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柔教授基于扶阳思想辨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总结

2021-01-11唐旭东许勇钢张姗姗

陕西中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桂枝汤温阳阳虚

魏 丢,唐旭东,许勇钢,张姗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乏力、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及颅内出血,危及生命[1-2]。该病的高发人群为60岁以上老年人,出血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6]。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北京市名老中医麻柔教授认为“扶阳理论”在认识ITP病机及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临证效果良好。

1 扶阳思想概述

中医扶阳思想源于《周易》《黄帝内经》之重阳思想。《彖传》记载:“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在论及坤元时曰:“乃顺承天”。乾为天,属金,纯阳也;坤为地,属土,纯阴也。其意在阳为统辖,阴为顺承,强调了在阴阳矛盾的对立、互根和消长转化过程中“阳主阴从”的关系。《黄帝内经》言:“阳气者,若天与日”“阳密乃固”,强调了人体阴平阳秘动态平衡中阳气的主导作用。《伤寒论》原文398条、载方113首、用药90余味,其中90余方中应用干姜、炮附子、肉桂、桂枝等药物,且每用苦寒之品,嘱中病即止,不必尽剂,足以体现其重阳思想。张仲景之书以“伤寒”命名,寒者,阴也,最易伤阳,而阳为人之大宝,意在告诫后人阳气之重要性。卢崇汉认为“阴阳升降全赖阳气的布运”,故阳气宜通,很多疾病都是机体阳气虚损、郁结所致,治病立法崇尚扶持温通阳气。

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机探讨

2.1 阳虚为本 《景岳全书·血证》曰:“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气,气伤则血无以存”,将血证病机概括为“火盛”“气伤”两方面。气者,阳也,气伤则阳虚。火者,阴也,火盛即阴盛。然火有阳火、阴火之分,气过旺,可以逼血外越则为阳火;气过衰,不能统血,阴血上僭外溢则为阴火。内生火热伤津耗气、损伤血络,则发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患者平素嗜食生冷、房劳纵欲、起居无常,使阳失所养、劳伤耗散,故阳虚者居多。疲劳是ITP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说明ITP患者多素体阳虚[2]。部分医家基于“阴火”理论,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机乃脾肾亏虚,阴阳失衡[8]。然现代医家论及血证多责之火盛迫血妄行,多用凉血止血之药,加之患者劳倦体虚、嗜食生冷,寒邪直中脏腑,损伤脾肾阳气,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脾主统血,为气血后天生化之源,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则血溢脉外而致出血。肾藏精,主骨生髓,髓虚与现代髓内巨核细胞不足相似,精血同源,精血不足则劳倦乏力[9]。

2.2 阳郁为标 阳气布散于肌表,可以抗御外邪,卫外为固。ITP患者素体阳虚,阳虚寒凝则阳气易郁。太阳表虚,邪郁于太阳之经,损伤阳络,迫血离经而致衄血。相关研究表明,免疫失耐受是ITP的主要发病机制,而感染可能是其触发因素[10]。患者嗜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阳虚不化则易湿阻中焦,郁而化热而见脾胃湿热蕴结之象。湿阻中焦气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见食少纳呆、嗳气泛酸、情志不遂等肝郁脾虚之象,情志失调,肝气郁滞而致肝主疏泄功能失调,血行逆乱,肝不藏血则易并发各种血证[11]。ITP患者合并抑郁者高达42.8%,说明ITP患者多伴阳郁状态。三焦者,乃津液运行之通道也[12]。人体气血津液的化生、输布均有赖于阳气的温煦、推动作用。阳气运行不畅,温煦不及,则见四肢不温;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血不循经而致出血。阳气运行不畅,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则为瘀血,瘀血阻滞气血运行而成恶性循环。《血证论·瘀血》云:“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瘀血既是ITP的病理产物,又是本病加重之病因,应及时清除以防发生变证[13]。ITP一线用药糖皮质激素乃辛燥甘温之品,类似中医“壮火”,归肾、脾、肺经[14]。少火生气,温煦五脏六腑,助气行血;壮火食气,火盛耗气伤阴,使元阴元阳受损,肾阳虚衰无力鼓动而致阳气郁闭,另一方面助阳生热而见一派本虚标实、浮阳上越之势。ITP患者在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时,易助阳化热、耗伤津液可见多食易饥、两颧潮红、手足心汗出、盗汗等阴虚症状;长期激素依赖耗伤阳气可见怕冷、乏力、纳呆、腰膝酸软等脾肾阳虚之象[13]。

