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PEA指数法的安徽省16市区域创业活跃度测度研究

2021-01-12霞,何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私营企业安徽省区域

杨 霞,何 涛

(1.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2.安徽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文件出台,我国经济增长正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成为经济增长转型的突破口。纵观我国“双创”的社会背景,国家地区已陆续出台了大量政策,在促进创业环境优化、创业热情培育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存在创业政策同质化较高、协同性较差、覆盖面较窄、支持力度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亟须立足地区差异,在客观评估各省各地区双创活动发展情况基础上,探究影响双创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创业水平评价和创业政策优化研究。

一、文献综述

在全球范围内所展开的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学术界对此很早就己开始有了关注。当前对于创业活跃度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创业指数方面,涵盖创业环境评价指数和创业活跃度指数[1-3]。前者重在评价某个区域内软硬件环境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进行评价的营商环境便利指数(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dex,EDBI)和评价区域对创业活动的支持程度的全球创业与发展指数(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dex,GEDI)[3-4],[5](P39-63),以及衡量全球各地区创业活动发展状况的全球创业观察指数(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是目前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创业环境评价指数[6](P143-248)。后者则用于评估某个区域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最具代表性的首推由GEM项目针对早期创业活动提出,用以评价个人初期创业活动的创业活动指数(Total Early-Stag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Index,TEA)。考夫曼创业活动指数(Kauffnmn Index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KIEA)和世界银行集团创业调查指数(World Bank Group Entrepreneurship Survey,WBGES)也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3]。其中,创业活动指数(TEA)研究对象为一国15—64岁劳动人口中开展创业活动的人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国的创业动力,但在运用该指数进行调查计算时,抽样调查规模巨大,操作步骤烦琐复杂,易受抽样比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针对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因为数据的不可取性,致使样本容量不足,代表性不足。因此,基于TEA指数的统计缺陷,为更好度量中国的创业活动实际情况,使数据来源更准确更易获得,全球创业观察中国小组创建了中国私营企业创业指数(China Private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y,CPEA),即用区域3年内新创私营企业个数与区域劳动人口数比进行衡量。

放眼国内,学者还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指数和创业活跃度评价方法。如王亚东等对各地区城市创业环境给予排名[7];张秀艳以创业发展指数(CEDI)为参考评价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差异[8];刘凤等基于SD模型对省域大众创业指数进行研究[9];王德起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中关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指数[10];王慧龙,王星惠通过空间权重法设计安徽省地区创业水平的邻居效应变量[11];黄玲玲等利用我国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不同区域创业活跃度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12]。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但国内外在创业水平评估和政策优化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和地区的创业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因我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地理位置、营商环境等方面不同,创业活动和创业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显著的特点。目前在国内围绕区域创业水平差异开展的研究刚刚起步,大多是聚焦创业水平和创业能力差异维度的描述性阐释,一方面对区域创业水平的定量测度和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地域间创业水平的对比和省域范围创业水平差异化的实证研究,不能充分反映各因素对不同省市的影响力度和方向的差异性。因此,在借鉴国内外创业指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双创”时代特征和“双创”建设实际,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指数,加强各区域创业影响因素、创业水平和创业活跃度的实证研究,有利于创业政策的制定、创业环境的优化和区域创业活动的开展。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为衡量中国不同地区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和态势差异,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借鉴姜彦福等学者在《全球创业观察2003中国及全球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私营企业创业指数(CPEA)测量方法开展研究[13](P11-53),其中CPEA指数序列计算公式如(1)所示。

(1)

其中,CPEAi为第i年我国某地区私营企业创业指数,表示某地区每万人(15—64岁)劳动人口所拥有的连续三年累计新增私营企业数,PEi代表在第i年拥有的私营企业数(个),Li代表第i年所拥有的15—64岁劳动人口数(万人)。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2007—2019年)》,选取2006—2018年13年间连续宏观数据,数据涉及安徽省16市,其中因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发生变更,将巢湖市进行了调整,致使巢湖市的数据出现中断,故剔除巢湖市数据。通过整理数据,得出2006—2018年安徽省各市私营企业数(见表1)和2006—2018年安徽省16市劳动人口数(见表2)。

表1 2006—2018年安徽省16市私营企业数

表2 2006—2018年安徽省16市劳动人口数

三、实证研究

(一)创业活跃度区域分析

基于表1、表2数据,利用公式(1)计算得出2008—2018年安徽省16市私营企业创业指数(见表3)。将样本期间内各市历年CPEA指数取平均值,并结合创业活跃度区域划分标准,CPEA≥10.43为创业高度活跃区域,10.43>CPEA≥5为创业比较活跃区域,5>CPEA≥2.5为创业不活跃区域,CPEA<2.5为创业沉寂区域[13](P25-26)。发现样本期间内,芜湖、马鞍山、宣城、淮北、黄山五市2008—2018年创业指数平均值超过10.43,创业水平相对活跃,说明这些城市在安徽省创业活动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走在了前列;合肥、滁州、安庆、铜陵、池州、蚌埠、淮南、六安八市2008—2018年创业指数平均值介于5~10.43,位于创业比较活跃区域;宿州、阜阳、亳州三市创业指数平均值2.5~5,表现为创业不活跃。

