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1-01-13张琴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张琴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落实,所以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内化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传统文化水平,提高综合素质。为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总结延续而来的,具有历史价值、能够体现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它集合了不同民族的思想和观念内容。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博大精深。在当前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每个人重要的责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发扬和强化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重点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作用和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1.传播途径受限

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基本都是围绕应试开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这就导致死记硬背等情况比较严重,语文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就无法有效传播和渗透。

2.多元文化冲击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文化的有效融合,外来文化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网络和新媒体文化的内容新颖而多彩,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受到了学生的追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了解特色文化无可厚非,但是教师要把握外来文化的接受度,不能让外来文化干扰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发扬,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3.文化保护意识不强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教育部门改革了语文学科的内容,提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并要求教师要发挥出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作用。不过,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做题思路和学习成绩,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熏陶较少,没能将语文价值发挥到最大,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1.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与世界其他民族不同,传统文化渗透着中国优秀的品质和智慧。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精心挑选、编制,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们不仅有很好的知识学习作用,还有文化传承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

2.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我国传统文化经历几千年的洗礼,内容丰富、内涵深厚,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优秀和仁厚,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都是我国历史传承下来的无价文化。文化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知识,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时,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高中生的人格基本已经建立,具有独立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习和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真、善、美,懂得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精心备课,把传统文化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底子,然后传达给学生,影响学生,悄无声息地渗透在教材之中。这样一来,学生便有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让学生多角度理解传统文化。如对中国文学来说,“还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针对这个传统文化主题,教师可以把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苏教版教材中的《想北平》进行比较,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对“还乡”这个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在某种程度上,“乡”不仅是国内常用的文学主题,国外也有类似的文学主题,而且“还乡”是一种个体追求的精神目标,这个“乡”已经超越了一般境界的“乡”,有多义性,传统文化艺术上可以理解为“故土”,更深次地可以理解为自然的、艺术的“故乡”。

2.教师要提炼教材内容

通过有效提炼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挖掘其中涵盖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实现与语文学习的有效结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作品优秀,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时,教师要提炼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通过讲渗一体双管齐下,确保学生双重知识和文化的学习。为了更好地渗透知识,教师可以引入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在教学韩愈的《师说》时,教师可以先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文化的核心内容,即坚持从师求学的原则,再延伸讲解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又如在教学司马迁的《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先介绍相关的人物,再进行文章的教学,并引入传统文化,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让学生深刻感受民族精神的内涵;再如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岳阳楼的历史,其中涉及的地域、文化、造型等内容信息,让学生对岳阳楼产生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不过,在渗入传统文化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关注度和理解力,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进行渗透和讲解,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学习和传承。

3.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

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观念,其中“知人”就是全面了解作家,包括作家作品创作的目的;“论世”是指对作品所要体现的时代,以及作品创作时所处的环境情况。在学习时,如果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上,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延展,没有分析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情,就无法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讲解作者的生平情况。因为在创作某些作品时,作者往往会有感而发。学生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作品,也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李清照这一人物的生活背景、社会文化、经历的生活环境,以及《如梦令》当时的创作环境和心情。具体讲解时,教师可以采取故事的形式进行介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分析了李清照的生活背景,以及她的性格特点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如梦令》,这样,学生会更容易走进作品的意境,对文化的内涵也会了解得更加透彻。又如在教学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除了教学作品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作品创作时,作者所处的环境、社会变化,以及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包括作者如何弃医从文、如何投笔从戎、如何用文字救中国等心理活动变化,实现知识的延展。总之,教师充分挖掘作者的经历,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认识作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4.教师要丰富教学模式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与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因此,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信息技术平台和时代发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知识的融合。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投放等形式,还原优秀作品的创作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视角冲击感。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的方法,找到与作品有关的知识和解析,对作品的内涵和文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当然,组建社团、小组讨论等方式也是强化文化知识与传统文化滲透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意义重大。因此,教师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的关系,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提炼语文知识的精髓,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渗入语文教学,实现学生知识获取和文化传承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立娟.彰显文化魅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课外语文,2017(8).

[2]张建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J].家长,2021(17).

[3]尹华颖.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6).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长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