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研究实践
2021-01-14李红英
李红英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200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要求“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特别是组织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关停企业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人社部2021年3月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表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在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促进就业任务更为艰巨。《通知》要求各地人社部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通知》提出多项措施,包括拓展企业就业主渠道、引导扶持创业创新、强化精准招聘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跟进实名服务、积极拓展就业见习、扎实做好困难帮扶、加大就业权益保护等。结合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文件政策,各级政府和各级职业院校也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职业院校的扩招,职业院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如仍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参与少,帮扶主体单一,涉及职业学生就业的部门或组织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合力不够,协作配合差等等。
探寻一套较为科学的就业帮扶模式,这关系到这部分困难群体的成长成才,还关系到他们后面家庭的脱贫工作,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学校的发展。职业学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研究对社会和学校都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现状,结合我校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该群体及其帮扶现状,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优势,构建一个多元立体的就业困难职业学生帮扶体系,并在开滦高级技工学校研究实践,以推动职业院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
二、研究过程
(一)国内研究成果分析
高云全和唐伶俐在《中职生就业不稳定因素与对策探析》中指出,心理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职业价值观模糊不清,就业期望值过高,怕苦怕累,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是影响中职生就业的因素。[1]叶小玲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分析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探讨影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陈旧、实训基地建设无保障、就业指导不得力。[2]《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指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包括外部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用人单位因素,以及内部的个人喜好、专业、自身素质因素、家庭因素和职业规划因素等,还指出毕业生要强化综合素质,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社会和企业要合理用才。[3]博淑芬在《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对策》中认为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片面追求高工资、高福利,期望值过高;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不能准确定位;徘徊观望,没有目标,无所适从;独立意识差,不愿过早离开父母和家庭的庇护。[4]
(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可以分为不愿就业型和困难就业型。
1、不愿就业型
不愿就业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自身就业能力的缺乏评估,致使高估自己的就业能力,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有就业岗位,他高的去不了,低的不愿去,最终成了困难就业群体。另一种是消极等待型。这类学生不是因为专业能力不够好、就业水平不强而导致的在家待业,反而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情况都比较好,家长也不需要孩子上班挣钱,他们自身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想过早就业,而成了“就业困难群体”。
2、困难就业型
困难就业型学生在职业学校的就业困难群体中占较多的一部分。一种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自卑心理,就业竞争力明显不高,错失就业机会。第二种是学业较差的学生,平时学习能力较差,又缺乏其他能够打动用人单位的优点,应聘时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第三种是能力困难的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缺乏,导致求职失败。还有其他困难就业学生型,如因身体有先天缺陷或患有某种疾病造成就业困难;专业原因对性别有限制,造成的就业困难等。
(三)建立多元立体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体系及平台(以开滦高级技工学校为例)
建立了以校长为首、中层领导、招生就业科的帮扶就业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制定学校领导-主管部门-学生联动的机制。建立困难学生数据台帐,并由班主任和招生就业科干事负责实时更新数据台帐。
搭建线上线下帮扶立体平台。线下由教学名师、骨干老师、教研室主任、就业指导老师与困难学生构成定向帮扶互助组,学校将就业帮扶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给予定向加分促进机制,落实全员帮扶就业工作机制。线上,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充分利用学习通、微信、QQ等信息化优势搭建校-企-生就业互助平台。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解决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向。
由校领导率先带队到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去“访校友、走企业、拓市场”为学生就业、创业寻找社会支持,定向邀请企业到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类、点对点指导帮扶,建立校-企-生牵手联系网。将知名企业的文化引入校园,使学生在企业的文化熏陶下,塑造学生自立自强,不畏困难、敢于争先、拼搏、诚信感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优良品质。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国家对学生的资助政策。建立了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程资助体系。对经济困难的学生采取重点关注、着力服务、重点推荐。实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找寻关键时间节点,力争帮扶及时、到位。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和求职就业补贴,保障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安心就读,并顺利就业和毕业。
三、实践成果
结合我校实际,在充分分析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难的实际情况,由校长牵头协调各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通讯平台,构建了一个线上线下多元立体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就业体系。经过一年的运行,截止今年8月份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9.97%。此项目的实践,受到了市级相关部门的好评及社会、学生家长的认可,还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同时也为职业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找寻了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帮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