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究
2021-01-12陈星,孙永兰
陈星,孙永兰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承担着文化教育的重任,语文教学与传承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了解、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096-05
引言
中华文化向来“以文载道”,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习惯于把自身的情感抱负寄托在诗词中。古诗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比重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古诗文韵律优美、寓意深刻、其中蕴含着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厚的人文价值。中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传承历史,了解古人,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古诗词教学,通过古典诗词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丰厚博大的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教师应该以课堂为依托,通过古诗词教学,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加强自身传统文化修养。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理念、道德理想和人文精神,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精神弘扬和创新文化”。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应是初中教育的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纳入课程与教材体系,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中高考中的比重也将增加。该文件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
基于以上,要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必须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树立起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培育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而通过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元素,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国的古典诗词,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自古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是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苦心孤诣编撰的艺术结晶。部编本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典诗词,都是我国教育学者们呕心沥血地从浩瀚诗海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极高的文艺价值和传承价值。诗词中饱含了古代先贤们高超的智慧和不俗的价值趋向,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诗词也体现了不同形式下诗人们各异的文化内涵。
教师若能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古诗词教学中,如给学生介绍古诗词中涉及到的传统节日、传统风俗等,或者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不仅可以起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还能够增加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文本的理解,进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我们不但可以在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課内外相结合,例如,让学生课前搜集与所学古诗词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通过课堂展示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以及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使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古诗词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需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备相应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还需要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基于此,将传统文化教育适当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感受文化的魅力,了解文化的精髓,体悟文化所蕴涵的价值理念,还能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提高其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古典诗词都是经典名篇,通过古诗词学习、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以为让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就等于学会了,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符合古诗词教学要求的,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诗词鉴赏能力并不能得到实质性提高,同时不利于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挖掘,使古诗词作品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知识,拓宽文化视野,还可以提高思想境界,完善自我人格,从而使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再一次攀登上教学的高峰,发挥其深层文化价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探索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不仅是师生对话的素材,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初中部编本语文教材选编了近百篇内涵丰富、哲理深刻、广为流传的经典古诗词篇目。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本中选编的古诗词,挖掘出其中隐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知人论世,连通文化
知人论世是我们进行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只有了解了作者本人即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够真正读懂其作品。所以,要想在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人生经历,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或写作背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辛弃疾的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堪称后世爱国文人的楷模。在进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课外拓展和延伸,给学生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讲述辛弃疾一生致力北伐,时刻牢记家仇国恨,一心杀敌报国,主动承担民族兴衰荣辱之责。学生了解了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以及这篇词的写作背景后,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心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优秀的民族精神此时此刻将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埋下种子。
2.挖掘内在文化底蕴,了解文化
教师要想更好地在古诗词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对古诗词中潜在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与整理,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在教学时给学生加以补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可分为知识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的内容,知识层面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传统美德、礼仪规范等等。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涉及“中秋赏月”这一习俗,教师则可以在备课时查阅这一习俗的相关资料,在讲解的过程中给学生适当补充这一习俗的来历,从而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精神层面即情感和价值观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爱国主义、思乡念家、仁爱孝悌、奋发图强等,其中有些古诗词不只包含了一种文化,而是包含了多种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出古诗词中蕴含的多种文化因素。如:教师在讲解《木兰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诗歌主要塑造了一个善良淳朴、机智勇敢的巾帼英雄,还需引导学生挖掘出文本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以及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所体现出的“孝道”文化。
3.研究古诗词注释,拓展文化
課下注释对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古诗词注释中包含古代典故与意象、人名与地名、节日习俗与礼仪典章等多方面古代文化常识,这些都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注释内容进行取舍,将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注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经验相结合,从而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注释追根溯源,发现其文化脉络,分析其流传至今有无与其他优秀文化相互碰撞,延伸出新的文化内涵。经过梳理,从中发现新的教学点,运用于古诗词教学之中,进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巧妙构建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因其写作年代距今较远,晦涩难懂的词句较多,学生会觉得单纯学习古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比较枯燥无味,很难提起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尝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精心设计教学,巧妙构建课堂,使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1.“吟诵”教学,体会作者情感,感知文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诵读”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语感,通过诵读可实现学生与作家、作品“对话”,又可以使学生在感知言语声音的同时,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而感知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吟诵”这一古老的诗词教学方式再次回归语文课堂,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如今,古诗词教学普遍存在鉴赏流于表面,学生无法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等问题。教师则可以借助“吟诵法”进行诗词教学,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使“吟诵”文化得到传承。例如,“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但学生只凭借简单的诵读无法真正领悟“抑郁顿挫”的真意所在。只有依靠古法吟诵,才能真正理解“沉郁顿挫”的内涵。为此,在杜甫诗歌教学中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吟诵”,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和模仿当时作者的创作心境,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沉郁顿挫”的诗风。
