏宗谱·帝喾高辛氏敕封盘护王铭志》、霞浦县崇儒畲族乡樟坑畲族村的《汝南蓝氏宗谱·蓝氏源流总图》以及福建省漳平市的《盘王开山公腾牒据》与畲族村民间故事综合的内容。其中,第一种文本在畲族内部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代表着畲族盘瓠神话的主要线索,也是畲族史诗《高皇歌》的蓝本[3]1288-1289。而“五个文本说”是孟令法在蓝炯熹等研究者的基础上,对记载于散文体的故事、韵文体的歌谣以及文人史籍中的盘瓠神话进行梳理,总结出流传于畲族中较常见的五种盘瓠神话:一是娄宿降生于高辛皇后的耳中化为一金虫,后变为犬形动物,赐名“龙麒”乳名“凤源”,号盘瓠,征番立功,金钟变身七日,皇后六日启视,仅头尚未变成人形,后与三公主成婚,封忠勇王,生三子一女,赐盘、蓝、雷诸姓,赐地凤凰山,后打猎殉身,子孙治丧后分居各地。二是“麟豹”征番有功,高辛食言,反欲杀之,麟豹被迫逃入深山,世代受苦(《麟豹王歌》);三是一只凤凰飞到凤凰山产下一个凤凰蛋,百鸟护孵,从中走出一个少年郎,颈边有蛟龙的印记,遂叫龙麒。后来,龙麒得神犬、宝马相助,除妖降魔,并与东海龙女成婚,生盘、蓝、雷三子,后娶龙娘三侄女为媳,繁衍后代。官兵入侵时,龙麒、龙娘战死,子孙安葬祖、妣,神犬、宝马葬两旁,称之为“义王”(叙事歌《凤凰山》);四是雷公(黄帝臣)之子封雷州,生子龙麒,号盘瓠,还有黄帝敕诏(部分《雷氏宗谱》);五是传说会稽山七弦(贤)洞,长沙武陵山上有“柳氏”二怪,人面蛇身,行痘害人,盘瓠登山驱怪于海隅而戮之,后移至西洋宫十八载,生三男一女。盘瓠从降生到成长,无不展现出畲民们奇异的幻想力。而得名盘瓠(或曰取名龙麒,号盘瓠),面对番王(或称吴将军)叛乱,他挺身揭榜,化龙变形,不畏艰险,腾云驾雾、游江过海,在众神的协助下,斩番王,定江山,被封为忠勇王(盘瓠王)。他金钟变身,聘娶三公主,移居凤凰山,生下三男一女。后又上闾山习仙法,带领族人铲奸除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在一次打猎中不幸逝世,被后人葬于凤凰山顶,并建起盘瓠总祠,绘成祖图,写进宗谱,得以世代追思与供奉[8]124。此外,孟令法在梳理五个文本说的基础上,发现了另外五种发生了巨大变异但没有广泛流传的盘瓠神话,在其学位论文《畲族图腾星宿考——关于盘瓠神话传统认识的原型批评》进行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3.畲族盘瓠神话的母题分析

针对畲族盘瓠神话多样化的文本变异,孟令法从民俗学的视角对其母题进行分析。他认为,盘瓠神话的元叙事结构可分为七个情节:三皇五帝、盘瓠出生、平番受封、变身娶妻、移居凤凰山、打猎殉身、民族迁移,这些叙事单元又可细化出不同的次级母题。在这两级母题的顺序加成中,可以发现盘瓠神话的基本叙事结构及其表现手法,而单一母题的罗列则彰显了人生节点和叙事情节的对应规则[12]110。通过对文本母题的分析,孟令法具体阐释了畲族人生仪礼与盘瓠神话间的内在逻辑。

(三)畲族盘瓠神话的演绎方式

关于畲族盘瓠神话的演绎方式,很多学者都有论及,但未形成详尽具体的论述。基于此,孟令法从民俗学的视角进行观察研究,认为畲族对盘瓠神话的演绎是多重的,主要包括口头表达、图文描绘和仪式展示三种形式。

1.口头表达

主要包括散文讲述与韵文说唱。他将以盘瓠为独立演述对象的文本,称之为母本神话;将只是以盘瓠为依托,讲述其他故事的作品,称之为衍生传说。而且这些语言艺术,已构成一个庞大且多彩的特定神话丛。同时,他还特别指出畲民以韵文体史诗《高皇歌》,来讲述盘瓠神话,展现畲族的社会文化史。

