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核心素养,创新课堂问题引导

2021-01-12李春惠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李春惠

摘  要:随着对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入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传统教学中注重对知识核心的讲解逐渐地转变为注重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新方向。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下,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深入探究和改进创新语文教学工作,抓住语文核心问题,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的课堂优势,积极发挥自身的长处,以学生为根本,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问题引导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问题引导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顾明远曾经说过,工具论也好,文化论也罢,都不能忘记语文既是交往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还是民族文化的传统结晶。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将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既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前提组织教学工作,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通过创新课堂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经验,谈谈在教学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堂问题引导方面的心得。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

1. 基础性

基础性的语文知识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基础性的学习对于各科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准确把握题目表达的意思。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中比较明显的便是基础性。

2. 动态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成不变,语文知识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改变,从繁体字到简体字、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网络热词的出现等,都体现出语文知识的不断发展。

3. 持续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持续性体现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不断的积累、丰富,是逐渐改变、提升的过程,而非一日之功。

4. 终身性

语文学习是每名学生终身的事情,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有利于人生的进步,有利于生活的充实。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民族之魂。终身学习是学生必须努力的方向,学习知识不但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更是传承民族灵魂的有效方法。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创新型问题的引导,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给他们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其对汲取知识形成习惯性的思维,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持续的指导、培养、督促,也需要对自己知识不断补充和更新,及时改变教学目标和进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发展,绝不可忽视。为了强化教师的综合能力,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相关培训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如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大赛,组织中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讨等活动。一段时间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增强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其次,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发展密不可分。教师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教学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也会得到进步。因此,提高每位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个人魅力,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宽眼界,教师身担重任。顺应社会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切身教学,是每位教师应该坚持的。

2.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打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辅助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表扬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体现每名学生的价值,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学习中探索,在合作中成长,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创新改革的探索之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综合发展的目标导向,实现多样化教学。例如,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先进行提问,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问题,每个小组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種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吸收知识,还可以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创新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画面、声音等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情景剧中感受人物的心理状态,或者是朗诵、辩论等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知识,感受人物性格特征。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应该做到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语文特有的魅力挖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问题的引导创新。

三、创新课堂问题引导的有效途径

1. 创新问题引导,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改革创新是师生发展的路径。这不仅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在语文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堂的改革如同沐浴春风,把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中,能更好地服务教学目标。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标准》的引领方向。

2.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合适的场景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还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对文言文或者古诗词进行创新型的引导和提问,活跃课堂氛围。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是一篇传颂千古、脍炙人口的经典,文章语言简洁凝练,描绘出一幅美满幸福的生活图景。这是一篇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查阅陶渊明生活的社会背景,联系他所经历的仕途,展示相关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准确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课文知识的拓展中,教师向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来活跃氛围:世外桃源既景色优美,又生活幸福,这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你们心中,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幻想,有过这样美好的愿望呢?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各抒己见,纷纷与同学分享自己虚幻出来的理想世界。这种提问的教学方式,更加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课堂问题引导,体验视觉冲击

在备课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视觉需求,找一些与教材知识接近的视频资源,让课堂更具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仅能感受教材知识的魅力,还能在视频中感受当时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轻松把握文章主题。例如,教材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是光未然于1939年在延安创作的一组诗中的一部分,他以奔放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感,歌颂了伟大的黄河,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视频,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勇敢奋斗的民族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来了巨大的视觉效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专场电影活动,如四大名著拍成的电影,让学生借助真实场景切身感受其中的人物情感,增加了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学习欲望,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四、结束语

文章对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和课堂问题的引导进行了探索。结合学生需求和教师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案,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究创新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探索,能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參考文献:

[1]李克艳. 初中语文课堂的核心素养教育方法阐述[J]. 读书文摘,2017(23).

[2]江彩平. 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2).

[3]王东.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4]雷建运.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 教育界,2017(19).

[5]罗德辉.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46).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