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1-01-13杨楠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教师教育培养

杨楠

[摘 要] 师范大学—中小学校的合作培养学生的教师教育模式,即教师职前職后教育一体化模式,对于推动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师范大学与基础教育的全面对接、实现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各地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教育合作的基本情况、培养过程、实施保障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为构建理想的教育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音乐师范生人才培养共同体做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 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教师教育;培养

[课题项目] 2020年度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九批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20jxyj150)

[作者简介] 杨 楠(1975—),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学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2-0092-04   [收稿日期] 2021-07-20

2018年11月23日,第十五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就学校教师教育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教师教育已不仅是师范生培养,而是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所谓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就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职前培训、职后培养及教师在职教育进行系统化的、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教育一体化强调教育与学习的持续性,各阶段的教育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职前培养是职后培训的前提和基础,为职后培训提供了条件;职后培训是职前培养的完善和提高,为职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了职前培养,基础教育才是源头活水;有了职后培训,基础教育方能源远流长,这些都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范生作为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音乐技能技巧,更需要对音乐教学理念、音乐教学实践、音乐教学规范等具有全方位的掌握,但这需要师范大学、中小学校两方面共同努力。音乐学院的师范生要想达到理论、实践都比较过硬的音乐教师培养目标,就必须形成双方联动良好的循环培养模式。201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始尝试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先后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等地区若干所中小学合作共建基地校,双方共同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和职后培训。中小学基地校的建立对于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师范大学与基础教育的全面对接,以及师范生培养和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

一、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合作模式现状

(一)目标定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实施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以“培养卓越型教师”为基本目标,与中小学共建基地校,共同打造师范大学与中小学校之间、大中小学校教师与师范生之间合作发展的教师教育培养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师范生理论与实践培训一体化发展[2]。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历时三年持续深入实施,进一步把发展目标定位为:打破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封闭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将单一的培养模式转换为双方联动,让师范生走出去,在真正的教学环境中得到锻炼,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卓越的音乐教师。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职后中小学校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对教师教育进行统一规划、全面布局,打破原有各自为政的现象,共同制定教师培养目标,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建立专用于教师培训的基地,为教师的长期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保障。

(二)基本情况

在职前培训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于2018年9月启动了为期一学期的实习计划,师范生的实习时间也延长至18周。音乐学院在人员的分配、指导教师的选派、岗前培训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在政策法规讲解、学生协调、与基地学校联系方面做了合理的对接。中小学实习基地学校对师范生听课、讲课、班主任等工作都做了积极的指导。师范生在实习基地校听课研讨节数达到30至60节不等;开展了听课评课、教学研讨、专题讲座、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拓展了实践空间。在这里,大学教师、中学教师、音乐学院师范生均承担教学者、学习者和合作者三重角色。通过协同合作,他们的教育理念、行为、习惯方法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三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中小学实习基地校协同开展教师教育改革,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水平整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得到了中小学校、各地教育局等的广泛认可。2020年,在第九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中,音乐学院有三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首届师范生教具制作大赛中,音乐学院也获得两个一等奖,这些都与实践实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师职后培养中,更注重与职前教育课程的衔接,重点放在职后职业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技术的更新、教研方法的指导,以及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等方面,有效延伸职前教育知识与技能,从而与职前教育衔接为一体,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课程研讨、专题讨论、诊断式、体验式教学等。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三年来不断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的多维度发展,在其他方面如大学与中小学教育课题合作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教育资源共建、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等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小学校多维度、多领域的师范生培养新机制,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重点突破

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促进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范生教师教育领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中,以协同、开放、真实、创新为主要特点的师范生教育贯穿整个过程。师范生深入实习基地,由大学教师、中小学校任课教师亲自指导,真实的教学情境体验可使学生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养成属于自己的实践智慧,真正改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相互脱离的现状。

共建基地校的教师开展基于实践的职后培训,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在合作的過程中生成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进而反哺在读师范生的职前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师范本科生的职前培养质量。

二、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合作模式的培养过程

根据舒尔曼教授学科教学知识(PCI)理论,优秀教师具备对自己专业知识应用和转化的能力。所以,师范生大学三年级需开设系统的音乐教育原理与方法类课程,分别为“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学音乐教学技能训练”“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等。这些课程依托高校教学资源环境,在校内能使学生得到系统的教育教学训练。师范生在学习了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音乐教学规范、音乐教育方法等之后,于三年级下学期,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地方教育局的分配下,带着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深入中小学基地校进行真实课堂听课并实操。这部分内容主要依托基地校教学平台开展系统的教育教学实践训练,具体包括听课评课、教学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模拟、教学评价等内容,在此期间,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全程参与,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师范生深入中学完成18周实习之后,回到大学进行教育实习总结、研习活动,并邀请中学音乐学科优秀教师到高校课堂定期进行相关专题讲座,在这里,中学优秀音乐教师和师范生再一次研讨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探讨重难点。师范生通过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实践再到理论探讨的循环过程,提升了教育实践能力,为职后教师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三、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合作模式的实施保障