2.图文描绘

孟令法认为畲民主要通过宗谱、祖图等载体对盘瓠神话进行描绘。他观察到,畲族在编纂宗谱时,往往将附有原初“四姓”发生史的盘瓠神话付诸谱头或谱序。而且畲族各姓宗谱内收录的“开山公据”,其内容与“敇书”相似,仍然是以盘瓠神话为主体,或是假借传世文书的形式,或以对上古遗风连环图做文字说明的形式,为本民族的发展与文化宣传服务。祖图,则是直观展现盘瓠神话的民族艺术品。祖图长连具有浓郁的神秘性,主要是在特定仪式中作为具有法器使用,一般不轻易对外展示。

3.仪式展示

孟令法分析提出,盘瓠神话在畲族内的传承,可以通过日常性仪式活动和宗教性仪式活动。嬲歌是畲民日常性仪式活动的典型代表,神话历史或小说歌是嬲歌时的必唱曲目;在畲族传统的宗教性仪式活动中,仪式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则是演述《高皇歌》等口传史诗。同时,丧葬仪式中的做功德活动以及传师学师活动,均与盘瓠神话直接相关[13]93。

(四)畲族盘瓠神话的文化功能

实际上,在大部分关于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中,都或多或少会涉及畲族盘瓠神话的文化功能,在此列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

1.盘瓠神话构成畲族社会的文化基础

雷国强从文化学角度出发,以浙江的畲族民间盘瓠神话文本为观察对象,结合民间习俗以及相关资料,对盘瓠神话的原始文化内涵展开讨论。他认为,畲族先民的原始图腾文化是以盘瓠崇拜为主体,以相关的民间习俗为组织活动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民间神话传说、传统歌谣等为联结纽带的图腾信仰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将畲族的起源、传统、风俗等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告诉人如何遵照传统行事。因此,在此基础上,盘瓠神话与图腾信仰的原始文化体系相融合,构成了畲族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统一、发展的族体精神支柱和增加民族内聚力的力量之源[14]248。

2.盘瓠崇拜增强民族认同的社会功能

畲族的盘瓠崇拜独具特色,是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融合交织的产物,其核心是祖先崇拜[15]47。孟慧英从民族的姓氏制度、婚姻制度、价值体系以及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制约及文化影响等因素探索了盘瓠神话如何成为畲族的共同精神象征[16]69-74。林毅红以畲族祖图为分析对象,认为以“室”禁忌为主题的形式,可以用来清除后人可能产生的对盘瓠始祖不敬的邪念,从而坚固全体族民祖先信仰的支柱,“此种禁忌主题有效地消解了瑶、苗、畲等族的后世族民对始祖盘瓠‘出身’及长相的忧虑和失望”[17]35。赵海英从神话与艺术两个维度重点分析了盘瓠神话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畲族成员通过对盘瓠神话的加工过程,不断理解始祖盘瓠的形象,实现了盘瓠神话从意识到畲族感性心理认同的转化;另一方面,在演绎盘瓠神话的具体仪式中,个体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深化了民族情感并促使这种情感认同转换为感性实践,从而实现民族认同由现实层面到神圣象征的转换[18]291。

3.盘瓠神话的文化交往与适应功能

赵婧旸、罗震宇通过检视明清时期闽东畲民在定居化与本地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历史境遇,发现去盘瓠与强调盘瓠这两种看似相悖的文化取向可能曾经并存过,但二者均为畲民为了证明其具有获得地方社会权力话语以及参与地方资源分配的合法身份而采用的文化适应策略[19]139。孟令法则聚焦于畲民在封建科举中的“抗阻考”事件,对盘瓠神话的文化功能进行阐释,辩证地提出,盘瓠神话对畲民科考活动的干预,在揭示神话“真实与虚构”的两面性同时,也催发了民族边界的形成[20]168。

三、畲族盘瓠神话研究的简要评述

基于盘瓠神话之于畲族的重要性以及畲族的盘瓠神话在盘瓠文化体系中的特殊性,关于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较之其他民族的盘瓠文化的研究,有共性,但更具个性。在现代语境中,如何推进畲族盘瓠神话的深入研究,值得深思。

