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慢性肾脏病综合诊疗的角度看草酸
2021-01-13郭志勇
郭志勇
草酸盐结石是泌尿系结石的最主要成分,泌尿系结石是造成慢性肾脏病(CKD)的重要病因,我们课题组一直聚焦结晶/结石造成的肾脏损害,也同样关注结晶的源头,即草酸和钙两大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需要从CKD防治的维度上来探讨,所以针对草酸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对草酸角色的定位
草酸是机体代谢的重要产物,各种病因导致的血液循环草酸水平增加,最终造成尿液草酸浓度升高,即高草酸尿症。尿液中高浓度的草酸一方面加速形成草酸盐结晶,另一方面对肾小管上皮构成直接损伤,从这个意义上讲,草酸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肾毒性物质。近来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肾组织活检中,发现约4%的病例伴草酸盐结晶沉积,提示非遗传因素的高草酸尿症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群体,故而可以认为草酸在CKD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病因的角色。
血草酸、尿草酸和肾功能
肾功能正常时,非遗传性因素导致高草酸尿症必须有一个关键环节,即草酸在肠道吸收入血过多,究其原因,可能是摄入过量的高草酸食物;也可能因为手术、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状态引起肠道草酸转运体的功能变化;或是食物中与草酸结合的钙、镁等阳离子含量较低,造成游离草酸的相对水平增加,从而吸收草酸增加。此时表现为血草酸和尿草酸水平同时升高。
在肾功能异常时,一方面可能肠道吸收草酸的能力变化,另外一方面肾脏滤过和重吸收草酸的能力也随之异常,尿草酸水平可能随肾功能恶化而增加,也可能随肾功能恶化而减低,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比较达成共识的是,终末期肾病(ESRD)时,肾功能极度恶化,血草酸水平也自然随之升高,尿草酸浓度反而下降,此时,血液中的草酸可被认为是一种尿毒症毒素,对于尿毒症毒素草酸的清除便成为需要思考的课题。
降草酸治疗的困境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饮食,在CKD乃至ESRD患者的饮食中控制草酸摄入,无疑具有较大的难度,从食材到烹饪方法,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草酸的源头控制较难,那么考虑增加肠道内草酸的螯合,即增加钙、镁的摄入,结合成为不易吸收入血的草酸盐,然而这一方法可能增加游离钙和镁的摄入,具有血管钙化的风险。另外一种方案采用微生物的策略去降解草酸,生成低毒的物质,然而实际工作中,特定菌种对肠道环境的要求限制了这一策略的推广。我们单位采用了一些促进肠道运动能力、改善肠道草酸转运体的手段,无论在肾功能正常的结石患者还是肾功能恶化的CKD患者中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希望能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小结:草酸在肾脏疾病中的角色还存在很多争议和疑问,无论是作为疾病标志物还是致病因素,都有待深入探讨,并期望寻找到安全且高效的清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