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制造公司生产业务仿真教学设计
2021-01-13陆榕
陆榕
摘要:《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习》作为跨专业实验课程融供应链、生产、财务为一体,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虚拟仿真背景下以团队形式开展经营活动。生产制造企业作为仿真实训的重要主体,其经营活动涉及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个环节。我们认为,高校跨专业综合实训中生产业务的仿真教学普遍存在业务设计相对简单,业务场景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及工具落后的问题。课程应结合企业实践进一步完善生产业务线仿真实训,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场景和多元化的业务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课程考核评价时要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综合仿真实习;生产业务;教学设计
《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习》是湖北经济学院近年来开设的一门跨专业实验课程,该课程融供应链、生产、财务为一体,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虚拟仿真背景下以团队形式开展经营活动。其中,生产制造企业作为仿真实训的重要主体,其经营活动涉及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个环节。生产业务线的框架内容是整体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对生产业务线的教学内容设计进行探索。
一、目前跨专业综合实训中生产业务仿真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高校开设了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其中仿真制造企业普遍涉及生产业务模块。我们研究了这些高校跨专业综合实训中生产业务的仿真教学,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一)业务设计相对比较简单,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大部分仿真实训课程的生产基础数据设计相对比较简单。首先是设置工厂日历,真实企业往往需要细化到周、日、小时、分钟。仿真实训一般以月为单位进行生产排程,工厂日历的设置时间颗粒度比较粗。其次是设置物料清单。仿真实训中,制造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从BOM结构上来讲最多只有两层结构,而且原材料和半成品都比较少,跟真实企业的产品构成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工艺路线主要用于生产能力的统筹安排以及加工成本的核算。教学时对工艺路线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产品的生产工序、各工序时间定额以及工作中心的设置没有进行细化,因此在做生产能力规划时缺乏必要的数据,给后期核算产品的加工成本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生产业务场景不够丰富,难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际工作中,制造企业可能存在各种生产业务场景。仿真实训中,制造企业一般通过参加两次订货会(春交会和秋交会)获得客户订单。从生产类型上来说属于基于订单生产(MTO),但实际工作中制造企业的生产类型还包括其他一些类型,比如常见的基于库存生产(MTS)。从业务场景来说,意味着企业需要根据销售预测准备部分库存入库待销。另外,制造企业一般是做受托加工即普通订单,实际上可能存在委外加工的情况。比如,企业由于产能有限或生产资源不足将产品的部分工序或半成品委托其他企业进行生产。从实践来看,部分仿真实训的生产业务场景设置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细节不够丰富,导致学生难以将专业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
(三)教学中较少使用信息化软件,难以对生产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
仿真实训中制造企业的生产业务涉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和整合,存在大量业务数据,需要对生产环节进行精细管理。仿真实训采用信息化软件进行教学的高校比较少,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电子表格进行生产管理,管理的颗粒度非常有限。
比如,物料需求计划编制过程中需要通过MRP运算确定相关零部件或原材料的需求情况。仿真实训中大多数高校没有采用ERP软件进行MRP运算,学生是手工进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实际上,真实企业的生产业务场景是非常多元化的,MRP运算需要考虑许多参数的变化,比如考虑生产批量调整或采购批量调整的MRP编制。真实企业存在多种物料,这些物料往往采用不同订货策略,比如LFL(批对批)、FOQ(固定批量)、POQ(期间订货)等。实践中理论上可以设置不同的物料类型,引导学生选择不同订货策略来进行计划方案的配置。但这类业务场景下的MRP运算会趋于复杂,需要学生使用软件做更复杂的计算,相应信息化软件的基础配置已是当务之急。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有限,课内课外学习无法充分融合
综合仿真实习课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有必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但实践中,部分高校的仿真实习课程还是多采用课堂讲授辅以学生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跟一般传统课堂无异,无法体现仿真实习类课程的教学特色。另外,不少高校没有建设跟课程对应的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之外缺乏进行自主学习的渠道和资源。
