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

2021-01-13杨宏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0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道德与法治初中

杨宏弟

【摘要】思维可视化教学,就是运用一系列可视化思维工具,通过可视化组织,来揭示《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本文论述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把用文字叙述的教材内容用特征突出的图象、数据、表格组成图式,用简要的符号、文字、数码组成图式等形式加以表现,用以说明知识结构,揭示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思维可视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

已经进入深水区的教学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已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而当前将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笔者通过探讨思维可视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新闻图片、漫画、表格图表、视频资源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明确思维可视化教学有利于将零散的学科知识、学习规律等融汇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把单纯的文字信息变成可视化的图像,让思维更加清晰地表达师生的思路,让课堂教学效果更明显,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质的提升。下面就具体谈谈《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四种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实操情况。

一、精用新闻图片,妙创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时代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显著特征。笔者在讲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内容时,就是通过妙创教学情境,精用时政新闻图片,把课本知识内容与时事政治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原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要求(新编的部编教材与原课程标准要求是相符合的),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双达成的教育目标。目前采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特别是图文并茂,教材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力求体现时代性,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启迪和深华,但由于受到时间和区域各种因素的制约,教材的一些图片与内容,还是跟不上已经变化发展的时代要求,而时政新闻图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代性,能够让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有助于将教材缺乏最新时代感的缺陷加以弥补,让课堂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

虽然新闻图片的运用改变了一支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做法,也改变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重说教、轻互动,重灌输、轻思考的做法,尤其是时政新闻图片大大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深情投入于思品课堂中,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确实新闻图片在课堂中运用得当能出“奇效”,但它也是“双刃剑”,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技术和专业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课堂整体效果,使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运用新闻图片时需要十分注意,下面谈谈笔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操作的:例如,笔者在教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中的《1.1坚持改革开放》第二目“中国腾飞谱新篇”时,如果单纯地去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就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中国腾飞具体表现在“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为此,在教授这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时政新闻图片(如下图),呈现给学生思考。

看完上面的图片,笔者问学生:“同学们觉得这些新闻图片反映了什么道路?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学生们立刻被这几幅图片所吸引,按照教师的要求,组成学习小组,对图片背后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进行思考,并且懂得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分享,统一意见之后向笔者汇报。不少学生已经看懂新闻图片背后所反映的知识点,纷纷准备举手等笔者提问。而笔者也根据学生们举手的先后顺序,让学习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当学生们对提取图片信息点不到位时,笔者也会一环接一环地抛出问题,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思考,也会因势利导、趁热打铁继续启迪学生思考。最后,学生自己得出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增强等三大结论。这样以新闻时政图片启迪学生思维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得到启迪、更加活跃,小组讨论更加热烈。如此一来,学习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就更加容易、理解更加透彻,整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很轻松,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率更加有保障。

二、巧用漫画图片,设置教学悬念,发挥学生推理能力

在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富含寓意、魅力十足、风格独特的漫画被编入《道德与法治》教材,它具有图文并茂、生动趣味;也具有新颖活泼、设计独特;更具有趣味性强、能够传递正能量,它具有其它图片所难以具备的特点——幽默和夸张,富有寓意与创新性。实际上,这些漫画图片就是呈现了图式思维,漫画虽然看来幽默和夸张,但通过滑稽、嘲笑来传达思想,在笑声中悟出真谛,最终传递正能量,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总之,学生通过观看漫画得到启迪,使学生在善恶、是非、真假、美丑等问题面前,更加爱憎分明,更加立场坚定,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得到培育,从而升华到对世界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进步事业的不懈奋斗,这就达到笔者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的,这也是开设《道德与法治》教育所盼望达到的最终教育价值。

因此,在笔者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漫画来辅助教学,例如,在进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中《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关系”时,笔者在课件中呈现《我家正好缺这块》这幅漫画,学生看到这幅漫画,一脸惊讶不解的表情,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漫画,并引导学生进行释图,学生终于明白,漫画中的人将“公家”利益的一点,拿去“私家”利益的一点,即只看到了个人利益,就可以窃取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然后进一步说明什么是个人主义?对个人主义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结合日常生活,只顾个人私利有哪些表现?及其危害是什么?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倾向对吗?应该怎样认识呢?学生面对系列的问题,开展激烈的讨论,跟同学们进行探究与分享,笔者也时刻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发表意见,最后总结归纳。

漫画教学在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观性、寓意性、新颖性等特点,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用漫画来进行教学辅助,能够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书本知识点,也可以充分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高质量授课,达成教学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漫画教学的独特作用。经常有意识采用漫画教学,能够有助于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从而教育感染了学生精神世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运用漫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維得到深度启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和理解能力,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也更加高效。在这里也要提醒各位教师,在当前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要注意选择思想性正确、科学性俱佳的漫画,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提示的本质、蕴含的规律,都要讲透讲清,不能囫囵吞枣,否则会走向反面,影响学生思想境界。

