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慕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2021-01-13张阐力储著源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慕课互联网

张阐力 储著源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慕课的重要功能。慕课可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搭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充分发挥慕课的爱国主义教育优势,必须打造慕课多媒体传播矩阵,有序开放平台和资源,发挥大学生社区动员作用,推动慕课平台与商业媒体对接,开展针对性专题教育,批判和揭露消极的现象和行为。

关键词:慕课;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大数据视野下健康治理的主要矛盾及其应对策略”(SK2019ZD13);2019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sztsjh2019- 306);2019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研究项目(sztsjh2019- 4- 10)

慕课(MOOC)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依托于互联网,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课堂教学视频投放互联网,供大众学习。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1]。互联网时代,慕课既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机遇,又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挑战。由于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凝聚网络爱国主义力量,增强和释放慕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显得极为迫切和非常必要。

一、发挥慕课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入关键期。加强全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中国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性,是培育社会大众爱国主义情怀和引领社会大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繁杂的网络社会思潮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传播信息的主渠道以及各国抢夺舆论阵地的主战场。网络能够承载的信息量巨大,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容易对人的认知产生影响。就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来看,西方意识形態与境外势力干扰和渗透现象严重,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尤其是新自由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狭隘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等正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挤压着主流价值观的生存空间,干扰社会大众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当前网民低龄化严重,大部分网民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形成和逐步完善的关键期,面对繁杂的网络思潮很容易出现迷茫、困惑和误解。习近平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2]29话语权决定舆论的主导权。某种程度上,谁控制了网络媒体,谁就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权。因此,强化网络新空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慕课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慕课作为大型开放式线上网络课程本身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和价值,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使命和担当,对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一是慕课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做大、做强、做优、做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是优化全民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金牌平台。慕课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开放线上课程,通过理论学习、线上交流,能够带动受众人群增强爱国意识,接受官方权威思想的熏陶,提高明辨网络信息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念。二是慕课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思潮,以及网络上西化、丑化中国、玷污国家荣誉、抨击我国的不正当言论,能够迅速作出有效地反驳和批判,及时有效的抵御、消减、弱化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例如,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中极大的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海洋大学王付欣就及时揭露和批判这一虚假错误的言论。三是慕课有利于推动最广泛最有效最持久达成爱党爱国社会主义的共识,是传播爱国主义正能量的重要阵地。慕课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科学引导网络舆论,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

二、慕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慕课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吸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新方向,推进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慕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破除人们视觉和听觉的局限性,突破时空界限,改变人们的认知行为和思维方式,为爱国主义教育面向全体人民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各个时代的爱国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发展。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慕课在吸收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精髓的同时丰富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一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汇聚了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3]。将传统文化与慕课相结合,融入爱国主义思想,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二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命运是一致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深刻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不动摇的重要性。当前,慕课成为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通过线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各方面的课程,不断提高人们对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4]任何人类文明都包含着爱国主义因子,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慕课筛选整合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事迹,开发和拓展慕课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慕课作为开放式网络课程,依托互联网的便利性和时效性,打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不断创新。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讲解相应内容。慕课是以影像、声音、图文等生动形象的形式让求学者积极主动参与并进行互动交流。线上课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慕课为载体,利用情景设置、直观呈现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爱国氛围,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慕课形式内容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情感引向爱国主义,避免学生因为教师和教学内容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慕课平台成为教育的新形式,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舞台,为学习者的选择提供丰富的可能性,学习者可随时随地观看学习,自由的选择和发布信息,能够在虚拟的空间内各抒己见。慕课教育不受职业、年龄、学历、地域等方面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和能力的人都能通过慕课进行在线教育,授课规模不受地点和人数限制,以需求为导向精准设计个性化课程。因而,慕课在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三)搭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背景下,网络信息传播实现高效性和开放性,为爱国主义教育扩大阵地,慕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慕课既可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开放专题作为线上课程供大家学习,又能在提供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将爱国主义精神有机贯穿全课程、全过程、全阶段,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双重作用。慕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在校师生培育爱国情怀的重要平台,也能根据自身开放性的特点,不断地向社会大众提供爱国主义教育机会。目前,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5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5]。中国慕课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总量、学校参与开课数量、学习者人数均占据着世界靠前的位置,我国已成为世界慕课大国。搭建以慕课为主阵地的爱国主义平台,能够带动学者增强爱国意识,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慕课是有质量保障的金课品牌,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利用慕课筛选功能有效地審核过滤歪曲、负面等信息,提取及时、准确、有用的信息。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环节中,充分采用网络信息的海量资源,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分析阐述,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教育渠道,使爱国主义教育彰显生机。

(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不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家和民族必然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关键就是为了引导全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鼓舞和激励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共创美好未来。互联网与智能叠加催生慕课平台的出现,慕课以时效性、生动性、真实性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基地。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对爱国主义教育做出深刻的论述,并明确提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指出:“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人们深入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充分发挥慕课学习平台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引导学习者自觉抵制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新中国历史地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诋毁中国共产党声誉、国家荣誉的不正当言论,积极营造网络爱国主义精神的正能量。

三、慕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充分发挥慕课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积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实际行动,就必须把握慕课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规律,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和大数据正确构建慕课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和平台。