二、跨专业综合实训中生产业务仿真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实习过程高度仿真,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接轨
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习中,生产制造企业模拟的是一家中型虚拟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岗位从事相关工作。对于生产岗位的学生而言,需要体验生产业务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生产能力规划,制定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落实生产作业计划和采购供应计划等。工作流程及内容高度仿真,与真实企业的业务场景和环境相匹配。
(二)业务设计多元化,全方面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决策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进行业务设计时充分考虑生产岗位任务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既要覆盖相应的专业线知识点,体现完整的业务流程,同时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操作相结合。生产业务线工作内容包括建筑物及设备投资,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落实,生产线人员安排,生产和项目投资预算等,对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进行了全面考察。多元化的工作内容体现了生产业务线对该岗位学生业务能力的要求,符合实践类实训类课程的考核目标。
另外,在业务设计时还注重考察學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强调生产部门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业务衔接。对接市场部门:预估生产能力、接收订单信息;对接采购部门:报送原材料领用计划;对接物流部门:原材料领用、退料、补料和调拨,半成品或产成品的出库和入库;对接人力部门:确定部门岗位设置和职能分工,报送生产人员需求计划;对接财务部门:协助填写财务预算、报送相关生产数据。通过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合作,让学生充分掌握进入社会融入企业工作中的相关能力和基本素质。
(三)运用真实的云ERP产品,充分体现信息化
课程通过引入金蝶企业最新的正版K3 Cloud产品,让学生在真实的软件环境中模拟企业实际经营过程。金蝶K3 Cloud生产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主要业务包括生产管理业务、领料业务、倒冲业务、退补料业务、挪料业务、汇报业务、入库业务、产品成本核算等。通过软件实操,可以将生产原理与业务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熟悉各种业务流程,使其在生产管理方面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升。
三、跨专业综合实训中生产业务仿真教学内容设计
(一)生产业务工作流程
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习中,生产制造企业模拟的是一家中型虚拟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市场需求、企业资源能力以及竞争对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好未来1~3年的经营规划。生产能力规划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主要任务是确定企业在未来1~3年内,每年/每月每类产品的大致产能以及需要哪些资源等。生产能力规划完成之后,按照ERP标准计划的一般流程,学生需要依次做出以下计划安排:
1.制定主生产计划(MPS计划)
主生产计划需要确认最终产品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主生产计划一般由外部独立需求确定,其计划对象是产成品。产成品的生产量主要由外部需求决定,包括客户订单或产品的未来销售预测。学生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安全库存需求;季节性计划;企业内部的其他需求等)制定各类产品的MPS计划。在制定主生产计划时,学生需要理解MPS计算算法的逻辑。
2.制定物料需求计划(MRP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根据主生产计划下达相应零部件或原材料的生产作业计划和采购供应计划。MRP计划由MPS计划驱动,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企业的主生产计划。在制定MRP计划时,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关键参数的含义和逻辑关系,比如BOM、库存量、成品率/损耗率、预计量、批量调整等。
3.制定生产/采购作业计划
生产/采购作业计划是ERP计划的最底层,根据MRP生成的零部件生产计划编制。如果是加工件,就需要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包括加工件的需求数量、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如果是外购原材料,就需要制定采购供应计划,包括原材料的需求数量、订货日期和到货日期。
(二)生产业务工作内容
1.确定当期建筑物及设备投资和租赁计划
生产制造企业建筑物包括厂房、仓库和行政大楼。企业的建筑物可以自行建造,也可以从租赁企业租用,企业在获取方式上具有自主决策权。生产制造企业的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和运输设备等。生产设备可以购买并支付安装费用,分期安装,也可以从租赁企业租用。无论购买还是租用,都需要搜集市场价格和市场供求状况等信息,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同时办理相关手续,取得相应证明。
在建筑物/设备投资方面,学生需要做出以下决策:企业需要何种类型建筑物/设备?自建还是租赁?时间周期?建设和租赁成本是多少?需要办理哪些相关手续?
