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1-12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四肢创面肢体

郭 靖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门诊,辽宁 沈阳 110023)

四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可分为上肢骨折和下肢骨折,致因较多,包括: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以及重物撞击伤等。由于四肢骨折对患者肢体健康影响严重,所以需积极医护。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发现采取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易出现肢体肿胀,从而影响手术预后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强有效的护理干预[1]。本课题重点分析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促进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纳入研究的76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入选时间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平均为38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跨度为32-67岁,年龄均值为(43.8±1.2)岁;上肢骨折15例、下肢骨折2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跨度为33-65岁,年龄均值为(43.9±1.1)岁;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24例。2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意义。

2 方法:本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骨科常规护理流程执行,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方案,包括:(1)健康教育干预。护理人员需耐心为患者普及有关四肢骨折的疾病知识、手术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比如术后肢体肿胀的预防及处理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消除患者的疑惑,进而提高患者基于围术期的配合度及依从性。(2)疼痛护理干预。四肢骨折及手术均会对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需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需在及时评估患者疼痛部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采取音乐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疼痛;同时,鼓励、安慰患者,帮助患者进行肌肉按摩等;若疼痛症状严重,需合理使用镇痛药物,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此外,疼痛护理干预期间,加强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消极心理,提高患者在医护期间的配合度。(3)创面护理干预。在手术后,患者的患肢进行加压包扎3天,首先采取棉垫将患肢包裹好,进一步采取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处理。基于查房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包扎情况的观察,判断是否存在过紧或过松的情况,若存在对症处理;通过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的疼痛感,若疼痛感明显,可解下绷带,重新包扎处理。此外,需对创面敷料定期更换,可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对创面进行照射,每天2-3次,每次0.5小时左右,使创面部位血液循环得到有效促进。(4)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然后进行双手、手臂、头颈部、肩部以及腿脚部肌肉放松训练,每天1次,每次0.5小时左右。另一方面,可指导患者术后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从被动训练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比如进行远端指/趾关节训练等,恢复后期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负重训练,达到促进肢体康复的作用。

3 评价标准:根据《骨科肢体肿胀分级标准》[2]对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进行分级。(1)0级:代表无痛;(2)I级:代表存在轻微肿胀,且存在皮纹;(3)II级:肿胀明显,皮肤紧绷;(4)III级:肿胀严重,有张力性水疱。并对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对比评价,其中术后VAS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难以忍受;评分越低,代表疼痛越轻[3]。

5 结果

5.1 2组术后肢体肿胀分级情况对比:在术后肢体肿胀分级方面,观察组O级23例(60.53%)、I级11例(28.95%)、II级4例(10.53%)、III级0例(0.00%)。对照组0级11例(28.95%)、I级7例(18.42%)、II级13例(34.21%)、III级7例(18.42%)。结合数据可知,在术后肢体肿胀分级方面,观察组O级、I级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I级、III级百分率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5.2 2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相关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讨 论

临床研究表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肢体肿胀症状,从而影响患者手术预后效果。为了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效果,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非常重要[4-5]。

本次研究重点提到的护理干预方案,涉及:健康教育干预、疼痛护理干预、创面护理干预以及康复训练干预等,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在术后肢体肿胀恢复效果方面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具备科学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改善术后肢体肿胀严重程度,缩短肿胀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缓解术后肢体疼痛;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纳及应用。

猜你喜欢

四肢创面肢体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肢体语言
跟踪导练(四)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