(一)打造慕课多媒体传播矩阵

随着媒介迭代进程不断加快与加深,多媒体传播矩阵成为大势所趋。从电视媒体到传统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实现了升维的过程,从实体进入虚拟的空间。网络虚拟空间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流渠道和路径。运用信息革命成果,以慕课平台为中心,将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视频、文章等第一时间推送到微信、微博、报刊、电视、QQ、抖音、快手等媒体客户端,实现信息全方位多渠道覆盖,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立体化全面化。构建慕课全媒体传播矩阵,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以慕课为中心的主流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是积极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一项创新举措。推动慕课多媒体传播矩阵纵深向发展,各媒体平台与慕课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改变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信息模式的同时,形成资源整合、一次性采集、全媒体传播的新模式。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打造慕课多媒体传播矩阵是为更好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一种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还是传播内容,切实加强慕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建设。结合生活实际,推动爱国主义相关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进慕课、进教材、进头脑,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华优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提高慕课内容质量,发挥多媒体平台优势,必然进一步壮大了新时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教育的主流舆论阵地。

(二)有序开放平台和资源

慕课的初衷是推动知识和教育资源开放和共享,有组织有秩序开放慕课平台和资源,成为社会大众的共享课堂。对学习者而言,慕课最具有吸引力是“免费”“无门槛”,可以将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必然包括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分配过程中面临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有序推动慕课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加快推进慕课数字教育全覆盖,不仅能调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还能有效解决教学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同新技术新手段相结合,强化慕课平台与受众者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和教育资源为着力点,吸引广大学习者主动参与并通过互动交流进行爱国主义信息生产与传播。慕课平台资源有序向基层农村倾斜,助力基层教育的同时,必然可以扩大慕课的宣传度和使用度,加快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发挥大学生社区动员作用

爱国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本职与义务,目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多聚焦青少年,然而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最基本单位,聚集着不同层次的人群,其中有一部分人群很少甚至是从未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以大学生为主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慕课教学活动推进社区。一方面能够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受众人群,形成全社会学习爱国主义精神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強爱国主义意识,自觉将爱国情怀上升报国的行动。大学生通过举办社区讲座,利用多媒体对慕课的爱国主义内容进行展示,加强学生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互动,扩大慕课对社区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传统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缺乏创新性,导致工作的展开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久而久之,影响社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切入点,紧贴居民的实际需求,利用慕课开展社区性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例如:志愿者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讲解国旗国徽蕴含的爱国主义故事、举办红色电影观影活动,真实再现民族抗战历史等。充分调动大学生带头示范作用,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让他们在青年学生的带动和感染下提高爱国思想觉悟,提高爱国教育活动参与度,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心灵深处埋下爱我中华的种子。

(四)慕课平台与商业媒体对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事业,中国慕课大有可为。商业网络平台也应当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慕课建设和传播,进一步扩大慕课的爱国主义教育覆盖面。推动互联网事业不能只顾商业效益,要注重舆论引导、价值引领,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把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面融合慕课平台与商业平台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认识网络传播发展规律,把握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主次矛盾,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商业网络媒体不断增多但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平台发布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商业网络平台受利益驱动发布不当言论,散布不实信息混淆视听,靠着八卦流量博人眼球,严重扰乱了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破坏了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打造以慕课为主平台,微信、微博、阿里巴巴等商业媒体为战略平台,实现慕课与各网络平台深入对接,壮大爱国主义宣传思想阵地。推进慕课与电商等商业平台的合作,以爱国主义为导向,通过直播、视频等形式全面开发线上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实现经济效益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深度融合慕课平台与商业平台,以党委为领导,以政府为负责,以商业机构为支撑,有组织有秩序相连接,不断发挥双平台优势,把全网变成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土壤”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五)开展针对性专题教育

举办线上专题教育是培育人民大众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形式。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般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偏重于理论学习,导致理论与实践贴合度不高。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时政热点问题为导向,按照认识问题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专题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只要是和爱国主义相关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容都可以选择。慕课平台开展各类针对性教育专题,深度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深入开展党情国情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人们了解基本国情,引导学习者清醒认识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针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理解模糊的青少年,通过举办慕课线上活动,邀请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先进代表人物讲述爱国主义事迹,采取网络连线的形式加强互动交流,疏通青少年思想上的模糊认知和错误思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积极引领学生的思想认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导向,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讲授,以研讨话题的形式进行互动,增进人们爱国主义情感,调动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社会担当。

(六)批判和揭露消极的现象和行为

目前,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打破传统信息传播的模式,同时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传播信息变得日益便捷的同时成本不断降低,网络谣言模式变得多元化,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考验着人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部分自媒体为了追求利益增加点击率默许一些网民发布诋毁国家和人民的言论,一些虚假、歪曲的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基本缺失信息审核等环节,错误引导受众人群的认知并引起一定的社会恐慌,破坏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秩序,降低正确、权威信息的可信度,这极大地阻碍了正确思想意识的教育和宣传。习近平指出:“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7]319针对网络或现实社会出现的诋毁国家的言论、现象和行为,由慕课中的著名老师和知名专家共同就这些现象、行为进行揭露批判,提高学生明辨信息的能力,培养人民大众善于揭露网络现象背后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与行为本质的能力。慕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是积极向上,而不是牵强附会、虚假失真,是用真实的鲜活的案例、生动的历史、先进的事迹、感人的故事打造出的。及时更新慕课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深入批判和驳斥抹黑祖国的行为,培养学生自觉成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者和守护者。

四、结语

互联网+教育的序幕已经拉开,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和路径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慕课运用现代化媒介和技术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契机,从内容、主体以及平台等方面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最大限度利用慕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和充分释放慕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0929_71257.htm.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 11- 13,(6).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 2015- 12- 31(1).

[5]张烁.目前,我国已有1.25万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参加学习———中国慕课,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19- 04- 11(8).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 2015- 12- 31(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19.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慕课互联网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