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经典阅读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

2021-01-13刘晓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0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

刘晓慧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具体的学习项目,主动发现和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运用在文学类作品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驱动,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展阅读专题研究,探讨主题,最终进行创作。它可以让学生将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对整本书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红星照耀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为例,以“制作红色精神传承者人物杂志”作为项目主题,通过设计阅读任务、提供阅读支架、开展专题探究、设计评价方案等环节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和实践性高度结合的综合学习方式。它的导向和特点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而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高阶学习领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素养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由浅层次的阅读逐步走向深层次的阅读,拓宽学生阅读广度,同时加深对文学作品理解的深度,深刻领会红色文学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并传承。夏雪梅学者谈及项目式学习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提出项目化学习可以从六个维度进行设计,即帮助学生构建整本书的核心知识、设计阅读驱动性问题、专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和全程评价。笔者认为,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可以参照以上六个维度开展。下面以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为例,来具体说明项目式学习如何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

一、项目实施过程

1.制订计划,明确阅读任务

《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必读名著,是一部红色经典类的纪实文学作品。因其内容涉及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又缺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为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疑激趣、制订计划,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同时还要让红色经典“活”起来,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共产党人的胸襟气度,了解作者表达的人性关怀,挖掘革命历史的现实意义,传承红色经典的永恒价值。以下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阅读计划:

2.明确方法,确定阅读方向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年代久远,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为此,为了能让学生深刻领略到作品中的红色精神,笔者依据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大纲,提供以下若干阅读支架,让学生走近历史人物,梳理历史事件,感受红色精神。

任务一:读人物。用童年毛泽东的趣事,激发阅读兴趣,学习人物纪实阅读方法,感受人物风采。精读第四篇第一章“童年”,了解毛泽东的童年,批注精彩片段。课后阅读其他与毛泽东有关的章节,跳读与人物相关的章节,整体评价人物,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物的发展,读完之后制作人物卡片。

任务二:读事件。用“摘要阅读法”,概括章节内容,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建构“读事件”的阅读图式。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读事件”,用“问题探究法”探究红色中国的奥秘,提升阅读深度。

3.主题研究,走向深度阅读

一本书的阅读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主题阅读的设计,可以触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由浅到深进行思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整本书建立一个中心认知。下面是笔者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设计的《红星照耀中国》主题研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项作为自己的主题阅读研究。

(1)专题一:探讨领袖人物的人物形象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在文中,作者斯诺采访的人物众多,请你从整本书从中提取信息,了解作者写作的“客观”意图,感知纪实文学的“真实性”特点,初步感受红军将领的形象,并分类整理信息进行比较,探究人物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写一篇人物传记。

(2)专题二:探讨信仰和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作者斯诺也认为“坚定的信仰,这是长征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请你结合整本书,谈谈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以及长征精神的内涵,并结合身边人的事迹,小组合作完成一期读书报告会。

(3)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学校要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请你结合八年级语文教材的红色经典阅读推荐书目《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中,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为图书馆设计一期红色展览,展出形式为手抄报的形式。

进行主题阅读研究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复推敲思考总结,掌握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4.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1)项目拓展,行走广州,领悟红色精神。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1839年“虎门销烟”,拉开百年救亡图存的序幕。风云际会,志士慷慨,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革命情怀,深深镌刻在近代广州的红色基因中。目前,全市红色史迹(不可移动文物)共115处,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广州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留下的史迹,为此,在对《红星照耀中国》进行整本书阅读完成以后,结合广州的本土特色,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行走广州,开展“走访广州红色印记  传承先辈红色精神”走访活动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制订研学路线,采访红色基地的相关人员,了解历史人物及事件,感悟红色精神。为下一阶段“撰写红色精神传承者”作好准备。

(2)成果分享

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后,让学生绘制红军长征路线图、人物风采图和重大事件图。引导学生了解长征路线、长征的意义、红军的精神、赏析人物风采、剖析重大事件。学生组建“长征组”“人物组”“事件组”等专题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小组讨论并制订汇报思路,制作PPT,派代表在全班展示阅讀成果。

5.聚焦人物,制作人物杂志

制作红色精神传承者人物杂志。指导学生通过课内篇目的阅读学习,掌握阅读人物的方法。结合《回忆我的母亲》的写法,以及《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人记事的方法,为你心中的红色精神传承人物撰写一篇传记。完成后,班上进行小组分享、评选,选出优秀作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红色精神传承者人物杂志。

二、设计评价,提升阅读层次

项目式学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學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以及各个项目进行规范的、全面的、公开的评价。教学者既可以及时跟进指导学生的项目又能给予评价。一个项目的评价通常包括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表现,以及总结性评价。评价者包括校长、教师、家长、同学等所有看到作品的人。评价的作品呈多元化分布,可以是小组合作的过程性材料、读书报告会PPT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结束时,从知识到技能再到阅读素养,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1.设计评价量表。以下是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表(表1)、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评价表(表2)、撰写人物传记评价表(表3)。

2.建立红色经典阅读档案袋

针对整本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为《红星照耀中国》配插画、制作思维导图、人物专访、“红色人物”主题书签等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特长,自我总结阅读过程和收获。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参与并创作的所有作品放入阅读档案袋中,让他们记录自己阅读成长的历程。档案袋的建立能辅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开放性、多角度、多层面地评价学生,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聆听到自己阅读过程中每一个进步的“花开的声音”。

实践证明,对于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单篇的课文学习很难采用项目式学习,整本书的阅读更适合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红星照耀中国》的项目式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在阅读中,学生能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并尝试解决问题,实现了阅读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同时,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延伸,深度阅读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学生在回顾历史故事的同时,深刻理解了革命传统精神,并能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并在实际生活中传承下去。

总之,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整本书的阅读中,开展项目式学习能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驱动力,挖掘出学生的长处,让学生拥有多元的学习体验,比起孤立的单元学习,系统的项目式学习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更大的意义,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也能有质提升。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红色经典阅读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XKT25137),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传承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0JZD04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商务印书馆,2017.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