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专结合”: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2021-01-13刘涛

关键词:休闲体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刘涛

摘要: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体育教育能有效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素质、开发学生心智、完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教育目标。本文结合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校情、学情,提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方案,通过优化体育通识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体育专业发展、协同校企合作等方式,将专业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公共体育课教学活动中,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休闲体育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劳育体’大学生体育课程育人新模式研究”(2020GB094)

一、把握时代脉搏,跟上当前教育改革脚步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最是体育能育人,最是体育能化人,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学校体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体育人才和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它在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事业的顺利进行,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

在加强内涵建设、创办国内一流应用技术性大学的发展时期,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夯实基础,保持学校体育工作良好运行,并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体育教育发展战略思考,着重从教育理念、队伍建设、课程改革、专业融合、协同创新等方面拓展思路、谋求发展,根据“健康中国”背景下对体育教育的育人要求,秉承新时代、校企融合、创新发展的宗旨,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方案与应对策略。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积极参与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体育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在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心智的开发和理性的发展,德行的培养、品格的完善,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责任[3]。

(二)体育通识课程现状及所存在困难

根据走访调研,湖北省高校中,缺乏内容新颖、体系完善的体育通识课程模块,需要不断创造条件,建设高校体育通识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体育场地设施有限、体育教师缺乏完善的知识体系、学生对体育通识教育的认知、学校对体育通识教育的认知需要进一步加强等[4]。

(三)优化体育通识课程体系的可行性措施

一是推进大学体育必修课程改革,鼓励学校休闲体育专业教师开设体育通识课如:武术养生、健身健美、攀岩等;二是推进大二学生体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三是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体育美学之燃脂塑形、运动与健康、野外生存等大健康类的课程。

二、新时代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走向

(一)树立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育理念

加强新时代教育理论、体育理论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武华校教〔2019〕21号)等文件精神,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大力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作为体育教育的首要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引导学生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体育系列活动;面向全体师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和有校园特色的体育运动竞赛,大力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在大健康观视域下,积极引导学生的健康教育观,形成珍视生命、珍惜健康、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二)将体质测试融入公共体育课程内容

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实际训练效果,充分开展体质健康活动,将体质测试项目深度融入体育课堂。增强学生锻炼意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在大一、大二课程教学内容中体现体质健康测试的立定跳远、短跑、长跑等内容。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与校园文体活动协同增效,引进“校园健康跑”活动,让体育从一门课程变成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三)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评体系

体育课程的考核采用复合型评价体系,注重平常的练习,加大过程考核比重,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注重过程性、动态性评价,注重运动能力质的提升以及运动过程的积极、主动性。

(四)注重体美劳多育并举的教学模式创新

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同时加强体育与美育相融合,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稳步推进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促进青少年增强体质、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五)“赛教结合”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校内竞赛、校际联赛为一体的体育竞赛体系,加强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积極探索与体育职业学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竞赛,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营造人人参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

(六)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树立华夏理工品牌

在不影响教学工作前提下,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组织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或担任裁判等社会服务工作,支持学校师生为地方政府、社会举办的体育活动提供活动策划组织和志愿服务。在宣传教育、策划活动、赛事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途径中,发挥学校户外运动、拉丁舞、健美操、足球等体育特色项目优势,发挥休闲体育专业优势,发挥校工会、团委及各二级学院的组织优势,努力营造重视体育活动的校园文化环境,打造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有华夏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

(七)创造特色运动项目,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华夏体育文化节筹备与举办作为贯穿于全年体育工作的主线,宣传特色运动项目,以我校现有体育竞赛活动(校运会、健康跑、“华夏杯”系列赛、教工比赛)、竞赛组织(校运动代表队、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工俱乐部)、体育工作(学生体质体测工作、体育专业竞赛)等已经形成的品牌为主要依托,通过宣传、策划活动、组织赛事、体育文化活动等形式途径,让运动观念深入师生心中,逐渐形成校园体育文化的浓厚氛围。

(八)重视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与发展

体育学院承担全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群众体育活动、学生体质测试及运动训练竞赛等工作。学院下设休闲体育系、公共体育课部、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综合办公室4个部门。现有专兼职教师5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讲师8名;并聘任国内知名教授担任休闲体育专业学科带头人,聘请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知名高校教授为我院客座教授。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比例超过85%,优质的师资队伍与完善的人才梯队建设制度,保障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有序推进。