(一)畲族盘瓠神话研究的主要特征

纵观已有研究成果,畲族盘瓠神话研究呈现三个明显特征。

一见面,我就很后悔自己穿得这样隆重,简直有点像暴发户嘛。倒是吴梅,一身简洁的职业装,举手投足都是满满的自信,她说:“晓薇,前些日子咱们北京的同学聚了聚,说起你在家当家庭主妇,都觉得可惜呢。”

1.研究内容:与畲族的族源与图腾崇拜相关联

在此并未认定盘瓠神话在其他民族就无此类研究,而是指出该内容的研究以畲族最丰富。从时间上来看,相关文献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早,主要集中于2000年以前。如果将该议题研究放置畲族研究的整体之中,就会发现,其正好处于畲族研究的早期。也恰恰因为如此,该内容的研究最为敏感,对畲族的发展影响最为直接。

2.研究时间: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畲族在“民族识别”中被确定为“单一”民族,作为畲族文化“底色”的盘瓠神话,毫不意外地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从整体上看,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均在不断提高。以时间为线轴进行察析,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主要存在三个阶段:一是蓬勃发展期。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文革”结束为启端,中心期为20世纪80-90年代。大量的畲族研究者关注盘瓠神话,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带来了一些争议。二是沉寂期。此阶段大致时间为2006年至2012年。在此期间,除个别对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观点,鲜见相关重要研究。三是恢复期。以2013年为启端,并一直延续至今。在该时段,以孟令法为代表的年轻学者们,开始重新聚焦畲族盘瓠神话研究,产生了一些大胆的且具有学理性的优秀成果,丰富了研究内容、拓宽了研究视角,将研究不断推向深入。但对文献的作者与出处进行分析,便可发现,现阶段关于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远未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甚至较之第一阶段,在研究者的多元性与研究成果的丰富性上都有一定的差距,说明畲族盘瓠神话研究的“禁忌”依然潜在。

3.研究视域:交叉融合研究有待深化

梳理畲族盘瓠神话研究的第三个特征中可知,目前研究内容愈发全面与深入,但部分领域还是有待深化。随着优秀年轻学者不断加入研究队伍,人类学、民俗学、民间文化学、神话学等学科的大量科学理论被不断引入畲族盘瓠神话研究,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更具学理性与科学性,但就整体而言,远未达到系统性的要求。神话研究具有多重面相,因此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

(二)畲族盘瓠神话研究的问题思考

1.要坚持的研究立场

已有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立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从维护民族团结的目的出发,本着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才能消弭民族间的隔阂,真正做好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具体而言,就是将畲族的盘瓠神话视为“神话”,而非“史实”,要从文化诠释的视角,而非“历史求证”的视角去分析与研究畲族的盘瓠神话。

2.要深化的研究内容

目前关于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已十分丰富,但研究始终是个持续深入的过程。盘瓠神话作为畲族珍贵的文化宝库,可供研究的内容尚未被挖掘完毕,随着研究视角的切换,会有更多研究领域可供探索。例如,关于畲族盘瓠神话的政治文化学研究,学界尚未进行深入分析。实质上,盘瓠神话对畲族社会的渗透是全方位的,政治文化视角应该是其研究的重要面相,只是一直以来被畲族在阶级社会“边缘化”的政治地位与表现所遮蔽。因此,对畲族盘瓠神话的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势在必行。

3.要持续的研究方向

在学术研究与现实生活中,人们或许对盘瓠神话的原型存有争议,但对盘瓠神话中蕴涵的“忠勇”“团结”等精神内核并未有疑义。在现代社会,原有的有利于盘瓠神话传承的封闭性社会环境被市场经济不断打破。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思想观念的更新,盘瓠神话演绎的传世学师、做功德等民俗仪式失去了信仰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承与弘扬畲族盘瓠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使之依然保持生命力,依然发挥作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接续,是所有关心和专注畲族发展的研究者需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

四、结语

盘瓠信仰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盘瓠神话是我国畲族人民的精神遗产。在现代语境的研究中怎样把握正确的方向,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搞好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整理,可以发现,国内学界关于畲族盘瓠神话的研究主要围绕性质剖析、文本分析、演绎方式、文化功能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视角愈发多样,研究内容更加深入,但部分领域尚未达到系统性的要求,仍有待深化。因此在现代语境中,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立场,从文化诠释而非“历史求证”的视角去分析与研究畲族盘瓠神话,将研究内容不断引向系统深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效接续。

猜你喜欢

畲族神话民族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爱情神话
我们的民族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