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
2021-01-12李婷
李婷
摘要:在小提琴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小提琴基础技巧知识的讲解,也应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引起重视,将歌唱性演奏技巧引入到小提琴教学中。通过查阅、研究相关领域文献以及教学资料,可知在小提琴课程教学中融入歌唱性演奏技巧,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小提琴演奏的领悟能力,并且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演奏氛围,激发他们的演奏欲望与激情,进而提高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针对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演奏技巧应用的重要价值展开叙述。基于此,对歌唱性演奏技巧在小提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 歌唱性 演奏技巧 应用策略
小提琴做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挑战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演奏基础技巧的教学引起重视,同时也要注意乐理知识在小提琴教学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即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与音乐意识,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具体而言,在小提琴教学课堂上,教师需将自己所需传授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的作品演练讲解中,以一种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作品表现过程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是一种必然的表演形式,换言之,在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在课程中这是教师需要呈现的教学内容。歌唱性演奏技巧,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结合小提琴独特的音色和演奏特点,合理运用歌唱时的美感、情感和情调,来达到奏乐如歌一般的流畅圆润。在教学过程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注重传授乐理知识,以及训练学生对乐句的调整,培养学生对乐曲歌唱性的处理。但是,综合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歌唱性演奏技巧在小提琴的演奏教学中的研究尚且不足,但是在钢琴教学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验证。如此,要加强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观赏深刻领悟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体悟到小提琴的魅力,也可以让他们对小提琴艺术作品的整体调性有更为准确、清晰的认知,进而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小提琴演奏知识,进一步提高个人的演奏技能,达到情感和美感的和谐统一。
一、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应用的重要价值
1.促进音乐感悟力的提升
在音乐教学中,领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演奏技巧及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通常而言,学生自身所具备的领悟能力越强,其演奏时进步速度越快,音乐素养也相对更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共情能力,也与学生自身小提琴演奏水平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部分教师认为领悟能力高低与否取决于学生的先天条件,比如学生个人的情感感知力、演奏天赋等。而笔者却对此持有不同观点,认为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的引导与教育来培养的1。后天学习过程中,注重在知识教学、演奏教学和欣赏教学中培养,通过听音辨音仿音的练习达到内心感觉的提升。在小提琴演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歌唱性演奏技巧之一教学方式的应用,来对学生的领悟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一方面,在乐器演奏教学中应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可有效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在音乐领域中理解艺术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小提琴演奏这类艺术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小提琴作品的艺术价值极高,教师在开展小提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加强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以灵活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歌唱性演奏技巧学习,不仅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的艺术理解力。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學生在此过程中可对自我潜藏的能力天赋进行挖掘,自我认知、自我完善的同时找到适合自身的演奏形式,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演奏风格。另一方面,在小提琴演奏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歌唱性演奏技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领悟能力,这种积极的影响是长期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对音乐产生高度的敏感性,亦可说这种高度的敏感性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小提琴演奏教学中实现歌唱性演奏技巧的练习,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为其日后小提琴的学习和演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促进教学氛围的营造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尤其是在小提琴演奏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项必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更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演奏欲望的基础上,提高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学习状态快速拉到教学内容中,进一步培养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作品鉴赏水平。
