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途径探索
2021-01-12覃美周
覃美周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而学校是学校成长的主要阵地。所以,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特别重要。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和学校要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淀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落实途径;探索
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念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学校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就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向正确的道路。而且让学生在拥有良好成绩的同时能够拥有着健康、积极向上的品质。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德育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大国,历史发展中有很多文化的出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汲取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历史的美德进行传承,从而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其次,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启蒙。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社会经历很少,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侵蚀,所以启蒙阶段就是要借助德育内容的开展。让学生有着明月是非的能力,将优秀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得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拥有着坚定价值观念的优秀青年,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途径探索
(一)借助学科渗透德育内容
思想品德是小学阶段德育的主要課程,比较适合学生年龄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讲述理论,反而是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可以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但是教师也要意识到,德育工作的开展,思想品德这个学科是最为主要的特征,但并不代表着其他科目的出现就不可以渗透德育内容。因为其他科目的出现,对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环节中要不分科目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
比如说: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狼牙山五壮士》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狼牙山五壮士》所呈现的内容是五位英雄与敌人拼死抗争的历史事迹,这个里面这五位人士出现都拥有着高尚的品德和爱国的精神,值得学生进行学习;而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时,就需要借助着这个机会,让学生懂得什么叫做文明的理念;在美术课堂上,同样如此。再介绍一些名人名家时让学生学会名人名家的道德品质,甚至是名人名家的爱国精神。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当尽可能挖掘出各学科中具有德育素质的内容,将教材与德育内容相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知识。
(二)活动引导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是比较弱的,但是却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内容时,可以利用一些活动进行开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避免受到单一模式的影响。
比如说:教师可以定期的举办主题班会,探讨社会中某一道德事件,让学生去想一想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一情况是合理的。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符合道德标准,要求什么东西不可以触及;再比如说,可以通过一些演讲比赛开展德育。各学校经常会组织开展一些有关于少先队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一个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不知不觉的了解更多的德语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觉悟。
(三)榜样示范
榜样的出现可以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为之努力,也是道德的楷模。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学习德育内容,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德育的认知,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
比如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知道雷锋是谁?也会知道邱少云是谁?他们都是革命时代的优秀代表,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将这些人物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其次,一些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历史家、哲学家,也是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榜样。比如:鲁迅、老舍等,都可以为学生带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校园广播或者是表彰大会等,有目的地宣传正能量,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实践引导
德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注重实践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是否将这一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学习。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中会为学生讲授到有关于“孝顺父母”的问题,仅仅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述是没有说服力的,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回家之后去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让学生明白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这项活动的含义,才可以了解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教学水平在大环境下发展,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随着理论的出现,进行适当的革新,只有这样才可以追赶上发展的潮流。而德育工作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与传统内容相融合,两者之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可以实现其教学效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关注德育问题,从各个方面入手,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这样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才会实现教学初衷,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德育的深刻含义。
参考文献:
[1]莫熙姚.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途径探索[J].求学,2021(39):39-40.
[2]王苏宁.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C]//2021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21:570-574.DOI:10.26914/c.cnkihy.2021.00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