2.“情景教学”,欣赏诗情画意,感悟文化
“情景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包括师生共同营造特定的教学氛围,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其情感体验。古诗词由于语言凝练、意境丰厚,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古诗词,综合利用情景教学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特定的情与境,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古诗词当中的诗情画意,使学生在情景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当学生在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描绘的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在想象和描述画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配乐去渲染气氛,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诗缘情而发”,感受了诗歌的意境之后,还要继续引导学生感受诗情,只有领略和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学生才能感受到诗歌丰满的灵魂。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依据不同的古诗词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共同营造出浓厚的课堂文化氛围,通过创设的情境深层次感悟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3.“群文阅读”教学,对比作品,整合文化
“群文阅读”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颠覆了以往“翻译字词——疏通句意——体会情感”这一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流程。它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师生根据某个议题,选取一组文本,让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和学习,以此提升教学效率,提高阅读速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中华古典诗词独特的文学魅力,品味其独特的文化意境和人文内涵。
举个例子来说,“菊花”作为古诗词中的意象,因其傲然不屈的气质,一直受到文人的喜爱。可以围绕“菊花”这一文化意象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元稹在《菊花》中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阐释了他喜爱菊花原因,同时也含有对菊花不畏严寒,历经风霜后才慢慢凋零的坚强品质的赞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饮酒》中采用“菊花”意象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宋人郑思肖在其咏物诗《寒菊》中,借菊花来表明自己宁死保家卫国,绝不向敌人屈服的决心和勇气。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学生通过三首诗的对比阅读,会对“菊花”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有更深刻的了解,也会对“意象”这一概念有更加充分的认识,继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在日常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1.组织多种类型的主题活动
除上文所列举的方法之外,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中秋节之际,教师可以用一节课时间举办一场以中秋为主题的诗词活动。课前让学生事先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词,课上先组织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水调歌头》,然后将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古诗词与《水调歌头》进行对比,看看同样是写中秋,不同诗人各自的切入点与情感的抒发有何异同。最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找出这些诗词中对中秋节习俗的描述,随后将它们与当今的中秋节习俗进行对比。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就不仅仅只是会读、会背、会写,还能够知晓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2.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诗词作品
教材中虽有许多经典古诗词篇目,但内容有限,语文教师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应局限于教材中的优秀诗词,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课内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在学完一首古诗词后给学生推荐一些与其相关的古诗词篇目,一是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古诗词的理解,二是能增加阅读量,还能增加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兴趣。其次,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还相对较少,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推荐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书目,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作品,让学生去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常识,提升其文学素养。
3.鼓励学生“学”与“做”相结合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古诗词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要鼓励学生“学”与“做”相结合。教学上,教师可以把古诗词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古典字词进行古诗词创作,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及时的鼓励;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到传统文化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以《木蘭诗》为例,中华传统文化包括许多内容,“孝文化”是其中之一,花木兰的孝心足以让人感动,作为中学生更应该践行这种传统美德。通过学习这首诗词,鼓励学生尽自己所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父母完成一件心愿,以此来表达孝心。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周末放假时间观看一些文化教育类节目,如:《中华好诗词》《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等,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达到课内外学习的融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也有利于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完成古诗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基于此,语文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加以实施,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冯为民.语文微探究教学的文化传承与理解[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9).
〔2〕李天华,周全中.浅谈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3):82-84.
〔3〕王雪莲,王慧.让学生在古诗词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教师,2019(04):36-38.
〔4〕吴心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10):100-101.
〔5〕孟甜.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策略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9.
〔6〕刘伊玲.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素养熏陶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7〕叶子璐.统编本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策略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9.
〔8〕〔10〕孟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诗词教学的路径[J].文学教育(上),2020(09):74-75.
〔9〕詹淑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新课程,2020(49):77.
〔11〕韩健梅.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04):60-61.
〔12〕吴克兵.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1(08):84-85.
〔13〕高娟.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中学教学参考,2021(22):10-11.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 Probe into the Strategies of Infilt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CHEN Xing, SUN Yong-lan
(School of Arts,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broad and profound, and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As a humanities subject, Chinese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ural education. Chinese teach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heriting culture. Ancient poetry handed 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contains profound philosophy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every Chinese teacher to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nfiltrat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