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多元化素材 提高高一地理课堂实效
2021-01-10高燕
高燕
摘 要: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仅仅依靠课本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现代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中阶段任务如此繁重的关键时刻,如何上好一节地理课,让高一新生能够轻松有效地学好地理,并扩大其知识面,激发起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需要多方面地收集相关地理素材,并进行精心整合,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元化素材;高一地理;课堂实效
一、高一新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要求: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但是我们目前的教材中普遍存在信息量不足,一些案例与学生生活脱节,一些地理概念和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大多数高中文科生认为地理是他的弱势学科,很多学生抱怨地理难学。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地理课本背了好几遍,题目做了千千万,可是成绩总是变化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局限于课本,難以创设立体化教学的情境
对于高中地理内容而言,有些内容是非常吸引人但是难度又比较大,如果通过苍白的语言、简单的挂图来教学的话,会让课堂变得非常无趣而且学生也很难理解。要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对其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的关键。仅靠课本和教学参考,很难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基本的地理原理。高一必修1中关于地球运动和大气环境等内容难度较大,书本知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对一些地理原理很难弄清,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和一些形象的图片、动画进行辅助,来降低知识的难度。
(二)课本素材不够丰富,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地理一直在初中就是副科,因为不是中考学科,所以学生对地理很不重视。这种心理一直延伸到高中。高中学科多,作业也多,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如果仅仅是围绕课本的教学,学生通过教师对课本的解读来获取知识,这种单调的学习模式会让课堂教学非常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上信息量过小,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地理学科本来就是一门涉及领域较广,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由于地理在学习中一直处于副科地位,再加上教材编排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文字量少,案例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而且很多学生生活实践少,知识面窄,很难理解。所以要求教师多渠道去搜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存储与编辑功能,进行整合,把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图文转换,寻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案例,增大了信息量,学生也更加容易把握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整合多元化素材,提高高一地理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整合生活化素材,打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界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做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学校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主旋律。很多学校都有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课程的编排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课程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而且也有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
1.多方位搜集身边常见事例素材,提高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能力。在高一地理中,地球运动和大气环境的知识是学生最头痛的问题。这部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较多,学生目前的水平很难掌握,但是与之有关的地方时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天气、气候的知识都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如果脱离了生活去讲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应该多从生活中收集资料,让学生去亲自感受,促进学生探索的欲望,难关往往会不攻自破。如给学生呈现最熟悉的天气预报资料(见表1)。
提出问题:
(1)在这连续5天里,晴天和多云天气、雨雪天气气温日较差有什么区别?
(2)从大气的人力性质方面解释晴天为什么最高气温较高,晚上气温较低?
2.观察和整理生活中变化的地理素材,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对于一些随时空变化的地理知识,要求学生有一些长期观察记录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了解其变化的规律,通过实践探索。例如:地球运动的意义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开学初可以交给学生一个任务,先让学生明确当地的方向,观察每天日出日落和当地时间中午12点时的太阳的方向和时间,学生分工观察记录,大约一个多月后就可以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来解释地球公转运动的意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掌握变化规律,再配合教材,让学生去分析其地理规律产生的原因,不仅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二)整合视频和图片素材,呈现多元立体的教学环境
1.关注电视新闻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的很多热点问题,都与地理学有密切关系,在平时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关注最新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因为学生在学校里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信息来源也比较少,教师要经常收集相关资料给学生。比如:现在的疫情发展问题、国家的大型工程建设、第七次人口普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要让学生能够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其产生的背景以及产生的影响,并让学生通过讨论来预测其发展的趋势,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放映“人造卫星发射”节目的时候,事先应该让学生注意发射的时间地点,观看完毕再让学生查资料熟悉我国以及国外的卫星发射基地的分布,让学生分析总结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样的教学往往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主动性较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旅游照片或图片,强化学生记忆。在地理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即使是很简单的知识,学生却常常出错,那是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比如:讲到黄土高原上人们的主食是谷子,南方的学生就会认为是稻谷,如果教师能够收集一些稻谷和谷子的对比图片,就会加深学生的印象,不容易混淆。例如:在上城市化环境问题课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素材,结果发现学生获取资料的手段比我们更多,他们获取的视频图片更具有时代性,清晰度高,选取的素材更贴近他们所想要了解的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
(三)整合歌词、诗词、谚语性素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1.巧用歌词,活跃课堂气氛。歌词可以给人心灵美感和精神享受,在许多歌词中都蕴含着地理知识,特别是歌唱祖国大好河山的歌曲。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按照“八股”的模式分析每个区域或每个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而且很容易将内容混淆。如果能够根据不同的区域,引用一些蕴含地理内容的歌词,则能使教学情境交融、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索,便于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和国情国策的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妙不可言。例如:在讲青藏铁路时,可以引入歌曲《天路》的歌词,并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歌词中的“牧场”“山岗”“青稞酒、酥油茶”等字眼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歌词“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青藏铁路修建的难度之大以及建成后对西藏的巨大影响。优美的歌词会吸引学生去主动讨论探究,再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2.收集相关诗词、谚语,丰富和深化地理知识。由于地理学科涉及面广,知识跨度大,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界也在不断地打破。学科的融合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古诗词、谚语,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古诗词谚语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考察、思考、总结中创作出来的,它们不仅内涵深刻,而且蕴含着大量地理信息。如果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这些古诗词、谚语,则不仅把地理知识和语文很好地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山谷风时,可以引用古诗里的“巴山夜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以用来解释四川交通线路建设的难度之大。如果能够恰当地将古诗词与地理教学相配合,将各自承担的学科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正确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地理知识。
三、多元化素材的收集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课本知识与课外收集材料的关系
课外素材的收集可以扩充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利于课内学习,好的课外素材可以巩固课本知识的成果,课外材料的收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课外知识是为课本知识服务的,对课外素材的收集不能脱离课本知识,要有选择性地吸收一些最新的信息知识面,增强信息量,使课本知识得到扩展和深化,开阔视野。
(二)处理好素材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
课外素材的广度和深度代表课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在素材的选择上要有代表性,如果素材的容量过大,所用素材过多则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选择素材时要有详有略,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尊重教材,以学生和学生的发展为本,科学施教,按照大纲要求,不能盲目增加难度,这样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处理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学生自律的关系
五花八门的课外素材的使用,势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对于有些自控力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可能会因为教学环境的宽松,而对自己有所放松,思维会被一些视频和图片的表面信息所吸引,不能够深入地去探究地理问题,使教学内容过于肤浅。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事先备课充分,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使学生分心的因素,要有应对的措施,加大自己的调控能力,将教学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深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处理素材的能力。對学生的学习研究成果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事先对学生的纪律方面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生交流和讨论的话题,要注重交流的价值和意义,避免无效课堂的出现,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结束语
地理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如何收集和使用多元化素材,必须要求地理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备较强的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掌握和驾驭多种教学模式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繁为简,轻松地让学生接受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扈光拥,许杰.实施课标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地理教学,2004(11):20-21.
[2]江晔.生活地理:引领学生生活的探索[J].地理教学,2004(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