三、善用图表,厘清知识内在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运用到图表来呈现教材的重难点内容,特别是在中考复习阶段,这种题目更加多。图表所呈现内容更加简洁、表格所反映内容更加明晰,使教学形式更加直观,更加图式思维化。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图表,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容条理化、思维形象化,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近几年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中,图表型试题是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之所以出这种题型,就是图表题型能够有效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图表题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要解答图表类试题,要根据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解题:首先,要看破图表的标题,这是最主要的,因为出题者往往将“标题”当做图表的眼睛,是解答此题的着火点,只要点着了火,才能照亮光明,可见“标题”是整个试题内容的浓缩。其次,学会进行比较,这种图表题往往会有2组图表给你对比,让你分析其中的异同,或者同一图表中,各种数据的不同,得出出题者所要考查的考点。再次,要仔细看图表的“备注”,这实际上是出题人对解题思路进行重要提示,这有助于对图表内容的理解,让同学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解题。更要注意图表下面的注脚,这是对图表的补充说明,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对解题是很有帮助的。最后,要看清图表的表现形式,有坐标图表、表格图表、综合图表等形式,针对不同形式的图表题,要采取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或者多向比较的解题方法,才能明白此题的解题要领,从而轻而易举解答此题。

例如,在中考复习中,遇到下面这样一道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懂得看图,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总结新知识,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归纳出试题的答案是:“未成年人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人数较多”“互联网为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查表明,将近五分之一的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将近百分之六十多的未成年人,上网在于休闲娱乐”等。

总之,学生在遇到图表题,一定要学会提取信息,回归教材知识点,有条理组织正确答案。最主要是要看懂图表的“标题”“备注”等关键信息点,对图表进行比较后,明确图表数据和直观图像结合所呈现的道理,善于在图表中提取蕴含的有效信息,展开联系,想到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并找出解题的依据,这样正确答案的组织就不难了。如果我们平时注意提高这种提取图表关键信息点的做题能力,对于解答图表题就不会有畏难情绪,这就大大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有所得。

四、活用视频资源,强化感情渲染,升华感悟学生道德情操

众所周知,在现在的各类区、市级别的《道德与法治》治课优质课评比或者展示课中,几乎都有视频资源(以下简称“视频”)的链接。它们的运用,改变了一支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做法,也改变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重说教、轻互动,重灌输、轻思考的做法。尤其是视频的链接,大大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深情投入于思品课堂中,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视频资源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特点。视频资源具有可信度高,信息蕴含量大,教学直观性强等诸多优点,可以起到激趣导入、突破难点、渲染感情、升华学生感悟等诸多效果,所以常常会被教师运用于课堂,这是非常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学生此时的心理发展规律就是需要这些视频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深化他们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锤炼出优秀品德。

提高品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社会主义接班人,一直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所追求的教育终极目标。为了教育学生达到此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各种各样视频资源,就要認真仔细斟酌视频材料中人物的思想品德、意识形态、行为作风,会对初中阶段的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因此,一定要挑选震撼人心的、体现正能量的、具有感染力的视频材料。近年来,广州电视台、广东卫视、中央电视台等播放的“榜样的力量”“粤风云人物”“工匠精神”“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系列节目,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通过这些视频素材,选择短小的、主题明确的、教育意义强的和社会现实联系密切的视频素材。首先,有利于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视频资源的趣味性,在观看后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反馈,进行探究与分享。有利于他们理性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更加关注教学内容,从而是教师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得以完成。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些视频资源很有感染力,正处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转变的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在观看之后,通过这些素材启动他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魅力。

总之,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运用思维可视化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显得更为必要和极为可行。将思维可视化用于课堂教学,有效辅助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当然,思维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这要因生而异、因师而异、 因课而异。相信随着教师不断的探索、创新,它会不断完善,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本文为广州市番禺区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可视化的实例研究”(课题编号:2016—XK010)、省教育厅规划课题“运用图式思维理论提高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7YQJK02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白欣爱.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注重漫画的应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5):1.

[2]张立华.基于学科任务创设时政情境,培育核心素养[J].新课程研究:上,2017(4).

[3]袁百敏.地理学习中地图与图表的判读[J].学周刊B版,2010(4):1.

[4]闫彦.图表设计表现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5]杨大凤.浅谈课堂教学中视频案例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0(4):1.

[6]周荣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视频影像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9(1).

[7]汪良英.巧用微视频,构建活力品德课堂[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6(7):1.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