2.根据订单信息,制定主生产计划
仿真实习中,制造企业每年会参加两次订货会(春交会和秋交会),获得客户订单。学生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安全库存需求;季节性计划;企业内部的其他需求等)安排一段时间内各类产品的主生产计划。
3.制定当期生产作业计划和采购供应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是一个逐级展开规划的过程。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确认完成后,如果是自制加工件,就需要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包括加工件的需求数量、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如果是外购原材料,就需要制定采购供应计划,包括原材料的需求数量、订货日期和到货日期。
4.确定生产部门人员需求计划
不同产品对职工素质要求不同,对产品质量影响比较大的职工主要是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尤其是直接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高低。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的不同产品,技术含量不同,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不同。生产工人必须达到相应产品所需最低技术等级。学生需要根据一定时间段内生产线的数量、排产以及上线产品情况确定生产部门的人员需求计划并报送人力资源部。
5.根据产品合格率,确定当期合格产品数量
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产品质量,其中,直接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决定产品的合格率。仿真实习中,生产线上直接生产工人的技术等级高,其生产产品的合格率相应增加。如果企业对生产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可以提高直接生产工人的技术等级。学生需要根据当时特定生產线的设备水平、工人等级确定相应产品的合格率,计算当期下线的产成品数量。
6.确定生产预算、项目投资预算
学生需要根据当期建筑物及设备的投资和租赁计划,生产线的维护、大修、转产和变卖情况确定生产预算并报送财务部,费用项目如下:(1)新建/续建厂房费用,厂房租赁费用;(2)新建/续建生产线费用,新建/续建动力设备费用;(3)生产线租赁费用,生产线安装费用,生产线转产费用;(4)生产线维护费和大修费;(5)动力设备变动动力费,动力设备日常维护费。
(三)生产业务多元化业务场景设计
为了进一步完善生产业务线仿真实训,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场景和多元化的业务内容,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紧急订单场景下的生产计划重排
如前所述,制造企业每年参加两次订货会获得客户订单,一般不存在紧急订单或临时订单的场景。而真实企业往往存在较为复杂的订单情况,插单生产是常见的业务场景,在进行MRP运算时需要考虑是否重新匹配供需关系。如果紧急订单优先级较高,计划员需要对这张紧急插单进行选单计算,对于优先级高于插单的订单的原有供给关系保留不变,抢占比它优先级低的订单的供给,供给被抢占的订单根据抢占缺口,跑出新的计划订单供给。针对这种场景,计划方案的设置要考虑预留方式的选择和订单优先级的计算。后期业务内容设计考虑纳入紧急订单场景,让学生体验更为复杂的生产计划安排。
2.考虑多重因素的MRP计划编制
教学中可以模拟不同业务场景:考虑预计量和安全库存的MRP编制,考虑生产批量调整的MRP编制,考虑不同订货策略的MRP编制等。比如,可对比LFL(批对批)和FOQ(固定批量)两种订货策略下计划方案配置的差异。方案一:某产成品物料物订货策略选择LFL(批对批),对最小订货量、最大订货量和最小包装量(批量增量)进行设置。选择最小订货量(100)、最大订货量(1000)、最小包装量(50)。方案二:订货策略选择FOQ(固定批量),对最大订货量和固定/经济批量进行设置。最大订货量(1000)、固定/经济批量(100)。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重新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对比运算结果。
3.基于工序的生产订单处理
K3/Cloud软件在处理生产订单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单据类型,比较常见的有直接入库、汇报入库和工序汇报入库等。不同单据类型体现的业务流程复杂程度有一定差异。企业实践中,针对工艺路线比较复杂的产品一般采用工序汇报入库的业务流程。生产订单确认后依工序生成工序计划,目的是将生产控制落实到每道工序上,生产人员按照工序进行原材料领用、上线生产、生产汇报、产品检验和入库等相关业务环节。后期仿真实训可以设计基于工序的生产管理业务,引入工序汇报、质量检验、工序转移等业务场景,更贴近真实工厂的业务操作。
4.生产领料业务设计
此前的仿真实训中,K3 Cloud生产订单一般采用直接入库或汇报入库的流程,原材料领用环节一般要求学生对生产领料单进行审核并领料,没有其他特殊的业务操作。而真实工厂对于物料可能存在备料、挪料、领料、补料、退料等各种业务场景,后期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纳入各种业务场景;另外,在领料方式上也应考虑物料特性而采取不同的领料方式。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价值低、共用性强、不易拆包的物料通常采用倒冲领料的方式,即先根据估算将物料其从仓库调拔至车间。待产品完工入库后,根据产品入库数量及材料定额再反冲车间的库存。后期教学设计时可以考虑一部分物料匹配使用倒冲领料的业务场景。
