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化护理应用于骨外科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1-12秦扬
秦 扬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 , 辽宁 营口 115007)
骨科疾病主要由意外伤害引起,病情相对较严重,且需较长时间恢复。骨外科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忍受手术操作带来的疼痛,还需克服心理不良情绪[1]。而这些均加大临床护理的难度。骨外科护理流程比较复杂,任务较为繁重,很难确保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对此,护理人员需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提供全面性的护理服务,以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本文分析整体化护理在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我院骨外科2018年8月-2019年8月接收100例患者。研究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均5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8∶22,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66岁,中位年龄为(40.8±5.9)岁。四肢骨折手术25例,骨盆骨折手术12例,膝关节置换术4例,髋关节置换术6例,脊柱手术3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为(41.5±4.8)岁。其中四肢骨折24例,骨盆骨折手术13例,膝关节置换术5例,脊柱手术2例,髋关节置换术6例。分析2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研究。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展开健康宣教,讲解基础性知识与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手术信心,消除不良心理,术后观察患者体征变化,预防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化护理方法。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便可展开健康教育,介绍病房环境与医护人员的相关信息,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消除患者陌生感。同时也可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讲解手术相关性,促使其对手术治疗有基本的认识,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基础[2]。维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安静舒适,予以患者精神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手术,并配合医护人员。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嘱咐家属予以患者家庭支持。对于负性情绪比较明显的患者,护理人员也可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疏导。准备手术中所需仪器,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疼痛,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手术期间,固定患者手术部位,并注意观察稳固性情况,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如患者受伤部位在隐私区域,护理人员应保护好患者隐私,遮挡好部位,满足患者的自尊需要,以免患者因羞怯而不愿配合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整理衣服,并及时处理血染皮肤部位。(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注意观察患者的手术部位恢复情况,询问患者舒适性。如患者主诉疼痛较为剧烈,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可遵循医嘱予以止痛药物,并指导患者服用止痛药物。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药物单次使用量、使用次数[3]。告知患者不可擅自增减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时刻注意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敷药期间是否出现渗血渗液情况。如有不良情况,需立即清洗手术部位,重新上药,以促进手术部位愈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满足患者肌体营养需要。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运动锻炼,促进骨折部位愈合。在患者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向其说明注意事项。
3 观察指标: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分数越低,说明患者情绪状态良好。
5 结果:经统计,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0%,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8.0%,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护理前2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无明显区别,护理后所有患者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检验2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变化(分)
讨 论
大部分的骨外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方式治疗。但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护理的得当性将影响手术效率[4]。因此,为促进骨外科患者术后康复,预防患者不良反应出现,需提供合理性护理服务。整体化护理是一种常用的护理操作,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经全面护理服务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同时整体化护理重视对患者身心的系统化护理,满足患者身心恢复的需要,更有利于患者康复。从此次研究活动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展开整体化护理模式。从护理的结果就可发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并有效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整体化护理方法相比常规性护理操作效果更显著,对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具有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骨外科患者提供整体化护理方法,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够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