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农林院校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1-01-13舒祖菊都学飞江润芳高宝善周斐李朝英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

舒祖菊 都学飞 江润芳 高宝善 周斐 李朝英

摘要:新时期对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林地方院校,需因地制宜,利用农林优势,明确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新工科”的背景下,需理论联系实践,以学生产出为中心,既要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又要与国际交流接轨。为此,对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积极的思考与实践,并实施相应的改革,使包装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能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地方院校特色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包装工程;新工科;学生产出;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安徽省轻工纺织类专业合作委员会教学研究项目(2019jyxm1217);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JX JG-16- 17- 9);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20xsxxkc163、2020sfk948);安徽农业大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2020ausjjd01)

岁月的逶迤让我们现在置身于信息之海,徜徉于创新变革不断开拓新思路的时期。高校教育也处在创新改革的浪潮里,新时期赋予了更高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让“新工科”的发展得到广泛认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能满足高校学子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能让高校学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综合能力,为成长成才开辟一条绵延辉煌之路[1]。

包装工程专业的历史追溯到1952年。当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农学院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包装工程专业,1964年成立包装学院,至今发展成为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包装专业。日本、德国、瑞典、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建立不同层次的包装工程专业教育学校[2]。我国自1984年试办包装工程专业,对我国包装行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与包装工业同步发展的包装学科体系、包装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包装工程教育也成为热门,很多院校纷纷开设包装工程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近70所高校开设包装工程及相关专业。就各地各校包装工程专业近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专业培养方向逐渐明确,专业课程体系逐渐合理,且各自考虑所在高校的优势和所在区域的发展需求,使得各高校培养的包装工程专业人才质量逐步提高,推进了包装工业与国际接轨[3]。但我国的包装教育和行业的需求还存在着差距,如何培养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包装行业需求的人才,是包装教育者需要持续思考并通过不断实践来解决的问题。

一、因地制宜,顺应发展大势,明确专业定位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种类繁多,但包装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农林生物质原料丰富,为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此背景下,安徽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从1994年创建以来,逐渐明确包装材料方向为专业优势,以新型绿色包装材料为特色研究方向。在重点研发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可降解包装材料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重点研究農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包装系统,解决农产品浪费严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包装安全问题。

在专业特色明确的过程中,经过多轮调研和修订,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最近一轮培养方案讨论和调研的过程中,经过充分认证,明确提出以“OBE理念为指导思想”,围绕OBE理念,构建包装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4-5],并形成两个专业方向: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每一方向均有专人负责,包装材料方向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包装设计方向培养兼具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侧重于创业和就业型人才的培养。

二、整合课程模块,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

(一)课程模块的优化整合

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四个平台(通识教育47.5学分、基础教育51学分、专业教育37.5学分、实践教育31学分)组成。通识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课程模块,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包括科内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主要包括专业核心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和毕业实践课程模块。

为了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出两个专业方向,在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平台中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课程。基于模块化理念,专业方向课程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模块———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课程模块(见表1)。也有一部分课程属于公共课程,为两个模块服务。专业方向的设置,有助于新生入学后对专业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定位,为后续减少学生转专业以及学生的定向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激发不同需求和兴趣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包装工程属于应用型学科,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跟上我国高校新工科的步伐,在参考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还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相关的新课程,例如:增设《智能包装技术》,将智能技术引入包装课堂,并通过实践真正体验智能包装带来的效果,让课程设置与包装领域智能化的趋势相契合。

为了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还在实践教育平台中增设了4学分的创新实践模块:包装新材料开发与应用实践、包装装潢与结构创新设计实践、农产品包装创新实践和智能包装创新设计实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些课程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内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通过引入企业课题或社会问题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并促进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

(二)互通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

包装工程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传统教学内容之间相互重叠,对培养目标凝练不够、定位不准确、描述模糊不清,很多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部分课程相似度很高。这些现象对于年轻的包装工程专业和专业教师来说,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果专业教师没有透彻地理解课程模块中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且浪费一部分教学课时。在这个创新变革的新时期,一味沉湎于“以课本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停滞不前。不同学校的包装工程专业应该根据各自的专业定位和特色,构建不同的教学内容。“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在新的培养方案执行后,分模块进行教学内容的集中讨论和研究,互通整合,教学内容随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顺应发展大势,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

