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精品创作生产路径研究

2021-01-10王艳

传媒 2021年24期
关键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艳

摘要:积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电视综艺节目精品创作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持续的精神指引。在开掘与使用优秀传统文化宝藏的过程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新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精品创作生产的基本规律,更是满足受众、服务受众、引导受众文化娱乐需求的重要方向。央视和省级卫视对此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抵达。

关键词:电视综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在电视内容生产领域的贯彻实施,五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各省级卫视充分开掘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以别具一格的艺术呈现方式重新定义文化类综艺节目形态,形成了独特的当代电视文化风貌。无论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故事里的中国》、《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由总台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节目,还是以河南卫视为代表的省级卫视打造的一系列“现象级”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产品,都已不再局限于单个节目的“爆红”,而是成为非常重要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研究文本。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2021年7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在会上指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是新时代弘扬中国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重要遵循。”因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然成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精品创作生产的基本规律。在电视综艺视听影像生产与传播的现实语境下,坚持深刻把握住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发展本质,既能够使电视综艺创作实现高质量精品化发展,也能够使电视媒体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和深度媒体融合。

一、电视综艺节目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作为传统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生力军,电视综艺节目要想在常态和常规的媒介实践中达成文化的更新迭代、新旧更替,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善于发现那些或是处于休眠状态或是不为受众所熟悉的传统艺术瑰宝和文化历史资源,从而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和阐发。具体而言,电视综艺节目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1.激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在策划环节就要着手对传统文化这一“国家宝藏”进行科学分析,对包括文字、成语、诗词、故事、书信、古籍、文物等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以及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各种文化门类进行分类整理和有机融合,对其中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以此为基础进行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视听创作和内容生产。

2.重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时空场域。再造时空是电视综艺节目近年来日臻成熟的传统文化传播策略。古今中外、天地人间,电视综艺节目通过打造美轮美奂的时空场域,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场景、情境与意境进行了高度的复现,而且以此为契机构建起典型的民族回忆场域,从而以文化为根基、以电视为中介、以场景为载体,唤醒受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体验,勾连起过去与当下、当下与未来。从《上新了·故宫》到《从长江的尽头回家》、《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再到《老家的味道》、《少林英雄》、《唐宫夜宴》,受众在中国悠久的历史空间、广阔的地理空间里遨游,在汪洋恣意中尽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博物馆”成为新的文化网红打卡地标、“名山大川”成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标签……可以说,在电视综艺的传播助力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时空场域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沉浸其中,极大地提升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3.赓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美学传统。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在的美学品格和美学传统正是支撑其历久弥新、持续向好的不竭动力所在,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能量来源。对电视综艺节目精品内容生产来说,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传播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是赓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媒介战略选择之一。无论是中华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还是节日文化、节日传统等,都是凝结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文化养分的精神成果,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去发现,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2021年春节期间,河南卫视春晚中的《唐宫夜宴》节目就在社会上掀起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美学价值的讨论热潮。中原地区独特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象征属性,赋予了《唐宫夜宴》在场景、人物、妆容、道具等几乎每一处细节以灵动的视觉美感,成功唤醒了受众强烈的文化认同。

二、电视综艺节目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在新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实践中,电视媒体要想成为新的先进电视文化创造和创新的重要推手,不应止于延续传统文化积淀,更应当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取得新发展、形成新气象。这既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时代赋予电视媒体难得的历史机遇。

1.丰富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样貌。从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具体节目形态的类型化和风格化总是与时代发展保持同频同步,换言之,能够在一个时期取得“双效”的电视综艺节目一定是体现了主流受众群体所共同期待的文化创新和共同渴望的审美需求。那些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电视综艺节目精品,总是在不断尝试可能的新的综艺创意构思、视听手法,从而吸引受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受众。比如,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首档沉浸式世界遗产探索互动综艺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通过揭秘中国世界遗产背后的故事,呈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新奇观、新地标、新景象、新人文,就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电视化艺术创作的因势而变、因时而化、与时俱进。这种节目创作的初心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样态和文化品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双向奔赴,更将使受众在精神生活上愈加充盈。

2.创新电视综艺节目的表达方式。2013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表达方式就呈现出了戏剧化和技术化的显著特征。所谓戏剧化就是电视综艺节目高度重视用心用情“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以典籍讲故事、以文物讲故事等形式获得受众的普遍青睐,一大批电视综艺节目的参与者,从主持人到嘉宾、演员都化身为“电视说书人”,其在古今穿越的剧情中尽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灵”与“魂”。比如,《典籍里的中国》之《史记》、《天工开物》等故事不仅讲述家国情怀,更传递出一种广博宏大的历史观。所谓技术化是指电视综艺充分利用最新的媒介技术手段,如借助于5G+、AR等进行传统文化意象建构,就是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在现实与增强现实之间交叉转换,营造出一种传统文化电视艺术体验的“在场感”与“参与感”,从而完成了电视综艺在新技术背景下的“视觉转向”。

3.打造电视综艺节目的破圈传播。现在,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早已超越媒介内容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多个规定环节,自带流量进入多个周边文化共生圈层之内,“爆火”的不单是电视综艺本身,甚至还为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发展思路。作为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受众成功设置了有关汉字、诗词、典籍、文物、非遗、传统节日等热点话题,并成功引领了国潮、汉服、国漫等新风尚、新潮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了受众审美旨趣的形成。同时,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还乘势而为,主动与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联合,把节目中最经典的片段以碎片化和更为便捷的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上广泛传播,吸引受众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种轻量化的传播方式让受众能够在不经意间接近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内核,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三、结语

电视综艺节目精品内容生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用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精品电视综艺作品满足受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的形式创新和空间拓展的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唯有此,传统文化類电视综艺节目精品创作才能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融合起来,形成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社科研究项目“优秀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精品创作生产研究”(项目编号:GDT2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EB/OL].(2014-10-13)[2021-12-15].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4-10/13/c_1112807191.htm.

[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2-15.

[3]聂辰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文化类节目创作播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8).

[4]李新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辩证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3-25.

【编辑:沈金萍】

猜你喜欢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从《小小冠军梦》看传统爱国主义在儿童舞中的创造性转化
传承·扬弃·创新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接续与超越中国新闻法制传统的路径选择
“源原之辨”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