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技巧
2021-01-13吴胜萍秦中兰
吴胜萍 秦中兰
【摘要】从近几年课改地区高考试卷来看,全国新课标卷2010—2011年考的都是小说,2011、2012年全国高考17套试题中有8套考了小说阅读。由此可见,小说阅读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也作了一些规定,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文本的选择上,主要是选中外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但也有可能从中长篇小说中节选,如2011年江苏高考卷就是节选。小说阅读设题的特点自然与小说这一文体本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应是这六个方面:故事情节的概括,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语言的品味,标题含义的理解,开头、结尾的作用。
【关键词】小说阅读;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0490(2021)36-047-03
【本文著录格式】吴胜萍,秦中兰.浅谈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技巧[J].课外语文,2021,20(36):47-48,52.
一、故事情节的概括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指小说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故事情节概括就是把小说的情节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给准确地、概括地表达出来。其包括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某一部分的故事情节概括。小说情节的一般结构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常见的考试设题有:①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文中某人物的感情发展脉络;②这篇小说情节完整、脉络清晰,请简要分析;③文中共写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④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解题思路可从情节发展角度,人物(主人公)角度,时间角度、线索角度、情感角度等几个方面单独考虑,也可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如2011年安徽高考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从情节发展和线索的角度来梳理这篇小说情节脉络的话,就应是“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从人物情感(心理)变化角度来梳理这篇小说情节脉络的话,可概括为“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而决定送鸟笼—送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另外,在做题时一定要细心审题,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教材梳理第四单元中的《千叶瓶》(刘心武)的第二题“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这个题干中“内心变化”就是关键词,在概括时就只能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即“单纯后悔—多方后悔—反思检讨—愉悦满足”。再如2012年《当代中学生报》第16期中的《风景在哪里》(方方)的第3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文中华林的感情发展脉络”。这个题干中的“感情发展脉络”就是关键词,在概括时也只能从情感发展角度入手,即“迷茫—沮丧—苦闷—宁静”。否则,此题你写得再多也是“0”分。
二、人物形象的分析
所谓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出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一定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人物形象常常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和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以及人物间的关系乃至于情节来展现。常见的设题有:①请分析(概括)小说中某人物的性格(形象)特点;②某人物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③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④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用哪些方法技巧。提问方式不同,答题技巧也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不变。先根据小说内容分析出人物性格,然后才针对题干的问题作答而且必须分点标号答题。如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中的《马裤先生》(老舍)的第3题“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首先我们读《马裤先生》,找刻画主人公的有关信息。我们读小说后发现文中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来刻画马裤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接着,我们再根据有关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马裤先生的语言折射出其人是个目中无人、缺乏公德的人,他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折射出其人是个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的人,对马裤先生的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其人是个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的人。最后,总结整理形成文字分点标号写在答卷上。答:①目中无人、缺乏公德,如文中多次写到马裤先生大声呼喊“茶房”;②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如“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的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③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如“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是指小说中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其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环境描写是整个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很重要的。