(三)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极强,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包装工程专业借助学校、学院和专业的各级产学研平台,充分结合包装行业的发展实际,不断引入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型案例,采用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请进来+带出去”的方式让学生零距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技术人员、专家和学者请进来,或将学生带出去,带到企业生产和科研一线,以加深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作为引导者,指引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自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融会贯通,积极创新[6]。包装工程属于交叉性极强的学科,多数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而本科教育逐步实施宽基础的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课时明显不足。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安徽农业大学包装工程系教师积极引入新模式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以解决“教师为主”的问题。包装材料学正在建设MOOC,包装工艺学和包装印刷课程积极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运输包装基于中国大学优秀MOOC引入SPOC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有效利用线下教学时间,使学生充分理解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留给学生更多自学和思考的时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7]。

(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校内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是依据课程模块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实践课程群,由专门的实验老师与各模块负责人负责,各课程对应的老师辅助制订大纲和指导书,以及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实践教学可适当实行开放式、项目式、能动式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开放型的课程设计和创新实践课程,还需要实时考虑社会和学科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适时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进课堂分享企业的实践案例,并结合行业需求,引导学生创新实践,保持与时俱进,提高学习者素质,增强学习者创造能力,激发其创造欲望,确保培养的学生能跟上行业发展的需求[8]。

校外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是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把人才培养、科研与产业结合起来,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及实训设备和场地,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进行内部工程人员的短期技术培训,将新理论和新技术引入实际工程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以一家企业为中心,多家企业辅助的形式开展不同环节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科教融合,结合企业的需求,以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为基础,引入项目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进行实践,不仅能为企业进行创新研究,还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9]。

三、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专业和学科同步发展

(一)“艺工结合”谱写“新”篇章

在學校和学院的领导下,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内部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借助艺术类专业和工学类专业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多维度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了“艺工结合”,为极具交叉性的包装工程学科提供了发展的基石。同时,工学类专业之间更是紧密合作,包装工程、纺织工程和服装工程三个专业共同建设学科平台,为三个系的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专业和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共同的成长,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均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近几年院内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增强了包装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合作协同的发展意识,促进了包装工程专业和学科同步发展,从而提高了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校内交流”发展“新”意识

在学院工科平台的引领下,不断加强校内各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依托学校的生物质分子中心和林学与园林学院的省部级林业工程学科,多次参加他们主办的学术活动,与这两个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给包装工程专业的教师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提高包装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前瞻性的发展意识,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和科研热情,促进了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队伍的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人才培养”构建“新”桥梁

“人才培养”应该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多元化的教育应与时代携手并进,故每年组织和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兄弟院校组织的包装工程专业和学科会议,同时受兄弟院校的邀请前往共同探讨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出所学、各尽所知。这些校外交流合作不仅为专业教师提供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还开阔专业教师的视野,促进我校包装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国际合作”培养“新”视野

包容开放,去芜取精。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包装工程系已有两位教师分别成功访问德国和美国著名高校,为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提供了途径,也为专业的国际合作做好了铺垫。特别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包装学院的访问,为包装工程专业与全球第一的包装院校交流合作提供了机会。目前,还有二位教师准备申请出国访学,这将积极的推动包装工程系教师基层教学和科研队伍质量的提升,促进包装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以学生产出为基,科教融合,切实提高综合能力

(一)以学生产出为主线

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确保课内学习的有效性,还需要有计划地抓好课外实践,促进学生课内的理论学习得到有效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例如:学科竞赛,就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媒介[10]。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点就是基于教学内容的教学,而OBE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产出”先于教学内容存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能力为目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管理、考核方式等都围绕预期目标展开,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新事物与新机遇并存的时期,多样化的产品与作为产品信息的主要载体的产品包装,逐步细化,越来越撩拨着时代之弦。所以,以项目为驱动力,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企业支持的校企共建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显得尤为重要。构建课程设计为基础,毕业设计为拓展,引入企业创新项目,与企业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比赛,让青春不虚度,让学生在迅猛发展的新时期脱颖而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11-13]。

