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11侯晓乐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0期
关键词:音乐表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摘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学校、用人单位和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教育与教学的合力,其目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期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表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0-094-03

【本文著录格式】侯晓乐.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20):94-96.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2020年度一般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YY202005)。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要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培养出企业和市场所需的高素质的音乐表演人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必不可少。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针对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活动走出困境,从而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其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对优化人才配置,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是通过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办学,以此帮助一些企业解决用工难、引进人才有困难,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办好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重要渠道。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高职院校中的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过去那种单一的合作模式,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推进与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扩大人才合作范围,制定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市场化的改革,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作为应用技术的教学基地,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对于学生而言,在学校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整体素质,提升了就业的竞争率;而作为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所需人才,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最重要的办学模式之一。

三、音乐表演专业的现状

(一)生源状况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相对不高,而现如今社会上对音乐表演高质量的人才要求却越来越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就变得更加激烈,加之一些艺术类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分数线与其它类的分数基本持平,使一些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了多更的选择余地,另外艺术类学生的学费相对较高,因此音乐表演专业的生源与过去相比处于萎缩的局面。

(二)市场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有多种就业的渠道,可以担任艺术团体的演员,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机构的工作、做艺术辅导班的指导教师和文化传媒公司演出策划人员、也可以自谋职业,创办培训学校、工作室、充分运用新媒体之优势从事网上教学等。

(三)办学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这个特点决定了此专业的办学必须与市场、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融合,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引进人才等方面都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学校还可以把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并且专业精、业务强的专家、学者聘请到校内,直接参与教学等工作。

四、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政策性指导

早在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同时校企合作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法律、法规,缺乏政策性指导,因此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另外,一些企业对于校企合作育人的积极性不高,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而高职院校也有急功近力的思想,导致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意识不强,合而不作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其中还存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对校企合作进行研究。有资料显示,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早于中国近一个世纪,这些国家校企合作的一些成功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去借鉴和研究。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以往的高职院校对音乐表演专业的理论课比较重视,但是理论课的设置和一些技能课相对脱离,虽然音乐表演专业也开设了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声乐基础、钢琴演奏、乐队训练、器乐合奏、合唱与指挥等一些课程,由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课程的合力,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高职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其实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岗位职业化的课程设置,增设一些与音乐表演有关的选修课程,把课堂真正变成舞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以此提高专业水平。

(三)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院校一些专业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综合素质还不够高,专业水平也有待提高,也有一些年长的教师对于新媒體的出现还不适应,有畏难情绪,不能将新媒体与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是习惯于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授课,这种局面如果不尽快改变和解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导致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四)教材内容陈旧,缺少新意

一些高职院校表演专业所用的教材大多是沿用或参照本科院校的,其内容较陈旧,缺少新意。学生学起来晦涩难懂,教材内容没有突出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性的特点,鉴于此,学校应该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改革,拿起笔来,自编一些符合本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

五、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建设措施和途径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水平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刻不容缓,首先学校要为专业教师提供一个继续充电的平台,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开展业务交流等活动,使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其二,学校应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考核机制,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使专业教师能够跟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其三,高职院校应不惜花重金,招贤纳士,把那些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引进到学校里,充实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其四,提高教师的待遇,学校应该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为教师排忧解难,使教师能够甩开膀子,一门心思赴在教学上,这样可以防止不必要的人才流失现象。

(二)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着眼于市场的人才需求来科学合理的进行设置。但在以往的教学中,表演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比较单调,课程表往往也很固定,鲜有变化。虽然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并且偏向培养学生们的专业应用性,但是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意识。其实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符合市场的需求,对不合理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创新,要肯花力气、肯下功夫,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适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课程。

(三)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基础和条件。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首先,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专业教师对班里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应该有充分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分组上课时,教师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一些专业好与专业底子较薄的学生进行混搭,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的一些活动,增强自信心,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其次,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校可以创新教学手段,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丰富多样的音乐知识,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之便利,做好对音乐知识的课前与课后的预习、复习。作为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微课、慕课等,搜索到自己所需的音乐学习资料,从而扩大了视野,拓宽学习的渠道。另外互联网平台为师生之间实现音乐教育的交流和互动打开了方便之门,师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探讨,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更加密切。

(四)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指的是企业根据其发展状况,预测人才的需求量,向作为培养方的学校下订单,然后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最后由企业按排学生就业。这种量身定制的作法,是学校最重要的艺术人才培养方式之一,采取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说对企业、对学校、对学生无疑都是件极好的事情,可谓一举多得。

(五)加强对学生实践性的培养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水平,学校应该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舞台表演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把课堂和舞台两者紧密地联结起来,通过以演代考,以演代训等,把所学的知识通过舞台表演这种形式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从而形成舞台实践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院团模式”。演出和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以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通过最终演出项目导向授课过程,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创新能力。

另外,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切可以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到乐团参加顶岗实习,到文化站(馆)参加惠民演出,到学校进行义教、参加全国、省市技能大赛、汇报演出等。通过“教、学、演”三位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学习,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了职业素养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品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的热情。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不但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且拓宽了学生就业的渠道,在合作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普遍认可和赞赏。然而我们深知这条路今后还很长,行走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下去,而且有信心有能力,一定走好。

参考文献:

[1]国办印发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N]. 人民日报,2017- 12- 20(001).

[2]杨冬梅.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以音樂表演专业为例[J]. 艺术评鉴,2018(9).

作者简介:侯晓乐(1987-),男,辽宁大连人,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与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表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