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论视角下我国师生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2021-01-13王淑兰李彦龙
王淑兰 李彦龙
摘要师生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育强国”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与建设教育强国。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场域理论的视角,对我国师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师生关系的现实困境是学校场域中师生权利不对等、师生惯习差异和交往资本不足。提出优化学校场域,完善教育制度;重建良好惯习,改革教学模式;加强资本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师生交流,规避矛盾冲突,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场域论 师生关系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8.056
The Dilemma and Outlet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eld Theory
WANG Shulan[1], LI Yanlong[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2]Harbin Sport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8)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always been a hot issue of social concer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ong educatio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of China proposed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rong educat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inChinafromtheperspectiveoffieldtheory by usingthemethodsofliteratureandlogicalanalysis.Itisfound that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China is the unequal righ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differences in teacher-student habits and thelack of communication capital in theschool field. Putforward tooptimizethe school field, perfect theeducationsystem; Reconstruction ofgood habits and reformofteachingmode; Strengthencapital construction,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void conflic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KeywordsField theory;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dilemma; outlet
0引言
師生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事实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与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其实,我国一直重视师生关系的发展,并制定系列政策。2016年7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2]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3]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强国战略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4]场域论最早由布迪厄提出,场域论的研究涉及新闻学、传播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将场域论结合教育学的研究主要有教育场域、学校场域、课堂场域等。教师和学生同在一个场域,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场域、惯习、资本三者合力而为。将场域论和师生关系相结合,在教育强国背景下,基于场域理论视角,剖析我国师生关系的现实困境,提出应对策略,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1场域理论与师生关系
1.1场域理论
场域理论最初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实践与反思》一书中提出,其核心理论体系是场域、惯习、资本。场域是社会实践空间,是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网格。[5]教育场域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消费为依托而形成的关系网格,[6]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场域的行动者。惯习是社会实践逻辑人的习惯,亦指德行或信誉,是后天培养而形成的。布迪厄认为惯习是行动者在场域中的习性。[7]资本是社会实践的工具,布迪厄将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与象征性资本。[8]
1.2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教师和学生彼此所处的地位和对彼此的态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关系。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用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的活动。师生关系包括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方面,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9]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依托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职业价值与意义的彰显也依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
2我国师生关系的现实困境
2.1学校场域中师生权利不对等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场所。学校场域是“场域”的一个子场域,其中包括多元的物质、制度和文化结构,也包括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多种复杂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场域中的重要关系。学校场域中,师生权利不对等,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素质教育强调,每位学生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与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核心。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作为公民,依法享有宪法赋予的广泛权利。然而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仍有发生。如体罚和变相体罚、乱收费罚款、不尊重学生隐私等。侵占学生的法律权利,教师不自觉的侵犯学生权利,学生的权利不能得到保障。[10]因此在学校场域中极易出现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不对等。
2.2师生惯习差异
布迪厄认为惯习不是习惯,而是深刻的存在于行动者的性情倾向系统中的。惯习指导着人们的活动又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具有双重结构。师生之间惯习的差异,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差异。教师教学风格迥异,学生的认知也存在差异。有的教师认为“玉不琢不成器”,有的教师则认为学习靠自觉。有的教师不苟言笑;有的教师风趣幽默。
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对一切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往往会出现叛逆心理,比如处处与教师作对。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强,而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个体,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每位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生的水平都参差不齐存在差异。
2.3师生交往资本不足
资本概念即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工具,这种社会实践的工具,是行动者积累起来的劳动。经济资本是物质化的,社会资本的一种人际关系,能力资格和经验的文化资本,及符号化的一种象征资本。经济资本是收入的来源,即可转化为金钱。师生之间的教学要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来达到教育效果。文化资本即能力、资格和经验,包括教师的学历、教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社会资本即一种社会关系,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的一种媒介和平台。象征资本即一种符号,一种荣誉和一种仪式感。师生之间的交往资本不足主要体现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不均,象征资本薄弱。