常见的考试设题是:请分析某特定环境描写的作用。解题要点有五个:①环境本身,交代了什么时间,介绍了什么背景,营造了什么氛围,如果描写环境时用了一些表现手法,答题时就应把表现手法加进去;②与人物有何关系,烘托、衬托人物形象、心理、情感等;③与情节有何关系,推动、暗示、铺垫、蓄势;④与主题有何关系,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了什么;⑤与情感有何关系,奠定了什么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什么情感。如2012年《当代中学生报》配套质量检测题四中的《看水》第3题“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找到这个句子及其所在的位置并且明白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很明显这个句子“远远听见大闸的水响,支渠的水温静地、生气勃勃地流着,‘活—活—活’。风吹着庄稼的宽大的叶片,沙拉,沙拉。露水下来了,到处都是一片滋润的、浓郁的青苹果气味,庄稼的气味,夜气真凉爽。”是自然环境描写并且在文章的中间小吕排除困难之后。接着按照上述的解题要点一点一点套。环境本身是晚上而且能听见水流的和庄稼叶片沙拉沙拉的声音说明其很静,并且这个静是通过声响这个动来反衬的。从与情节的关系上看,下文是写狼的出现,这样联系起来看就不难发现这个画线的句子是在为下文狼出现的紧张局势蓄势。从与人物的关系上看,这是小吕在排除困难之后所见所听所感,这样联系起来看就应该与小吕此时愉悦的心情有关。最后整理信息形成文字分点标号答题。答:①这段景物描写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渲染了乡村夜晚美丽静谧的气氛;②烘托出了小吕成功排险后内心的轻松、安详与平静;③为后文描写遇狼的紧张气氛铺垫蓄势。
四、小说语言的品味
小说的语言包括叙述性语言,人物个性化语言,语言风格等。小说语言的品味一般是指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小说语言的特点有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节奏,用词准确、形象,词语丰富多样,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自然质朴,简洁细腻,优美抒情,乡土气息,文化气息等。如2011年安徽高考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中第2题“对小说中画线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做这类题,首先要看语言表达上的特色,“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这句话,显然是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再看语句表达的内容和作用,这句话是用来夸赞鸟笼的精美的,表达了巴尔塔萨的心理,赞美鸟笼是想买下来;最后整理信息形成文字分点标号答题,即①此处人物语言描写简洁凝练且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②写出了鸟笼的精美,③表达了巴尔塔萨对鸟笼的赞美之意和欲购之意。
五、标题含义的理解
一篇优秀的小说就好似一个有血有肉完整的人,而标题就似一个人的头,人不能没有头,小说更不能没有标题。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总纲领。故在小说阅读考试中理解标题含义也是设题的范围。常见的设题有:①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篇小说标题的理解;②文章以这个标题为题有什么好处;③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否恰当,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④结合全文,谈谈小说标题的含义。解题要点是要明白标题常起的作用:总领全文,贯穿全文的线索,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具体分析时要先考虑标题本身表层的具体意思(文中具体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文章品味其深层意思,是否与情节有关、是否与人物有关、是否与主题有关等。如小说《雪地上盛开的鲜花》(李培俊)的第二题“根据小说内容,谈谈小说标题‘雪地上盛开的鲜花’的含义”。其要点应是:①赞美了金娃为了穷伙计们的生计,为了给妻子治病,竭尽全力,勇于付出的品质;②歌颂了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师徒依然保存着的那份纯真感情;③展现了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真美好的人性。
六、开头、结尾的作用
(一)小说开头的作用
小说开头的作用有:①结构上,或引出下文的情节,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总领全文;②内容上,或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或增强文章的文学性,或反映出故事的普遍性和真实性;③人物形象上,烘托人物形象;④手法上,或设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思考,或渲染环境气氛;⑤情感上,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⑥主旨上,或暗示小说的主题,或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这六个点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具体文章而选择性地答题,切忌生搬硬套。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马裤先生》这篇小说开头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看,就只有三个点。
(二)小说结尾的作用
小说结尾的作用有:①结构上,和文章开头照应;②主旨上,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③内容上,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韵味无穷;④人物形象上,有助于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形象;⑤情感上,有助于表达作者某种深厚的感情。这五个点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具体文章而有选择性地套用,切忌生搬硬套。如《英雄》这篇小说的第三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最后一段的作用”。结合全文,文章开头写“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而结尾写“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就可以这样回答:①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②内容情感上,表现作者心灵被英雄(平凡而伟大)深深震撼;③主旨上,升华主题,表现英雄伟大的形象。
以上几点只是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大家要针对具体文章、具体问题、具体要求而具体分析,有选择性地套用,切忌生搬硬套。
作者简介:吴胜萍,女,1976年生,四川德阳人,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秦中兰,女,1976年生,重慶丰都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