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办?》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研究

2021-01-13周思睿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列宁

周思睿

〔摘要〕 《怎么办?》一书是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的代表作。列宁通过对革命形势的分析和对党内经济主义派的批判,深刻揭示出克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腐蚀是思想建设的直接原因,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进行理论斗争和灌输是思想建设的主要途径,党内“关键少数”是思想建设的重点群体。学习应用《怎么办?》中的思想建党理论将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进一步向前发展。

〔关键词〕 列宁;《怎么办?》;思想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1)03-0048-05

《怎么办?》一书写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后不久,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存在思想理论分歧,阻碍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列宁在书中以批驳党内经济主义派的错误主张为切入点,揭示了思想建设对锻造强有力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作用,论证了思想建设的直接原因、首要任务、主要途径和重点群体,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想建党路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列宁的思想建党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回顾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理论,有助于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这一重要论断。

一、思想建设的直接原因:克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腐蚀

政党是阶级运动的产物。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引领者,自其诞生以来便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当作自己的使命,这也意味着无产阶级政党必然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全方位的封锁与打压。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采用取缔、监禁、屠杀等极端方式镇压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运动,还通过意识形态、宗教、法律、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进行腐蚀渗透。西欧的革命经验表明,后者将腐蚀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队伍、阉割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在世界市场中的优势地位,获得了巨额的超额利润,收买各国工人阶级的上层分子,把他们变成了工人贵族,而“这个资产阶级化了的工人阶层即‘工人贵族’阶层,这个按生活方式、工资数额和整个世界观说来已经完全小市民化的工人阶层,是第二国际的主要支柱” 〔1 〕。这最终导致革命理论被阉割,工人阶级沉醉于“合法斗争”,西欧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从坚定的革命者转变成了抱持机会主义的社会改良主义者。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同样面临这种机会主义的干扰。20世纪初,社会民主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经济主义派就是其变种。在面对汹涌澎湃的工人运动时,经济主义派暴露了其机会主义的本质,在“批评自由”的幌子下肆意歪曲、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极大地干扰了党的团结与革命运动。针对其错误思想,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主义派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腐蚀社会主义的意识,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 〔2 〕17,以此“把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缩小为狭隘的工联主义运动,缩小为争取细小的、渐进的改良的‘现实主义’斗争” 〔2 〕17。为拆穿这种伪装的“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的欺骗,就必须在党内进行思想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因此,反对机会主义首先要“恢复在合法马克思主义时代刚刚开始,而现在又落到不合法的活动家肩上的理论工作” 〔2 〕20。

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不仅面临党内经济主义派的干扰,还面临来自国内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腐蚀,加强思想建设成为保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思想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俄国工人运动自一开始就处在国内资产阶级和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双重包围渗透当中。“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 〔3 〕178资产阶级为巩固自身统治,必然要传播资本主义思想,以此削弱无产阶级的革命性,瓦解、分化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从掌握的文化力量看,无产阶级也处于弱势地位。资产阶级不仅有着更为丰富的意识形态传播工具,而且经过长时间发展,其意识形态也更具隐蔽性。因此,尽管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的天然建设者,“然而最流行的(而且时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复活起来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却自发地而又最猖狂地迫使工人接受它” 〔2 〕42。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的斗争只能停留在单纯的经济领域,萌发出工联主义意识,“而工联主义正是意味着工人受资产阶级的思想奴役” 〔2 〕41。严峻的革命形势让列宁深感,只有加强思想建设,保证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和一致性,才能唤起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进而推动革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思想建设的现实原因同样源于克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腐蚀的需要。一方面,作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围剿”中,生存和发展环境异常恶劣。另一方面,这样的社会性质使党必须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客观环境致使党长期以分散、割裂的状态在农村范围内活动,党员的来源以农民阶级为主。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党同时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的包围,党员也不可避免地受小农意识、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领域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教育与改造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问题,就是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并加以克服的问题” 〔4 〕。历史实践证明,党通过思想建设克服了各种“左”或者右的思想路线错误,制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腐蚀依旧威胁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特别是随着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面临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更有一些人肆意阉割、歪曲马克思主义,致使部分党员对党的思想理论的认知有所动摇,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问题。因此,思想建设必须常抓不懈,这是党在新时代勇立潮头,始終沿着正确的轨道引领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如列宁所说:“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因此,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加强”。 〔2 〕40-41

