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校生涯教育

2021-01-10卫善春杨薛雯

科教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校核心素养

卫善春 杨薛雯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步被认可,在此视域下高校生涯教育应该秉持政治性与整体性、多样性与持续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确立培养自主意识、培育人文与科学素养、提升社会参与度为主要方向,致力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健康生活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人文与科学基础的积淀,以及助推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品质的获得,從而不断增强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做好职业生涯的充分准备,以应对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下的种种挑战。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校 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55

Discussion on Care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WEI Shanchun, YANG Xuewe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concept ofcoreliteracyhas been gradually recognized.Career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mbining politics and integrity, diversity and sustainability, and establish the main directions of cultivating self-awareness, cultivating humanistic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enhancing socialparticipation, whichare committed to promotestudents’active learning andhealthylivingability,topayattention to the accumulation of students’ humanities and science foundation, and to boost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ion quality, so as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and make full preparation for their career for the challenges under the great changes of the world in a hundred years.

Keywordscore literac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eer education

1核心素养基本概述

经合组织于2003年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并不单纯地指代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来应对各种复杂挑战的能力”,具体包括互动地使用工具、在异质群体中互动及自主行动这三个维度及对应的九项素养。[1]欧盟于2006年将核心素养认定为“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还提出相关的八个领域,每个领域均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加以说明。[2]除此许多国家也提出了相应的核心素养概念框架,如美国P21框架尤其看重学生在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以及信息、媒体及技术技能等方面的核心素养。[3]这些国际组织或者国家构建的核心素养都着眼于提升受教育者的核心竞争力,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人文与科学性以及社会性等。

我国则于2013年开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展开深入研究。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4]为了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以及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相关研究者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构建了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该体系由三大领域六种素养组成,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大领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六种素养。[5]

2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生涯教育的基本原则

高校生涯教育是学生时代所接受的以认识自我与职业,和以规划未来生涯为核心内容的一切教育活动,即主要表现为学校层面开展的生涯教育与辅导等。目前高校生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致归纳为几个方面,分别是思政结合度不够、内容方式单一和体系构建零散等。[6-7]结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基本要求,高校生涯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2.1政治性与整体性相统一

2016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从根本上明确了高校育人的前进方向,并将“立德树人”确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全局性目标。高校生涯教育也不例外。毋庸置疑,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开展是高校生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应有之义,这与中国化核心素养体系的基本要求完全吻合。高校生涯教育需要着力于理想信念的培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他们筑牢精神根基、增强力量源泉,切实增强他们的“四个自信”,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成为拥有国家认同、社会参与感且勇于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生涯教育需要高校秉持整体性的基本原则,统筹考虑所涉及的单位与个人,并全面考量生涯教育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统筹考虑即需要打破当下许多高校仅将生涯教育视为一般的行政性工作的传统思维,打通学校与社会组织、行业企业之间的通道,以及采取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对生涯规划、生涯发展的关注与兴趣,从而实现各方力量的融合與贯通,打造以政府为保障、以社会企业为依托、以高校为重点、以学生为核心的更加系统的生涯教育体系,进而促进受教育者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以及相关核心素养的培育。全面考量即需要深入考察高校生涯教育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高校生涯教育是一项集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毕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在内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职匹配,以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每个环节都需要结合各个阶段的不同状态与要求以及在该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与诉求来展开具体的工作,从而保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2多样性与持续性相结合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校生涯教育应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等,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坚持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包括内容的多样性与方式的多样性。内容多样即要求高校在开展生涯教育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内容充实多样的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生涯教育内容体系。具体可包括职业生涯定向教育、职业潜能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职业生涯心理辅导、职业核心素质培养等内容。方式多样即要求高校拓宽现有的学习与实践渠道、丰富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体验的机会等。具体来说,可以在学生入学时即引导其制定未来的职业生涯计划;也可以联合行业企业等搭建实习实践平台,为高校学生提前体验各种职业创造机会;还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通过“一对一”咨询、雇主校园宣讲以及学长求职和就业经验分享等方式。

考虑到核心素养对受教育者终身全面发展的追求,还需要高校在开展生涯教育的过程中时刻遵循持续性的基本原则。高校生涯教育可采取分阶段开展生涯指导的模式。其中,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及职业规划的能力,帮助他们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信息、所要求掌握的职业知识与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等;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强调对他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健康的职业心理等的培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合理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选择与就业心态;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着重提供包括求职技巧、就业信息、就业咨询、实习实践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充实他们有关求职、就业方面的经验,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生涯教育的主要方向

