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发展策略研究

2021-01-13江萍

科教导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双一流发展策略

江萍

摘要“双一流”建设战略是加快推进我国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工业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普通本科高校是建设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双一流”建设战略自2015年实施以来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为各大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和方向,它的建设与推进,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和推动,更需要各高校自身的实践与革新。在此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发展应立足于“双一流”建设战略,给予自身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要求,革新基础建设、学科建设、培养机制等各方面,制定一套可实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双一流” 普通本科高校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8.001

ResearchontheDevelopmentStrategyofOrdinaryUndergraduateCollegesand 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DoubleFirst-class"Construction

JIANG Ping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peed up China’s basic construction into a powerful industrialized country of higher education.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forcetobuildandimproveChina’shighereducationsystem.Sincetheimplementationofthe"doublefirst-class" construction strategy in 2015, 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providing new guidance and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s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not only need the support and promotion of the state, but also need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context, the development of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strategy, give their own new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innovate infrastructur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raining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and formulate a set of realiz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words"double first-class";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5年,國家正式推进“双一流”建设规划,旨在把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推向全球一流的大学与一流专业,将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推向制高点。“双一流”建设是我国近年来推行和实施的重大新型高等教育政策,致力于将我国从高等教育工业化大国逐渐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工业化强国,世界一流大学和全球一流学科更使有利于增强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普通本科高校是我国本科高校类型中占比最大的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提出“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既为普通地方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引领,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应根据自身实力,跟随“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步伐,找出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给予自身新的定位,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制定出新的发展策略。

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亟待发展的原因

1.1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普通本科高校是由国家部委、省级人民政府、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或联合主管的实行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院校。我国有3005所高等学校,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有1258所,占比所有高校的41.9%。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需要高校不断输送能从事研究客观规律、探索科学原理的学术型人才和能应用客观规律、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2]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类型来看,985高校和211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职责,普通本科高校则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责。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正是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意味着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要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普通本科高校作为高校中占比最大的高校类型,国家对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1.2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对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所需的人才类型不断革新,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普通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正是“就业难”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的学生存在就业困难、就业率不高、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高等问题,导致就业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致使各大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也在不断革新,然而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实时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人才市场脱节,导致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关系。这一矛盾体现出高校亟待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必然性和高校革新发展策略的必然性。

1.3普通本科高校革新发展策略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给普通本科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加剧了普通本科高校之间的竞争。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各类政策的出台与制定,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的高校数量正在逐渐扩大,相应的本科高校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因此,普通本科高校之間如何拉开距离、如何提升自身实力向一流大学靠拢成了发展重点。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已经从高校学生数量上的需求转变为高校学生质量上的需求,提升学生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需要从生源、师资、培养方案、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着手,这些因素都在昭示着高校需要革新发展策略。一所高校的产出指标、办学水平、科研实力、教学和人才质量、硬软件设施、重大课题数量和科研项目成果等,都是影响这所高校综合水平和排名的基本因素。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立足自身基础、革新发展策略是普通本科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普通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1“双一流”建设给普通本科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双一流”工程建设期间,我国一共有42所高校被国家列为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465个学科专业被国家列为一流专业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既是高等学校的需要,又是国家的需要。[3]于国家而言,“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推出可以给国家培养更加优质的技术和专业人才,有利于提升我们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实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中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市场主导地位。于普通本科高校而言,“双一流”建设战略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和正确方向,它的有效落实可以助力高校革新发展方案,提高高校的科技型人才质量,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高校的社会主导地位和学术水平。“双一流”建设高超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亟待实现的重大战略计划,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双一流”建设战略为普通本科高校引入了新的发展理念。一流高校的建成和一流学科的形成不仅在于国家出台了新政策,更在于高校发展理念的创新。“双一流”建设战略以培养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世界一流人才为主体和核心,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专业,推进建成一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办大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办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展高举的旗帜,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带给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高等学校引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在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的高校队伍中,普通本科高校应全面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创新发展理念,以推进自身的内涵式发展。

第二,“双一流”建设战略为普通本科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普通本科高校作为具备国内某个高水平专业和学科特色的高校,其双一流建设的发展需求主要集中在凸显该校高水平学科专业的优势与特点上,提升该学科的专业质量水平,促使其进入该学科领域的世界一流行列。“双一流”建设战略强调稳中求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强调继承创新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强调中国特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强调竞争开放、动态调整的改革思路,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动能。

第三,“双一流”建设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保障。由于不同学科类型的大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发展,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基础条件也各不相同,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双一流”建设路径,合理规划、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战略为普通本科高校带来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保障,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旨在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双一流”建设战略为普通本科高校带来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保障,战略中已明确指出,普通本科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所需的资金应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通过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相关资金给予引导支持,随后各地组织部门结合实际发展情况继续推进“双一流”建设。

2.2“双一流”建设给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双一流”建设给普通本科高校带来了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普通本科高校虽然经过自身努力的建设与发展,各个方面皆已取得相应的进展与成效,但在新时代和中国特色新战略建设背景下,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进步,普通本科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然而普通本科高校要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和完善。