二、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科学理论指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可以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3 〕9。列宁延续了这一思路,将科学理论看作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的指路明灯。“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2 〕24列宁强调科学理论对革命的指导作用,重视思想建设,指出科学理论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推进工人运动。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是引导工人运动从自发行为上升为自觉行动的中间衔接。理论指导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全体工人阶级和群众参与的革命。党要启发、领导工人群众而不是跟随在工人阶级身后,“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它的任务决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水平,而是带领群众前进” 〔5 〕338。只有工人群众掌握科学理论的武器,才能在行动上从工联主义上升到无产阶级革命。工人虽出身无产阶级,但受限于文化水平和繁重的劳动,他们并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阶级特性与阶级使命,更不会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阶级意识只有通过一部分先进分子率先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再经由外部的传播与灌输,才能真正形成。因此,为启发阶级觉悟,列宁要求每一名党员:“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  〔2 〕83为达到这一目标,列宁提出,一名真正的党员,在理论方面“应当善于辨别每个阶级和每个阶层用来掩饰它自私的企图和真正的‘心意’的流行词句和种种诡辩,就应当善于辨别哪些制度和法律反映和怎样反映哪些人的利益” 〔2 〕71。启发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要求党员首先要有坚实的理论素养,只有始终如一地将科学理论指导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才能达到这一目标,最终让党成为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对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有特别的意义。第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刚刚成立,处在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一旦在指导理论方面出现颠覆性错误,将对革命运动和自身建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初看起来似乎并‘不重要的’错误也可能引起极其可悲的后果”  〔2 〕24,“这种或那种‘色彩’的加强,可能决定俄国社会民主党许多许多年的前途” 〔2 〕25。第二,俄国的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重要一环,需要批判、辩证地利用其他国家的经验,这就要求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具备过硬的理论素养,才能使其“成为国际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2 〕28。第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肩负着反资产阶级和反专制制度的双重使命,革命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增强其担负起各种政治责任和组织责任的政治要求,“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2 〕25。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将科学理论作为推动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高度重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历程,也是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克服重重挑战而不断发展壮大,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7 〕。因此,新时代的思想建设,更要重视理论强党,真正使全党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学懂弄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裝头脑、指导实践,从而为党的建设提供与时俱进的思想武器。

三、思想建设的主要途径:进行理论斗争与灌输

科学理论在思想上的确立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理论上不断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斗争,是确保党在思想上高度一致的重要途径。恩格斯在总结德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原因时就指出:“自从有工人运动以来,斗争是第一次在其所有三个方面——理论方面、政治方面和实践经济方面(反抗资本家)互相配合,互相联系,有计划地推进。” 〔8 〕坚持不懈进行理论斗争是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建党理论的重要途径。

理论斗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无产阶级需要战胜的,不仅是资产阶级“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反抗,而且是最深刻、最强烈的思想上的反抗” 〔9 〕。这自然也包括消除党内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的影响。为此,列宁引述恩格斯的话,指出:“恩格斯认为,社会民主党的伟大斗争并不是有两种形式(政治的和经济的),像在我国通常认为的那样,而是有三种形式,同这两种斗争并列的还有理论的斗争。”  〔2 〕25在与经济主义派的理论斗争中,针对在“反对正统”“批评自由”等口号下污名化理论讨论的现象,列宁鲜明地指出:“所谓反对思想僵化等等的响亮词句,只不过是用来掩饰人们对理论思想发展的冷淡和无能”,“臭名远扬的批评自由,并不是用一种理论来代替另一种理论,而是自由地抛弃任何完整的和周密的理论,是折中主义和无原则性”。 〔2 〕23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斗争的目的就是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形成理论,再结合本国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以适用本国的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正是在与各种修正主义的理论斗争中,列宁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写出了《怎么办?》这一经典著作,为革命不断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

党报党刊是理论斗争的重要载体。列宁对经济主义派的批判,主要表现为批判他们所掌握的《工人思想报》《工人事业》等报刊。列宁指出,建立起全俄统一的党报,是进行理论斗争和宣传鼓动的重要手段,正是在报刊编辑、出版和发行的过程中,“从全俄各地收集起来的政治揭露和经济揭露材料,将为各种职业和各种发展水平的工人提供精神食粮,将为举行各种各样问题的座谈和讲演提供材料和机会” 〔2 〕169。这种材料、经验和人员在各个地方的相互交流,将极大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与教育,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思想舆论和理论宣传的主导权,对捍卫理论原则、引导党员和工人的思想进步有着巨大作用。

