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新发展
2021-01-12易重华
易重华,万 君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湖北 武汉43001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作为直接理论来源,实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新发展,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自古希腊以来,“共同体”就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在马克思的论著中,“共同体”形成了一个以唯物史观为起点,以阶级分析为方法,以科学社会主义为落脚点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缩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1](P5),柏拉图把“城邦共同体”作为“理想国”。“共同体”成为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在古罗马时期,西塞罗提出把罗马建成“法的共同体”。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提出建立“神的共同体”。资本主义兴起后,卢梭提出建立“政治共同体”;洛克提出建立“契约共同体”;费希特提出建立“意志共同体”;黑格尔提出建立“伦理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理论,虽然观点各异,但都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之上的,因而都是唯心史观。创立唯物史观,就不能不从批判这些历史唯心主义“共同体”观点入手。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比较集中地对共同体进行了阐述。他指出:“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2](P151)共同体是人们彼此互动形成的联系或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其实就是指“共同体”。共同体的性质和形式不是由人的天性或德行随心所欲地建立的,而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所谓的“政治共同体”“法的共同体”“神的共同体”“契约共同体”“意志共同体”“伦理共同体”等,都不过是提出者对所处时代的生产关系的主观反映。马克思完全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确立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2.科学地揭示出国家的本质
马克思着重对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共同体进行了批判。他对“共同体”概念的使用首先见于“政治共同体”概念。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指出:“在政治国家真正形成的地方,人不仅在思想中,在意识中,而且在现实中,都过着双重的生活——天国的生活和尘世的生活,前一种是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把自己看作社会存在物,后一种是市民社会中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私人进行活动,把他人看作工具,把自己也降为工具,并成为异己力量的玩物。”[3](P172-173)此“政治共同体”是资本主义政治关系,即资本主义国家;“市民社会”则指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之间的关系,而资本主义政治关系则建立在这种经济关系基础之上,以维护和巩固这种经济关系,因而也是一种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关系。
马克思在《形态》中总结性地指出,所有剥削阶级国家都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而不是大多数被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共同体。他将这些国家称为“冒充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共同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2](P199)。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与以往剥削阶级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只是统治阶级需要的共同体,而且反对工人阶级联合,反对人的社会性即人的本质属性的发展,因而不仅是“冒充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新的桎梏”[2](P199)。
3.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最终目标是要构建一个“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2](P199)人不能离开共同体而独立地存在和发展,不能因为“冒充的”“虚假的”“虚幻的”共同体而否认共同体本身,人所需要的以及人类最终会获得的是“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指出:“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2](P199)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真正的共同体”就是“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P422)。“自由人联合体”是消灭了最后一个阶级对立的剥削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之后,获得了自由的人们自愿联合起来所形成的共同体。这个“真正的共同体”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用“真正的共同体”取代“完全虚幻的共同体”,从共同体视域下阐述共产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新发展
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最大的共同体——世界共同体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展。当今时代,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共同体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近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坚持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指导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这一思想的新发展,为推动建设一个造福于各国人民的世界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1.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研究视野从民族社会拓展到国际社会
马克思敏锐地意识到大工业兴起将使民族历史跨越到世界历史,他从未停止过对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在《形态》中,马克思就指出:“各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然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这种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迄今为止对他们来说都作为完全异己的力量威慑和驾驭着他们。”[2](P169)他把晚年的时光倾注于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手稿。概括起来说,马克思有三个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观点:第一,国际社会是基于生产力发展的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社会联系越紧密,其越有利于人的发展;第二,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社会不是全世界人民需要的共同体,是虚假的共同体;第三,只有使国际社会由全世界人民共同控制和驾驭,才能成为真正的共同体。但是由于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主要集中在民族历史上,对国际社会的研究只是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习近平立足于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面对国际社会仍然充斥着丛林法则、零和博弈而使世界人民深受其害的状况,既坚持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又将视界从主要集中于民族共同体问题拓展到世界共同体问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回答了国际社会应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体、怎样构建共同体这一重大问题。第一,国际社会应成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发展、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造福于世界人民。第二,应坚持协调合作的原则,“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4](P462)。