第一,基础建设条件不足,发展资源受限。基础条件设施、师资队伍力量、政策制度和机制等都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条件,而普通本科高校存在基础建设条件不足、发展资源有限的短板。要推进高校自身的“双一流”建设,基础建设条件和发展资源都是影响建设进度和建设实施力度的关键因素。相对于985高校和211高校而言,普通本科高校的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基础建设不完善、发展资源受限等问题,都是普通本科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二,学校实力不足,国家和社会关注度低。一所高校的内在实力是影响其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通本科高校内在实力不足,国家和社会对其的关注度也不足,这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伟大宏图,不仅需要高校为之努力,也需要国家和社会的高度支持,然而普通本科高校面临自身实力不足,高校和社会关注度低的问题,一方面,内在实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度和效率度,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关注度低,致使普通本科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之路道阻且长。

第三,政策的响应、执行和推进能力不足。建立完善的政策响应、执行、推进机制,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普通本科高校的政策支持机制仍不完善,政策执行的效率仍有待提高。在政策响应方面,普通本科高校制定相关发展方案的步伐缓慢;在政策执行方面,普通本科高校执行能力不足,执行过程面临诸多困难;在政策推进方面,普通本科高校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能力不足。

在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当今时代,面对的无论是发展机遇还是挑战,各高校紧跟国家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才是进步的关键。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发展策略

3.1强化基础建设,提高自身发展内动力

基础建设条件是高校发展的内动力,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基础建设条件薄弱是其短板之一,因而强化基础建设、提高自身发展内动力是推进普通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举措。首先,要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增加硬件设施投入经费,提升硬件设施条件,以更加优质的硬件条件助力学校发展,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和校园环境。其次,要加强学校软件设施建设,优化校风校纪,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吸引优质生源为学校发展注入能源。最后,要推进学校制度机制走向完善,提升学校办事效率,以制度服人、机制育人为高校发展提供助力。

3.2加强高校政府合作办学,推进学科建设

国家一直高度支持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办学的新模式,这种办学模式是一种能直接推进经济和高校双发展的高效率办学模式,一是地方政府为高校提供资金提升高校发展支撑力,二是高校为社会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以推进当地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经费不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短板之一,通过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合作的办学模式,由地方政府负责给予高校经费支持,高校拥有自由支配资金的权利,具有管理的自主权和发展的独立性,有利于推进高校学科建设。首先,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学科建设发展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得到解决,高校可投入充足的资金用于一流学科建设发展。其次,高校与地方政府可以以当地特色为基点,创办地方特色专业,增加高校专业的特色性,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多样化发展。最后,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高校可增设有关传统文化的专业,建立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专业体系,有利于中国特色学科建设发展,为未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至世界奠定基础。

3.3深化产教融合,革新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和制度安排。[4]国家一直高度支持我国的职业教育要走产教融合之路,其实高等教育同样要走产教融合之路,这既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的改革要求,又是适当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深化产教融合是有效解决各类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质量需求与高校培养的人才规格质量不匹配问题的方法,将高校建设以及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联、与社会人才需求市场相融通,突出高校在社会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革新,从社会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升高校的影响力和声誉。

深化产教融合意味着加强推进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即高校与企业结成友好合作的亲密关系以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产业的转型,双方将各方资源投入以供公用,在高校开创与企业职位相符的对口专业,能有效解决高校与企业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的脱节矛盾。专业的对口性与实用性可以吸引良好生源,一方面能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革新,对高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4高校联盟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国家“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道路以往就已经出现了许多像“985工程”“211工程”等高校身份固化式的资源利用分配模式,使得高校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近年来,诸如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双一流”农科联盟、长江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等学科联盟或大学联盟纷纷成立,掀起了高校之间进行联盟的新一轮高潮。[5]毋庸置疑,高校之间进行联盟发展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推进高校的创新、改革以及可持续发展,它是应对教育资源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高校学科差异化等问题的有效措施。而高校联盟发展也不是一时兴起,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已经形成有影响力的高校联盟组织。高校间建立联盟的目的就是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利用,促进各自发展。[5]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之间结成联盟,可以相互利用、协同发展,可以实现教育教学和发展资源的共享、基础建设短板互补、交流合作以求共赢,对联盟的各大高校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3.5加大引进博士人才,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建设强国,必兴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必强教师。[6]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关乎高校自身发展,也关乎高等教育的发展。于高校而言,引进博士可以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并且优化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新引进的博士人才是年轻的新鲜血液,是带有新思想的科研人才和教学人才。在一些普通本科高校中,博士人才的稀缺成了一个影响高校自身发展的严峻问题,高校教师队伍中没有新力量,高校科研队伍中没有新思想,高校发展过程中没有新动力,都是高校亟待引进博士人才的现实因素。提高博士人才的工资待遇与福利,健全博士人才安家政策机制,提高高校自身科研硬件基礎条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等措施是吸引博士人才的基本措施。博士人才的引进能推进高校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高校的课程教学质量和技术科研水平,为高校发展注入新能量。

参考文献

[1]傅明星,赵鼎洲,付兴林,等.“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01):65-70+76.

[2]张兄武,许庆豫.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93-97.

[3]别敦荣.“双一流”建设与大学管理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8(09):1-6.

[4]赵章红.加快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N].河南日报, 2020-07-22(010).

[5]刘堃.“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联盟的特点、动因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6):1-5.

[6]侯音.以教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1):31-33.

猜你喜欢

双一流发展策略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