除了强调理论斗争外,列宁还指出了灌输在思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灌输的重视源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条件及特点的分析和把握。列宁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只有在深刻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但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科学、严密、复杂的科学体系,其受众则是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工人阶级,革命理论的高深性与革命主体力量自身文化素养不高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工人群众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只能依托先进分子从外部灌输进去,“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 〔2 〕80-81。灌输是列宁针对启发工人群众阶级意识所提出的理论,也是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尽管党员相对工人群众有更高的思想理论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党员的政治理论可以自我提高、自我进步,同时,党员也是对工人群众进行灌输的主体。因此,党内思想理论水平更高的领袖集团,应主动地对全体党员进行理论灌输,使全体党员具备对工人进行理论传播的能力,让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可以更容易被工人群众所熟知、认同和掌握,最终将理论的武器化为坚实的物质力量。

列宁正是在与各种思想进行理论斗争的过程中,才逐渐确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列宁强调理论斗争的重大论断,始终将理论斗争、思想斗争贯穿于建党的全过程。“我们的党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只是同党外的敌人进行斗争,并且也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影响进行斗争”,“这种党内斗争,主要的是思想斗争,它的内容是思想原则上的分歧与对立” 。 〔10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通过理论斗争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深刻的背景下,党员更应“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  〔11 〕,敢于斗争、敢于“亮剑”,捍卫党的指导思想和重大理论,将理论斗争熔铸于新时代伟大斗争中。

四、思想建设的重点群体:重视“关键少数”在无产阶级政党中的作用

无产阶级政党不可能在极端专制的社会中建立公开且不带秘密性的组织,这样只能使革命者在斗争中时刻都面临着被逮捕的危险,而无产阶级革命也必然因组织被破坏而无法进行。正因如此,列宁提出要组织一批“职业革命家”,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我们如果从扎扎实实建立坚强的革命家组织开始,我们就能保证整个运动的稳定性,就既能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目的,又能实现纯粹工联主义的目的。” 〔2 〕119将无产阶级政党锻造成“职业革命家”组织,成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的重要措施。

建立职业革命家组织这一思想,来源于列宁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5 〕344无产阶级政党是群众的领导核心,在党内,政党则是由领袖集团来主持的,为了保证革命的前进方向,就必须有“一个由最可靠、最有经验、经过最多锻炼的工人组成的人数不多的紧密团结的核心” 〔2 〕119,这一核心就是由职业革命家组成的党内领袖集团。他们不仅是理论的引路人,更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革命的领导者,是引导革命前进的“关键少数”。抓好对党内“关键少数”这一群体的思想建设,确保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并具备高超的理论水平,是保证全体党员坚定贯彻落实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必然前提,而这也必将进一步带动更多工人群众参与到革命洪流中。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组织者、引领者,他们与列宁所提出的职业革命家这一群体具有相同的性质,党内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很大程度上代表全党的理论素养,对他们进行思想建设所达到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全党思想建设的效果。正是因为这种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作为思想建设的重要群体。邓小平提出,“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論”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将抓“牛鼻子”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法论,党中央率先垂范,为党内领导干部和全党作出表率。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专题性党内集中教育,均是采取由上到下的方式,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层层递进开展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13 〕。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将领导干部作为思想建设的重点群体,提升他们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才能带动全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真正使思想建设的作用落到实处。

思想建设是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正是在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的过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诸多事业的巨大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只有始终坚持将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断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才能使党继续在新时代担负起自身的使命和任务。

〔参 考 文 献〕

﹝1﹞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1-582.

﹝2﹞列宁.怎么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84.

﹝5﹞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

﹝9﹞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48.

﹝1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19.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7.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4.

责任编辑 王亚峰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列宁
斗鹅
列宁的后代
拉美有多少“列宁”?
开展“两学一做”,要抓住三个关键
高校培养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加强电视队伍思想建设做好电视舆论监督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化工企业护卫工作的思考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