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运用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1-01-12刘漫漫,王海萍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中学语文优化策略

刘漫漫,王海萍

摘 要:探究式教学方式由来已久,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如今,新课标倡导“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图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在一线课堂的具体运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在课堂观察、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现今探究式教学存在主要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中学语文;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091-05

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实行新课改之后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推进与实施探究式教学,一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成果,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教师尚未真正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浮于表面教学;一些教师游于形式,为探究而探究;更有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等等。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要积极扮演好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被开发研究数十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教材文本提出的问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以个体或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发现问题、探求新知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可解释为探索追究或者研究,探索解释为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是通过研究未知事物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其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同时,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教育民主,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发现新知。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而我国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1998年起,才逐渐推行探究式教学。

二、探究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出的“君子之教,谕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最早体现出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春秋末期,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学习,较早体现出探究式教学思想。

我国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从上世纪末开始,并且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丰富成果,例如王丹老师在《试论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及教师的作用》中,通过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说明而得出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唐智松教授在《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一文中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六大原则;丁邦平教授在《探究式科学教学:类型与特征》中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三种类型及三个显著特征。在实践方面,许多一线教育人员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理论,并付诸了实践。例如,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主”教学指导思想;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找饭吃”等,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0年以来,我国相关教育组织协会召开了二十多场有关“探究式教学”的会议,主题多样,囊括各个学科。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探究式教学。如:2001年6月,由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让学生主动探究;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建议。

(二)国外研究现状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早体现探究式教学理念。1762年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思想,为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19世纪初,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洪堡提出“自由的学术研究”思想,这种注重自由研究的思想也可视为探究式教学早期的一种发展。1806年,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四个连续阶段的教学过程,在“方法”阶段,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思维五步”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实现了探究学习从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过渡。

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教育思潮衍生的许多观点蕴含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结构主义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1961年,施瓦布在哈佛大学演讲会上提出了科学教学的探究方法,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在施瓦布的影响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加涅研究出了构成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即开展探究教学的技能和能力。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世界各国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案政策,这些法案政策的显著特点就是强调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国外教育对探究式教学研究较早,很多成果对于我国进行探究式教学具有启发意义。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探究式教学这一重要领域。但是相较其他学科而言,有关语文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的深度、范围还有待拓展。

三、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來看,虽然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探究式教学,但由于自身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等使得探究式教学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校与社会方面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成果和学习效果主要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面对来自学校、社会及家长的各方面的压力,教师在课堂上就会以讲授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为主,忽视对其思维、创新等能力方面的培养。学校对中学教师的评价体制也有待完善。据调查,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成绩、教师的工作进行排名,不注重对教师教学方式、教研能力的评价。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虽然中、高考试题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占比有所降低,但分值仍然不低。也就是说,许多的试题都能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而得分。所以,教师就会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形成固定的答题模板。甚至作为情感、观点表达的作文部分,为了高分,教师亦会针对不同文体对学生进行训练,形成固定的写作套路。这些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及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方面

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存在偏颇,不注重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少关注学生讨论是否切合主题;一些教师过于注重“预设”,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究。此外,有些教师对探究内容选择与安排不够合理:一是探究内容未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二是探究内容缺乏趣味性。课堂内容的枯燥乏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探究内容缺乏层次性。部分教师缺乏清晰的授课逻辑,不能循序渐进、由简到繁地加深难度,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

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处理好“启”与“探”二者关系。“探”而不“启”,是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难点无法攻克,并且已经达到“愤悱”的状态时,教师却未及时抓住启发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是启发过晚,原因在于:一是问题过于简单却留给学生探讨的时间过长;二是问题设置偏难,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研讨却毫无头绪;三是问题设置过于开放进而阻碍学生的探究。另外有些教师探究过程很难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笔者根据课堂观察发现,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总会有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也会有学生因为教师小组划分的不合理而落单,无法参与探究活动。

(三)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课枯燥乏味。他们更愿将时间分配给其他科目,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直不高。二是学生的自身能力不足以支撑探究式教学。一方面,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偏向于死记硬背而非主动理解。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但学生由于思维简单、问题意识淡薄而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三是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不够充分。即使许多教师已经积极地开展了探究式教学,但是许多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缺乏认识,不知如何进行探究学习。

