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宽恕心理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2021-01-13王松云陈颖

科教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松云 陈颖

摘要网络行为已经成为人类社交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宽恕心理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宽恕心理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使用问卷法对6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宽恕特质以及宽恕倾向上差异,并且差异显著;(2)宽恕特质、宽恕倾向与网络利他行为之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 宽恕特质 宽恕倾向 网络利他行为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63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Forgiveness Psycholog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WANG Songyun, CHEN Y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nlin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Network behavi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social intercourse, and forgiveness psychology is the lubrica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forgiveness psychology and network altruistic behavior. 663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forgiveness traits and forgiveness tendencies among different genders, gradesandwhethertheyare onlychildren,and thedifferenceissignificant;(2)Thereis a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 between forgiveness trait and forgiveness tendenc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forgiveness trait; forgiveness tendency;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1問题提出

长期以来,宽恕一直被视为哲学领域或神学方面的话题,而近几十年,随着对宽恕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宽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故对网络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也得到了诸多心理学家的重视。王志强等(2015)提出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能在网络社会中营造积极向上、互助互利的空间氛围,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其根本的价值取向,应当是有利于强化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重要群体,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价值观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影响这着互联网的网络空间和内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育人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作为一个育人的载体,需要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宽恕作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张姗姗等(2017)发现人际冲突下的宽恕过程及培养模式开发对大学生的关系维持及个体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宽恕心理呈现什么样的特征,对网络利他行为存在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研究大学生宽恕心理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在扩宽宽恕领域研究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宽恕教育以及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选取的被试为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以不记名的方式参加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47份,剔除无效问卷84份,最终得有效问卷663份,问卷为有效率88.76%,其中,男生162份,女生501份。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选择经证实后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的量表:宽恕性特质量表、宽恕倾向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2.2.1宽恕性特质量表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使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变量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具体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3研究结果

3.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宽恕特质、宽恕倾向、网络利他行为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性别在宽恕特质、宽恕倾向、网络利他行为上的差异,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宽恕特质和宽恕倾向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网络利他行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3.2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宽恕特质、宽恕倾向、网络利他行为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宽恕特质、宽恕倾向、网络利他行为上的差异,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在宽恕特质以及宽恕倾向方面,独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网络利他行为方面,两个群体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3.3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宽恕特质、宽恕倾向、网络利他行为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宽恕特质以及网络利他行为方面,不存在年纪差异。(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宽恕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且LSD多重比较表明大一至大三学生的宽恕倾向水平显著高于大四学生。

3.4大学生宽恕心理与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以及回归分析

对大学生宽恕心理和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分别与大学生宽恕特质与宽恕倾向总分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此结果上,以宽恕特质、宽恕倾向为预测变量,以網络利他行为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见表3。

由表3可知,在宽恕特质、宽恕倾向上与网络利他行为回归的方差分析F值显著,所以宽恕特质、宽恕倾向和网络利他行为总分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宽恕特质以及宽恕倾向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讨论

4.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网络利他行为上的差异讨论

关于网络利他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结果:第一种,男性的网络利他行为少于女性。第二种是郑显亮等人得出的男性发出的网络利他行为要多于女性。第三种是郑奥文等人研究表明外显利他行为与性别无关。本研究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的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的结论,这与Wallace研究一致。Li和Kirkup也认为极大可能的原因是相比女性而言,男性对网络的态度更加地积极主动,有更好的网络使用技术和更高的探索精神,以及更强的网络学习的动机,所以男性会表现出更多的涉及计算机、网络技能等有关的网络利他行为。

4.2宽恕特质、宽恕倾向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讨论

本研究得出宽恕特质和宽恕倾向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这和Maltby,Macaskill,和Day在研究中指出的宽恕得分高的人在移情意向上得分也高,也更有可能作出利他向上得分也高的结论相一致。国内现有的关于宽恕心理与网络利他行为较少,但关于高宽恕特质是品格优势,这与国内外传统以及现在大众认知是契合的,而网络利他行为作为良好的人际互动的亲行为之一,与宽恕心理息息相关。综上所述,将宽恕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5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需在日后研究中加以改进,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研究中男女被试人数相差较大,如果能平衡男女比例则最好;其次,本研究是宽恕心理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的研究,其机制还有待实验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验证;最后,本研究的被试取样全部来自某医学院校的学生,研究中存在地域限制,研究结果只能代表部分学生。因此,有必要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使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

本文研究了大学生宽恕心理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得出宽恕心理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的作用的结论,启示着宽恕作为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必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凸显出来。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宽恕,是现在学校教育最欠缺的一环。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流使用群体,其在网络上表现出的人际冲突和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践行宽恕教育,趋利避害,如设置相关的激励措施,信息反馈的平台,传授宽恕理论知识、开展相关团辅活动、扩展网络功能等,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提高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满意度,推动大学生网民的道德水平,强化大学生的亲社会动机,对营造以利他之水,润己之心的校园氛围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培养大学生宽恕心理为网络利他行为的指路,是高校德育理念路径的细化与升华,同时,大学生宽恕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即将走进社会的大学生自适应发展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高校实施宽恕教育的对策探索(项目立项号:2017SJBFDY54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王跃.网络利他行为与网络生态文明构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04):69-72.

[2]张珊珊,李晖,吴真,等.大学生人际宽恕发展趋势及其反刍思维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7,40(02):401-407.

[3]Berry JW, Worthington EL Jr. Forgivingness, relationshipquality, stress while imagining relationship events, and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1, 48:447-455.

[4]BerryJW,WorthingtonELJr,O’ConnorLE,etal.Forgiv-ingness,vengeful rumination,and affective traits.Journal ofPersonality, 2005,73(1): 183-226.

[5]郑显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

[6]苏永玲.师范生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

[7]郑显亮,张婷,袁浅香.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通情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04):550-551+555.

[8]郑奥文,张璐琨,陈晓梅,等.面部表情对利他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02):305-307.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