研究表明,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概念框架,都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人文与科学性以及社会性等,因此开展高校生涯教育的方向同样也应围绕这三个方面深入展开。

3.1方向之一:培养自主意识

高校生涯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健康生活的能力。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人们对学习的终身持续性所能带来的种种裨益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明了学习的价值、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等成为衡量学生是否具备核心素养并且助推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变化、迎接多方挑战的关键。这一点对于即将踏入职场、需要转换社会角色的高校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生涯教育应该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各个阶段的生涯过程中,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引下,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以及开展相应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准备活动等。同时高校生涯教育应着重关注有关珍爱生命与自主管理的内容。具体来说,珍爱生命即要求高校将这种理念融入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实际教学、就业咨询、实习实践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明晰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从而确保未来正式开始职业生涯时拥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自主管理是指学生的自主管理,即通过生涯教育,能够自主发现自我价值、合理进行自我评估、依据自身潜力确立发展目标、结合自身能力开展生涯规划。对于高校来说,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格测试、职业兴趣测试、职业能力测试等,帮助他们了解自我进而规划自我;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此基础上挖掘自身的潜在特质、找到未来的职业兴趣所在,从而尽早合理安排时间,为可能的职业方向而发展自我与完善自我。

3.2方向之二:培育人文与科学素养

高校在开展生涯教育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的培育。关于人文素养,主要表现为人们所拥有的人文知识以及内化而生的人文精神,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道德修养等,体现了人们外在精神面貌与内在精神状态的统一。从高校生涯教育的角度来说,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加强人文知识的积淀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人文知识迁移运用至日常生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夯实文化底蕴,从而坚定文化自信。要求学生对审美能力包括感知、评价、欣赏美的能力及相应的审美价值取向进行提升。高校可将生涯课程、实践与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美学等相结合,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人文、艺术的相关元素,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进而为他们人文知识的积淀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应从科学精神的角度出发,围绕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展开讨论。理性思维意味着能够形成严谨的求知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获取真知、解决问题以及指导实践。批判质疑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不盲从权威也不武断专行,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勇于探究则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敢于求知并且不畏困难,时刻保持饱满的热情与强烈的好奇心。这些科学精神的培育对高校生涯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能够为学生适应未来的职场生活乃至应对新世纪的新挑战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科学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内外科研实践、联合学校其他部门搭建与科学学习相关的咨询与服务平台等方式,促进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3.3方向之三:提升社会参与度

高校生涯教育有必要围绕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创新的品质来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在社会责任感方面,高校要突出责任意识的培养,既要求学生有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也要有承担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生涯教育一方面需要突出国际理解的精神,积极开设与世界历史、世界文化、国际局势等相关的课程、讲座,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开展跨文化交流;另一方面需要着重激发学生学国史党史、知国情党情,还要大力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此外还需要强调公民意识,指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通过树典型、立标杆的形式使学生自觉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进。在实践创新的品质方面,生涯教育应该在课堂指导之外,增设实践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职业体验日、模拟职业游戏、志愿者服务等,从而促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动手习惯、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其次高校生涯教育需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法,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增强自我解决的能力的目的。最后高校需敦促学生灵活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通过激发学生了解和运用技术的意愿,引导学生明晰技术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等举措,帮助他们保持创新和创造力,夯实他们在职业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优势,有助于他们快速适应来自生活变化、社会变化的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校生涯教育应该秉持政治性和整体性相统一、多樣性与持续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坚持培养自主意识、培育人文与科学素养、提升社会参与度的实施方向,帮扶学生主动学习与健康生活能力的提高、人文与科学基础的积淀以及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品质的获得,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其职业生涯做好充足准备并快速适应各种挑战。

基金项目: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思政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价值引领视阈下精准就业的网络实践与探究”(编号:DYF-SJ-2020022)

参考文献

[1]OECD.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EB/OL]. 2020-11-20. http://deseco.ch/bfs/deseco/en/index/02.parsys.43469.downloadList.2296.DownloadFile.tmp/2005. dskcexecutivesummary.en.pdf.

[2]EU. Lifelong learning and key competences for all: vital contributions to prosperity and social cohesion[EB/OL]. 2020-11-20. http:// 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05-1405_en.htm.

[3]师曼,刘晟,刘霞等.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3):29-37+115.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5]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6]赵军合,贾立敏.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1):138-139.

[7]李晓琴,周月华.新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新疆13所本专科院校的调研[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04):56-64.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高校核心素养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