3 次第疗法

基于扶阳思想,ITP的立法选方以温扶坎中元阳为着眼点,以扶持和温通阳气为主要原则。《温病条辨》云:“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故益气健脾贯穿疾病治疗全过程。ITP患者多以阳虚、阳郁为主,故本病治疗初期以祛除邪气、宣通阳气为要,后期守走相合,全程平调阴阳、重视扶阳[15]。初、中期以桂枝汤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邪入太阳,郁而化热者加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牡丹皮以清热凉血、解毒祛邪;邪入阳明,湿热蕴脾,气机阻滞者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益气通阳、调畅气机、除湿醒脾。若兼见血瘀之象,则联合黄芪赤风汤加减,补气活血、扶正祛瘀。晚期多邪气已祛,以锁阳、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等药物为主,温阳填精,联合桂枝汤使温阳而无阳郁之弊。桂枝汤乃仲景群方之冠,《医宗金鉴》云:“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方中以辛温之桂枝为君宣通阳气,酸甘之白芍为臣敛阴和营,二者配伍散中有收,调和营卫。阳虚重用桂枝,阴虚重用白芍、桂枝,白芍剂量的变化已从调理阴阳之道[16]。《黄帝内经·灵枢》曰:“营出中焦,卫出上焦”。卫为阳,不足者益之以辛;营为阴,不足者补之以甘。方中桂枝、生姜辛甘化阳以实卫,白芍、炙甘草、大枣酸甘化阴以和营,炙甘草、生姜、大枣同用,辛甘相合,脾胃健而营卫通;炙甘草、大枣可防生姜辛散耗阳,生姜可防炙甘草、大枣气壅中满。故此方既可调和营卫,又可顾护脾胃、燮理气血阴阳。《金匮要略论注》[17]:“桂枝汤者,此汤表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桂枝汤外可调和营卫、解表祛邪、宣通阳气,内可涤荡内生邪气,开上中下三焦,使阳气恢复正常运转之功,燮理气血阴阳。

4 典型病案

颜某某,女,29岁,2018年12月4日初诊,患者5年前发现双下肢散在瘀斑瘀点,未予重视及治疗,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鼻腔出血不止,全身泛发紫癜,于当地医院行骨髓穿刺提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伴有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余未见异常”。血小板为3×109/L。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现为求中医治疗遂来就诊。现症见:全身散在瘀斑瘀点,偶见鼻腔出血、咽干、鼻塞、自汗、怕冷、乏力、不欲饮食、夜寐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查体: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血常规:WBC 12.45×109/L、Hb 127 g/L、PLT 20×109/L。中医诊断:紫癜,脾肾阳虚、热毒外犯证。西医诊断: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以益气通阳,解毒利咽。处方如下:仙鹤草45 g,土茯苓30 g,白芷20 g,麸炒白术、炙甘草、金银花各15 g,党参12 g,白芍、牡丹皮、茜草、生藕节、连翘各10 g,桂枝6 g,生姜5片,大枣10枚。28剂,水煎服,嘱患者调畅情志,忌食生冷寒凉、辛燥煎炒之物,适度运动,规律休息。补充幽门螺旋杆菌检查,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行西药根除治疗。2019年1月8日二诊,患者全身瘀斑瘀点明显改善,乏力较前缓解,偶有胃胀、反酸,咽干、鼻塞等症状消失,余症同上。复查血小板67×109/L。查幽门螺旋杆菌(+),嘱患者继续根除治疗。原方基础上去金银花、连翘、白芷,加清半夏、黄芩各10 g,黄连3 g,28剂,水煎服,余同前。2019年2月5日三诊,患者全身瘀斑瘀点基本消失,胃胀、反酸明显减轻,稍乏力,未诉其他特殊不适。复查血小板94×109/L。原方去清半夏、牡丹皮、黄芩、黄连,加锁阳20 g,淫羊藿、巴戟天各10 g,余同前。2019年3月5日复诊,患者全身瘀斑瘀点消退,未诉其他不适。复查血小板108×109/L、幽门螺旋杆菌(-)。予中药原方维持治疗,每3日1剂。2019年5月24日复诊,复查血小板124×109/L,患者未诉其他不适,停药观察。治疗全程以通阳、温阳为中心,随症加减,治疗半年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