表3 2008—2018年安徽省16市私营企业创业指数(CPEA)

(二)创业活跃度发展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成功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私营企业迎来发展春天。2016年5月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被正式提出,以推动个体私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其数量出现大幅增长。故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统计年鉴将私营企业作为一个单独的统计指标,正式纳入统计范围。从时序层面观测,通过对比基期和报告期数值,绘制2008年和2018年安徽省16市CPEA指数折线图(图1),得出2008年16市创业指数平均值为5.79,2018年平均值升至9.74,反映近年来安徽省私营企业创业水平出现整体提升;同时结合2008—2018年安徽省16市CPEA指数变化趋势(图2),发现安徽省各城市保持了较为稳定且相对一致的变动趋势,其中2008—2010年和2013—2016年两个时间段增幅明显,2010—2011年和2017—2018年出现整体下降趋势。

图1 2008年和2018年安徽省16市CPEA指数折线对比

图2 2008—2018年安徽省16市CPEA指数变化趋势

随着经济转型,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地区劳动人口数逐年增加[14];地区经济水平、创业环境、创业政策、人力资本等略有差异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安徽省城市创业水平出现差距显著,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从空间层面观测,图3直观呈现了2008—2018年安徽省16市CPEA指数变动情况。虽然样本期内安徽省各市均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幅,但对标全国其他省份历年数值,安徽省整体创业水平仍然较低,且呈现出城市间发展不平衡情况。其中历年区域创业水平均值最高的是芜湖,达到20.03,最低的是亳州市,区域创业水平均值仅为2.01,差距达到10余倍。

图3 2008—2018年安徽省16市CPEA指数对比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现有文献的基础之上,采用中国私营企业创业指数来衡量安徽省2008年至2018年16个城市的创业水平值。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结论1:根据2008—2018年安徽省16市CPEA平均值,芜湖、马鞍山、宣城、淮北、黄山五市处于创业高度活跃区域,说明这些城市在安徽省创业活动中走在了前列;合肥、滁州、安庆、铜陵、池州、蚌埠、淮南、六安八市,处于创业比较活跃区域;宿州、阜阳、亳州三市则位于创业不活跃区域,创业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和提升。

结论2:通过绘制2008—2018年安徽省各城市CPEA指数变化趋势图和对比图,发现样本期间,一方面安徽省各地区的创业水平呈现整体增长趋势,特别是2008—2010年和2013—2016年两个时间段增幅明显,但在2010—2011年和2017—2018年两个时间段在保持总体平稳增长的同时,出现小幅下降现象;另一方面各市创业水平差异变化明显,创业活跃度空间上呈现差异显著,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二)政策建议

从整体而言,平台建设、服务绩效、基础设施、金融支持、商务环境、教育培训、开放程度以及政府政策是影响区域创业吸引力的关键因素[15]。结合不同区域的创业活跃指数以及不同态势的创业活跃度,提出相应对策。

1)针对创业高度活跃区域,一方面继续做好企业创业环境的优化工作,加强校企研发合作以及对高科技含量、高经济附加值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新设立企业把握和发掘市场能力有限,创业领域相对集中,需要警惕局部“双创”过热造成拥堵过剩情况,以推动地区经济进一步向创新驱动型发展。

2)针对创业比较活跃区域,政府应在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业优惠力度加大、企业创业准入市场门槛和企业创业成本降低、市场行政干预减少等方面加大力度建设,以提高企业创业积极性、政策覆盖精准度和协同度,促进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制度建立和创业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3)针对创业不活跃区域,政府政策应考虑向经济水平较为薄弱的地区倾斜,并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平衡和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构建面向中小企业创业的生命周期政策支撑体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产业园,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16],营造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与当地比较优势相关的创业核心的出现。

五、研究局限与不足

本文基于CPEA指数计算区域创业水平,虽然采用安徽省16个辖市2008年至2018年的数据进行连续对比观测,但该指标涵盖面不够广泛,没有将一些小规模但普遍存在的实体机构(如:个体工商户)纳入到地区新创企业活动中,且该指标反映的是新创私营企业数量,如何修正模型体现创业的质量,如何全面分析影响地区创业活跃度的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私营企业安徽省区域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法学院哪家最强
关于四色猜想
私营企业漏缴工会经费现象应引起重视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