应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对营造良好小提琴演奏教学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这主要因为小提琴演奏教学对学生针对作品意义和内涵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将自身带入到作品情境中来。然而,学生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对作品的无边界联想所带来的个人情绪对演奏者的影响极大,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作品情境中,可能无法感同身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先天乐感不强,这类小提琴演奏者也无法快速融入到相应情境中2。在此情况下,教师就需要通过歌唱性演奏技巧来提升音乐作品的感染性,进而将学生快速带入到作品情景中,让他们对音乐作品可以展开自己的联想,形成独特的理解并快速进入到演奏状态,在作品意境中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并与作者以音乐为媒介进行对话。其中,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可以通过歌唱性演奏技巧教学营造放松的课堂氛围,教师更好地融入到学生当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让学生可以专注于欣赏音乐作品。
3.促进音乐境界的丰富
在古往今来的乐曲演奏中,表现力和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们所注重的。一首好的乐曲,一定是优美的,是可以感染人的,是可以让人展开联想的,是让人可以淋漓尽致地宣泄情感的。所以,有乐者提出歌唱性演奏通过更流畅优美的音乐表达形式来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提升音乐表达感情的能力,提升音乐的美感,增强观众的欣赏感受。而歌唱性演奏技巧就是让演奏者引起共鸣的有效工具,可以促进音乐境界的丰富。因此,在小提琴演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提高歌唱性演奏技巧应用的有效性,其前提条件是需要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音乐理解能力与歌唱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以学生对小提琴作品的基本理解能力与小提琴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基础3。
其一,以作品感染促进学生音乐情感理解。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对教师自身表演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作品演奏的同时要融入自身的理解来启发学生,使音乐作品更贴近当下演奏者和听众的情感,切实感染学生。因此,歌唱性演奏技巧应用扩大了学生小提琴演奏的知识空间,要求学生进一步去理解音乐作品本身以及掌握如何去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演奏。基于此,教师再为学生讲述演奏作品创作环境和背景,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演奏作品的理解和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在选择表演作品时要结合我国民间风俗乐,呈现不同类型产品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在类型丰富的作品学习中提升他们的音乐境界。其二,以作品鉴赏促进学生音乐境界丰富。歌唱性演奏技巧原本就是音乐歌唱练习与小提琴演奏练习两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学生学习小提琴演奏基本知识以及学唱乐句的本身就要掌握演奏技巧,将自身对小提琴演奏的理解融入到歌唱性演奏之中可以反向提升他们的小提琴演奏能力,如此带领学生加强对不同作品的鉴赏,在提高他们演奏作品鉴赏能力的同时,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二、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应用的建议
歌唱性演奏技巧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应用何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一个核心展开的,即教师在课堂上都需要将小提琴演奏与音乐作品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的展现小提琴演奏技能。
1.全面了解、做好“基本功”
在小提琴课堂教学中应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对学生小提琴基础演奏技巧的熟练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学生不仅要全面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也要掌握扎实的作品演奏技巧。因为学生要熟练演奏,就需要对小提琴作品、自身演奏速度和力度、情感表达方式等有全面的了解,这不仅是要求他们了解乐理知识和演奏知识,同时也要结合作品对乐器本身进行一定的研究。因此,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请教他人,从作品本身、个人理解、他人讲解等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不同曲目不同形式的小提琴演奏,并反复练习不同形式下的小提琴演奏技艺,在自我演奏、自我欣赏、自我改正中做好“地基”,从而来更好地应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到作品演奏中。首先,学生在进行小提琴演奏基础技巧练习过程中,应熟练掌握运弓技巧,这也是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底牌”。小提琴演奏是否美观、合理的关键就在于运弓,不仅如此,运弓也是学好小提琴演奏技艺的一项基本要素。学生只有掌握合理、正确的运弓技巧,才能在乐曲演奏过程中合理布局,保持自身演奏形态的艺术性、美观性,以及乐曲演奏的正确性,音调的准确性,从而给人带来顺畅、自然的音乐享受4。其次,学生在能够熟练应用暗指、换把等技巧之后,还应加强练习拨弦等,用左手熟练操作四根琴弦的同时,加强左右手之间的协作,实现左手暗指与右手运弓的紧密配合,为有效提高小提琴演奏技术创造条件,真正将音乐作品的魅力和演奏者个人的魅力呈现出来。最后,在小提琴教学中加强基础技能练习,需要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和时间放在四根琴弦演奏学习方面,让学生在小提琴演奏技艺时不断去强化自身的左右手配合度、运弓力度、运弓速度等,在不同音乐作品演奏时进行配合,从而呈现演奏者别具一格的音色、音质等。
