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语法的安徽旅游资讯网多模态话语分析
2021-01-12潘学权
潘学权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旅游宣传手段也不断丰富和创新。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读图时代与视频时代,信息交流与传播正变得数字化、多元化与多模态化。集语言、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各种传播介质为一体的多模态宣传片与宣传网站已成为有关机构进行旅游宣传与民众了解旅游资讯的重要工具。安徽旅游资讯网以图片展示为主,辅以少量的文字说明,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安徽各地名山秀水、古老村镇、美丽乡村、红色传统、特色小吃与水上世界等。本文拟从视觉语法视角分析安徽旅游资讯网多模态话语,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与欣赏安徽锦绣风光,并为将来制作更加生动的多模态旅游网站提供借鉴。
一、视觉语法分析框架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具有实现交际的三种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1](P33-35)。多模态理论认为,同语言一样,图像、声音、颜色、动作等多模态符号作为社会符号,可以实现传播信息与交流思想的功能,由多模态符号构成的多模态语篇同样具有三大元功能。基于此,Kress & van Leeuwen 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延伸到视觉语篇层面,将三大语言元功能用于分析多模态语篇,并在《阅读图像:视觉设计的语法》一书中全面构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为核心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2](P1-14)。其中,再现意义对应语言的概念功能,表达图像参与者与参与过程之间的关系;互动意义对应人际功能,表达图像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关系;构图意义对应语篇功能,表达图像中不同要素的分布、结合以及突显,从而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视觉语法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并成功应用于多模态话语分析。如滕达、苗兴伟、陈冬纯、陈芝敏将视觉语法用来分析儿童绘本语篇的意义建构[3-4]。Friedman、Ron、刘丹借用视觉语法分析广告语篇的多模态话语构建,提出如何有效利用视觉意象,实现信息传播与情感互动[5-6]。从视觉语法角度分析多模态网站话语也渐渐为学者关注。杨晓敏分析了国外政府网站设计与形象建构,认为成功运用多模态符号有助于强化构建服务型、亲民型政府形象[7]。多模态网站已经成为旅游宣传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尚缺乏系统地从视觉语法角度对旅游网站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方面的研究。
二、安徽旅游资讯网多模态话语分析
笔者首先下载了安徽旅游资讯网旅游观光图片300余幅①,包括大小山脉、河流湖泊、民居村落、水上乐园、美丽乡村、特色小吃、艺术表演等,其中以自然风光为主,并借助图片下方的标题以及部分图片的文字说明解读图片内容。然后利用视觉语法分析框架,阐释图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指出图片如何有效再现锦绣安徽美好形象,最后提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指的是视觉符号能够再现现实世界里面的对象与事件,表现参与者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根据图像的不同特点,再现意义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8]。叙事再现借助图像要素之间存在的斜线构成的矢量,展现进行中的动作、事件或者变化的过程,可进一步分为动作过程、反应过程以及言语及心理过程。而概念再现不存在矢量。概念再现过程更加概括、静态或稳定,受时空因素影响小,可以细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与象征过程。
1.叙事再现
图1 芜湖方特梦幻世界卡通城堡
图2 琅琊山醉翁亭风景区
图1与图2为叙事再现。图1为芜湖方特梦幻世界卡通城堡。城堡上空四处飞溅的焰火飞行路线形成无数矢量,属于叙事再现的动作过程,呈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魔幻世界。下方的游客凝望着上方五彩斑斓的世界,游客的视线将矢量发送到烟火,属于反应过程,表明游客为魔幻世界所吸引。图2为滁州琅琊山风景区少年游客与“欧阳修”同游场面,他们与“欧阳修”眼神对视,其矢量构成反应过程,表现他们之间心领神会、乐在其中。动作过程及反应过程虽然在该网站的图片中使用比例并不高,但形象地呈现了一个个生动的场面。而运用对话泡或思维泡的语言及心理过程的叙事再现在该网站的图片中并未出现。