按:患者病程5年,初诊出血症状明显,伴乏力、咽干、鼻塞、不欲饮食、怕冷、脉沉细等脾肾阳虚、热毒外犯表现。患者素体阳虚则乏力、脉沉;卫表不固,邪入太阳,郁而化热则咽部充血;腠理不密,阳邪蒸发则汗出;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风邪袭表入肺则气壅鼻鸣;卫阳不能敷布则气上逆而不欲饮食;阳气内郁,不达肌表则怕冷。治以益气通阳、解毒利咽。二诊表邪已解,但患者情绪不佳,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致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出现中焦湿热夹虚之象,以半夏泻心汤加减配伍,清泄中焦湿热,使三焦得通。疾病后期实证好转、虚证尚存,予锁阳、淫羊藿、巴戟天等温肾填精助正气,使血有所摄。患者素体阳虚,早期以外感症状为主,故联合清热解毒之药以祛除外邪,中期中焦脾胃运化失常则联合半夏泻心汤调理中焦脾胃,使后天气血生化有源,同时通畅三焦,使阳气运行顺畅。早、中期通阳的同时亦配伍四君子汤以防敛邪,同时扶助正气,促进邪气祛除。疾病后期表邪已去、阳气已通,加温肾助阳之药以温扶元阳,同时予桂枝汤宣通阳气,则温阳而无阳郁之弊。“阴阳相和,是谓圣度”,“圣度”在于调和阴阳,而调理阴阳在于顾护人体阳气[18-19]。日常生活中亦需重视阳气的保护,故麻教授常嘱患者健康饮食,忌食生冷辛燥之品;规律休息,启阴交阳,使阳复其位;调畅情志以防阳气郁闭,顺应自然、精神内守则病无从来[20]。

5 小 结

麻教授认为ITP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阳虚,发病关键为外感邪气或内伤所致阳气郁闭,机体气血津液输布失常。阳虚则易感外邪,感邪则阳气郁闭,进一步加重阳虚,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治宜易阳通元,即温阳培元、通达元真之气以达到调节一身之阴阳的目的[18],故治疗上采用次第治疗,先祛邪气,兼以微补以防敛邪,表邪已祛则以温阳填精为主,温扶机体阳气,调理气血阴阳失衡。治疗以桂枝汤联合四君子汤贯穿始终,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加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牡丹皮以加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兼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蝉蜕祛风除湿止痒;斑疹密集者加紫草、紫花地丁透疹解毒。麻教授临证常联合应用豆蔻、砂仁燥湿行气,宣通三焦气机,三焦通畅,气机方可得畅;部分患者配伍温阳药,中阳振奋方可湿有所化;兼见瘀血阻滞者,联合黄芪赤风汤加减,补气活血、扶正祛瘀。治疗前期以通阳为要,后期则加酒苁蓉、淫羊藿、锁阳、巴戟天以温肾助阳。全程予四君子汤顾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桂枝汤外可调和营卫、解表祛邪、宣通阳气,内可荡涤内生邪气,通畅上中下三焦,使阳气恢复正常运转,燮理气血阴阳。隐匿性慢性感染病灶的存在是该病迁延不愈、复发加重的重要原因[21],故临证过程中,麻教授尤重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道等感染病灶的检出。同时嘱患者日常须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阳气充盛,形体旺健则卫外为固,外邪不得入,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猜你喜欢

桂枝汤温阳阳虚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再见初恋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遗失在岁月深处的宝剑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站在顶楼大声说出我的爱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