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意义及路径探究

2021-01-13陈宏

科教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

陈宏

摘要本文阐述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对高专院校学前教育学生劳动素养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素养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劳动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 劳动教育 劳动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21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Path of Cultivating Labor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Hong

(Xiangna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Chenzhou, Hunan 42300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the labor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expoundsthecurrentsituation oflaboreducation inChinaandmajordevelopedcountriesinthe world,andputs forward the main path of cultivating the labor literac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labor literac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labor quality;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preschool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labor concept

1劳动素养的内涵

劳动素养教育是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心态和劳动技能的综合分析概括。个人的劳动素养包括他的劳动观念、对待劳动的态度、形成的劳动习惯、拥有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劳动能力等。它是衡量劳动者能否完成相应工作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工作能力指标。因此,一个人的劳动素养即包括劳动技能水平方面,也包括道德水平方面。

2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出发全局的高度,强调要懂得勞动最光荣,要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新时代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课题就是强化劳动教育。

对学生进行劳动素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劳动观念;有利于培养他们节俭、刻苦的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的奋斗意识以及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真正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去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

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劳动素养将影响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教育的关键期,对幼儿的人格及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一些知识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比较轻松容易的,而如果错过这一关键时期,想再进行弥补则很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就是3-6岁学龄前儿童,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幼儿教师自身的劳动素养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力,推动幼儿劳动能力的发展。为幼儿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可见,一个具有扎实劳动素养的幼师对于儿童发展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劳动素养的培养有利于通过劳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性格。让他们以高尚的情操和素养,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

再次,有利于幼儿教师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及个人价值,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在“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首要和重大问题下,通过开展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实现个人价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因为有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较高的劳动技能,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水平,使得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影响力也将逐步扩大。

3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劳动教育的状况

在日本,是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劳动课程是日本学生的必修课。日本的劳动教育有完整的课程,包括家政课、午餐教育、田地教育。在一些小学,午餐时间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领餐以及餐后的擦地等劳动卫生中。不少学校都有自己的菜园果园,学生日常吃部分植蔬菜水果就是高年级学生自己种植的。日常的劳动卫生从小培养了学生的克服困难的毅力、吃苦耐劳精神。

在德国,劳动教育受到普遍重视,贯穿整个基础教育,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优秀师资参与劳动教育。在德国这个不同的政党执掌政权的联邦制国家,各州都具有自己的基础教育自主权,劳动技术教育政策也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都会开展多元化的劳动课,以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

在美国,劳动教育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具体课程包括:手工课、家政课、编程教育、综合课程。学生通过在这些课程的学习,接触了解社会的各行各业,为职业生涯做准备。

在英国20世纪60年代前后,学前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先后制定《福斯特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教育改革法》等一系列法律,主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为的就是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劳动素质。以至于后来课内外都有学生独自去研究资料进行自我劳动。这充分说明了英国重视劳动教育培养。

20世纪80年代后,法国颁布了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法案,该政策加强了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劳动素质的培养,也开启了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当今总统马克龙推出了劳动法改革,创立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对法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目前的法国,大学生在学校接受充分的劳动教育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家庭而言,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他们尽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由发展。

俄罗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开启了寻找和构建“俄罗斯国家思想”的历程。在这个重构俄罗斯主流价值观的活动过程中,劳动教育开始受到关注。俄罗斯学前教育标准还规定,学龄前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需要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

4培养劳动素养是当今我国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中共中央更是多次提出要全面加强劳动素养教育。提倡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积极表彰劳动模范人物。

2016年9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明确提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强调要对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必须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020年3月中央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直接决定国家建设者的劳动精神面貌。文件要求将劳动价值取向以及劳动技能水平等劳动素养的考核测评纳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5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5.1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教育的影响,重智轻德现象较为普遍

父母望子成龙的思想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所谓的保护状态,家长大部分都是持有一种只要你好好读书,其他的什么事都不用你管的观念。更何况是女生,家长更是舍不得让孩子做农活或者哪怕是扫地洗碗洗衣这样的简单家务,最重要的是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时间长了学生也习惯了也不愿意参加劳动。这样的家庭教育严重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

