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实施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13林艳华
林艳华
摘要:近年来,一些高师院校积极实施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协同机制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排头兵”和“领头雁”,高师院校应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完善招生就业服务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努力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幼儿园教师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师院校 学前教育 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
2018年以来,教育部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版。部分高师院校根据有关要求,积极实施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有的高师院校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协同机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实施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和探讨。
一、实施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的主要措施
笔者所在的豫章师范学院,在培养幼儿园教师方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40年,中国学前教育先驱陈鹤琴先生,在该校前身“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创办了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来,该校以设立“鹤琴实践班”为抓手,积极实施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计划,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确立以师范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他以“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豫章师范学院认真贯彻“四有教师” 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并结合时代特色传承鹤琴精神,确立了以师范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以开设“鹤琴实践班”为抓手,以“尚师德、精保教、懂艺术、善学习、会反思、能创新”为目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完善教育新形态,全力培养卓越幼儿教师。
(二)严格遴选实践班学生
“鹤琴实践班”定位于培养复合式实践型的卓越幼儿教师。为了高起点打造实践班,豫章师范学院制定了“卓越幼师鹤琴实践班”遴选方案,确定以学期考试总成绩×40%+面试成绩×60%的排名录取方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考进实践班为荣,纷纷参与遴选。
面试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自我介绍,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阐述参加鹤琴班遴选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第三,现场才艺表演,分别展示音乐、舞蹈、美术、手工、讲故事等多方面的才艺,主要考查学生的幼儿教学技能;第四,阐述对学前专业的认识、日常学习收获和课外专业提升情况,主要考查学生的研究和总结能力。通过严格遴选,豫章师范学院从数百名学生中择优录取了88名学生,作为首批“鹤琴实践班”学员。
(三)改革完善培养模式
第一,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学校制定专门改革方案,投入专项教学经费,划出三个教学办公室及其走廊区域,打造“鹤琴学堂”活动场所。同时,为实践班配备多名教学导师,对“鹤琴实践班”学员实行小班制教学。
第二,构建“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从强化思政教育、师德修养、课堂教学、幼儿园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鹤琴学堂”教学实践平台,下设青年学习会、鹤琴开讲啦、鹤琴园长来了、鹤琴读书成长会、鹤琴实践大舞台、学前之风志愿服务队、鹤琴润心辅导员工作室、鹤琴润心微信专栏八个模块。
第三,强化教学实践锻炼。为检验实践班培养成果,学校先后举办了大型中期汇报演出、毕业实践展演,学员们通过表演歌唱、幼儿舞、儿童剧、大班韵律活动、朗诵等节目,展示了丰富的幼儿教学技能。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豫章师范学院卓越幼师培养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不少“鹤琴实践班”学员在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系列省级比赛中名列前茅,班级教师证通过率远高于普通班学员,学员毕业时成为省内外幼儿教学集团和幼儿园的抢手人才。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高师院校特别是专升本院校的学前教育部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大专、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四年制本科专业并存的局面。由于学生来源、培养层次、教学理念不一,导致这些院校在实施卓越幼师培养计划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招生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从近几年招生情况来看,五年制大专学前专业招生火热,三年制大专次之。作为卓越幼师培养计划的中坚力量,本科学前专业的学生本应寄予厚望,却面临着生源不足的尴尬状况。就读学前专业本科的学生,极少为第一志愿录取,多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而来。如何建立完善的学前专业招生就业服务体系,帮助三年制大专生和本科生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幼儿园任教,是高师院校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二)课程体系不够健全
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有的高师院校将其定位于“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就业方向上,有的高师院校将其定位于“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教育产业经营者、攻读研究生”。培养方向不清,必然导致教学理念偏差,课程体系建设紊乱。另外,有的高师院校仍旧沿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尚不健全,音乐、美工等技能课学分低、课时少,“以培养幼儿为本、擅长保教”的实践导向不明显。
(三)分层教学存在短板
有的高师院校针对“大班制”教学不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实际,在实施卓越幼师培养计划时,采用了小班制教学模式。但是,在具體操作时,有的高师院校大而化之,对入选培养计划的学生“一刀切”,实施全方位的小班制教学,音乐、美工、语言、游戏课一拥而上,既无法体现个性化的分层教学,又容易形成教学资源的“马太效应”,人为地拉大了实践班与普通班教学质量的差距,不符合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
三、改进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思考
高师院校应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完善招生就业服务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努力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幼儿园教师作出积极贡献。
(一)建立协同培养机制
高师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分类分层,加强校外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强化与基层幼儿园的教学融合协作,全面拓展学前教育学生见习和实习网络,探究实行协同教研、岗位互换等校地一体发展新机制。同时,因地制宜加强高师院校附属幼儿园建设,着力完善“学练融合、资源互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学前教育学生多渠道开展实践课提供稳定保障。
(二)健全招生就业服务体系
按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版要求,高师院校应确定“做强三年制大专,做精四年制本科”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学前专业招生就业服务体系。一方面,主动与地方政府协商,积极争取并扩大定向培养生招生规模,做好定向招生培养与幼儿教师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与省内外实力较强、人才需求旺盛的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签订人才培养和就业协议,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让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三)完善实践化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无论是大专还是本科,都应突出实践化导向,坚持向“师范性”看齐,避免落入“学术性”误区。高师院校应根据实际,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构建比重适当、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課程体系。
总体而言,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占比15%左右,教师教育课占比10%左右,学科专业课程占比75%左右。同时,高师学院应合理安排学前专业学生暑期实践,坚持落实毕业生到幼儿园跟班实践1个学期制度,完善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学前专业学生“双导师制”,为实习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
(四)建设公平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
实施卓越幼师培养计划目的,不是选拔尖子实行“精英教育”,而是着眼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对高师院校而言,每个学生都是卓越幼师的培养对象,所以高师院校在选拔卓越幼师培养人选时,应尽可能扩大参与面,使更多学生加入各类实践班,并通过建设公平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数以万计的卓越幼儿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靳玉乐,肖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J].教育研究,2014(5).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