三、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问题探讨

(一)休闲体育专业建设背景

2014年至2016年,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连续出台多项体育产业相关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体育产业是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显示了我国现阶段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5]。为适应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及与地区经济相融合,创新发展学校的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经多方调研、充分论证,开展了关于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申报工作,并于2018年通过教育部审核,同年6月开始招生。至今已有2018、2019、2020三届学生,共350人。休闲体育专业结合产教融合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下,将以俱乐部管理与运营、户外休闲体育旅游为休闲体育专业的主要方向,利用师资队伍健全、校企合作资源丰富、就业渠道广泛等优势,抓住体育产业发展的先机,顺应新时期社会需求,将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成为学校创新发展、校企融合的品牌特色专业。

(二)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特色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以新兴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为重点,以时代性和传承性为契合点,把新兴体育课程和传统体育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专业课程内容特色鲜明、敢于创新,贴近企业需求。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将通识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相融合,运用通识教育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扩大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在学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三个特色:一是我校已经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开办休闲体育专业的民办高校。作为体育专业中的新兴专业,湖北省有武汉体育学院、湖北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武汉商学院6所公办高校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二是重视校政行企融合,与行业学会、体育企业联合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目前,学校已与多家专业体育产业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能保证学生及时掌握体育行业基本工作的技能,尽快地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岗位;同时,企业也可在合作中培养和发现更多优质的人才,共同为社会输送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创建校企特色品牌,进一步提高校的行业影响力。三是在学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将与国外优质企业资源、国外体育院校进行合作,实行“2+2”或“3+1”模式进行交流与合作办学,并逐步開展体育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为企业培养高端的体育人才。四是发挥学校足球项目的师资优势,为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平台,提升其足球系统训练、理论与管理能力,为社会培养高品质的足球复合型人才。

四、加强校政行企合作,推动休闲体育专业发展

自2018年开办休闲体育本科专业以来,加强校政行企合作,特别是在专业人才培养与构建学生就业平台方面取得突破。学校与当代文体、当代教育、汉为体育、天朗足球、武汉佳兆业文化体育有限公司等多家全国性的专业体育产业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与其他省内外相关体育企业的合作也正在进行之中。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教学拓展与实习基地,并优先安排就业。

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019年学校与中国足协、湖北省足协建立合作关系,多次承办湖北省足球协会三级裁判员培训班,E级教练员培训班,以及D级教练员培训班。为湖北省足球人才的培养工作增光添彩,也促进了我校体育学院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提高。

2020年学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体育局、武汉市定向运动协会展开合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我校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策划与执行,丰富了体育学院专业赛事执行经验和赛事开发策划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

2020年10月,学校与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和旅游局对接,承办江夏区足球超级联赛青少年及幼儿组别,合理规划布置场地及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调动团队成员,合理分工,确保赛事的有序进行。

二是加强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积极做好产教融合工作:

2020年学校承接湖北省俱乐部联(挑战)赛武术项目比赛赛事服务工作,帮助做赛前指导与赛事运营、综合保障和赛事执行等活动。

2020年11月,学校与新东方教育集团开展合作,联合开发少儿体适能类培训课程,为企业提供具备课程研发能力、运营执行能力的相关人才储备。

此外,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拓展训练与团队建设服务。依据企业需求,定制化团建项目,为企业带来思维冲击改变,突破企业管理瓶颈。同时在项目的设计和执行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五、结语

加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关系着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着国民健康素质,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武汉华夏理工学校自创办以来,就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文件要求和自身实际,着力抓好体育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群众体育活动以及制度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在体育育人、强身健体方面取得良好成绩。

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时代大健康教育观的影响,体育思政、体育育人、体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等依然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的育人优势,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020- 10.

[2]孙晋海.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3]國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 05.

[4]朱慧芳,蔡皿.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0):92- 95.

[5]阮伟,钟秉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6]陈艳武,阳爱红.湖北省高校体育通识课开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4,(10):903- 905.

[7]周萍,马克.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与结构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10(35):143- 146.

[8]韩野.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新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1(4):101- 103.

猜你喜欢

休闲体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咸宁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