5.2错误的人才观、就业观、劳动观对学生意识产生不利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依旧存在“唯分數,文凭至上”的现象,认为只有考上“985”“211”的就是有前途的。将来可以拥有一份稳定轻松且较高收入的工作。负面的社会现象对学生意识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考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为社会做贡献。在现实社会中,幼儿教师的工作细致琐碎,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但社会地位待遇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及家长不是出于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而是因为成绩或者为了就业,勉强的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其专业技能学习亦缺乏积极性,部分学生专业技能不容乐观。这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幼教工作,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技能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引发了各地幼儿园发生的诸如因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引发的虐童一类的严重事件。

5.3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对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培养,学校教育本身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培养并没有放在重要位置,没有真正重视劳动素养的重要性,更多的都是关注学生舞蹈声乐绘画等技能技巧科目的学习。技能技巧成绩突出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师生的关注与喜欢。政治课教学中比较注重道德原则劳动知识的教育,注重知识的讲解和大道理的灌输,重理论而轻实践。存在理论教学和实际状况相脱离现象。学生的认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实际行动,学校很多公共区域的卫生还请了专人打扫。部分学生日常的教室寝室劳动卫生都比较被动,多数时候是为了应付卫生检查,没有觉得是学习生活的必需应主动完成。没有真正懂得劳动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直接导致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效果不明显。

6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劳动素养培养主要路径

6.1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劳动意识

2014年,由北师大等高校组成的联合课题组经过三年时间研究,确立了我国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这些素养所包含的品格与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而实践创新的第一方面既是关于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的要求。要求在劳动实践中具备改进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备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等等。

为此,有必要在思政课程里开设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劳动教育课。通过超越知识和技能体系学科界限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

6.2开展劳动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为了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必要切实安排实践课程。可以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如“周末卫生日”志愿服务活动等。也可以结合理论知识开展社会调查,进入幼儿园进行短期实习等等。还可以开展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等等为主题的劳动实践,例如本地农村插秧季节可组织学生下到田间地头,学习水稻种植,在收获水稻种植相关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自觉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劳动者。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劳动技能也将获得提高。

6.3加强劳动教育课、特色校本课、劳动实践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首先需将劳动教育课确定为各专业的必修课,真正按学生人数配备劳动课专业教师,对劳动教育课教师的资质也需要有相应要求。对劳动课具体学时做出规定。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及标准需要做出规范。可将培养学生道德意識和法律观念为主要目的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

其次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及学生特点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可紧紧围绕学生专业特点及专业百分之九五的女生特点,编写女生感兴趣而且在将来生活工作都有实用价值的学习内容。比如日常家居方面的,有关洗衣常识、熨烫技巧、收纳操作知识。食文化方面的有关饮食营养与健康、烹饪基础、烹饪安全、私房菜等等知识。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基础上开展诸如周末的厨艺比武,教室寝室环境创设竞赛活动。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与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意识,增加劳动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真正动起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更能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更能自觉维护环境健康并充分尊重所有公共场所他人的劳动成果。

加强实践活动课体系建设。实践活动课体系建设包括:(1)实践课教学目标体系;包含实践能力、创业能力、责任意识等方面应该达到的目;(2)教学内容体系:包含对教育实习、实训、竞赛等实践活动内容的设置;(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含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及制度管理等;(4)教学保障体系:包含师资队伍如何建设及实践基地的申请、考核制度。

6.4建立教育评价体系

首先需要制订评价标准,有了标准才能对学生的劳动素养状况进行合理准确的评定,然后再参考学生的劳动素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此测评结果可以作为学生期末奖学金的申请以及各种优秀评选的重要参考项目。还可将测评结果作为能否毕业的一项重要依据。应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的考核,建立考核机制、公示制度,保证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

总之,相信通过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的建设、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的努力,学生的劳动素养必定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华光.学校教育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内涵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

[2]魏文锋,廖辉.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怎样实现一体化[N].中国教育报, 2020-11-26.

[3]赵维贤.目前俄罗斯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状况[J].教育科学研究,1996(05).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劳动教育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依托“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实践探索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