四、探究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针对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目前探究式教学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相结合

探究式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所以,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教育阶段,探究式教学都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对全体学生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破除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不良观念,认真教好每一位学生。“学生是未完成的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启发,后进生也有可能在学业上有重大进步。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小组划分。对待多血质、胆汁质的学生,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将开放性的问题交给他们探讨;对待黏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可将趣味性的问题交给他们解决,使他们逐渐变得外向。此外,教师还要学会扬长避短,在发挥学生优点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分配学习任务,难度大的问题既可以让优秀生探究,也可以让学困生在优秀生的帮助下共同探究。而难度一般的问题,交给成绩一般的学生和学困生,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满足其尊重需要,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相结合

教学过程影响教学结果。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如何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结果。教师可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促进学生的学,还为了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师的教,完善教学过程。在探究某一问题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帮助其及时调整探究的过程,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利用终结性评价,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及探究的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探究结果有清楚的认识。总之,综合利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又能获得适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当然,探究过程趣味性也会使教学收到较好的结果。趣味性与学习动机是紧密联系的,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本人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增强探究内容的趣味性。一是围绕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探究内容,既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为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的要求,也易于学生接受,提高学习兴趣。二是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机智。在探究过程中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应对学生的各种探究情况,创造轻松愉快的探究氛围。

(三)启发诱导与讨论探究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又不能自己解疑,达到“愤悱”状态时,教师再进行必要的启发与讲解。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抓住启发的最佳时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思考探究的时间。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思考的前提下,随时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启发。需要注意的是,“启”只是提供解決问题的思路,而非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其次,教师应做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即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给学生开个端绪但并不全盘托出,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李镇西老师在讲《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鲁迅为何在二十世纪初将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呐喊》,他想呐喊什么?这一问题的抛出,学生的求知欲瞬间被激发,会想着快速进入文本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在教师地启发指导下,通过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得出答案。该环节的设计,学生不仅怀着高昂的精神学习文本,还把握了文本深刻内涵,同时教师也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课内分析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杜威曾将教学分为五个步骤,其中第一步就是教师要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强调要“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所以,教师应努力将探究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二者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情境,调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降低其内化新知的难度。这种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而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较为容易接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新课标指出,要“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尤其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多媒体已深深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这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一些教学内容很难直接探究出来,教师这时就可通过播放音频、展示图片等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的认识,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真实的感受。在有了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再进行探究,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当然,强调“探究式”教学并不是说整堂课都运用这一种教学方式,也不是说要彻底抛弃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节课上,教师必然会运用到问答、启发、探究等多种方法教育学生。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授课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新知。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发展与民族的伟大复兴,亦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纵观世界各地,教育发展与改革始终是各个国家高度关心的问题。在以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为主导的21世纪,“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方式所培养的思维固化的人已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语文探究式教学方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要意义,它响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去,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给予评价与总结。同时,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体,应增强合作意识,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中使核心素养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李森,陈晓瑞.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4〕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马斯洛.马斯洛说完美人格[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6〕萨拉·斯坦利.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学会思考的四个步骤[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7〕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8〕“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探究式教学: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J].教育研究,2001(12).

〔9〕黄光炜.透视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07).

〔10〕唐智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1(05).

〔11〕许云凤.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辨析[J].教育探索,2006(07).

〔12〕李海绩.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概览[J].人民教育,2002(09).

〔13〕蔣雷云.让探究式教学走进语文课堂[J].科学教育研究,2007(05).

〔14〕刘美林.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J].学周刊,2001(10).

〔15〕辛继湘.让探究式教学形神兼备[J].中国教育学刊,2005(08).

〔16〕王小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17〕李延利.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18〕赵璐.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Inqui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LIU Man-man, WANG Hai-ping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Inquiry teaching has a long history, but it will be given new connotation in different times. Nowadays,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dvocates the learning mode of "creating comprehensive learning situation, carrying out autonomous, cooperative and inquiry learning", trying t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cooperative inquiry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focusing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in the front-line classroom. Based on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quiry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Inquiry Teaching; Middle School Chinese; Optimiza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中学语文优化策略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