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

2021-01-14黄峰根闻淑贞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9期
关键词:宜春特色体系

郭 莹 黄峰根 闻淑贞

一、前言

宜春自古就是吴楚咽喉、湘赣要道,是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随着国家、省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实施,宜春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们要找准自身比较优势和着力点,坚定不移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因地制宜走出切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结合宜春经济发展实际,要想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选择好切合自身的特色产业对于宜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增强经济竞争力具有不可言喻的作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际上是一种产业发展导向或者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其核心是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抓手。一是对当前的产业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使之朝着现代产业体系正确的方向转变;二是转变当前产业体系的运行逻辑,使之逐步转向现代产业体系的运行逻辑;三是新兴产业及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实施新的发展模式;四是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中的主导力量。

二、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构想

(一)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有两层含义:现代和特色。现代是指宜春的产业体系要以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端市场、高科技含量、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主要特征,通过特色小镇、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载体,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产业体系的融合、开放、集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特色主要是指宜春的产业体系要充分考虑宜春自身的因素,充分考虑宜春自身的地理、气候、人文、经济基础等方面的条件,切实走出一条切合宜春自身条件的产业体系现代化之路。

(二)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

1.集聚性。集聚性是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空间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小镇或者产业园区等特色产业基地载体上,宜春特色产业体系的优化中将充分利用这些特色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

2.创新性。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性是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又一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推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技术创新,还需要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等与之配合。不坚持创新发展,只能走别人发展的老路,走不出宜春特色的发展道路。

3.开放性。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被古今中外的发展实践所证明。开放性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对产业发展内在要求。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获得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和理念,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4.融合性。融合性是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特征。这种融合主要是指宜春各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对一、二、三产业的渗透和嵌入;二是服务业对农业、工业的渗透与融合,产业融合大大提升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也使其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三是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得行业界线趋于模糊。

5.可持续性。建设生态文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高质量、高效益和低能耗、低污染并存。

三、构建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做好“加法”--无中生有,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加法的本质是增加,实现融合,是通过提高与增加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来改变现行的产业体系。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积极培育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大力推进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工程,突出产业链招商,选优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等科技型制造项目落地,将电子信息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倍增式增长。通过新产业的发展,让创新成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不断跟上新一轮技术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新的竞争优势,进而推动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二)做好“减法”--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减少现有产业体系中的低端技术、低端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减模式的一方面是减,即通过减少低端产业无效、低效的供给,使社会资源得到节约,使资源向新兴产业方面配置;另一方面是改,即通过高新技术、先进管理方式等植入这些传统低端产业,是用新管理方式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这些产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与服务品质、提高产业附加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最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做好“除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拓展荣升新动能

高质量、高效益和低能耗、低污染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除模式的关键是除去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低端和无效供给,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为增强产业竞争力腾出更多资源。做好除法一方面要破除旧的体制机制,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要切实摒弃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四)做好“乘法”---人有我优,做优质量

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把创新摆在第一位,乘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化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实体经济的能力,补齐创新短板,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实现科技创新与现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动态运行新范式。

四、构建宜春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

(一)精准定位,规划引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一个地方产业发展来说,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抓手,明确重点要抓什么。这就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条件进行产业规划,明确当地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开发方式,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一哄而上搞“热门”项目。通过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加强咨询论证,提供技术支撑,科学的制定产业发展的近远期规划,明确各个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阶段目标和发展重点。宜春构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时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国家、省级层面所处的位置和自身优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在强化优势产业的优势地位之外,积极推动适合本地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当前,宜春市产业体系结构层次偏低,总体表现是第一、二产业所占的比重高,第三产业比重低。其中,第一产业农业现代化进程慢,总体表现是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第二产业主要表现为传统工业比重高,现代新型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比重低,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大,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发展结构不平衡不充分。针对宜春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要以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导向,建立适应宜春经济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总体上要提高产业结构水平,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同时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因此宜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突出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作用的产业体系。针对第一产业,要大力发展符合宜春地区的特色农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现代农业的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和国际化经营。比如硒是人体必需的14 种微量元素之一,被誉为“生命火种”“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宜春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富硒现代农业产业所必备的资源优势,这在江西乃至全国都少有,这非常可能成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新的“引爆点”。所谓特色就是要真正让宜春特色农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倾慕,真正让宜春特色农产品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对甚至绝对竞争优势。宜春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积极嵌入全省“2+6+N”产业体系和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布局,着力做大做强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战略主导产业,建设赣西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高安、袁上万、奉新等地着力提升发展建材家具、健康食品、纺织鞋服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建设赣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各地积极培育拓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若干个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产业,全力构建形成高质量、强竞争的“3+3+N”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在宜春这个有着浓厚农业生产底蕴和偏重工业的城市,发展服务业首先必须从整体上规划好整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方向和框架,避免内部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全力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力争建成“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大数据产业强市。优化升级旅游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市旅游业在服务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大力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行业,积极培育信息、科技、研发设计、商务咨询、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促进做大做强。转型升级生活性服务业,以中心城区“三个中心”建设为引领,重点发展商贸、文化等行业,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为建设经贸强市和文化大市等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发展养老、健康、体育等服务行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

(二)龙头引领,链式发展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直接决定产业整体质量和竞争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能力是一个区域良性循环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市工业质量不强、产业层次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主攻工业、强攻工业不动摇,加快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步伐,加快构建宜春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发挥龙头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增强辐射带动力。引导龙头企业帮扶协作配套企业,积极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管理等支持,提升中小企业配套服务水平。我们要紧扣我市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和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链延伸、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融通,筑牢宜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支撑。要强化龙头牵引,支持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链主企业、领军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式、链条式发展,形成“聚而优”的产业链生态。

(三)集中要素,完善政策

现代化产业体系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要素市场的完善,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发现更多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聚集各种要素资源进而形成促进经济转型的核心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突出了现代化产业中科技创新引领、现代金融支持、人力资源支撑的协同作用。因此,我们要切实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建立起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能力,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激励、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体质障碍,通过破除体质约束、制度梗阻,改革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旧体制和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让科技创新、金融资本、人力资源都能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比如宜春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有关人才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通过制定相关户籍、住房、奖励、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优化工作环境;其次是要做好优秀团队的引进工作,制定现代产业高层次人才开发目录,大力引进裴炎现代产业体系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也是当前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迫切工作;第三就是要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四)明晰关系,强化服务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政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更多的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领域,不能越位、错位、缺位。要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加快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打通政企沟通渠道,真正让企业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放在研究开发与品牌营销的构建上,降低政企沟通成本。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会往哪走、资金就会往哪流、项目就会往哪建。对宜春来说,营商环境是事关长远甚至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优化营商环境,政府总扮演着重要角色,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取决于干部服务意识强不强,好的营商环境往往与地方政府“有作为、会作为”高度相关。优化营商环境,决不能纸上谈兵,不能坐而论道,要在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市场准入机制,打造数字政府,抓好政策标准、政策执行、法治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把力气用在营造良好环境和搞好服务上。

猜你喜欢

宜春特色体系
特色种植促增收
四月轻语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摔不烂的“瓷器”
——宜春脱胎漆器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