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育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的提升
2021-01-13龚露吴丹萍
龚露 吴丹萍
摘要语文教学技能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小学教育师范生需掌握的必备技能。通过笔者长期教学发现,小学教育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三笔字”功底较薄弱,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升,对教学理论的实践能力需要加强。对此本文提出相应策略:“三笔字”训练常态化;增设文学类课程,提升文本分析能力;加强与实习基地合作,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总之,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高校、实习基地等各方面合力参与。
关键词 小学教育师范生 语文教学技能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56
On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Skills of Normal Students in Primary Education
GONG Lu, WU Danping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11)
AbstractChinese teaching skills are not only the basis of Chines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necessary skills for primary school normal students. Through the author’s long-term teaching discovery, it is found that the Chinese teaching skills of primary education normal students mainly have the following deficiencies: students are weak in "TheThree Kinds ofHandwritings", theirability oftext interpretation needs to beimproved, and their practical abilityofteachingtheoryneedsto be strengthened.This paper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 strategies.Normalization of "The Three Kinds of Handwritings" training; Literature courses are added in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text analysis;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practice bases to improve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through practice. In short, the training of normal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is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needs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of individua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e bases and so on.
Keywordsnormal students in primary education; Chinese teaching skills; promotion strategy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是一种自动化了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是外显教学行为和内隐智力活动的复合系统,①也是小学教育师范生需掌握的必备技能。它建立在对兒童心理发展、语文学科特点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基础上,通过长期训练从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内化为个人的能力素养。小学教育师范生是未来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本科阶段培养训练的语文教学技能将直接影响其专业发展。笔者以在西南某高校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等相关课程教学为研究背景,探索学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问题与改善策略,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1小学教育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发现的问题
1.1“三笔字”功底薄弱
现代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传统书写方式演变为键盘输入,“提笔忘字”成为普遍现象。学校教室也已普及电子屏、投影仪,PPT成为当下基础教育阶段的主流教学手段,调研常发现一节课结束,旁边黑板上只留下稀疏的几个粉笔字。PPT演示固然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但我们不能忽视PPT在交互性、共时呈现教学内容方面的弱项,在直观形象背后也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想象。尤其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板书示范笔顺写法、引领学生感受汉字魅力等方面,“三笔字”应当视作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关键基础,愈是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把字写好”显得更加重要。但是通过教学发现,当下师范生“三笔字”功底普遍较弱,主要体现为写字不美观,笔顺有误。粉笔板书时速度太慢、字体较小、字迹较淡,或者一排字写不直。软笔书法除个别感兴趣的同学外,大多数人都没有练毛笔字的习惯。所以,由于学生写不好字,导致不敢写字,最后陷入恶性循环。对此大家虽有共识,但一时间也无法得到快速提升。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尽量用PPT取代板书,或是提前准备好小黑板,需要的时候从讲台下面拿出来展示。这样做虽然呈现了教学内容,但是缺失了互动生成的板书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对汉字的感觉也因此大打折扣。
1.2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升
我国的语文课本编写一直以文选型为主,由单篇独立文章组成,代表着文学领域的重要成就。文本解读属于阐释学概念,文本是包含意义的符号,文本的意义存在于阅读中,是文本与读者对话、文本与读者视野融合的产物。②所以针对课文的文本解读不是仅仅依靠教案的讲析,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与作者互动的过程中创生出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文本解读的结果应该是多元开放的,在此过程中儿童的语文素养自然相应得到提升。不过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师范学生在文本解读方面的能力仍有待加强。其一表现为对网络教案资料的依赖,即拿到课文首先想到的是搜索相关教案,参考他人教学思路,较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其二则是在教学中文本分析意识淡薄,做了需要围绕课文的活动、提问等等,但始终在文本外围“打圈”,没有直击课文内容要害。其三,对文本“钝感”。教师首先是课文的读者,其次才是课文的“传授”者。但作为读者时对文字、文章谋篇布局缺少灵感,难以对文本意义符号进行解读,所以在教学中缺少具有教师个性化的分析与发现,难免落入“人云亦云”困境。
1.3教学理论的实践能力需要加强
理论来源于实践且指导实践,在此循环过程中人得以发展,教学活动也如此。新课改二十余年,从“教书匠”到专业型教师的转变、着重偏向考察教师对理论的掌握运用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当然现实中也有不同声音,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太理想化、太理论,但缺乏理论指导的教学容易落入机械重复的窠臼。最好途径是将理论与现实进行综合考虑、相互促进。因此笔者所在高校的小学教育师范生既开设了重点讲解基本语文教学理论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外,后续还有“课堂教学技能”专门对学生语文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此外还有半学期一线教师的讲座式教学技能指导。在环环相扣的课程学习中此现象很突出:师范生在理论学习时看似掌握了,但在教学实践时并没有凸显出理论的指导作用,该怎样上还是怎样上,前期理论与后期实践变成了“两张皮”。或者是表现为教学过程没有理论的“灵魂”,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履行预先设定流程。这样的课给听者的感觉就是缺乏深度、核心模糊,整堂课都像是重点,但由于缺少理论引领,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结果整堂课都成了教学难点。教学反思环节学生自己也难找出具体不足,其实直接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把握指导教学的相关理论,从知识获得层面尚未实现对理论的内化迁移。