(一)树立合作理念

首先,职前职后一体化合作模式强调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在合作中树立双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大学教师要深入中学课堂虚心学习、潜心研究,不断吸取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而中小学音乐教师则要积极与大学教师探讨交流,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共同协作,进一步促进实习学生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形成。其次,职前职后一体化合作方要相互尊重,形成相互分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以保证学生得到更好的训练。

(二)建立合作机制

大学与中小学校应成立专家组、领导组等组织机构,根据学生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的需要,确立培养方案,建立共同的目标、任务、内容等细则,制定一系列的合作制度及职责制度,以确保合作的实效性与持续性,并发布正式文件。大学与中小学校的资源可共享,师范大学应为基地校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例如,除了为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之外,还应提供书籍报刊、音像资料、网络课程、学术报告等,还可帮基地校举办音乐会、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文艺会演等。基地学校应积极配合,不仅为师范生的教育等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也应为共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便利的条件。双方平等互利的合作机制对每一方都能起到一定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可使职前职后一体化合作模式更加规范。

(三)确定合作内容

首先,可以共享人才资源。大学与中小学教师可以共同参与音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互派互访建立专兼职师资队伍,共同承担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学,以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支撑机制角度来看,师范专业的任课教师要具备培养新师资和指导在职教师的一体化能力。即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指导能力。其次,可以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职前职后一体化合作为大学与中小学音乐教师之间搭建了教育课题研究的互动平台,双方共同研究,并及时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一方面,大学教师可根据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师资培养、职前职后教师建设等问题设立课题,邀请中小学音乐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邀请大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重新反思和审视教学实践,并用理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实践经验。最后,可以推动校园艺术活动的创新。通过职前职后一体化合作,进一步丰富与发展艺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发挥音乐学院师范生在中小学校园艺术活动中的活力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度。音乐师范生可参与基地学校活动的艺术指导工作,按照自己的专业分成组(比如声乐、器乐、合唱、舞蹈等小组),再分别进行指导,最后形成一场高质量的综合艺术节晚会等活动,既可锻炼音乐师范生的组织能力与实践能力,又可使中小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得到加强,在此过程中,音乐师范生本身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表演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合作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建立教师培育共同体

音乐师范生需要在音乐教学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得到提升和发展,这两个方面可以通过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小学这两个空间来获得。在高等师范院校学习中,师范生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关于音乐教学设计的原理课程,以及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的一些知识,但对于在中小学实际课堂中的动态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与学生相处及教学经验都明显掌握不足,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中小学开展和实施。在中小学基地校这个空间中,音乐师范生的音乐技能、教学方法、与学生相处的方式等都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可以提供给师范生音乐教学原理,而一线教学环境可以提供给师范生良好的实践机会,两者联合是系统培育师范生走向卓越的首要保障。

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包括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掌握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具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传统教师的优秀素质。因而,作为在职教师,需要做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主动参加教师职后培训,抓住提升自我的机会,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和反省,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建立资源整合共同体

教师技能是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内蒙古师范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成立了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微格教室、名师课堂教学实录、电子资源库等,使师范生能够更快适应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音乐教学表演环境是音乐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各项训练的保障,高校和中小学基地校之间可以建立资源环境的共同体,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促使师范生的教育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和展现,同时地方教育局也能在高校和一线教学环境中利用这些资源的相应的教育政策,以保障音乐师范生的培养环境。

(三)建立人才培養共同体

职前职后一体化合作模式促进了双方深度的合作与教学研的结合,做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良好对接与循环。根据师范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师范生培养的规律,可以构建教育理论和实践纵向的一体化课程[4]。只有整个音乐课程理论实践体系作为教学实施的载体,双方才可以充分联动起来,每一方才能在合作、协调、评价方面承担责任,利益共享,才可以形成完整、科学的音乐师范生人才培养共同体。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相关中小学校协同开展的教师教育改革,不仅对建构我国当代教师教育创新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且推动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建设,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也需要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础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上,达成更深入的基于规律研究的统一认识,培养方案基于规律制定,各项措施基于实践制定,要避免盲目无效。多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大学的理论研究优势、地方教育局的资源优势及一线教学的经验优势,集合各方的功能优势,利用职前职后一体化新模式下的音乐师范生培养机制中的所有资源和条件,进行联合互动、共同促进、协同发展,尽一切所能促进音乐师范生进一步成熟和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1]肖勇,刘元勇.职教师资职前职后课程设置的一体化研究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6(6):72-73.

[2]刘益春,高夯,董玉琦,等.“U-G-S”教师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5(3):17-21.

[3]孙影,耿梦婷,高峰,等.教师资格认证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化学教育,2015,36(12):39-44.

[4]童汝根,刘妍,张云婷.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共育新时代大国良师——第十五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暨2018年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年会综述[J].教师发展研究,2018,2(4):118-12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Before-and-after Integr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Taking College of Music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Nan

(College of Music,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22,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er education model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at is, the integrated training model of teacher education before-and-after the trainees taking the job as teachers,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connection between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basic education, and realiz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basic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ssurance of the cooperative training of teachers between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and som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is study tries to build an ideal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training practice and to form a community for music talents training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before-and-after taking a job; integrated model; teacher education;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一体化模式教师教育培养
供电企业调控运行岗位培训研究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