5.委外生产业务设计
仿真实习中,生产制造企业的半成品和产成品一般选择自制,实际上可能存在委外加工的情况。比如,企业由于产能有限或生产资源不足将产品的部分工序或半成品委托其他企业进行生产。教学中,可以对业务场景进行细化,部分制造企业需要安排委外业务或者部分制造企业选择以加工半成品为主(委外加工)。制造企业的定位会出现分化,竞争和合作共存,更符合生产制造行业的实际情况。
四、跨专业综合实训中生产业务仿真教学方法设计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综合仿真实习课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有必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网络教学、互动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任务导向教学等各种教学手段及方法。比如在金蝶软件生产业务流程操作的学习中,可以采取任务导向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任务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若干业务环节展开,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业务操作。
(二)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
除了在线下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之外,我们还积极探索线上教学。一是推出综合仿真实习课程慕课网站,网站用来发布跟课程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教务管理公告,软件和平台操作指南,各机构或公司公告等,并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课件,案例等等。二是建立课程网络答疑小组,组建生产业务线专业教师团队,通过QQ,钉钉等各种网络工具为学生在线实时答疑。
(三)引入学生助教制度
在综合仿真实习课程中,我们积极引入学生助教,发展了一批有带头作用的学生导师。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接受度会有一定差异,教师难以在教学上对所有学生进行细致的全面覆盖。引入学生助教制,一般是选择实习中接受程度高,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由他们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扶,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助教制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迅速,能形成由点(学生助教)及面(帮扶学生)的教学效果。
五、跨专业综合实训中生产业务仿真教学考核评价设计
(一)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
生产业务线考核评价既包括对个体的考察,也包括对学生所在团队进行评价。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人是企业的一分子,自己的工作是否有价值还体现在与同事以及其他部门的配合,要服从企业的整体目标。个人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专业岗位综合能力,所在公司对个人的综合评价,个人资料提交等几个方面,着重考察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仿真实训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团队评价则包括学生所在公司的经营绩效,经营进度情况,經营报告评价等。最终考核评价时,个人评价占60%,团队评价占40%。
(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生产业务线考核评价既看重结果的考核,也注重对经营过程的考核。比如在资料提交上,要求学生提交两类资料,一类是结果资料,比如每个自然年度需要提交的各项分析报告。一类是过程资料,比如学生需要在每个生产周期进行生产计划的安排,并使用生产排程表,原材料领用表,合格品数量统计表,生产部门人员需求统计表等详细记录生产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过程资料和结果资料综合评价学生仿真实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瑞敏.创新创业背景下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探索[J].实验实习实训,2017,(5).
[2]刘飞燕.经管类大规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实践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7).
[3]梁丽丽.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的实践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
[4]肖文平,邹怡松.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在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7,(7).
[5]卢奇.经济管理综合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30.
[6]贺雪荣.综合仿真实习成绩考核体系的构建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