经济资本主要是通过一定经济手段达到教育的效果。經济资本不均,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城乡之间经济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缺乏,城市学校在教育投入上占优势。文化资本是行动者对某种文化资源的占有。文化资本不均,主要通过师生的素质及师生参加培训的经验所表现。教师流向城市,农村缺少教师,农村教师一人身兼数科。社会资本分布不均,是教师通过社会网络或教师团体的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获得的一种资本。师生之间的社会资本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关系网络,人际关系人脉资源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农村师生缺少交流的媒介和平台。象征资本薄弱,象征资本用以表示礼仪活动、声誉或威信的积累策略等象征性的重要概念。象征资本不是显性的,它往往是一种隐蔽的、无形的经济资本形式。比如教师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综合的发展。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教师缺少表扬和鼓励,因此教学与生活中缺少仪式感。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出路
3.1优化学校场域,完善教育制度
优化学校场域,强调师生之间人人平等。学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和管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作为权利主体,一是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基本权利与职责。三是教师正确行使管理学生权利,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侵犯学生隐私。师生之间要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学生明确自己读书学习的职责。
国家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教育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更加详细明确的规定。制定师生冲突的具体对策,出台师生关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师生冲突的发生重新肯定了学校生活中的相关规章制度,发现了学校的规范和规则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从而修正这些问题以及制定新的合理的规章制度。[11]
3.2重建良好惯习,改革教学模式
重新建立教师与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习。教师要树立起良好的教育理念,即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担负起指导的责任,引导学生发现真实的问题。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还要能够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学会因材施教。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还要注重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动向和生活习惯。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教学不只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更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可通过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形成相互探究学习的模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要彼此分享学习思考中的一些经验和知识,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与成长。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3加强资本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需要加强经济资本建设,缩小城乡之间差距。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物质保障。国家可通过一定的财政拨款加强经济资本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学校设立奖助学金,对于优秀师生进行物质奖励。城乡之间可进行资源共享,可委派城市教师去乡村支教,乡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要把更多的教育资金投入到乡村教育上,同时还要表彰奖励优秀乡村教师,让乡村教师能够脚踏实地安心从教。加强文化资本建设,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农村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努力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各科教师。
加强社会资本建设,加强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将农村教育实现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為农村学校解决宽带设备问题,搭建农村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强化象征资本,增强生活中的仪式感。仪式感常常蕴含在细节中。教师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和生活。穿衣打扮要得体,见到长辈需问好。教师建立良好的班风,营造班级凝聚力。使每位学生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后,教师可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同,享受成功的体验。
3.4加强师生交流,规避矛盾冲突
师生之间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从而避免矛盾与冲突。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教师可定期召开会议,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和个人情感状况。同时,学生也要定期向教师汇报自己近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微信、微博等线上沟通的方式来加强沟通交流,弥补课堂交流的不足,避免师生面对面之间交流的尴尬与局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从而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应具有领导力和领袖力。[12]每位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有观念的鲜活个体。学生对世界有着自己的认识、思考和想法。作为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想法做到“知己知彼”。学生要理解教师的辛苦。教师上一节课要做很多准备,课前的备课写教案,课中的讲解示范,到课后的答疑解惑。这一系列的流程体现了教师认真上好一节课的艰辛。学生有时只看到了教师在讲台上的光鲜亮丽,实则未看到幕后教师辛勤的准备工作。所以学生也要体谅教师的不易。
4结语
建设教育强国,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和谐师生关系,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我国师生关系的现实困境是学校场域中师生权利不对等,师生惯习差异,师生交往资本不足。表现为师生地位不平等;教师教学惯习差别,学生认知惯习不同;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不均,象征资本薄弱。提出优化学校场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师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重建良好惯习,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加强农村资本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师生交流,规避矛盾与冲突。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位一体”发展目标与深化大学体育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改革》项目编号:2020BYT057
参考文献
[1]张力.教育现代化2035呼应教育强国战略[N].中国教育报, 2019-3-25.
[2]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Z].201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Z].2019.
[5]布尔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4.
[6]李彦龙,费郁红,蔡维敏,等.场域论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独立建设的构想[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4):23-28.
[7]蔡艳丽.布尔迪厄“惯习”“资本”“场域”概念浅析[J].中国市场,2019(22):61-62.
[8]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98.
[9]李以庄.论新型师生关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9):233-235.
[10]冉妮娜.从“场域—惯习”理论认识高校师生关系[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03):50-51.
[11]张莉.基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高校管理工作对策[J].现代交际, 2019(2):161+160.
[12]李彦龙.角色·知能·策略:对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