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2021-01-13马志燕

科教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情绪调节

马志燕

摘要认知重评是认知改变的一种形式,也是最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认知重评是通过改变个体对情绪启动事件的解释,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通过梳理近二十年的文献,研究者对于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从认知重评的理论基础、类型、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结果、生理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研究展望。

关键词 认知重评 情绪调节 文献法

中图分类号:B8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60

Review on the Role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 in Emotion Regulation

MA Zhiyan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AbstractCognitive reappraisal is not only a form of cognitive change, but also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emotion regulation. Cognitive reappraisal is to regulate emotion by changing the individual’s interpretation of emotional priming events. 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in recent 20 years, researche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 in emotion regula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ypes, research methods,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 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relevant research.

Keywordscognitive reappraisal; emotion regulation; literature method

人们都不喜欢负性情绪,总是想摆脱这种负性情绪,因此,情绪调节的研究应运而生。其中认知重评成为情绪调节策略研究的焦点。认知重评是通过改变个体对情绪启动事件的解释,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通过整理近二十年的文献,研究者对于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从认知重评的理论基础、类型、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结果、生理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梳理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研究,并提出相关研究展望。

1认知重评的理论基础

认知重评即认知改变,早期的情绪认知理论则认为情绪的产生与认知有关,这是认知重评策略产生的基础。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Arnold的“评定—兴奋说”、Schachter的“情绪两因素理论”、Lazarus提出“认知评价理论”。这些理论都提到了个体对环境事件进行评估,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緒产生中的作用。

而真正提到“认知重评”一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Gross。他将关注点放在情绪的调节过程上,提出情绪调节过程理论。他认为情绪的调节过程包括3个方面情境调节、认知调节、反应调节。这3个方面可以细分为5种策略: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即认知重评)、反应调整(即表达抑制)。Gross进一步指出前4种策略可以作用于情绪产生前的过程,被称为先行关注策略;而后1种策略作用于情绪产生之后,调节效果不如前4种策略。当前有关认知重评的研究中,多基于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进行的。

2认知重评的类型

2.1根据认知重评的加工层次划分

Gross曾提到情绪调节是从需要主观努力和意识控制的有意识调节到不需要主观努力、自动的无意识调节的连续统一体。[1]因此,根据认知重评的加工层次可以将其分为意识调节和无意识调节。意识调节主要体现为指导性认知重评,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具体的认知重评策略,从而影响被试的情绪;而无意识调节主要体现为习惯性认知重评或自动化认知重评,可以通过先前的认知重评策略练习,使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变成一种自动化的过程,然后呈现相应的情绪启动图片,让个体报告情绪体验,如果情绪体验低于没有进行认知重评学习组,那么,就说明认知重评策略变成了自动化加工的过程,即一种无意识的加工。

2.2根据认知重评的评价程度划分

面对不同的情绪事件,可以根据个体对刺激评价的强弱程度,将认知重评分为评级忽视和评价重视。评价忽视要求个体尽量不去感受情境可能引起的情绪,采取忽视、回避和减弱等方式,对情境中可能引起情绪的刺激进行评价。例如:给被试播放一个灾难场景,让被试心中默念“这是假的”。评价重视是指个体通过增强对可能引起情绪的情境进行评价,增强情境与个人的关联性。例如:依然给被试播放一个灾难场景,让被试联想自己之前经历过的救援情境。

2.3根据认知重评的关注角度划分

Baumeister(1998)根据面对情绪事件,是关注自我与情绪事件的关系,还是关注情绪事件的情境意义,将认知重评分为自我关注和情境关注。自我关注又称分离重评,指通过调整自我与情绪事件的心理距离重新看待个体与情绪刺激的关系。[2]例如:呈现一幅车祸现场图片,让被试以第三人称的视角看待图片事件。情境关注(即积极重评)则是关注情绪事件的情境,通过改变情境的意义或刺激的结果进行情绪调节。例如:呈现车祸现场图片,让被试想象救援马上就到。

3认知重评的研究方法

3.1情绪调节问卷(ERQ)

