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1例

2021-01-13李文波朱庆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硬化性肠壁肠系膜

卫 鑫 李文波 谭 蓓 朱庆莉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卫鑫、李文波、朱庆莉),消化科(谭蓓)

患者女,43岁,因反复腹痛、腹胀3年,加重3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停止,腹痛多集中于右下腹,发作时可见包块形成。曾于外院诊断为肠梗阻,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有长期服用中药病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05×109/L,血小板计数276×109/L,粪便隐血试验阴性,血沉14 mm/h,血结核感染特异性T 细胞检测A+B 248(+),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3 项、抗胰腺腺泡抗体及抗肠杯状细胞抗体均为阴性;EB 病毒DNA、巨细胞病毒DNA、CA242、癌胚抗原、CA125 均为阴性,CA15-3 34.1 U/ml。立位腹部平片示:结肠区见多发短条状致密影,未见肠梗阻征象(图1)。CT 小肠造影示:回肠末段肠壁轻度增厚,升结肠至横结肠肠壁增厚、毛糙,结肠袋消失,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近段肠壁周围肠系膜血管均见多发条形致密影(图2)。超声检查:末端回肠肠壁轻度增厚,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肠壁增厚伴肠壁内多发钙化灶,以右半结肠较为明显(图3)。结肠镜检查:盲肠至降结肠肠袋消失,可见散在蓝紫色静脉显露改变(图4)。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诊断,患者停服中药,行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随访24个月,无肠梗阻及腹部不适症状。

讨论: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肠系膜静脉钙化和结肠黏膜钙化,严重时可发生肠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该病以中老年为主,男女发病率无差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以右腹痛为主,可伴腹胀、腹泻,粪便隐血试验、病毒检验及多数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例患者仅CA15-3轻度升高,但其有长期口服中药史。目前,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发病机制仍不明确,Chang[1]认为首先是肠壁肌层内静脉的长期直接缺氧性损伤,逐渐形成坏疽,最终导致肠静脉硬化和钙化。影像学检查显示该病主要累及右半结肠,且病变呈连续性,偶可累及近端回肠末端和远端降结肠,极少患者出现直肠受累,未发现阑尾受累及病变非连续性分布。本例患者CT 和肠镜检查均显示了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的特征性改变,且本例报道了该病变的经腹超声像图特征,与其影像学特征一致并具有特异性。

总之,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有重要作用,超声检查可准确显示病变肠道部位、肠壁厚度及肠壁内钙化等特征,且较其他影像学检查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安全无辐射的优点,更适用于患者的长期随访。

图1 腹部平片示结肠区见多发线状钙化影(箭头示)

图2 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的CT小肠造影图(细直线箭头示升结肠至降结肠近段肠壁周围肠系膜血管多发钙化影;三角箭头示回肠末段肠壁轻度增厚;粗直线箭头示阑尾正常)

图3 声像图示升结肠肠壁增厚(三角箭头示),结肠袋结构消失,结肠肠壁内多发钙化(直线箭头示)

图4 结肠镜检查见结肠袋结构消失,可见蓝紫色静脉(箭头示)

猜你喜欢

硬化性肠壁肠系膜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