2.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实践途径从革命方式拓展到和平外交方式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性,也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鲜明特性。在《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的主要方式是革命,“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2](P171)。因此,他将“真正的共同体”也称为“革命无产者的共同体”[2](P202)。此“革命”是指暴力革命。马克思不否认和平进入共产主义的方式。早在1846年7月17日,他在给英国宪章派领袖的信中说:“工人阶级的战斗口号是:‘根据人民宪章对宪法实行民主修改’,如果这一点实现了,工人阶级就会成为英国的统治阶级。”[5](P27-28)1872年9月8日,马克思在阿姆斯特丹群众大会上指出,“在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中,暴力应当是我们革命的杠杆”,“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如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6](P179)。总之,马克思认为暴力革命是实现“真正的共同体”的主要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采用和平的方式。
当今时代,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使各个国家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何推动世界共同体发展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人类的基本需求出发,找到了各民族之间最大的公约数,以和平的外交方式,画出了一个又一个同心圆,构建了周边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共同体等多种人类命运共同体形式,形成了从区域范围到多国之间多层次,涵盖政治、安全、发展、文明、生态、网络空间等多个领域的,相互关联、相互贯通、各有侧重的命运共同体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形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背景,既为各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又推动了世界共同体的发展,从而开创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实践形式。
3.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理念从民族治理拓展到全球治理
马克思在理论上用“真正的共同体”取代“完全虚幻的共同体”,用“真正的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取代了“完全虚幻的共同体”的价值理念。第一,资产阶级认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最平等的,实际上掩盖了剥削的实质。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消灭资本剥削和压迫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第二,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只是资本剥削劳动的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不受任何压迫的自由发展。第三,资产阶级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互利的,而事实上只有资本家得到不断发家致富的自由发展,工人只是资本家赚钱的工具。而真正的互利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不仅不会妨害其他人的自由发展,而且只有在他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下,个人才能获得更好的自由发展。总之,“真正的共同体”主张群众价值观,“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表面上鼓吹主权在民的价值理念,实质上主张资产阶级特权价值观。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不可能成为世界人民所需要的共同体,更不可能最终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经济复苏乏力、国家之间贫富差距拉大、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战争频发等全球性问题就是明证。各种危及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问题,反映出在全球治理上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将“真正的共同体”运用于全球治理。第一,主张构建真正平等的国际关系。习近平指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4](P486)国际社会应是主权平等的各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共同构建的一个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共同体。第二,主张真正自由的国际关系。习近平指出:“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4](P486)各国拥有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这是一个主权国家应享有的真正自由。第三,主张构建真正互利的国际关系。习近平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4](P481)把他国的安全和发展作为自己获得安全和发展的条件,才是国家之间真正的互利关系。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新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4](P6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坚持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又实现了对这一理念的新发展,这对于推动该理念、马克思主义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备
马克思指出,一切民族国家都将走向“真正的共同体”,人类终将形成一个囊括整个世界的“真正的共同体”。世界“真正的共同体”是民族“真正的共同体”的终极归宿,民族“真正的共同体”是世界“真正的共同体”前提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情况,把马克思民族共同体思想的基本观点、分析方法和价值理念以及对世界共同体的研究思路运用于推进国际社会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虽然当今时代还没有实现世界“真正的共同体”的目标,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国际社会朝着这个终极目标迈进。国际社会是民族社会的延续,是一个比民族社会宽广得多的领域;世界历史是民族历史的延续,是一个比民族历史绵长得多的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时空上得到拓展的同时,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体系上更加完备。
2.使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一个阐述劳动共同体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体系,从“共同体”的角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世界“真正的共同体”,即全人类范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完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铺设的阶梯。因此,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才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由资本逐利本性支配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抑制发展中国家崛起,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掀起“逆全球化浪潮”,而中国则站在世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主张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坚定地捍卫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以强凌弱的冷战思维的较量,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国际舞台上的较量。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
3.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振兴一个民族,改变一个世界,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情怀和追求。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国际社会充斥着霸权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恐怖主义等问题,归根到底是由资本主义国家逐利本性导致的。社会主义中国有责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一份中国方案。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中国将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贡献者,承担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应有的世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