情绪调节问卷是Gross于2003年编制,王力等人在2007年修订。该问卷用于测量个体进行情绪调节时,习惯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程度。一共10题,分为2个维度: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其中认知重评6条;表达抑制4条。采用7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被试越习惯采用该种方式进行情绪调节。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这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都在0.75以上。[3]可以利用该量表对习惯性认知重评进行测量。

3.2指导性情绪调节范式

指导性情绪调节范式主要研究过程为:先呈现情绪刺激,然后给出情绪调节策略指令,最后进行情绪评定;也有先给出情绪调节指令,然后呈现情绪刺激,最后进行情绪评定。为了更好地体现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有些实验过程采用前后测相结合的方式。该范式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进行变式。同时,该范式主要应用于意识层面上的认知重评研究。

3.3句子整理任务范式

句子整理任务范式主要用于无意识层面上的认知重评研究,该范式在实证研究中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操纵自动情绪调节。主要操作过程如下:呈现5个无序词组,然后选择4个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句子,每个词语只能用一次,而且不能使用没有出现的词语,然后报告出来,而认知重评的词语则隐藏在其中。例如:给被试呈现“解构”“图画”“他们”“傍晚”“房屋”,被试可以将其中4个词组成“傍晚他们解构图画”,而“解构”这个词可以起到认知重评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该范式可以有效探讨无意识下认知重评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3.4执行意图范式

执行意图范式是研究自动化情绪调节的实验范式,可以在无意识层面上研究认知重评。主要通过将意识调节改为自动化调节,使个体遇到情绪事件时,调节方式可以自动激发。我们可以通过“如果-那么”的练习形式,为个体实现某一目标制定一种计划。例如:如果看到灾难场景,那么我就保持冷静。当我们建立了线索与目标行为的关联时,当出现类似的情境,我们就能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是自动化进行的,并不需要个体有意识地进行操控。Gallon等人(2007)研究表明,执行意图是一种不会增加个体认知损耗而且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4认知重评对情绪的影响

多数研究主要将认知重评与其他情绪调节方法进行对比,突出认知重评在负性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关于负性情绪的调节研究多集中在厌恶、焦虑、抑郁、恐惧等方面。

4.1认知重评对厌恶的调节作用

Gross(1998,2002)对比了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对厌恶情绪的作用,结果表明:认知重评降低了厌恶情绪的体验和行为表达,但对交感神经活动(例如:心血管、皮肤电系统)没有明显的影响。[4]黄敏儿等人(2002)发现认知重评可以降低人们在观看厌恶电影时的心率,这也说明认知重评可以有效减少外周生理反应。Shiota和Leven(2012)比较了认知重评中的分离重评与积极重评,发现在男性身上两种测量均减少了生理反应,在女性身上积极重评减少生理反应,分离重评增加了生理反应。Gallon(2012)发现自动化的认知重评可以有效调节被试对恶心图片的主观体验。

4.2认知重评对焦虑的调节作用

Martin等人用问卷法发现认知重评能够负向预测个体的焦虑水平,研究发现,焦虑患者很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当指导焦虑患者采用认知重评以后,他们能够很好的调节情绪。Hofmann利用实验发现认知重评可以减少焦虑。袁加锦等人对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进行了对比,发现两种策略均能降低别被试的消极体验,这与国外的研究有些出路。张任君等人(2014)研究認知重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发现认知重评能够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而且还能降低、稳定血压。宋培丹(2017)比较了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在意识和自动水平上对焦虑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的效果好于表达抑制,并且自动水平上对焦虑的调节效果好于意识水平。杜肃燕(2020)发现认知重评策略在军人的心理承受力与军人的焦虑情绪之间存在调节作用。

4.3认知重评对抑郁的调节作用

王春梅(2012)对比了抑郁症患者与正常被试,发现认知重评都减低了负性情绪体验,抑郁症被试在指导下能利用认知重评策略减低情绪体验,是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但是实验也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受损,虽然在指导下可以使用认知重评,但是效果不同正常被试。王晓霞等人(2015)采用正性图片来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重评效果,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能够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增强或减弱正性情绪。徐彦君等人(2020)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知觉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作用,研究指出:在高知觉压力下,多使用认知重评,少使用表达抑制有利于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

