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健康教育在初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素养干预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2021-01-14区正红闵筱辉孔容冰陈亦华刘婷钟玉莲
区正红 闵筱辉 孔容冰 陈亦华 刘婷 钟玉莲
传染病预防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居民对传染病防治相关信息的获取、理解和应用[1]。根据2008 年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我国具备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为13.64%,属于比较低的水平[2],全国学校传染病事件数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5.6%[3]。而目前我国对初中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视程度不足,研究显示校内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缺乏及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不够深入,相关的调查研究还比较少,不利于目标人群健康素养的提升[4,5]。本研究于2016 年9 月至11月对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初中学生的传染病预防素养进行调查,并进一步探讨在校园里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提升初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素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259 名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该校学生按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 个班级,对抽中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本次研究以卫生部2008 年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的传染病预防相关内容为基础,并根据最近几年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报道,经过课题组专家讨论,参照文献设计传染病预防素养的调查问卷[2]。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素养的3 个维度(知识、行为、技能)的相关指标:(1)知识性健康素养:包括疫苗接种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如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登革热、四害传播疾病、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恙虫病等。(2)行为性健康素养:包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遮掩、饭前便后洗手)等。(3)技能性健康素养:包括正确阅读化验单、科普材料、温度计的使用、相关症状的处理方式等以及现场行为观察。(4)传染病预防素养指标的赋值:传染病相关知识题回答正确赋值为1 分(多选题为2 分),回答错误赋值为0 分;相关行为是正确行为赋值为1 分,行为是错误或不良行为赋值为0 分;掌握相关能赋值为1 分,不能掌握相关技能赋值为0 分。(5)传染病预防素养判定标准:依据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中居民健康素养的判定标准,正确回答80%及以上传染病预防素养调查内容的(≥24 分)视为具备传染病预防素养[2]。具备传染病知识性素养是指知识性素养得分≥12 分(总分15 分),具备传染病行为性素养是指行为性素养得分≥8 分(总分10 分),具备传染病技能性素养是指技能性素养得分≥4 分(总分5 分)。
1.2.2 问卷调查 2016 年9 月和2016 年11 月分别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抽取对象进行干预前后传染病预防素养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问卷填写,现场收回问卷。
1.2.3 健康教育 2016 年9 月至2016 年11 月对调查对象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采用走进校园,每2 周一次,共6 次,以大课讲授为主并结合实物演示、操作演示、视频播放、现场互动、疑难解答、知识和技能竞赛等,实施方法包括:①面向该研究对象开展6 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课件制作生动易懂,使用大量图片、编成口诀及配合视频播放、知识和技能竞赛等形式,以提高校园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多样性;②将传染病预防小手册发放给每一名学生;③制作12 块传染病预防知识科普展板和宣传画在各班级循环巡展,每个场所展出时间为2 周。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抽取三个年级共6 个班的259 名初中学生参与调查,干预前回收调查问卷259 份,干预后回收调查问卷257 份。因调查对象具有很好的均质性,故没有对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
2.2 初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素养的主要特点 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学生们对四害传播的疾病认识不足,总体得分率不足10.0%,在饮食卫生(随意在路边摊吃烧烤)方面的行为较为欠缺,得分率为21.6%,具备化验单阅读知识的学生仅11.1%,对结核的临床症状、病毒性肝炎、恙虫病等知识和避孕套的使用等技能也掌握不足,这些是影响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原因,而疫苗知识、艾滋病、流感禽、流行性感冒等知识得分率较高,考虑可能与媒体相关科普宣传较为充分存在联系。健康教育后各方面素养均有明显的提升,四害传播疾病、阅读化验单、肺结核症状等方面得分情况也明显提高到接近80%,详见表1-3。
表1 健康教育前后初中生传染病知识性健康素养的掌握情况比较(%)
表2 健康教育前后初中生传染病行为性健康素养的掌握情况比较(%)
表3 健康教育前后初中生传染病技能性健康素养的掌握情况比较(%)
2.3 干预前后初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素养水平比较 见表4。
3 讨 论
初中学生不仅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而且正处在生理发育时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性生活较前增多,若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不足、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方式缺乏,导致群体更易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另外,初中学生正处于大量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正是观念和行为形成的阶段,善于利用大众媒体和其他技能来接触、获取健康相关信息,所以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探索更为适合初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方式,尤其是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的培养与加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6]。
表4 健康教育前后初中学生具备传染病预防素养人数比例和赋值的比较
本研究发现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初中部学生的传染病预防素养比例为22.0%,不仅高于社区居民的传染病素养比例9.9%[7],而且也高于另一项全国调查中的传染病预防素养比例(13.6%)[2],这可能与传染病相关知识在学校宣传较多有关,在其他的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中也可以得到验证[8]。但学生的传染病预防素养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学生只对社会宣传及科普教育较充分的传染病了解较多,而对其他传染病知识、个人健康行为与技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对上述知识的掌握,本研究者认为应作为当前初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素养教育的重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无疑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校园内采用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有重要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校内多元化健康教育后,受试初中学生的传染病预防素养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22.0%提升至70.4%),其中各个年级和各类健康素养都得到同步的提高,提示针对初中学生的传染病预防素养,校园多元化健康教育不仅满足了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人群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提升健康促进效率,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