2.全面剖析、成为“细节控”
始于清朝末年的小提琴艺术是随西方文化流入我国的音乐技艺之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及历史变迁使得小提琴艺术不断普及与平民化,同时新形势下中西方文化不断交融使得越来越多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小提琴艺术作品呈现出来,这也创造了不同的小提琴艺术,使得他们在具体的细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当地人民具有豪放、粗犷、耿直、热情的性格特征,他们所创作的小提琴作品也充满了北方文化突出的乐观、豁达的激情,这类作品在演奏中充满豪爽与自由,让人易受北方的这份豪爽所感染。从根本上来说,小提琴作为音乐发展历程中一种基本的乐器演奏形式,要求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剖析,这样演奏者的表演才能将音乐作品中的意境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在小提琴学习过程中应用歌唱性演奏技巧,要全面剖析音乐作品,让每一位学生成为“细节控”。首先,要全面剖析各类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价值观与人文特色,融入到作者的演奏创作过程中,去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和意图5。其次,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去挖掘细节,切实锻炼学生对不同作品呈现的乐感,培养学生对不同作品的鉴赏能力,以自己的角度去挖掘更多的细节,在细节领悟中国体会各类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并结合个人的感受展开丰富的联想。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言,学生要结合具体想法来阐述自身对作品的独特见解,在不拘泥于作者演奏技巧和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想法形成每个人独特的风格。再者,要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进行全面的剖析,去观察、判断和学习不同演奏者的风格,围绕旋律、速度、力度、曲式结构和音调等来抓住他们的细节,并分析相同作不同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風格差异,在剖析演奏者演奏技巧安排原因的基础上去进行个人感悟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要素感知能力和演奏能力。最后,在小提琴教学中要让学生全面剖析音乐作品的创作地点、时间和背景,从这些作品基本要素中去寻找更多的作者创作意图与细节,在充分了解音乐作品本身的基础上去对音乐作品产生更高的感悟,让他们全面掌握小提琴演奏技法。
3.全面学习、成为“歌唱者”
在小提琴演奏中要灵活运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演奏和歌唱素养,全面培养发展的同时,去将歌唱技巧、歌唱练习融入到小提琴教学中,切实培养发展学生自身的歌唱能力,为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因此,要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这是学生适应于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不同表达形式音乐作品的重要条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重要基础。因为,每首音乐作品都拥有其特有的韵律,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与意境,学生需要全面培养,去获得音乐作品独特的情感、韵律以歌唱形式,在淋漓尽致展现作品的基础上,不断去进行不同作品的演奏和进行歌唱。只有在丰富的练习中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锻炼学生对各种音乐的感悟能力和快速掌握能力,让演奏与歌唱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实际上,学生如果不具备歌唱能力,也无法从歌唱性演奏技巧教学中,体会到音乐作品的魅力,领悟到小提琴演奏的精髓6。首先,引导学生多听大师、名家的演唱,在音乐聆听的听觉艺术中去提升他们自身的音乐感知力,结合歌唱家、戏剧表演艺术家、说唱艺术家的歌唱表演去进行一系列感知、联想等,在耳濡目染和熏陶中找到歌唱性演奏技巧窍门。其次,引导学生多听多练名家的演奏,从呼吸、换气、抬手、触键、运弓、身体律动等动作进行感受“移植”和驾驭音乐,不断吸收和内化演奏和歌唱艺术的精华。最后,引导学生多看名家表演,通过歌唱家的唱和演去提升自身的歌唱感觉和歌唱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找到歌唱感觉,为在小提琴演奏中灵活运用歌唱性演奏技巧奠定基础。
结语
歌唱性演奏技巧本身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需要演奏者具备的基本能力,歌唱性技巧在提升演奏者演奏效果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学习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学生,本身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作品剖析能力,所以对于想要演奏好小提琴的学生,要对自己在演奏技巧、歌唱能力与作品领悟能力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这种歌唱性演奏技巧的联系是可以锻炼出学生更好的领悟能力和细节处理能力。综上所述,将歌唱性演奏技巧应用于小提琴演奏中,对扩充音乐领域、营造学习氛围、音乐领悟力培养与音乐境界丰富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提琴教学中应用歌唱性演奏技巧,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剖析音乐作品,加强音乐作品领悟和演奏技巧练习。
在学习歌唱性演奏技巧之后,学生要对每一首小提琴乐曲进行基础技巧学习、细节处理,将音乐的活动性和自然性充分展示出来,更加精准把握乐曲每一乐句与特点,让段落处于更加平衡协调的状态。
注释:
1栗晋川.小提琴演奏技巧训练谈[J].四川戏剧,2018(7):146-149.
2盖妍卉.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J].艺术家,2019(2).
3刘妍玲.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应用[J].教育观察(上旬),2019,8(5):11.
4方海燕.浅析小提琴演奏中的换把技巧[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1):92-93.
5刘德琳.小提琴教学中歌唱性演奏技巧的运用[J].当代音乐,2019,(8):139-140.
6周媛媛.小提琴基本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评《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J].高教探索,2016(8):I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