2.概念再现
图3、图4属于概念再现。图3为分类过程,图像中各参与者通过分类关系形成一个整体。图3分为五个小的画面,上面分别标有“纵情山水”“徜徉古韵”“品味悠扬”“浸润心田”“流连异趣”,体现一种分类过程,左上方标明“特色主题”,为图像总的类别。该网站多次运用分类过程,将同一主题的图片汇集在一起,方便观看者欣赏。图4属于分析过程,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到参与者与主体具有部分——总体的关系。图4为六安市金寨县燕子河大峡谷的一部分,图像所呈现的险崖、绝壁、幽谷、奇瀑、怪潭是大峡谷代表性的景观,也是大峡谷的一个缩影,给观看者留下燕子河大峡谷幽深险奇总体印象。图5属于象征过程,象征过程告诉观看者图像参与者是什么或者意味着什么[8]。图5中处在前景位置上的是悬崖边上向远处伸长枝丫的黄山迎客松,这一前景图像象征了迎客松的坚强、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热情、好客、大度与包容的胸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图3 安徽旅游特色主题
图4 金寨县燕子河大峡谷
图5 黄山迎客松
(二)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体现图像制作者、图像参与者和图像观看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图像观看者对图像参与者形成某种态度。图像的互动意义的实现取决于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四个要素[8]。
1.接触
接触是指图像参与者和图像观看者通过目光接触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互动关系,这种目光接触有时会伴有相应的身体姿势。当图像参与者的目光与观看者目光直接接触,参与者似乎在向观看者索取什么或者建立某种联系,此类图像称为“索取”类图像。当图像中参与者与观看者没有直接目光接触,或者当参与者不是具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时,这类图像称为“提供”类图像,旨在向观看者提供某种信息。
图6 六安海洋生物科普馆
图7 宣纸工艺
图8 黄山日出
图6属于索取类图像。该图像为六安梦幻海洋大世界海洋生物科普馆,屏幕中的鲨鱼在“海里”畅游,眼睛盯着前方的观看者,似乎在与观看者分享遨游大海的快乐,或者警告观看者赶紧走开。图7和图8为提供类图像。图7旨在介绍宣纸工艺。小女孩翻开刚制作好的宣纸,眼睛盯着宣纸,旨在将观看者的注意力引向宣纸。图8为无生命的自然景观,画面呈现的是黎明时刻黄山神奇变幻的云海、霞光万丈的日出和险峻重叠的峰峦。该网站大部分图片属于提供类图像,旨在客观地呈现安徽各地锦绣风光。
2.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指的是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社会距离通常由图像设计者通过近、中、远的镜头选择而体现。通常情况下,近镜头表明一种亲近的社会关系;中镜头表明一种客观社会距离;远镜头是一种公共距离,有利于呈现全景画面,体现一种疏远的社会关系。
图9采用的近镜头,呈现的是亳州晨光村桑葚园桑树枝头的几颗桑葚,通过近镜头呈现红色和黑紫色娇艳欲滴的桑葚,让观看者近距离接触桑葚,从而胃口大开,心向往之。图10为中景拍摄,主要呈现独立的个体形象。图10为红军时期六安独山革命旧址革命先烈拿起武器参加革命的画面,清晰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坚定的革命意志和英勇的斗争精神。图11为远景拍摄阜阳八里河风景区的画面,观看者可以感受八里河风景区碧波万顷、岩石耸立与风光旖旎。该网站上绝大部分图片都是采用远景拍摄,有利于比较全面客观地呈现特定景点。
图9 亳州晨光村桑葚园
图10 六安独山革命旧址
图11 阜阳八里河风景区
3.态度
视觉符号主要通过“视角”来表达图像观看者对图像参与者所持的态度,即图像观看者特定的视角会对图像参与者产生某种象征性的权势。观看者通过俯视的角度观看参与者,表明观看者享有一定权势或者处于超然的地位;平视的角度表示观看者和参与者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仰视的角度则表示观看者相对于参与者处于相对弱势或卑微的地位。
图12为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叶挺将军铜像,图像展现叶挺将军挺拔伟岸的光辉形象,图像采用的是仰视角度,观看者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图13为九华天池景区的平视画面,也是该网站上大部分图像采用的拍摄视角,客观真实地对自然景物进行了呈现。图14是俯拍九华诸峰、山中寺庙以及茫茫云海,给人一种超然洒脱、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图12 叶挺将军铜像
