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走班制下的初中数学智慧教学模式探究

2021-01-11甘晓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甘晓云

[摘   要]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逐渐进步,教育资源的增多和变化以及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教学体系逐渐显示出一些弊端。2015年起,南宁市第二中学初中部引入“分层教学”的智慧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使学习基础与能力不尽相同的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作为实验学科的初中数学,在分层走班制度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智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號]   1674-6058(2021)03-0020-02

2016年,教育部积极推动信息和教育技术的融合与发展,继续促进教育信息的提供并通过信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范围,宣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紧密结合已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课题,它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概念。由于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速度不快,南宁市很多中学生的基础薄弱,南宁二中初中部是地段学校,根据学生的学情,我校从2015年开始尝试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是如何能在分层教学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智慧教学模式能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满足分层教学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相关概念

1.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清当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状态;(2)根据学生水平分层;(3)让所有学生都有提高的空间。也就是说,分层教学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把其科学地分成几个水平相近的群体,让这些群体在恰当的分层教学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与提高。

2.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走班制教学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与接受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并按照原有的管理制度,在不同层次的班级中完成学习活动。学习的课程不同,组成学习班级的学生也不会相同。在基于总体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只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在人格的形成中发挥作用。根据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选择层次,并按照他们的学习能力选择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设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的课堂。这样,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本质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因为走班制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师与所有学生面对面并根据他们的能力来教学,可让学生在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提升力。因此,近年来,走班制教学引发了不少教育部门与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推崇。

3.智慧教学的概念

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学模式,能将教学中的各种系统元素智慧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智能学习和全面发展。智慧教学具有四大特点:创造性、生成性、多元化、个性化。在“互联网 +”的时代,它可以创建更强大和智能的智慧教学育人环境;教学资源趋向动态、开放;教学工具更加丰富和适切可选;让大多数评估研究都在准确的数据分析下完成。智慧教学具体可以指:(1)集智慧课堂课上、课后功能的应用;(2)相关教学平台如希沃系列软件和硬件、作业盒子、悠数学、好分数、洋葱学院等的使用;(3)基于翻转课堂模型的教学模式(上课前应用微型视频检测学生学习的背景数据、“学思达”、WSQ学习任务单、“布鲁姆”提问法等)。

二、分层走班教学下的初中数学智慧教学模式探究

1.引导学生自省,强调分层走班模式优势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教学生有效地反思,换言之,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分层模式的优势并接受真实的自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教学生思考数学学科的认知结构,学会在自身的知识基础上构建更高一级的体系,这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关键方法之一。例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教师教B层学生可以类比小学的乘法计算“n个相同因数a的积可以如何求解”,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解决问题,再层层递进教授新课;而教A层学生则可以直接通过课前任务学习单让其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课上以解答学生疑惑为主,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搭建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为后续的分层做好具有说服力的铺垫。

2.激发学生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采用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在最适合学生需求的学习环境中为其提供所需的最佳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因此他们的独立性和学习的内在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造为学生找到成就感的契机,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以后学习的动机。其次,教师要采用测试材料的设计和合理评价手段,让学生感受分层教学给学习带来的转变。从学生获得成就感的角度来说,数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适当地降低日常训练题的难度或者改变书面作业的评价等,从中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例如,当在B层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类比一次函数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画出函数图像,再通过函数图像理解对称轴与顶点坐标等基本性质,最后让他们继续结合函数图形考虑增减性等更难的问题。而对于A层学生则放手让他们探究所有的性质,教师适时补充与纠正即可。又如,在进行“因式分解”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对B层学生适宜从提公因式法到公式法一个一个递进教学,对A层学生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把所有问题抛出,让学生利用整式的乘法分类提公因式法有哪些、公式法有哪些,而且根据学生接受程度还可以补充“十字相乘法”。从设计试卷的角度出发,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试卷,让学生考出更满意的分数。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