大学,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最高学府。每个进入大学的莘莘学子身后承载了多少家庭的殷切希望,背后经历了多少的寒窗苦读。作为大学教师,将“如何更好地发挥一个学生的才能”“如何做好学生的摆渡人”一直置于心中。近几年,包装工程系的老师们辛勤付出,结合课内课程,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并指导学生将训练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同时,结合课内实践课程,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每年指导的学生获得各级大赛奖项20余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为包装行业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

(二)加强社会实践锻炼

目前社会处于一个创新变革发展的新时期,“能力更重要”的价值认同成为各就业市场的热门指向标。大学理应是一个培养综合能力的舞台,不应该被枷锁桎梏,封锁前进的脚步。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并存,使评价机制更为全面,方能推动深化改革。学习成绩固然重要,社会实践也为学生能力的展现提供一个度量衡[14]。包装工程专业给予学生大量实践锻炼的机会,除了培养方案中制定的课内实践课程,每学期还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三下乡活动,围绕安徽省的乡村振兴和包装行业的发展进行专业实践,促进校内专业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15]。例如:2018年暑假期间,“包大人”创业追梦团前往宣纸故乡———宣城进行实践锻炼,其中安徽华艺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热情接待了包装学子们,公司董事长会同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亲自带领同学们参观每一个车间,对重要的工艺和工序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同学们结合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理解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特别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参观,让同学们大开眼界,真正感受到了包装自动化的魅力。同时公司给予了同学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希望大家提高实践能力,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基础。通过课外的综合实践锻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梦想征途提供通行证。几年的实践证明,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均能全面发展,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专业比赛和创新创业比赛中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顺应时代的步伐

教育事业是一条需要长途跋涉的事业,需要在夜雾中摸索,在变动中找寻定位。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待雕琢的宝石,需要时间的打磨。在这个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对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改动。高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学理应与时代同步伐,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2017年4月8日,教育部组织60余所高校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提出了新工科的建设目标:2020年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到2030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国家创新[16]。随着市场需求提升,新时代对包装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包装人才的发展也趋向逐渐综合化、全能化,以追赶创新变革的浪潮。

五、结语

当前社会的快节奏不得不让我们加快脚步,使包装工程专业建设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学生产出为中心,对教学的形式、内容进行改革,提起对学科的兴趣,方能承受命运的颠沛和挑战。岁月更迭,环境也在变化。创新作为指引的方向标,激荡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激昂内心的斗志,不断提升自我。

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包装工程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模块的整合;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专业和学科同步发展;通过科教融合,提高学生产出,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取得的成绩显著。但包装工程学科的特殊性,包装人绝不能满足当前的成绩,需要继续努力,跟上国家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出更加优异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玉茗.新时期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9(3):77- 78.

[2]雷桥,曹庆龙,高文婧,等.中美包装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比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48):204- 205.

[3]舒祖菊,何敏丽,袁艳.包装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3):120- 122.

[4]李春伟,王桂英,张群利,等.基于OBE理念的包装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40(10):80- 82.

[5]李国志,王学川,张辉,等.“新工科”建设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包装工程,2019,40(S1):66- 69.

[6]高伟,高欣,靳敏平,等.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9(11):283.[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9,12(11):283- 283.

[7]王路,徐伟丽,赵海田.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践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8):40- 42.

[8]黄信恒.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地方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3):51- 53.

[9]张辉,张海云,周亮,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生物质材料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31):20- 21.

[10]段瑞侠,刘文涛,张丽,等.復合型包装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改探索[J].数字印刷,2019,5(3):109- 115.

[11]李春伟,王桂英,张群利,等.基于OBE理念的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40 (07):79-80,83.

[12]金德,邵飞,范廷玉.基于学科建设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优化探析———以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型建构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92- 96.

[13]韩炬,王笑虎.基于OBE模式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5):75- 76.

[14]余华.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教育发展[J].嘉应大学学报, 2013,(5):65- 66.

[15]陈辉,郑书河.农林特色大学生科研训练过程培养及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0):89- 92.

[16]滑广军,袁志庆,蒋海云.新工科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仿真分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8,5(23):62- 65.

猜你喜欢

新工科人才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