4.4认知重评对恐惧的调节作用

程利(2011)发现:认知重评比表达抑制策略在较早的时间减少个体由恐惧情绪诱发的电生理反应,而且作用时间比较长,具有一定的效果。经过学习情绪调节策略,使个体达到自动化使用的水平,发现表达抑制比认知重评能更多的减少恐惧情绪诱发的电生理反应。也就是说在意识层面上,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作用相同,而在无意识层面上,表达抑制优于认知重评。

5认知重评的生理基础

5.1认知重评的脑电特点

在情绪调节策略的ERPs研究中,晚期正电位(LPP)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脑电信号。这是一个在情绪刺激约300ms之后出现的正电位慢波,顶区附近峰值最明显,持续几百毫秒。研究发现,情绪刺激比中性刺激诱发更大的LPP幅值,并且LPP可以作为认知重评时间进程的理想成分,认知重评的使用可以导致LPP波幅降低。研究表明认知重评导致LPP在负性刺激呈现200ms波幅减小且持续一段时间。郭城等人(2019)发现情境修正和认知重评均可减低LPP波幅,但是作用的时间不同,认知重评对LPP的调制作用出现较晚,发生在LPP产生后1600至3200ms。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是一致的。Gardener等在认知重评下并未发现LPP幅值的变化,而Langeslag的实验则显示认知重评反而增加了LPP幅值。连海鹏(2020)发现与负性观看相比,认知重评诱发更大的N200和P200,并对LPP早期(刺激开始后300-1000ms)幅值的调制作用表现出“增加”和“减小”两种模式,认知重评成功时LPP早期幅值比负性观看组差距明显。[5]

5.2认知重评的脑区特点

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本质上是一个认知控制情绪的过程。许多功能成像研究发现,背内、外侧前额叶、前扣带回背外侧、腹内侧前额叶、脑岛、顶叶、海马、杏仁核参与认知重评过程。已有大量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可以有效减弱海马和腹侧纹状体的激活,也有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可以有效减弱脑岛和背侧前额叶的活动。另外,左侧前额叶的激活可以反映积极认知重评,而对于负性评价的调节则体现在右侧杏仁核的激活减小上。孙岩(2020)通过脑电分析,发现被试在使用认知重评进行情绪调节时会激活前额叶皮质、扣带回、顶叶、海马旁回和枕叶等多个脑区。当认知重评时,各个脑区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发挥作用这个方面研究比较少。[6]

6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首先,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方面的作用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方面,例如:厌恶、焦虑、恐惧等,而情绪还包括正性情绪,正所谓“过犹不及”,太过于高兴也会对人造成影响,以后可以关注认知重评在正性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其次,已有研究主要基于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理论,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突出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效果,导致方法的不同,实验结果略有不同,例如在比较表达抑制与认知重评的好坏时,发现范式不同结果也不同。再次,关于认知重评的生理机制研究也日益增多,可以看到认知重评时的脑电特点以及大脑激活区域的变化特点,但是在认知重评时,各个脑区激活的先后顺序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尤其是无意识认知重评的生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可以继续探讨无意识认知重评下的脑电特点以及脑区特点。最后,认知重评除了对情绪调节有影响,它对其他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面。

课题来源:衡水学院校级课题,题目:负性事件的不确定性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认知重评的作用,编号:2020SK41

参考文献

[1]姚雨佳.无意识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调整情绪反应[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2]罗洁如.认知重评对负性信息注意偏向的影響[D].深圳:深圳大学, 2019.

[3]王力,柳恒超,李中权,等.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7):503-505.

[4]王春梅.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策略:ERP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5]连海鹏,曹丹,李颖洁.成功实施情绪认知重评策略的脑电特征[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20,37(4):579-586.

[6]孙岩,薄思雨,吕娇娇.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的脑网络分析:来自EEG和ERP的证据[J].心理学报,2020,52(1):12-25.

猜你喜欢

情绪调节
论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情绪调节的培养
寻找快乐的钥匙
父亲缺位对学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情绪智力、情绪调节对锻炼投入的影响:一个中介效应模型
小学生情绪影响因素及调节
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