图13 九华天池景区
图14 九华山云海
4.情态
情态是指某种图画表达手段的使用程度,如色彩、色调、深度和再现细节等。视觉符号的情态主要通过画面的色彩饱和度、语境化和再现细节等来表达。情态值是判断画面真实度的重要因素。情态值由高到低分为高、中、低三类:高感官情态指图像使用了高饱和度的色彩;中感官情态指图像色彩不太饱和,如“水洗”的或飘逸的水粉;低感官情态指图像只有黑白颜色[8]。
图15 池州怪潭
图16 舒城万佛湖
图17 泾县榔桥镇黄田古村落
图15为池州怪潭景观,色彩比较鲜艳但又不是过于饱和,图中细节呈现比较清晰,属于较高感官情态,用自然色彩呈现给观众真实客观的景象,这也是该网站大部分图片采用的情态。图16为六安舒城万佛湖风景区,云雾缭绕,水天相连,色彩饱和度趋于中等,属于中等感官情态,意在创造一种磅礴的气势,呈现一种朦胧美。图17是宣城泾县榔桥镇黄田古村落景象,基本上采用了灰黑色,完全消除了自然景物中可能出现的一丝彩色,用的是低感官情态,夸张地呈现了村落的久远与沧桑。
(三)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考察图像中不同要素的分布、结合以及突显,从而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多模态话语的构图意义的构建主要借助三种资源: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8]。
1.信息值
信息值是通过构图要素在图像中的分布而形成的。图像的上下、左右、中心和边缘的要素分布分别具有不同的信息值。通常放在左边的信息是已知信息,放在右边信息是新信息。置于上方的信息具有理想化或概括性的特点,也是信息最显著的部分;置于下方的是更真实、更实际或更加“脚踏实地的”信息。放在中间是比较重要和有价值的信息,而放在边缘的要素一定程度上不那么重要和突出[8]。
图18靠近中心位置为九华山天台寺,为山坡、台阶、悬崖、云霞环绕,表明天台寺是图像核心要素,也是游客翻山越岭要到达的终点。
图18 九华山天台寺
2.取景
取景通常会涉及图像要素分割或连接问题。如果要素间无分割,则强调图像要素整体性特点;如果有分割,则表明要素间存在各自特点。分割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分隔越明显,各要素则越各自独立。分割可以有不同方式,通常采用分割线,也可以采用空间分离、色彩对比等方式。
图19为位于九华山后山的莲花峰,因其峰常年为云雾缭绕,变化万千,得名“莲峰云海”。图像中莲花峰倒影映入水中,在水地交界处形成了一条不明显的分割线,分别呈现陆上山峰与水下幻影,图中现实世界与幻影世界连成一体,蔚为壮观。图20为六安悠然南山度假区,湖心小岛与湖水交界处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心形边界,似乎在告诉人们一个绿色的小岛正敞开心扉欢迎来自各地的游客。
图19 九华山莲花峰
图20 六安悠然南山度假区
3.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突显图像的某些特点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的程度。Kress与van Leeuwen认为,显著性可通过参与者的特定位置安排、相对尺寸、前景或背景、色调值的对比、色彩鲜明度的不同程度等因素来实现。
因该网站图片基本上为拍摄所得,拍摄者尽可能真实呈现实际景物,极少会突出图像中的某些特定元素。但也有例外,如图2,一群少年游客紧跟身着古代太守服装的假扮的欧阳修,“欧阳修”的古代服饰这一元素突显了其与众不同,让人感觉回到古代,从而吸引了观看者关注。
三、结语
本文以Kress 和 van Leeuwen 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安徽旅游资讯网视觉多模态话语。研究发现,在构建再现意义方面,该网站多用概念再现中的分类过程及象征过程展现图片内涵。在构建互动意义方面,该网站以“提供”类为主的图片呈现图片信息,以中、远镜头为主的社会距离与观看者保持一种较为疏远的关系,主要以平视角度和比较饱和的色彩客观真实地呈现景物。在构建构图意义方面,将重点景物放置在中心位置以突显其核心地位。总之,该网站图片在展示安徽各地旅游景观时突出客观真实性特点,有助于观看者准确了解安徽各地旅游资源。同时也发现,在构建再现意义时,叙事再现中反应过程过少,语言及心理过程的再现方式则完全缺失;在互动意义构建过程中,索取类图像极少,近距离镜头偏少;在构图意义构建过程中,很少突出图像中特定元素以显示其与众不同。这些可能与制作者尽可能追求客观真实呈现景物画面的目标有关。笔者认为,制作者如果在客观真实呈现景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近镜头、索取类、情态高的图像,适当采取前景化的手段突显某些特定元素,势必能够更好地激发观看者的观看兴趣,更加生动地呈现安徽各地旅游景观,从而起到更加有效的宣传效果。
注释:
① 本文所有图片均取自“安徽旅游资讯网”,网址为:https://www.ah123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