2提升小学教育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的策略
2.1“三笔字”训练常态化
“三笔字”是我国师范生的传统训练项目,由于教师资格证统考改革,没有与之专门配套的“三笔字”测试。考察粉笔板书技能也只有在通过笔试后的试讲环节才有所体现。缺乏评价的同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三笔字”在此背景下必须坚持常态化训练,才能在长期积累中实现“把字写好”的目标。目前笔者所在高校对“三笔字”训练主要依托书法课、“三笔字”小先生、办手抄报黑板报以及定期举行的“三笔字”比赛。相关举措很多,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达到全员参与的常态化程度。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训练的难度与频率。例如以班级为单位,通过“三笔字”小先生组织“每日一练”,学校给他们提供实训室作为良好的练字环境。练字早期可能会乏味,我們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这些练字素材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形成习惯,学生通过练习发现自己的写字水平得到提升,直接激发了他们练字的内驱力。
在常态化的训练外,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相应“三笔字”训练、比赛等规章办法保障该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中在比赛项目时除了关注原本就很优秀的学生,还需要对后来通过训练取得较大进步学生进行鼓励。与此同时校级层面需要建立健全“三笔字”评价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练习与比赛层面,甚至可以将“三笔字”水平测试纳入师范生毕业的要求范畴,和普通话、计算机等级测试一样成为师范生大学期间的“必考科目”。通过完善评价体制,明确培养目标,以训练结果导向保障小学教育师范生“三笔字”技能达到应有水平。
2.2增设文学类课程,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课文是经过精选、适合各学段儿童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教师的文学素养直接体现在课文分析过程中。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带领学生体味课文的审美特征,感知作者的创作风格与时代意义,进而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等等。从师范生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小学教育师范生侧重于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文学类课程安排相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要粗线条一些。后者是先分别学习中今中外文学史后再学文学批评理论,小学教育专业对此重点学习现当代文学,或者是文学通史,文学理论课程暂时尚未开设。由于学时较短,抑或对自己“小学教育”专业身份认同的原因,文学原著的阅读量还不够,对我国文学发展脉络与各阶段代表作品没有达到一定认知水平,所以难以建构起以文学解读为基点的课文分析体系。众所周知,20世纪许多文学家也是语文教育大家,但当下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化,如何克服人为划分的学科壁垒,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倘若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都做不到相对的全面发展,他们又怎么在教学一线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所以,小学教育专业需要加强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在课程要求下督促学生多读原著,凝练个性化的文学观。一位“腹有诗书”的小学语文教师必然会影响更多孩子对文字、文学的热爱。基础教育特征的连贯性也提醒我们,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同样需要向小学教育的培养方式学习,加强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与对学生心理把握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总之,培养小学教育师范生可以增加文学类课程的学时或门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通过长期阅读提升其文本解读能力,服务语文教学。
2.3加强与实习基地合作,切实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师范生在校所学知识最终都需要放到教学实践中检验,再次内化、升华对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微格教室的教学技能训练缺乏真实情境,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把教学内容讲解清楚之外还考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良好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所以置身于真实情境的课堂对小学教育师范生显得更加重要,这就需要与实习基地加强深度合作。目前笔者所在高校师范生有见习和实习两种机会进入实习基地,一是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的每学期一次、每次时长一周、一共三次的见习,二是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为期四个月的教育实习。见习主要是到小学观摩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重点在“看”。实习便是同时具备学生和教师身份,实践语文教学与班级办理,重点在“做”。笔者长期指导学生实习等相关工作,所在高校和实习基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也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实习生的指导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更加精细化,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展开,实行“多导师制”,即以一个指导老师为主的前提下,尽可能向全校优秀语文教师跟班学习,这一点可以模仿医生轮流进入各个科室的实习模式,让师范生不仅实践教学、班级管理,甚至是对学校管理运转的了解,都可以体系化地纳入实习流程。在实习过程中也存在个别学生分配到的老师由于身兼数职杂事较多,许多实习时间都用于帮忙批改作业。因此为了减少类似情况发生,高校、小学和当地教育局可以共同制定出关于实习基地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双方的义务责任与实习内容,加强高校和实习基地之间的沟通。同时,实习基地为师范生实践教学提供条件,反过来高校也可以定期邀请名师为一线教师开展学习讲座,对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写作、课题申报进行深入指导。高校和实习基地之间发挥各自优势达成共赢的合作关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师范生的培养,还能促进彼此共同发展。
3思考
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小学教育师范生在语文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弱项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高校、实习基地等各方面合力参与。从个人层面来说,还可以“教学做合一”为导向,通过“读”“说”“看”“做”“练”“评”“写”六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练习。③总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特点给出个性化的教学技能提升路径,为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从国家层面分析,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要求,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④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其中教学技能属于师范生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范畴,在全国师范类高校纷纷加入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也包括笔者所在高校,关注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相应专业的师范认证工作开展,为培养未来的优秀教师打下基础。
基金项目:贵州省2020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贵州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适应性研究》(2020C035)
注释
①王宗海,肖晓燕.小学语文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2.
②余虹.语文文本解读之边界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 2016(9): 52-57.
③郑玉真.初等教育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现状及培养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130-133.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 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